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Farewell, 2011.


2011年、民國一百年的最後一天,
很想回顧一下一整年都做了些什麼,
那就避開工作和感情,隨便說說好了。



---




這一年最重要的功課是閱讀。

比較確實的讀書計劃大概在去年十月啟動,每讀完一本書,盡量在第一時間寫下讀書心得,利用anobii網路書櫃進行整理,這部分在四月下旬生日過後的文章已經提過,就不多說了。

2011年一共讀了85本書,寫了78篇讀書心得,出現差距的原因在一些上、下冊的小說只會寫一篇,唯一例外的是嚴韻的詩集。(詩集要寫心得,別開玩笑了…)

以作者來分類,最多的還是東野圭吾,八本,其次是保羅.奧斯特的七本。



閱讀東野圭吾是一種習慣,2007年到現在,能看的差不多都掃光了,大概有四十幾本。基本上他寫的書即使再爛再鳥,都還是會去讀完,現在手上存貨還剩三本,一本是討論殺人心理的《殺人之門》,厚達五百頁而且全無章節之分…另外兩本是簡體中文版的《鳥人計劃》和《向眨眼乾杯》。

但或許是比較出色的作品差不多出光了,今年東野作品的中譯本品質不如往年,最值得一提的應該是《新參者》與《紅色手指》,同屬於刑警加賀恭一郎系列,日劇版早在去年就播出了,由阿部寬主演,拍得不錯的,可以看一看。

年底才出版的《時生》也值得推薦,透過「回到過去」來描述三代間的親子羈絆,嚴格說起來這並不是推理小說,屬於一種追尋自我的冒險小說,人情味極重,這實在不太像是一向機車到了極點的東野圭吾會寫出來的。



保羅.奧斯特的《紐約三部曲》在書架上擺了好長好長的一段時間,一直到今年二月才真正開始去讀,要讀完這本書是很快的,但到了最後階段,卻開始慌了,因為我有點不知道如何去寫讀書心得,最後整整花了兩周時間才大功告成。

接著陸續讀完《書房裡的旅人》、《失意錄》、《日落公園》、《神諭之夜》、《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和《末世之城》,之後的閱讀順序本來應該是《機緣樂章》、《黑暗中的人》與《巨獸》,但既然新作品《無形之物》出版了,也只好先插隊。

一年之內要讀完奧斯特所有作品不難,但我刻意不去連續讀他的書,除了要消化,也為了緩和一下情緒,幾年前就曾經警告自己別讓一位作者給荼毒太深,只是讀完《日落公園》之後很想接著讀《神諭之夜》,還好道尾秀介和東野圭吾都有新書,總算是忍住了。

有興趣的朋友,建議從《日落公園》或《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開始吧,最好的作品《紐約三部曲》可以看過他三、四部作品之後再去讀。




---




電影的回顧在月中之前就寫過了,一樣是廢話不多說,之後又陸續看了《10+10》、《不可能的任務4》、《福爾摩斯2》和《夢露謎情》,如果以整年度來看是51部,但一定還是有漏掉就是了。

元旦假期結束,就先從《龍紋身的女孩》開始吧…
還有那個《鞋貓劍客》其實也蠻想看的…



連續劇今年看得特別少,往年的重頭戲─日劇,收看比例大幅下降,今年竟然只完整地看完〈打工族,買個家〉與〈仁醫完結篇〉兩部,倒是在緯來日本台零零散散地看了不少。

比較意外看了霍建華主演的兩岸三地合拍武俠劇〈怪俠一枝梅〉。
現在進行式則是松嶋菜菜子的〈家政婦女王〉。




--




PS3主機雖然經常被我拿來播放藍光片和DVD,但是它的老本行還是要顧啦!只是今年幾乎都拿來玩無雙系列或同類型的遊戲。

大概就是這些吧…

〈真三國無雙6中文版〉
〈真三國無雙6猛將傳〉
〈戰國無雙3Z〉
〈戰國無雙3帝王傳〉
〈戰國Basara3〉
〈戰國Basara3宴〉
〈鋼彈無雙3〉
〈聖鬥士星矢戰記〉

不過咧,一周前才拿到的〈無雙蛇魔2〉把以上那些全部打入冷宮了。三國時代、日本戰國時代、中國和日本神話、一些自創角色,總共有132個角色,劉備、諸葛亮、曹操、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源義經、孫悟空、哪吒、三藏法師、妲已、伏犧、女媧、卑彌呼,全都大鍋炒在一起了。

看來這片可以撐很久了。



卡通動畫嘛,固定在追的好像只剩「鋼彈系列」和〈海賊王〉,問題是進度都落後了,尤其是〈海賊王〉,竟然只看完空島結束…

鋼彈系列最新的〈鋼彈獨角獸〉,兩年來只出了四集,看了一半,元旦假期結束,就優先來補完吧…



--


最後是旅行…

四月底到五月底因為工作在美國待了一個月。
按比例來算的話,玩耍的時間長度就算是一周好了。
但是工作壓力大,忙起來蠻慘的,還要擔心一堆事。
這趟行程在定義上不能算是「旅行」。

回顧一整年,出去走走是加減有啦。
但不是時間短就是搭工作,真正長時間在外頭走走好像沒有。
所以我也找不到可以歸類為「旅行」的時間區塊。

真正的旅行從現在、12月31日8:00開始。
2011年的第一次、最後一次。
也是2012年的第一次。

今晚在大阪城跨年。
明年見。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島田莊司《龍臥亭殺人事件》


故事前半部的鋪的路線相當龐雜,但氣氛營造得不錯,幾個殺人事件串連成超高難度的犯罪案件,謎團重重,的確有吸引人繼續讀下去的魅力。但這類型的小說相當多,成敗總在解答篇,這部多達八十萬字的超長篇小說也就是這麼鳥掉的,毀在最後的第十二章。

先不談結局。

這個故事在社會派的部分處理得很不錯,看來島田對時代的脈動掌握得還蠻好的,事件發生在戰前最保守的鄉下地區,民智未開、人性醜惡糾結,而幾個獵奇事件切入的時機也不錯,增加了故事的可看性。

都井睦雄的故事,反應似乎有些兩極化。但我覺得這部分反而是整本書最完整、最吸引人的部分,這篇"傳記"以人性黑暗面為出發點,確實點出那個時代裡的悲哀,生存不易,人們必須展現自私的一面來保護自己,在自以為是的價值觀下,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比起那些村民,睦雄反而單純得多,至少他並沒有用污穢的手段來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本書寫得跌跌撞撞,最讓人安慰的是睦雄在殺了三十個人之後,在還是小孩的樽元純夫之前回復他最初溫和善良的面貌,而樽元純夫在幾十年後,成了拯救其後代(疑似?)通子母女的關鍵人物。

回到結局吧。

那麼多殺人事件,要避免成為不可能的犯罪,就必須採用共犯模式、多重事件、意外事件,然後再加上驚人的詭計,這個事件等於是將這些要素全部打包,卻比不可能犯罪更加超乎現實。

首先是主犯,一個快作古的瞎眼老太婆,竟然有辦法設計如此精良的殺人機關,雖然說是有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協助她做這件事,但也要老太婆有這樣的專業知識才有辦法吧…可以一直待在偏遠鄉下地區的她行嗎?

再來就是連續誤殺的可能性,老太婆連續誤殺了三個人的機率會有多低啊!而且全都是一擊斃命,這又是一個巧合,然後就因為誤會太多人造成心理不安,所以只好自殺。是怎樣,處心積慮設計了如此巧妙的機關,應該是企圖心相當高,但殺不了人就只好放棄了,這個嘛,沒什麼說服力。

另一條線的共犯結構稍微合理些,以睦雄的殺人計劃書做為主軸,一切都說得過去,唯一的疑問就是為什麼硬是要用計劃書模式來殺人,搞得太麻煩了,如果只是單純的計劃殺人,應該不難做到嫁禍給睦雄亡靈。

最誇張的是菱川幸子的死,這種意外與巧合實在是太扯了,幾十年前留在原木裡的子彈在製成古琴之後,竟然可以留在琴裡,然後成了殺人工具,只能說:我的天啊!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金黃色的小確幸


*不好意思,又聊電影了…
--



前陣子去看了十位資深導演、十位新銳導演合作的電影《10+10》,
每位導演拍了五分鐘,長度不到二小時,卻包涵了各式各樣的概念。

籌拍這片的是金馬影展執委會,電影宣傳以「台灣特有」為主題,
題材中是有不少是台灣特有的,但我覺得甩開地域包袱會比較好,
用輕鬆的心情來看看這二十個人生小故事、或異想天開的小情節,
會發現這絕非只是建國百年大拜拜的貢品。


陳玉勳的〈海馬洗頭〉有個希區考克式的結尾,走魔幻風的李烈讓人印象深刻。
沈可尚〈到站停車〉最後的神來一筆十分震撼,雖然無厘頭但存在感十分強烈。
鄭有傑的〈潛規則〉花最低成本,卻能點出台灣電影的無奈,而且幽默感十足。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楊雅喆的〈唱歌男孩〉與侯孝賢的〈黃金之弦〉。



--



一個老是考不及格、被老師處罰時不斷地在唱歌的男孩,
一個總是考一百分、在老師眼中一直是個乖寶寶的女孩。

被關在小框框的女孩,羨慕男孩的自由奔放,有了想要逃走的心情,
於是她在下次考試的時候,在試卷的答案欄按順序填上1、2、3、4,
結果當然就不及格啦,沒想到老師以為她身體不舒服,什麼處罰都沒有。

甩不開資優生包袱的小女生帶著向老師們收來大筆款項,
找到了男孩,一開口就哼著男孩總是在唱的的調調,
男孩說:「妳都有注意我在唱什麼喔…」
女孩說:「我有一大筆錢,我們可以一起逃到很遠的地方。」


短短五分鐘的影片給人的感受十分深刻,但我實在不太想講太多,
人們總是給自己設了太多的框架,這種心得還是自己去體會最好。



--






梅芳、舒淇飾演母女,導演是侯孝賢。

但金光閃閃的並不是這三位得過不少獎項的電影人,
而是一種最單純、在任何地方都可能有的普世價值。


媽媽將金項鍊拿給女兒,看著做為傳家寶的金塊,
娓娓道出數十年來家族的奮鬥辛酸史、以及人情義理,
兩代所累積的不只是歷史的刻痕,更珍貴的是永遠沈殿的情感。

炫目的金黃色並不刺眼,反而很溫暖。

黃金原本就是前一代努力打拼的成果,代表著對後代的情感,
金塊可以透過金飾店師傅的手藝,切下一小塊打成金項鍊掛在新娘的脖子上,
也可以作成手鍊,送給滿月的小寶貝,金黃色傳遞著各種微小而確實的幸福。


這對母女不需要精湛的演技,一切只要自然流露就好了。
導演也不必創作多好的劇本,交代好最簡單的人情即可。

看著梅芳用台語訴說一切,舒淇國、台夾雜地應著,
簡單的表情、單純的眼神,這一格一格切出的畫面,
不都似曾相識?

看到最後的家族大合照,突然覺得很幸福。

其實人生簡簡單單就好。

就像舒淇,
她不必當《最好的時光》的舒淇,
也不必是《非誠勿擾》的梁笑笑,
只要是個普通家庭裡的女兒就好。












--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二行,詩



---




〈比基尼〉
     一飽眼福喔…妳忘了,我們
          不曾在夏天相遇



〈冬至〉
    沒吃到湯圓,所以
     歲數並沒有增加



〈偷渡〉
    我還是想你了,早知道就把自己
       裝在行李箱中,托運出去



〈恍惚〉
    霧氣中不斷折射的無數光影,是我們
           始終停不下來的錯覺



〈風停〉
    聞不到春天的味道,一定是
          神明在開玩笑




---




原住民詩人瓦歷斯.諾幹的詩集《當世界留下二行詩》不久前才集結出書,
初版附贈了朗讀光碟,蠻值得收藏的。

二行詩的格式十分特殊,瓦歷斯.諾幹不少作品曾經在報刊上刊載過,
網路上偶而也會發現有人嘗試創作,但整體創作量還是非常有限。

短短的兩句,看起來簡單,寫起來卻相當不容易,
兩句話要說盡一切,比起三四五六七八句要難得多。

但是感覺對味的短詩,往往更讓人驚艷。

瓦歷斯.諾幹的〈墓碑〉是這樣子的:

一站,切開

 生│死

北島最短的詩甚至只有一個字,〈生活〉:



北島這首詩的標題字數雖然多過於詩文,卻透明得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生活就如同一張網,或者說生活被禁錮在一張網中,不管是從網中往外看,
還是從外頭觀察網內,都有十足的穿透力,因為網再密,總不會是密不通風的,
無數的網孔,代表生活中無限的可能。


詩句愈短,標題應該也愈重要吧。

把標題偷來當做二行詩的引子是個好點子,
但切合題意還是必要的。



天冷懶得出門,只好想些有的沒的,
不過還蠻有意思的啦。




---




〈驚醒〉
    最怕的是明明夢見了妳
    卻記不起來情節是什麼



〈小情人〉
     本來想說說老情人的
     卻不小心寫錯一個字



〈Smooth〉
     夜裡漫步在空盪盪的大馬路
     像是在輕輕地劃過妳的肌膚



〈獨裁者與思想家〉
         金正日的死大於一切,沒多少人注意到哈維爾也病逝了
         但新聞終究只是曇花一現,歷史會永遠記住革命英雄的




---

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被遺忘的…


--






黑魔導士:只有我髒兮兮的…
野球君:誰叫你幾年沒洗澡!!
狗狗:喵~




--






下午三點在一號出口出站,貓咪就窩在兩段階梯之間,
乾乾淨淨的、圓圓滾滾的,一點都不像是在外頭流浪,
是走失了?還是被主人遺棄的?

午夜十一點五十分從一號出口進站,準備趕夜車回家,
貓咪還待在那裡,無辜的眼睛盯著每個進站出站的人,
應該出去晃一圈了吧?不太可能在這裡待一整天才對…

隔天再回到這個位置,貓咪不見了,
休假幾天回來卻又再出現,一樣圓圓的,
但這也是最後一次看到牠了。

找到新主人了嗎?




--






半夜醒來,怎樣都無法再入眠,
隔著窗廉透來一點點淺灰白的光,
漫漫長夜才過了一半。

打開床頭燈,一眼看見床邊矮桌上的幾本書,
擺得那麼近、一轉頭就看得到,卻好久都沒去翻了,
很奇怪的感覺。

睡前翻的書就在另一側的床上,
莎岡的住院日記、安妮寶貝的小說、
還有隆慶一郎寫的前田慶次郎。

人就是這麼容易習慣的動物,
躺在床上,習慣將頭轉向左邊拿書來翻,
就不太會去記得右邊也擺了幾本看到一半的書。

右邊對我來說,
定義大概變成鬧鐘與手機了。

睡到一半有這樣微小、奇特的心情,
好像也沒什麼不好,過不了多久又睡著了。




--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森村誠一〈一千萬人的完全犯罪〉


讀完這本書,最想先說的是結局,在盡量不觸到關鍵雷的情況下,來談一談這個結局好了。

這是一個讓我覺得收得接近完美、卻又貼近現實面的結局,有情人終成眷屬、還我清白、殺人事件終於真相大白,通常結局這麼好的,多少有點超乎現實,但在這個故事裡倒還好,至少事件背後的跨國器官買賣集團是無法清除掉的,森村誠一不愧是社會派大師,只點出背後的社會問題,沒有高調到想要只靠著一位喪失記憶的前自衛隊員與日本警察就解決這個重量級跨國集團。

這個故事雖然建立在社會派的基本架構上,卻存在著英雄主義、解謎、冒險和愛情多種要素,要將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並不容易,所以在情節的銜接與設定上有一些小瑕疵,舉例來說,銀次郎這個傳奇扒手角色,未免太過夢幻、戲劇性,像是電影或連續劇裡會出現的人物,但的確讓故事更加好看,要符合現實、又要有高度的可讀性,難度是很高的。

故事的篇幅並不長,長度在作者的作品中應該算是一般般,但似乎寫到這樣的份量就夠了,再寫下去勢必得以對抗跨國集團為主題,那就真正變成冒險小說了,我想這或許就有違森村大師最初寫書的動機了。

不過,這本書已經是森村誠一娛樂性較高的作品了,冒險成分多於推理,但總是點到為止,書名《一千萬人的完全犯罪》乍看之下應該是本格推理,沒想到最後才發現說的還是社會派,這部分相當有趣。

比較讓我遺憾的是,上月繪理與葉月由理兩位相貌近似、連名字發音都很接近的女子,到最後作者似乎是將這部份歸於「巧合」了,連「為什麼」都完全沒提到。結果整篇故事裡,兩人長得像似乎只影響到歹徒綁錯人,並沒有直接牽動事件的發展,這對一開始就對這一點存在著疑問的讀者來說,是有一點點不公平的。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帶我去看電影


回顧一年來看過的電影,
說什麼都可以,但只要一句話就好。



院線片


《全面啟動》
看到陀螺停止轉動了嗎?

《告白》
說不定,我們大家都被中島哲也給迷惑了,不然電影怎麼感覺比書還好看。

《宇宙戰艦大和號》
對木村拓哉的興趣隨著年齡的增加,已經遞減到快要變零了,這部片bug也不少,但還是很熱血啊,宇宙戰艦大和號耶,波動砲,發射!

《愛情藥不藥》
從頭到尾都做愛的電影,能夠讓人落下兩行清淚,很不容易了,這就是在說明「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嗎?

《三個傻瓜》
香港《作死不離三兄弟》上映的第101天,竟然稱霸全港周末票房,對岸準備上檔,強大的印度片熱賣橫跨三個年頭,你看了幾次啊?

《惡人》
善惡是無法用二分法來切割的,愛情也沒有對錯,但時間總讓人扼腕,可惜的是,電影只能表達出小說一半的味道。

《飯飯之交》
很普通的老梗愛情喜劇,但是有娜塔莉,所以要加一百分。

《黑天鵝》
我想這不是一部精神分裂的電影,只是在Nina身上存在兩種身分,一種是被期待的身分,另一種則是做為觀察者的身分,而種種觀察到的欲望,就反映在這個身分上。

《真實的勇氣》
柯恩兄弟的電影總有個古怪的味道,常常讓人覺得跟主流的美國電影格格不入,這是部好電影,但奇怪的是那個古怪的味道似乎少了一些。

《巴黎小情人》
我沒看過拉法葉夫人的小說,就結果論來看,把宮廷戲改編成高中校園故事是不成功的,但這應該跟原著無關,三角戀談得空洞、不夠深刻,卻還是出現殉情事件,很不舒服。

《綠光戰警》
綠、黃色調特別炫目,有沒有3D差了十萬八千里,還有就是久違的Tim Robins變好老…

《變形金剛3》
第3次機器人大戰,無敵鐵金剛和鋼彈到那裡去了?

《命運化妝師》
除了隋棠,我看不到其他人。

《午夜巴黎》
別誤會這是拍給文青看的電影了,把什麼歐洲、巴黎的包袱都甩開,那些作古的藝術家一個不認得也沒關係,輕鬆地看一部有感覺的電影就好。

《翻滾吧!阿信》
記得第一次看彭于晏是在偶像劇〈愛情白皮書〉裡演一個木村拓哉演過的角色,褪去偶像包袱之後,眼神也變得篤定、而且殺氣十足。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成長,最殘酷的部分就是,女孩子永遠比同年齡的男孩子成熟,」或許就是如此,年輕女孩,特別是女大學生,總會覺得同年齡的男孩太過幼稚…

《賽德克巴萊:太陽旗》
「史詩鉅片」的包袱過於沈重,單純地在配樂引導下,隨著故事流動,感受到的應該會跟電視說的、報紙寫的,還有影評人講的不太一樣喔。

《賽德克巴萊:彩虹橋》
恐怖的彩虹橋CG、小朋友變成了藍波,淨化的配樂比例減少,上集營造出來的fu少了。

《豐臣公主》
還是看書吧…小說比電影更像電影啊…

《鋼鐵擂台》
本年度最佳熱血勵志片,大、小帥哥都很吸睛。

《魔球》
主題是老美最愛的棒球,但說真的,這部片不太像是好萊塢會拍出來的。

《來自紅花坂》
場景是四十多年前的橫濱,跟我看過的港口、山下公園都不太一樣,但真懷念,好懷念小時候,都是一樣的美好年代,只是搞不懂為何對岸翻成〈來自虞美人之坡〉。

《切膚慾謀》
不太像是我所認識的阿莫多瓦,讓人摒住呼吸的異色調與十足的娛樂味有點不太習慣,影評說這是他回歸八、九0年代的復古作(攤手~),Elena Anaya的演技讓人賞心悅目。

《歡迎來到德國》
小孫子代替過世的爺爺上台演說,好感人的一幕,片尾小孫子把土耳其地圖交給老師,將圖釘標示在家鄉的位置上,才發現自己並不孤單,種族、文化差異根本不算什麼嘛。




二輪片或其他


《燃燒鬥魂》
這部電影對馬克華柏格來說不太公平,一個男配角、兩位女配角實在太出色了,主角的性格不好掌握,連真實故事中的拳王也是得到其他人幫助才能走出來的。



《創.光速戰記》
傑夫布里吉犧牲了,卻幫兒子把到了正妹耶 XD

《青蜂俠》
周董才是主角吧…

《雞排英雄》
最後突然來個一幕豬哥亮叫阿母,啊這部片是要讓人笑還是讓人哭啊…



《藍色情人節》
「如果感情就這麼消失了,我們還能相信感覺嗎?」感覺其實是最不準確的,即使還存在,我們都有可能假裝看不到。


《殺客同萌》
格鬥片+角色扮演+萌片,異色調、創新的復古美學概念,想像力萬歲!

《啟動原始碼》
結尾停格的那一幕棒呆了,每個人都笑著,因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嘛!

《藥命效應》
如果能力和成就可以預支,那有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研究如何來彌補自己所失去的呢?

《雷神索爾》
天殺的劇本,還好導演和娜塔莉救了這部片。

《命運規劃局》
說穿了其實是在告訴大家:要掌握自己的命運 XD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Ⅰ》
David Yates的風格其實不難掌握,看起來沈悶、過於細膩的場景,其實是一個醞釀,要讓人不致於應付不了接下來的風暴,他在導四部哈利波特之前真得沒拍過電影嗎?

《父後七日》
為了習俗,女主角必須不斷地在靈前、棺木前哭、哭、哭,但在父後漫長的歲月裡,對往生者的情感才真正不斷地糾結著,「為了這半秒鐘,我足足哭了一個半小時…」

《愛與親愛的》
以前覺得娜塔莉哭的時候、眼睛往下吊的樣子醜醜的,其實這是她本來的樣子,而且她也不會因為哭得醜就不哭了,就會發現哭起來其實也蠻好看的。

《美國隊長》
讓人意外的是沒什麼教條式的愛國主義,看完最後一幕,突然覺得很悲傷。

《X戰警:第一戰》
有沒有注意到,這部片的色調蠻特別的,跟幾部本傳比起來,又多了一股冷調,萬磁王性格上的轉折切得特別好,真好看的一部電影。

《借物少女艾莉緹》
人類其實比小小人族還脆弱,因為人類的純真早就被借走了,卻又不想討回來。

《讓子彈飛》
說真的,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想到鄧福如的〈未填詞〉與〈聲聲慢〉…

《藍色小精靈》
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
分靈體都拔掉之後,魔王其實像紙糊的一樣嘛,魔杖噴一噴就掛了。

《非誠勿擾》
這部片一上映,現實生活中突然多了好多梁笑笑…

《非誠勿擾2》
片頭李香山和芒果高調離婚,片尾的旁白說到秦奮和笑笑還要好久好久之後才結婚,繞了一大圈,最後想說的還是婚姻得來不易、不能等閒視之、非誠勿擾嘛…XD

《真愛挑日子》
故事尾聲男主角父親與他分享另一半過世多年的心情,對照片尾他帶著女兒爬向小山丘時,回憶同樣場景中一幕幕有她的畫面,我們都知道,愛情其實一直存在,只是模樣不同而已。

《老闆不是人》
凱文史貝西+柯林法洛+珍妮佛安妮斯頓,卒仔、垃圾、騷貨三大魔王合體,嘖嘖嘖…

《武俠》
「萬物有千絲萬縷的因緣,所以人怎會有自性?一個人犯錯就是眾生犯錯,每個人都是同謀者」武俠說的是這個嗎?我只知道最後一幕甄子丹對著湯唯微笑的畫面,讓人覺得很安慰。

《落日車神》
伴隨著如空谷回音般的隆隆聲,孤獨之人走向一條孤獨之路,連名字都沒有,這是一首獻給喜歡孤獨、享受寂寞之人的交響詩篇,也是本年度最棒的電影。

《阪急電車》
中谷美紀、戶田惠梨香、蘆田愛菜,電影完全比不上小說,主角群卻是既吸睛又強大。








*去年十二月後半到今年十二月前半,大致上按順序,不過應該還是有漏掉。
*其實看的不只這些,但只列近兩、三年來的電影,太舊的就不列了。
*歐洲片今年看得真少,所以昨天一口氣看了兩部。
*台灣電影看得比以前多很多。


*個人喜好排名嘛…
1落日車神2全面啟動3黑天鵝4魔球5午夜巴黎



參考資料:

台灣區上映電影檔期表 (2002年以後)
中港台美2011年電影列表~維基百科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東野圭吾《時生》(繁體中文版)


一年前看了中國南海出版社的中譯本,現在總算盼到國內的繁中版,由於已經隔了一段時間,我無法具體說明一向會刪掉不少情節的南海版少掉多少內容,感覺上落差應該不會太大,試著比較一下頁數,獨步繁中版是410頁,南海簡中版只有296頁,但這不代表一定砍掉很多,由於南海版已不在手邊,也無法進行比對了。

但不管是因為繁中版才是真正的完整中譯本,或者只是心理因素,這一次讀完的感覺的確是比充實的。這本書在東野圭吾的作品中這一種十分獨特的味道,雖然親子的題材對他來說並不新鮮,但《時生》的感覺還是不太一樣,在未來死去的時生、卻在過去重生,父子羈絆似乎從來沒有斷過。

故事的設定一點都不新奇,回到過去、時空轉移的故事在中外比比皆是,電影〈回到未來〉前後三集就玩掉了不少梗。而《時生》的情節轉折不大,解謎成分不多,人性衝突也不是太強烈,在他所有作品中甚至可以說是「平平無奇」的,但在情感上,卻很難不喜歡這樣的故事。

這部小說其實可以說是「宮本拓實的自我追尋之旅」,在架構上,冒險的特色多於解謎,年輕的拓實像個長不大的孩子,明明生長環境不是太優渥、個性卻像個公子哥似的,而導因就在他還在嬰兒時就被生母所拋棄,偏偏又升高中這個性格最是偏執的階段,得知這個猶如晴天霹靂的消息。

時生回到過去,在冒險的過程中,拓實最終還是解開心結,拿著手帕拭去生母淚水那一幕,相當感人,在東野的作品中,我還是第一次讀到這樣的故事。加賀恭一郎系列的《紅色手指》雖然在最後同樣因為親子羈絆讓人心情激動,但這本書牽涉較廣,有社會問題、也有濃重的解謎味,不像《時生》從頭到尾都以三代間的親子糾結為主題,很溫暖,很少看到作者用這種不是太機車的方式讓讀者產生共鳴。

僅僅活了十七歲的時生,在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也是新旅程的開始。在時生真正活著的十七年,為什麼拓實與麗子不太去想到在過去遇到兒子的事?作者在結尾也做了解釋:「本心想,或許這就是時間的法則吧,為了不讓時間悖論發生,他們夫妻倆因此受到了時間的操控。」蠻有說服力的。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妳說,

GcO0w53DhDkBITAhITAhLUrDi8KPwrxRU8O8worCuVrlpIzmnJDogaLlp6Lmh43kuIUt776xwqnDmMKbfyrpg5LoqbPmn4nlp7blpL3jgqTCmml/w6wtw7zDh8O7RR3DjeWlpuafueiBreWnreaFjOS5ju++ncKmwqPCmC3DoMO86ICB5Y6N5bKU5LmH5p+Q56Oq5LqQ5YK+5aei5raX44OCwpQhMCFwLcOjDkghOSHCq8OySeWmo+acpeiDiuWmr+aFqOS7iu+/i8Kqw4Itwr7CrMOQ5bKg5Lm+5p+m5YGa5YOy5rmr6a2/5LyK55mh6aG45L2s6aCS5Y2yLeOBmSwGw4lHRMOGw4jClnzCteWmhOaerOiCueWmlOaHhS3ku7zvvbRnITEwIQZrwp/lsbDljZDkupnlvLnoqJzpgKXku5DnlK/onY0t5Y6o55e06Iut55qU5LiA44KvOh1vQ8KtKTnCg1HDpS3lp4XmnprogLHlpLPmh6vkuaDvvabDpFnDuMOKUOWynOS5kOachuWRqS3lk5XlnIfouZnlnprlup/kup/kuJvpu6zpg6zkuoHmgK/jgpTChyExMyHCmMK/LcOWH8ORa8K9w4dtITkhZxkV5LyC5pi+5oam5LqD5YCoLeS4iuWmnumYtu+9tMOAaMKLel/mh4fkuaDkupvlgIjkuonliIPluZst5p615rGa5p6S5qiO5rqH5ZSp772lWzAswqkowr1cEgYtQeS+tuW7kuaLkeedqeefh+++m8KQwowVw7nDrumCn+aZluS4tOaZnS3kuoLlvZjmhJzkurvkur3nmofohbDigY/ChcKjw7rCulbCvD7Cni0UHcOPw7PCuiDDrOWlhuado+iDtuWlteaFkeS6mu+/lQ7CjS0hMzMhwojDueWwveWnguS4jOOBpcKlwpzCj8KUITM0ISEwIX05SS17w4QkfcOkw78HwrjDtMOjVcONw6LCv8OjCC3Cl0/CvVrDo8KNe8KPfCnCh19HITE2MCHCgkMtw49ddVzChsORcRjCvw4Rw48mwq/Cq2Ytw7vCkz8lEARKXWPCi1/Dshdsw6PCtC3CkcOAwrLDtBwGITQ1IUw4OCExMSEhMzQhw7jCmSE5IXUtwpkCw4fDncK9w5PCsD3ClsOsw4h+w7LDp8OFwo4tbsKWTsKrfsOnwo/Ckip2RMOJfeeGrOecu+eati3lpIfmmL/vvo0hMTMhw6Iww6zDnOaBguW/t+ijqueot+ihtOeYr+WlueOCki1Ow5dYw4rCscOFNsOTPzfkurXpmb7nmp/mmrDmnI/lp4kt77yJXknDm8OxwrzmgKLlvoblnqjlr5rooozotJfmiJDmlb7lkKDku6wt5aeN55mZ5aeL44Gcw6/DmjnCqcKMITAhI8K6UDnlhrrpo7It6aCm55u+5YWk5aaN77y7eSwhMTEhw4PDvOaBq+W/ruS5geeYh+ioquOChS3mn4Lmm73mmILljarljYLkub3miIznn7XlpJrjg5PnmJflp6HjganDnBXDnC1wwpxNwoE5w5bCpOeekOWWoee/ouaLhumYtueemeacvuWJtu+/ly3DuSDDtnpO5oGn5b+055+O5Yq/6YeD5Z2d5b+x5p6L5pSl54mE6IKCLeiKpOWniOS5iOW0seeaheWkreOBs8OGwp5Ew5lpLsOfwonDnC1G57yS6ZaW6JKl6Imi5pW956q17725B8KqW2Fj5oC85b6r6KmiLeiQtue9leaHneaLpeeAjuWkoeWtiOippeeagOWngOWuueeavOWmo+OBtiExMiHDhS3Cr8OvQsOXw5xowpvCh+WfgueBqOi6ueeYmeaanuWDru+9pF0two3Dv8K1w5Hmg6Tlvobot4bmio3oqazjgpLlja3lnIjmi6npmZHli4fjg4gt55mo5aSf44KXwq4BFVDCjcOzXsKaw6rDlemprearmOi7pi3nmKHmmYvlg7fvv7RoPHJ7WeaDvuW/teWevuW/guW5i+WDnemahC3ot4Xotonnhbznmr3lp73jgaHCtk/DgChPwqRIQcOmUi3otbjpgJvkuZflsZPloK7lirTlupLloZLvvaoOaGYywqvmg7TlvaIt5ZC/6JKM6KWj5reZ5r6155i95aa344OaEsOmwqLDo8Ofw6sEw6ctFWPmjr3pgKvnqrzlh6zljaHvvbohMCHDkMKlwoLDqOaDgeW9tOWQrC3lkZnnmYDlpZPjgb/CsGXCg8ONbnnDlksmwofDlRUtw5MhMzMhwqPCuGrDvE5xHFJXKsOPwqHCo0YtwpQ/X8KyRcO2w4Uzwp7Do30hMTYwIUwrJXwtMy/CjDRkKMOOwr7CksKrfg4hMTAhUsOXwrQtEmhdwoLDvx12OCEzMyHDgiEzMyHDugE8w53Dgi1bw4kPMBbDlmpUwp1KwoDCviZfWFctwoM7w5bDj8KpLzfDicO4MMKWwp7CnGRLUi3DqAFww4TDpGJjP8KWITkh5pqI57WZ5pKj5pyH5L+E5rmYLeafiuaIrOeYnOeZkuWGgMOcXnjDriExMyHmm57nt77oo4XpnbfopZ3vvpct6YGu5bOf5aWM5LqXe3IhMTAhw7LDj8O6MAXDrlIDwp8tITMzIcKowoTCmDbDl8Oww5A=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伊坂幸太郎《A KING─某王者》


故事只有兩百頁出頭,但如果要認真來寫一本研究這個故事的書,頁數恐怕要多上一倍。

相信會有不少人看得滿頭霧水,篇尾,推理評論員陳國偉寫了一篇六頁的解說,大致上可以解開一些疑惑,但是他說得很有限,因為這本書暗喻、反諷、借題發揮和借屍還魂的部分實在是太多了,要在短短幾頁中說明這本書到底在寫什麼,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不管故事再如何暗藏玄機,這本書的確是不折不扣的棒球小說,只要對日本職棒有基本了解,應該可以看懂書裡的基本設定,主角待的仙醍(仙台)國王隊,對抗的是強大的東卿(東京)巨人隊。現實生活中,在仙台的東北樂天金鷹隊雖然已不再是萬年弱隊、有一定的競爭力,但讀賣巨人隊依然蠻橫、霸道得可以,前陣子巨人隊在日職總冠軍戰進行期間,以醜陋的內部鬥爭強搶媒體版面,像極了書中一再出現的怪獸。

故事說的是天才球員山田王求從出生到殞落、短暫輝煌卻又備受爭議的一生,「王求」這個名字,引用的是「王之所求,求之為王」,父親在填出生登記表時,才想到這兩個字合起來就是一個「球」字,王求生而為王,伊坂幸太郎說他想寫的是一個天才的故事,而他也塑造了一個天生的王者,那為什麼他會選擇以棒球為題材?書裡似乎是有答案,因為職棒裡就有王,而且有好多王,有打擊王、全壘打王、盜壘王、勝投王等等。

作者以莎翁名作《馬克白》為梗,又突兀、又有趣,馬克白雖有才能,但太過於自我感覺良好的他,最後還是走上悲慘的命運,而身為棒球選手的山田王求,不僅只是有才能,而且還天生的王者,他在仙醍國王隊最屈辱的一天出生,在父親從小施以棒球英才教育之下,註定了要在國王隊發光發熱。


王求要的不是因為棒球而來的名利,只是很單純地認定打得好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他不打壞球,要打就打全壘打,而且必須能打任何方向的全壘打,所以他從小就練成觀看投手姿勢就可以知道球會往那裡跑的能力,王求不是無欲,但他的欲只是做到這些他認為該做的事。

王求跟馬克白是不一樣的,他根本就是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王者了,並不是所謂的不自量力、自我感覺良好,所以他其實是不該像馬克白那樣只成為短暫的王者,而且他也不必再有什麼考驗、試鍊、搞什麼「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戲碼才對。

但看看作者給了王求什麼?年紀小小就成為「殺人兇手」,一棒將球(硬式棒球)揮出,將已經發瘋、變成怪獸的同學父親擊斃。國中時遭霸凌,父親「不慎」將欺負王求的學長打死,爾後東窗事發,就在警方尚未鎖定兇手時,父親卻主動投案,他說:「這是必經之路。不過是巨大力量推動下的結果。」王求的父母,一個要他「繼續走你的路」,另一個說的是「堅持你的王之道」。而在進了職棒之後,不斷締造了種種不可思議的成績,卻因為王者巔覆了整個棒球的「原則」,不得不提早結束了王者生涯。

王求明明跟馬克白不一樣,命運為什麼還是那麼悲慘?作者甚至將《馬克白》中三位作怪的女巫搬到故事裡,父親之所以成為殺人犯,就是因為三個女巫的慫恿(或者直接下手...?)。而女巫三不五時跑出來,既要他「多欲多求」,又要他活得「公公正正」,但「公正即是不公,不公即是公正」,一個公正的人,到頭來只會落得不公的待遇,真實人生中似乎真是如此。


這本書那麼多梗,但到頭來,卻只有一個問題,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這個世界到底需不需要王者?需不需要救世主?歷史可以驗證,多少王者、救世主最後的命運是悲慘的?他們有早早病死的、有被害死的,也有後來變質成怪物的,即使對應到現在,英雄可以變成貪污犯、也可以因為性醜聞導致名聲一落千丈。

王求進職棒後的成績,好到不可思議,這是作者的設定,如果我們打點折扣好了,假設職棒出現了一位每年可以打100支全壘打、打擊率5成的打者,那該如何是好?棒球會變成什麼樣子?到底棒球這項運動,需要這樣的「王者」嗎?

與其期待王者、期待救世主,反求諸己不是更好嗎?但真實人生中,能這麼想的又有多少?所以就在王求擊出生命中最後一支全壘打的同時,另一個王者也即將呱呱墜地了。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湊佳苗《往復書簡》


三個短篇全都以書信往來的形式來完成,的確是蠻特別的,在創意方面可以加分,至少跟作者前幾部作品比起來,算是變出了新花樣,只不過,一旦讀完了,卻多了一種感覺─「標新立異」。

在第二個故事的一開始,臥病在床的竹澤真智子老師寫給學生大場的信,裡頭的第二段是這樣寫的:「我是大場君在N市立T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教過你的。大場君功課很好,第二學期當上了班長…」很奇怪吧?這樣的口氣,與其說是在寫信,不如說是在說話,根據書信裡的敘述,大場每年都會寄賀卡給老師,兩人應該沒有斷了聯絡的,但老師這句話像是在說明什麼,有必要跟一位每年都會聯絡的學生這麼說嗎?

類似的感覺在三個故事裡頭多多少少都會出現,有一些不像是會出現在書信裡的文字,會突然跑出來,偶而會有那種提筆人想鉅細靡遺地交待好祖宗八代或生辰八字的感覺,為什麼會這樣?還不是因為這是在寫故事,沒有把一些細節寫出來,讀者會不清楚。

問題在於作者堅持以百分之百的書信往來方式來寫故事,只好硬著頭皮把兩位當事人都知道、但讀者不知道的事寫進去,或許成就了故事的完整性,但在最基礎的敘事設定上卻變得不合理、不寫實。回過頭來看,這些書信,倒像是另一種的第一人稱敘述了,從這角度來看,跟一些先前的作品比起來,根本就是換湯不換藥嘛。

故事本身倒是不錯,至少在架構上還算完整,而且三個短篇型態不同,做為一位暢銷作家,她算是給了讀者三個感覺不一樣故事。就意外性、精彩度來看,第三篇的〈十五年後的補習〉比較有意思,在結局上出現了多重翻轉,讓人驚喜,而且在日本國內和海外落後地區互相通信的氣氛有寫出來,原本真得可以讀得津津有味的,但這個故事卻有個致命傷,純一和萬里子這對情侶分隔兩地通信的感覺太過於平淡,也許可以解釋成他們經歷過重大事故、甚至是內心深處存著陰影,但要說青梅竹馬又論及婚嫁的男女會這樣子寫信給對方,我還是不太相信說。

我比較喜歡的還是第二篇的〈二十年後的作業〉。老師委託大場探訪昔日發生事故時六位學生的現況,發現六個人走向了不同的人生、或多或少都受到當年事故的影響,而真相並不驚人,反而有撫慰心靈的作用,這部分反倒不像湊佳苗的作風,有一些療癒的作用,雖然騷不到癢處,但有感覺。

第一篇的〈十年後的畢業文集〉在結構上沒什麼問題,也有意外性的結局,理論上是比較沒有破綻的一篇,但總感覺不夠味,大概是因為答案不難猜吧。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道尾秀介《烏鴉的拇指》


這本書可以說道尾流騙術的集大成之作,在閱讀故事的同時,很可能會讓人忘了這原本是什麼類型的小說。

讀完整本書,會發現這還是一部本格推理小說,同時也可以歸類為社會派小說,但回過頭來看,書中所透露的線索多到不可思議,在閱讀的時候,卻往往會忽略掉其中一大半,當做是一個由騙子、扒手、業餘魔術師和閒人所組成的騙子小集團,來挑戰詐騙集團的冒險故事。

事實上,連書名都透露了不少玄機,烏鴉指的是小集團中的五個人,這應該不難理解(連簡介都提到了),而拇指是五隻手指中,唯一可以正面看到其他手指的,當然也就暗示著五個人當中的一個人扮演著操控著個局面的角色,這點作者在故事的最後也提到了。如果能早點知道書名的暗示,按照故事的敘事邏輯,可能會認定扮演拇指角色的是做為主角的武澤,但是了解道尾的人會知道他一定別有安排,仔細推敲之後,或許就可以找到答案。

雖然現在說這些都已經是馬後炮,但這也代表了年紀輕輕的道尾秀介說故事的功力十分老道,一點都不會輸給那些資深作家,故事結構上不致於譁眾取寵,同時也提供了足夠的訊息,純粹靠著文字氣氛來影響讀者的心思,正大光明地誤導看書的人。

這本書能入圍直木賞也是可以理解的,詐騙集團的題材切合社會潮流,回頭是岸、好人有好報、壞人不會有好下場,這些道德原則都能夠拿捏得很好,卻連一點點說教的感覺都沒有。

最體貼的是那些濃濃的人情味,故事的尾聲,在五個人各自做鳥獸散之後,當真廣接起武澤電話時,「咦,是竹兄,好久不見!」一旁的彌廣、貫太郎「哦」、「哇」地回應著,這樣子的小小感動,讓人覺得很貼心。武澤送走阿鐵的那一幕,讓人覺得很感傷,但故事的結局,似乎就該是如此…

午夜之前…

--



大約是一周前的消息,伊森霍克在接受法國的AlloCine訪問時,透露他與茱莉
蝶兒、導演Richard Linklater已經討論了劇本超過半年,〈Before Sunrise〉
系列第三部電影預定在明年開拍、在2013年上映,這個經典、不落俗套愛情
故事,在經歷了兩個九年之後,將延續下去…

嗯…
這…這還要拍什麼啊?


1995年的〈Before Sunrise〉(愛在黎明破曉時),伊森霍克與茱莉蝶兒徹夜不眠
地同遊維也納,共渡浪漫一夜,黎明破曉各分東西。2004年的〈Before Sunset〉
(愛在日落巴黎時),兩人在分開九年後,於巴黎重逢,在日落前,喋喋不休地互
吐苦水…不…是互訴衷情,結尾在女主角自彈自唱〈A Waltz For A Night〉之後
,畫下句點,留給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

等待了九年,發現導演還是沒給一個答案,相信不少觀眾對〈Before Sunset〉
的結局感到不滿,我倒覺得這是最完美的happy ending,就像伊森霍克在劇中
一開始的新書記者會所說:「話如果說得太白就沒意思了。」

兩個故事都有個開放式結局,但不同的是,日出前看到的是一種氣氛,會發現
愛情原來也可以是這樣,那麼平淡、那麼不灑狗血,卻如此地深刻,而日落前
看到的卻是內涵,在男女主角不斷地對話中可以知道愛情在九年中不但沒有消
失,反而存在於內心更深層的一面。

做為續作,〈Before Sunset〉好得超乎想像,這部電影做到的不只是延續,
還有發酵,兩人在咖啡廳、巴黎街頭和塞納河上的幾段對話,有好多都值得細
細咀嚼。記得幾年前國內有一些書商特別進了這兩部電影的原文劇本合集,曾
經也引起了影迷一波小小的蒐藏熱潮。(其實網路上找得到原文劇本…)


〞One single night with you little Jesse
 Is worth a thousand with anybody〞

故事的尾聲,茱莉蝶兒深呼吸一口氣唱出Jesse(男主角的名字),演唱結束,
伊森霍克問她是否在每一次表演時,都會將這個名字換成聽歌人的名字,她的
回答也很妙:「這當然!難道你以為我特別為你寫一首歌啊…」但是對照她先
前扭扭捏捏一直不肯唱的模樣,我們都知道真正的答案是什麼。

這樣多可愛啊…
為什麼不到這裡就結束了呢…


很難想像什麼樣的情節可以不破壞這種感覺。

第三部的名稱要叫什麼?
Before Midnight?


☆〈A Waltz For A Night〉~Julie Delpy from the movie"Before Sunse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VIHo-0JKA8




--




茱莉蝶兒這陣子消息不少,除了〈Before Sunrise〉第三部有了著落,她所執導
的〈巴黎二日情」續作〈紐約二日情〉也已經拍完了。但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的卻是她似乎要準備開拍已故英國龐克樂團The Clash主唱Joe Strummer的個人
傳記電影,片名〈The Right Profile〉就是1979年所發行專輯《London Calling》
中的第七首單曲。

酷耶…

不過片名為什麼不是《The Future is Unwritten》?
這不僅僅是Joe Strummer最重要的傳世名言,也是他的紀錄片的片名之一。

如果以The Right Profile來顧名思義,她的企圖心可不小。

Joe Strummer的一生是多麼難以被定義,關於他的紀錄片就我所知就有三部,
從狂妄自大、迷失到重生,人生曲線的高低起伏之大,在樂壇恐怕找不到第二
個。

這個故事的格局、所承受的包袱,絕對不是她所導過的兩部片能夠相比的,更
何況她要拍的是the right profile,Joe Strummer的the right profile說不
定連已經作古的本人都搞不清楚。

只能說,請加油吧…


☆〈London Calling〉~The Clas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bD5v2xijqw

☆〈The Right Profile〉~The Clas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Y5JfQY6BHw




--




周末夜,午夜前,看完金馬獎頒獎禮才匆匆離開辦公室。

整個晚上,一邊看著電視直播的亞洲職棒大賽,一邊用電腦收看金馬獎,
情緒消耗得太多,腦袋也一直在打轉,返家途中卻還是有些想法在發酵。

幾部入圍項目較多的片子裡,只看過台灣的三部片與〈讓子彈飛〉。

看完頒獎典禮,這幾天想找時間看看陳可辛的〈武俠〉,
〈到阜陽六百里〉要等到年底才上映,〈桃姐〉要等到明年三月,
唯一沒消息的是〈鋼的琴〉,錯過了金馬影展,就不知等不等得到院線片了。
如果有機會,也想看看〈竊聽風雲〉和〈證人〉這些純血的香港電影。


雖然看完的片子不算多,卻還是有些話想說。


◎入圍最佳劇情片的作品只看過兩部,我不覺得〈賽德克.巴萊〉應該要得這個獎
 ,至少〈讓子彈飛〉是更適合的。

 賽德克的品質與格局絕不是魏德聖另一部電影〈海角七號〉所能夠比的,這會是
 一部成就很高的電影,甚至在未來會有一定的歷史地位。但是做為最佳劇情片,
 卻有相當多的瑕疵,至少在前、後段的品質、格調是極度不平衡的。

 上集的〈太陽旗〉,導演透過配樂來傳達電影語言,我還記得當初看完電影呆坐
 在座位上的感覺,這不是一部血淋淋的史詩鉅作嗎?怎麼反而會有種美到極致的
 心情…但是一到了下集的〈彩虹橋〉,配樂到那裡去了?然後我看到不斷出現的
 商業電影橋段,到最後,連小孩子都可以變成藍波、阿諾。

 並不是說下集沒有好的部份,花岡一郎的自裁、莫那魯道與父親靈魂的對話依然
 感人,但整個感覺卻沒有上集那麼平均,而且是完全走調。

 〈讓子彈飛〉就完整得多了。

 「讓子彈飛一會吧!」這句話,姜文飾演的張麻子在開頭與尾聲各說了一次,語
 言的穿透力十足,打通了整部電影的奇經八脈。不過我不想再多說〈讓子彈飛〉
 了,這樣下去會變得沒完沒了。這是一部極為好看的電影,娛樂味十足、演員表
 現出色,而且對話、劇情充滿了各種的人性衝突、人生哲理,信手捻來都是梗。
 

◎〈讓子彈飛〉的葛優是最佳男主角的熱門人選,呼聲極高,但我怎麼覺得彭于晏
 在〈翻滾吧!阿信〉裡的表現更出色呢…

 葛優當然很神,表現依然讓人大呼過癮,可是「縣長+師爺」對他來說難度並不
 高,而且這個角色也不是整部戲的靈魂,雖然他的表現優於同劇的姜文、周潤發
 ,但卻是因為角色特性所造成。

 如果單純地以〈非誠勿擾〉與〈讓子彈飛〉來看,十年後我能記住的很可能是〈
 非誠勿擾〉裡的葛優,而不是〈讓子彈飛〉裡的葛優。兩個不同的葛優,一個是
 電影的靈魂,另一個只是電影中表現出神入化的演員。

 彭于晏的阿信,就是電影的靈魂。

 記得在頒獎典禮時,湯唯這麼對他說:「我看過預告片,你那個推頭髮的那一幕
 ,我覺得很震撼、非常地震撼。」湯唯真得好眼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
 一幕,尤其那個眼神,讓人很難忘得掉。

 比起葛優,彭于晏的演技生澀得多,但是最佳男主角,要的應該不是只有演技,
 〈翻滾吧!阿信〉並不是一部十分出色的電影,卻因為彭于晏的表現而變得好
 看、感人。


◎最佳新演員,我認同頒給柯震東。
 因為這個獎叫做「最佳新演員獎」,而不是「最佳新演員演技獎」。
 花岡一郎入圍最佳男配角,我會投他一票,事實上他也得獎了。
 莫那魯道如果入圍最佳男主角,我會考慮投他一票。
 但是這個獎叫做「最佳新演員獎」。

 考慮到未來十年對台灣電影、社會的影響力,這答案就不難了嘛。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33

--



這是妳寫給自己的歌。
一首蘋果之歌


〞您很想知道我的名字吧
 但我現在完全想不起來所以好悲傷

 請為賣命工作的我命名吧
 用您喜歡的名字呼喚我吧
 綻放在五月的花朵 做為適合我的名字

 當木通樹果實綻開時正是秋色來臨的暗號吧
 季節悄悄地溜走會讓你感到寂寞嗎

 把淚水拭去抬起臉吧
 你看不久後我也要結起果實了
 冬天一到我將填入果蜜 送到您身邊

 我所嚮往的是變成人類
 能哭能笑對我而言是多麼美好的事

 現在我知道我叫什麼名字了
 就如同您所說的叫做「蘋果」
 結出美味的果實 每年 都送到您身邊
 敬請享用 這罪惡的果實〞


這真得是妳嗎?
原來這就是始終在囂張、作亂的妳…
那就請一直為害人間直到成為百歲人瑞吧。



--



為妳寫過的文字不是太多,
記得五年前曾經這麼寫著…


一股無名的戰慄上身
我不知道她嘴裡發出來的聲音
是演歌式的唱腔 是慣有的嬌虐 
還是刻意的全都攪和在一塊

這個女人我常常搞不清楚她是原始人還是現代人
這個段落讓人有更強烈的感受

穿著和服彈著電吉他 嘴裡哼著不知是傳統的還是流行的東西
我連她是魔鬼還是天使都迷惑了


因為那時候我覺得妳不是瘋子就是神經病啊!
那有人這麼玩弄音樂的。http://www.youtube.com/watch?v=kIi2q17Hk8Q



後來看到一部日劇的片尾曲,這又是什麼?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BRBYjge-zU/
忍不住再唉了幾句…


開頭的重節奏原來只是個引子
重點其實是隨後所流曳出來的一個個片段
每一個片段似乎就是一個面相
不同的面相訴說著女子種種的喜怒哀樂與愛恨情仇
這是Ringo心中的那個時代的女性美吧

華之亂的每集片尾中總是用修羅場前奏的一個個節拍
來切合各個角色的眼神與表情
有的無奈 有的冷眼旁觀 也有隨波逐流或是樂在其中的

三百多年前的女性
沒想到竟是這樣地讓人一窺究竟



--



妳不只是蘋果
妳還是個女王
會玩積木遊戲
會做做白日夢
然後在夕陽照耀時踏上歸途

妳會在浴室裡說「殺了我」,
灰色眼眸中卻什麼也看不到,
妳確定意識仍然清晰可見嗎?
或者只是任性地趕流行而已。


以前妳總是把自己搞得遍體麟傷,
彷彿每一次都要將氣力放盡似的,
現在總算知道不要那麼緊繃了齣,
到處遊山玩水其實也蠻不賴的嘛。


--


親愛的蘋果女王,
33歲生日快樂。

我會一直聽妳的歌,
直到斷了氣為止。



--

笛安《東霓》

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想必是痛苦的,要把自己投射在東霓這個角色裡,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這點,笛安在後記裡多少提到了一些。

讀完這本書,我可以理解作者為什麼說她在word檔裡兩百多頁原稿中,沒有一頁是從頭到尾流暢地完成的、為什麼有時候會為了一兩百字耗掉好幾個小時,甚至會擔心她會不會因為東霓而驚慌、害怕,因為東霓在故事裡有時可愛、可憐地讓人心疼,有時卻又發狂、無理取鬧地讓人想破口大罵。

鄭東霓應該不是一個壞女人,她之所以傷人、損己,甚至要跟別人拼個玉石俱焚,不過就是因為愛自己而已。她不斷地以超乎常理的行徑,來彌補當初可能做出的錯誤決定所造成的後果,就這麼地陷入無限迴圈的狀態中,東霓之所以如此不可捉摸、反覆無常,或許就是建立在這個其實是有跡可尋的規則中。


東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這是很傷腦筋的問題,真得要仔細說說,恐怕會變得落落長的,我比較好奇的是笛安是如何創造這個角色,年紀輕輕的她怎麼有辦法把這麼活色生香、有血有肉的女人寫出來…

在一次訪談中,她這麼說:「我一直在跟東霓打仗。她那麼任性,又不肯聽我的。每當她不聽話、折磨我時,我就在部落格上發帖子和她商量,能不能配合下。許多好友見狀就笑我寫小説走火入魔,勸我調整好狀態後再寫。可是他們哪知道寫小説的辛苦。」


經歷了十個月又兩周的纏鬥之後,作者總算逃脫了東霓的魔掌,下一部作品《南音》裡頭當然還有東霓,但至少她不必把自己化身成這麼糾結麻煩的角色、以第一人稱來現身說法,只要冷眼旁觀這女人會再出現什麼樣的脫序行徑就可以了。

或許就是因為如此,笛安才會在後記裡這麼說:「東霓我要感謝你,感謝你帶給我那麼多痛苦,以及那些痛苦盡頭的一點綺麗的霞光。」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岩崎夏海《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克拉》

別把這本書當做是棒球小說來看,因為棒球沒有這麼簡單,我相信透過書裡小南的管理操作模式,的確是可以幫助球隊進步的,但不太可能在一年之內就有如此鉅大的成長,更何況故事裡棒球隊的成長不只是在球技上,還包括球員心靈上、甚至是與學校其他社團的合作、回饋社會等等。

但是換個角度,以管理書來看,就不得不佩服這本書的魅力了。看慣了大眾文學的讀者要回頭來讀管理方面的書籍,本來就很硬,更何況要讀懂彼得.杜拉克幾乎完全偏理論的教科書,他的書就算是管理學系方面的學生讀起來都不見得好消化,一般讀者恐怕得一句一句地來推敲了。


但是這本書卻把理論中的一部分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段落,雖然這些段落單獨讀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理解,但每一段搭著實例來對照,就簡單得多了,比較神奇的是,佐證這些理論的實例,串起來之後,竟成了甲子園高校棒球的奮鬥成功史。要知道,棒球在日本有多生活化,甲子園高校棒球有多熱血,枯燥乏味的管理學理論竟然能夠套用在這樣的背景中。

以市場反應來看,這本書效果相當驚人,而且也贏得了口碑,銷售量超高,有大眾讀物的特色、卻又可以做為教科書。能夠「大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企劃,要寫好這本書,文筆、文字觸感是其次,點子、巧思、以及理論切入故事情節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能夠辦得到,也許跟作者本身是AKB48的企宣人員有關。我不曉得故事裡有沒有實例引用理論不恰當的部分,但就社會反應來看,似乎是還好,就算有衝突,應該也不離譜。


沒沒無名的棒球隊在一年內就打進夏季甲子園大賽,情節或許太過於夢幻,但書裡對於日本棒球文化與特性的著墨點還是不少。「經理」這個名字在美國大聯盟不只是是球隊的總教練,意義就在於這個角色除了負責通盤訓練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調兵遣將、運籌維幄,手下掌握的包括選手、教練團等等,日本職棒則以監督來稱呼,意思也差不多。

但是高校棒球的模式卻不太一樣,「經理」的角色多半由女生來擔任,而且負責的多半是一些雜務,有些球隊的經理還會負責情蒐、或是一些事務性的工作,這個角色的工作範圍其實彈性很大,有可能只是什麼事都不做的活招牌,也有可能涉入球隊運作,畢竟棒球隊再專業,也還算是高中社團的一部分,由學生來主導管理的工作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

書裡對於甲子園棒球賽的陋習也提到了不少,觸擊太多、投太多壞球都是,這兩個缺點的確是整個日本棒球文化最嚴重、且最不知變通的傳統,即使到了最頂級的職棒也倖免不了。不過,書裡所提及「不要投引誘性的壞球」我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因為引誘性的壞球對投手來說是必要的,這樣的壞球通常很接受好球帶,甚至被判成好球都有可能,這種好壞邊緣的球路一直到職棒都是投手重要的武器。

如果書裡說的是「不要投明顯的壞球」,那就說得過去了,在這樣的前提下,減少投手的用球數,在王牌投手消耗量特別大的高校棒球中,的確有助於提昇競爭力。這部分就不知道是翻譯得不妥當、還是作者沒有說清楚了...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妖魔附身

--

張惠菁在散文集《給冥王星》裡的〈高原與鐵路〉中,
曾經提到一個世紀前鐵路剛剛被引進中國時所造成的激烈衝擊。

「火車被妖魔化,有的路段才建完就被拆毀。而且反對者不只是未受教育的小民,
還包括沈葆楨等知識份子與重臣。記得以前在教科書裡讀到時,只覺得那些反對
意見愚昧、民智未開。現在我反倒覺得可以想像、而且同情,那些第一次看到火
車的人,會有多麼地驚恐。」

「在火車出現以前,這塊土地上,從沒有任何人、任何物種,可以用那樣的速度,
那樣機械而無視於環境的方式,冒著黑煙呼呼地前進,彷彿一把利刃切開大地的
肌理。」


半年多前再次讀到這段文字時,我想起了年初某個夜晚搭同事便車回家的一段對話,
內容針對的是「臉書」與「智慧型手機」、這兩樣無情地切開人類隔閡的「怪物」。

我那位同事,對臉書涉入頗深,卻堅決不用智慧型手機,他的理由很簡單,
「現在用臉書就像得了強迫症,一進公司、一開電腦就會先上,沒事就玩玩遊戲,
或者看看別人在做些什麼,做這些動作實在太過自然了,通常想都沒想就做了,
所以我不想用智慧型手機了,太過於倚賴,會減少自己的思考空間。」


類似的說法,那陣子聽到好多。

光是「聰明鳳(smart phone)用多了會變笨」這句話就聽好幾個朋友說過,
一直到現在,即使在捷運上總是可以看到一半以上的乘客在玩弄手機,
但身邊的親友、工作伙伴,都還是有不少依然與時代潮流在對抗著。

同事:「舉例來說,手機可以查電影時刻表,很方便,但為什麼不先查好?
非得出門後才去查…如果什麼都要靠手機,自己還能做什麼?還有價值嗎?」

查電影時刻表只是小case,聰明鳳能做的,確實有很多可以用其他方式來辦到,
而且至少有一半的事用電腦還是比較方便,這樣的話,為什麼這東西還這麼夯?

便利性是一定的,但最重要的還是習慣,這個東西會改變你的生活習慣,
只要習慣了這種便利性,生活節奏便會重新定位,最後要調回來就很難了。

比如說,周五晚間我計劃搭自強號從板橋回到台中老家,但傍晚有事處理,
而且不確定什麼時候能結束,如果按照以前的模式,大概就先上網查時刻表,
然後抄在隨身的記事本上,但有了聰明鳳,這些動作就可以省了。

有了這東西,生活計劃一定會不一樣,甚至連生活態度都會改變。

這樣到底是好是壞?



轉到另一邊來看看臉書好了…

習慣性依賴的狀況也發生在臉書上,但這個東西其實更複雜…
每天有多少人按讚?多少人打卡?多少人找到失聯許久的朋友、同學?
但是打死不用臉書,或者用了之後放棄、關掉帳號的同樣大有人在。

一位愛用噗浪和推特的朋友曾經說:「臉書太恐怖了,我不敢用。」

的確,臉書是21世紀所創造出來最厲害的妖魔鬼怪,它以不可思議的速度,
一下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人難以抵抗、措手不及。

更別說臉書在個人隱私保護上所造成的爭議了。

有多少人是呆呆的、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手機號碼秀給陌生人知道的?
網路應該是使用者自己可以決定將什麼樣的個人訊息透露給別人知道才對的…

還記得前陣子引起極大騷動的跑馬燈嗎?這個設計實在是賤到不可思議,
這部分我不是專家,有興趣的朋友看看一位工程師朋友所寫的文章吧。
http://acetsai.com/index.php/archives/category/3c/fb



網際網路出現時已經造成了全新的社會革命,對當時許多人來說,網路是一隻全新的怪獸,
而其後陸陸續續所衍生出來的ICQ、MSN、即時通、SKYPE,就成了各式各樣的變種怪獸,
這些年來,我們不知不覺地甘願地被妖魔附身,沒有多少人能夠倖免,只有涉入深潛之分。

現在又出現了像聰明鳳、臉書這樣威力更強大的合體怪獸,我們還能抵抗多久?


我又想到張惠菁在同一篇文章所說的…

當時的觀點,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或許人類小看了天地的容量。當鐵道最終在
大地上被築起,它也成為大地的一部分,轉換一種方式來育養與支撐著這個人世
。」

人類本身及其所待的環境,可以將火車、飛機這些昔日妖魔,轉化成文明的一部分,
但我們人類能夠再度征服網路、MSN、臉書、聰明鳳這些不斷地在進化的妖魔嗎?



--



周六回鄉下參加表弟婚禮,回程經過一座教堂,妹妹說:「你的母校耶,要下來拍照嗎?」
「母校…」仔細一看,真得是以前唸的幼稚園,不得了,都沒注意到,好酷!
於是我把手機交給母親,站在教堂前,請她幫我拍了幾張照片,然後利用臉書打卡功能,
留下足跡,再上傳剛剛拍的照片,好開心。


前些時候,一位剛剛從感情低潮走出來的朋友這麼說,
「這段時間,我全省走透透,看到好看的風景、好吃的東西就會拍下來,
再上傳到臉書,就是想告訴我的朋友們,自己很認真地在享受生活。」


兩個月內先後參加了弟弟和表弟的婚禮,兩次難得的家族聚會,
大表妹要我們拍些照片上傳到臉書,因為遠在美國的二表妹想看,
婚宴時我上傳了新人合照,二表妹便留言說新郎變好多,都快認不出來了。


去年六月在美國奧蘭多時,咳到一整個無可救藥,
買什麼無糖的喉錠都只能治標、暫時止咳而已,
後來受不了,在臉書上問問看有什麼好方法,
一位並不熟的LA同業在中國超市買了枇杷膏,
當我下趟行程在LA飯店check in時,枇杷膏已經在櫃台了。


這些時候就會覺得,有臉書真好。


--



前面所附的連結中,工程師朋友嘮嘮叼叼地講了一堆,內容深入潛出,
值得一看,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末尾的那句話。

電腦、手機和網路,是用來讓人類生活的更有效率,更有時間去享受生活和聯
絡感情的,不要把自己的生活全部都依附在這些東西上
。」


這句話應該沒有人看不懂吧…
但是,有多少人能夠完全做得到?
或者說,我們應該都曾或多或少將生活重心擺在這些東西上面吧…


妖魔之所以會危害人間,就在於人們無法去駕馭,
如果懂得自我保護,學會如何與妖魔和平共存,
衪們應該可以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吧。

臉書與聰明鳳並不是核武、核電廠那種可以不要的東西,
在這個世界上一定可以持續囂張下去、甚至進化成更厲害的東西,
這麼說也許會覺得悲哀,但人類對這些東西的倚賴恐怕是愈來愈深了。



--



距離第一次在臉書註冊,應該有兩年了,看了一下好友人數,175,
其中還有一半以上是同事或同業,多數都是對方加我,不好意思不加,
這數量還可以,如果要認真加朋友,至少可以多三倍,但我實在沒興趣,
這個東西對我來說,是很純粹的私人平台,加一堆不認識的人是很麻煩的。

不管我點的歌、po的訊息,還是上傳的照片,不需要一堆人來按讚和留言,
只要少少幾位常交流的親友、同好來捧場,就很開心了。


臉書上的遊戲從來沒碰過,甚至連線上遊戲都沒玩過,
我寧可回家玩PS3,必要的話,還可以把PSP帶出門。


我也會在捷運上玩手機,
但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看書、或者聽歌。


我蠻喜歡聰明鳳的臉書打卡功能,
但並沒有那種到那裡就打卡報告的習慣。


我好愛用手機拍照,尤其喜歡拍景,Sony Ericsson手機拍景真得超讚的,
上周某個夜晚在府中站天橋上,拍下來的下雨的城市,一點點糊糊的,很美,
等公車的時候,路燈照著濕漉漉的地面,閃亮亮的金黃色,好耀眼。


我跟妖魔交成朋友了,
所以沒事衪不會打擾我。






*這篇文章好久之前就想寫了,但有些想法並不具體,幾次想寫成實體文字都有點困難。
趁著這兩天有些特別的念頭,一口氣寫完,總算鬆了口氣。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安東尼.赫洛維茲《絲之屋》

有點記不起來上一次讀福爾摩斯是什麼時候的事了,讀這本「正宗」的續作,要判斷是否符合原著精神,恐怕是有點困難了,單純地以客觀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應該還算好看。

好看的定義很多,但對於這本書 我的感覺比較直接,就是很有閱讀的樂趣,這是一本冒險推理小說,讀起來該有的情緒都有,包括想看下去、到最後急著翻完、甚至會忘了動腦筋去思考。基本上,讀這類小說該有的感受都有了。

作者的功力的確不俗,說故事能力很強,故事的開頭就看得出在鋪梗,但就整部小說的氣氛看起來,的確像是個引子,帶到「絲之屋」的主線之後,劇情逐漸緊湊,讀起來很有畫面,很有看電影的感覺(或許是因為作者也是編劇吧...)。

作者原本就是個出名的福爾摩斯專家,關於這位名偵探的個性、習慣動作、行為模式,以及特殊的邏輯概念,感覺上還蠻到位的,只是就這個故事的感覺與氣氛,與原著有多少成分的落差,就說不準了。


可以確定的是,柯南道爾畢竟是近百年前的作家,筆調、情節與詭計的設定不見得能滿足現在的讀者,《絲之屋》刻意地將故事雕塑得很豐富,對於一些被大量新式小說養刁胃口的讀者來說,應該是一部能夠滿足閱讀樂趣的作品。

但豐富不見得好。福爾摩斯又變成超人了,太過於強大了,而且情節在中後段轉換得有點太快,原本"遙遙領先"的「絲之屋」,很快就土崩瓦解,事實上,這些情節可以再拉長一些,這個邪惡組織的幾個關係人,多半只是點到為止,實在蠻可惜的,以故事的架構來看,寫成上、下冊應該綽綽有餘。

關於「絲之屋」的真面相,我不是那麼滿意,雖然在前段的情節不是沒有徵兆,但以福爾摩斯故事的普遍性來看,將"真面目"做其他安排會比較好,不然,恐怕很難將之列為兒童讀物或青少年讀物。

結局的另外一個部份,也就是關於畫商委託人的事件,就十分精彩了,出人意表的安排,大概這故事裡,最讓我驚喜的了。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天還沒亮




---




沿著五光十色的格子路
一格一格地往前走

在最後的格子搭上銀河列車
駛向遠方永恆的盡頭

逃離這個
正在一格一格地剝落的世界




---




夜裡 雨勢滂薄了
雨滴不斷地落在屋簷上
在暖暖的被窩裡醒來 

觸手一陣熱呼呼的 
細細的呼吸聲 
從背對著的另一側傳來

側睡了一整夜
左臂被壓了好久 麻了

偷偷捏了妳因為捲縮著睡而擠出來的小腹
滾燙燙的身驅 一點醒來的樣子都沒有

右手掀開窗簾的一角 隔著窗
濛濛的夜空開始刷上一抹灰白 

頭班車踏著濡濕的道路而來
捲動地面的嘶嘶聲 遠遠就聽得到

而妳 猶自呼嚕嚕地沈睡著




---




天快亮了
說個故事給我聽吧




---

有川浩《阪急電車》


這是一本不必太費腦筋就能讀完的書,但「內涵」卻不簡單,這麼好消化、卻又那麼豐富的小說並不常見,在站與站之間所連結的一段段小故事,其實是緊緊相扣的,有些甚至在導正人生不如意事。

企劃與創意是這部小說成功的關鍵,表面上看起來是將今津線往返各站間所發生的一個個小故事串成一個短篇集,事實上整本書可以算是一本中篇小說,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千萬別把這些故事拆成一篇篇的極短篇來看,那會很無趣。

故事的主角群分成六組:
1在圖書館其實就互相看上眼的征志和阿雪
2在婚禮鬧場、完成復仇大計的OL祥子
3時江與亞美這對祖孫
4有個社會人士男友的女高中生小悅
5擺脫暴力男友的女大學生美紗
6同樣來自鄉下的大學生情侶圭一、美帆

這六組主角在各段故事裡彼此都有關連,如果畫個人物關係圖,其實還蠻複雜的,但讀起來就是那麼簡單。

剛從婚禮嗆完劈腿男友與背叛自己的女性好友之後,祥子穿著白色洋裝上了電車,與老婆婆時江的一昔話,讓她的心情轉了個彎,然後在途中下車,看了不同的景緻,決定給自己一個不同的人生。

時江看到美紗與暴力男友相處的狀況,勸她「這種男友趁早分了的好。」美紗又聽到小悅與同學們聊天時數落自己男友腦袋不太靈光,但也聽出小悅其實很依賴著男友,於是決心脫離暴力男友、重新尋求一段像小悅那樣的美好愛情。

時江見證了征志、阿雪戀情的萌芽,而征志與阿雪後來也在電車上協時江祖孫倆對抗討人厭的歐巴桑團,翔子與美紗因討人厭歐巴桑團而成為好友,美紗還幫助歐巴桑團中的某個成員脫離這個討人厭的組織。而甜死人不償命的情侶圭一、美帆從相識到相戀也發生在短短的列車往返之間。

有川浩小說裡的情侶,在這裡的確還是太甜蜜了,但這裡的甜蜜愛情也導正了一些不好的事,我很喜歡這樣的安排,很有正面療癒的效果,不管是在愛情上遭到背叛、被暴力相向,其實都是可以在一念之間頓悟,不再存著惡意、或者不再屈就。

很有趣、也很不可思議,這麼簡單的故事,卻有那麼大的效果。

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宮部美幸《幻色江戶曆》


光是書名就讓人很期待了,封面又採用霧面設計,搭配偏暗的紫色和土色兩個色系,整個時代加奇幻的感覺都出來了,那麼內容呢?

十二則短篇,篇幅都很短,大概都不到一萬字,每一則故事都保留了許多想像空間,卻不是那種會有多重結局的,作者其實差不多都快把答案說出來了,只是到最後關頭點到為止。或許會有人覺得看這樣的故事不夠過癮,但我反倒覺得這種安排跟書名、封面設計很對味。

在你面前的,就是一片茫茫的霧,只要去撥開它、或者吹一口氣,就可以看得到前面的路。大就是這種感覺吧...


楊永良的推薦序寫得很棒,短短的篇幅其實就是這本書的完全攻略了。宮部把時代小說該有的氛圍都寫出來了,江戶時代的各個階層、社會結構,脈絡分明,十二個故事從不同的角落來切入,小人物的無奈處處可見,卻也點出人性的光明面,哀怨的美學,味道十足。

第一篇〈鬼子母火〉挑起了讀這本書的味蕾,看完最後的〈紙雪片〉,整個人卻呆若木雞,哀怨之美達到極致,阿銀在殺了人、復了仇之後,將所有的借據撕碎,從屋頂上將這些紙片如雪花一般地灑了下來,「太陽西斜,微微染紅了阿銀的眉眼和消瘦的雙頰。染紅了那張泛泛著幸福笑容的臉。」

故事短不是問題,就是要去體會作者所留下來的「空間」,感受那種韻味,十二個短短的故事,可以有十二種不同的味道。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新世界



從飯店21樓的落地窗眺望著外頭的品川車站,
空盪盪的月台靜靜地躺在重重疊疊的軌道裡,
相隔大約一個站的距離,東京鐵塔就在那裡。

每年的這個時間,腦海中總會浮現這個短暫畫面,
但回憶並不是美好的,而是有著一種淡淡的哀傷。



2005年11月10日的凌晨,在東京品川王子飯店裡,
看著靜悄悄的車站和遠方已經熄滅的燈塔,
其實是在沈殿自己的心情。

國外出差,忙碌的工作的確讓人心煩,
但心情起伏卻是因為那幾天日本電視台不斷在播放的新聞畫面,
11月6日凌晨4點38分,曾經是青春玉女的本田美奈子因骨髓性白血病而離開人間。



美奈子在1985年出道時,的確是玉女歌手,
但聲樂底子深厚的她在90年代初期就逐漸轉往音樂劇發展,
生性低調的她不鬧什麼緋聞,在主流媒體的曝光程度也就大幅減少。

真正認識她是因為卡通《獵人》第一季的片尾曲〈風之歌〉,
這首歌就像是一把鑰匙,一下子就開啟了存封於深處的記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vpY9ba1rsg



學生時代,不知有多少人在臥室、書房、或者宿舍貼上她的海報,
曾經流行一時的野狼125機車,在車尾車牌號碼的下方經常可以見到她的身影,
夜市賣著明星商品的小攤,擺出來的一整片護貝小照片,大概有一半也都是她。

在那個年代裡,即使你不見得那麼喜歡她、甚至不知道她,
但那個模樣卻會讓你牢牢記住,甚至保留一、兩樣跟她有關的東西。


最早的美奈子,印象中只是個在照片裡不會動的氣質美少女,
畫面中的她,會勾起我對於那個年代的記憶,是時代的印記。

但是〈風之歌〉卻賦予我另一個關於她的立體形象,
聽著歌,曾經懷疑這真得是海報裡的女孩所唱的嗎?

其實,海報女孩的人生可是精彩得很。



2004年5月,美奈子在作曲家德弗乍克過世的100周年,
將〈新世界交響曲〉中最廣為人知的第二樂章譜上新詩,
發行個人生前的最後一張單曲,曲名就叫做〈新世界〉。

這是我心中印象最深刻的她,這個形象是活生生的,
是經歷了音樂劇〈西貢小姐〉和〈十二夜〉淬鍊之後,
一個總是帶著豐富情感的美聲靈魂…

而那個做為時代印記的呆板照片裡的她,
有著勇於挑戰、多變和叛逆的個性,
卻是到後來透過網路才知道的。



2005年11月8日,班機降落在成田機場時,美奈子已經離開人間,
真正注意到這項訊息,應該是夜晚入住到飯店、打開電視機之後。

在日本的那一周,每天結束工作,在睡前最寧靜的片刻,
總要回味一下這位在自己過去兩段時空裡占有些許份量的女孩,
我應該不是非常難過,但徐徐不斷的淡淡哀傷還是不斷地啃噬著自己。

但我應該也很享受這種被哀傷啃噬的感覺。



在未來的幾年裡,在這特別的幾天當中,只要想起了她,
總會重現當時從落地窗眺望外頭已經熄滅了的東京鐵塔的心情。

這時候就會想起她唱的〈新世界〉,而不是〈Amazing Grace〉。

雖然她唱的〈Amazing Grace〉已經是日本歌手中的經典,
甚至後來紐西蘭美聲歌手海莉透過數位合成與她對唱這首歌,
不少樂迷都認為海莉還被她給比了下去…

但我先想到的還是〈新世界〉。


這幾天也是如此。

11月6日那天,儘管正處於水深火熱當中,
但我依然很想再聽聽美奈子唱的〈新世界〉。

很奇特的心情。


Shinsekai(新世界) - Minako Hondahttp://www.youtube.com/watch?v=D8ywTk6pRr0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山崎洋子《花園迷宮》

好久沒有讀到文筆如此順暢的小說了。

這本書無論在事件解說、犯罪動機、詭計安排,甚至是時代的意義,都不是那麼單純,但閱讀起來一點都不困難,整本書沒有太過於煩人的說明,也不會嘮嘮叼叼地解釋一堆背景,最重要是不會把一些看似不相關、但最後其實是環環相扣的梗在故事前段全都串在一起。

作者將所有「元素」散佈在敘事的過程中,對於文字結構用心良苦,效果好得不可思議。最後謎底揭曉之後,再回頭看看從故事一開始的「佈線」,然後慢慢往後推,會發現所有的一切其實都隨著情節一步步地在進行、說明。

故事場景是二戰之前的橫濱,大時代的背景架構在日本當時的滿州國熱潮,對於這段歷史,我們在歷史書中所讀到的都是所謂的華人視角,要轉換一個視角來檢查並不容易,但作者在這方面的設定,寫得十分容易消化,即使是像我這樣的「外國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沒有產生任何的隔閡。

但是「好讀」並不代表內容平凡、簡單,角色的塑造上就是其中相當成功的一塊,我很喜歡書裡冬實天生頑強的個性、以及隨時會冒出來的強烈好奇心,在那樣女性弱勢的年代裡,不斷地以行動來挑戰妓院裡所有人的異樣眼光,也是因為這樣,事件才會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吧,而冬實在末尾不為時代所屈服的模樣,讓人動容。

這本小說是1986年江戶川亂步賞的得獎作,距今已有25年,山崎洋子當然是寫給日本讀者看的,故事的背景是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所無法了解的,但讀起來還是那麼得"舒服"。事件的部分就不多說了,免得破梗,但絕對精彩,只有真正去讀才會了解那麼感覺。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梨木香步《魔女的約定》


這本書被歸類在兒童文學,但真正適合閱讀的應該是國中以上的小朋友,雖然文字內容淺顯,但畢竟觸及不少心靈層面與對美的觀感,雖然這些也都很容易懂,會相信還是小學生不太可能消化的。

但相對的,就是因為內容簡單,除了小學生以下的小小孩,只要不是文盲,應該都可以輕易地閱讀這本書,雖然書中談到的都是一些再自然不過的生活態度、以及很簡單的自醒原則,卻也都是現代人經常忘記、忽略掉的「根本」。

即使是再世故的人,藉著閱讀這本書,也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內心與生活態度,看看是否少掉了原本最純粹的那一塊。

書中外婆為小舞進行的魔女修行,其實就是一種找回人性根源的訓練,早睡早起、作息正常,鍛鍊精神、培養意志力,不要讓自己的心輕易地被不好的事、不愉快的聲音給征服了,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體會到周遭的一切,甚至傾聽到陽光、泥土和樹葉的聲音。

文明的進步讓人的物役性愈來愈重,真正相信自己的人也愈來愈少了,甚至我們也都愈來愈不了解自己了,這本書說得很自在,其實就只是要讓我們看一看自己而已。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暈眩.續篇

*接10/24的故事…

--


出了站,腦袋一片空白,一時之間竟然沒注意到發生了什麼事,
等到再一次回過神來,也不知已經在站前靜止不動地待了多久。


我怎麼會在這裡?
難道是自己在忠孝復興站換車?
為什麼一點印象都沒有?

除非是夢遊…
但這樣的話未免也太神了。


整個人混亂得不得了,一下子不知該如是好,
下意識地拿起手機,沒有未接來電,卻有兩通簡訊。

一通是系統業者傳來的,告知有未接來電,來電的是海棠的號碼,
這種簡訊通常都是在手機沒訊號或未通、且有可顯示號碼來電時才會出現。

另一通簡訊是海棠傳來的:
「你的手機完全打不通耶,鬼混到那裡去了給我從實招來…
今天搞得很煩,也有點晚了,我先睡惹」

(是有多操啊,這麼早睡…)
腦袋裡這麼想,眼晴卻瞄到手機螢幕右上角的時間→下午11:41。


從龍山寺進站的確切時間我不記得了,但絕對還不到八點,
現在卻已經快午夜了,而且該死的是,我竟然還不知道自己怎麼到這裡來的。

這消失的幾小時到那裡去了?


--


叫了小黃回家,司機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但我的精神實在不集中,
心不在焉地隨口應了幾句,過沒多久,他也就乖乖地開車不說話了。

回到家,海棠早睡了,我什麼事都沒做,就回到自己的房間了。


我們有時候會一起睡,卻還是各有自己的房間,
但如果其中一個人先躺平了,就不會去吵對方,
這是彼此之間的默契。

而且我很怕吵醒了她,卻不知該如何解釋自己的狀況,
因為我也還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到現在還一團亂。


躺在床上,仔細想想今晚的事。

在忠孝復興站從板南線轉文湖線其實挺麻煩的,
真得做了這件事,會不記得嗎?

如果真是夢遊,那打開新聞台大概就會看到自己,
說不定還有人用手機錄了po到網路上,那有可能安安靜靜地搭到另一個終點站。

難道是被別人搬到另一線的車廂裡?但這很麻煩吧…
而且我身上有一些現金、有卡、有裝了不少珍貴資料的筆電,卻什麼也沒少。

愈想愈亂、愈沒有頭緒,沒有多久,又再進入夢鄉…


--


晚上做了一個夢。

夢境是一個「畫面」,而不是「實境」,
也就是說夢中的我在看著一件事情的發生,而不是親身經歷某件事。

夢中的景象在捷運車廂內,也就是回程應該在昆陽站下車的板南線車廂,
車廂裡人滿為患,我看見了坐在角落的位置的我,靠在牆邊,睡得很沈。

過了昆陽站,我並沒有醒來,到了終點站南港展覽館,
現場出現了「本列車不再提供載客服務…」的廣播聲,
乘客一一清空,最後只剩下我一個人,卻還是沒有醒來的樣子。


過了好一會兒,整個車廂和月台突然暗了下來,
車廂的門卻再度打開,然後擁進了一大批人潮,
只不過畫面暗濛濛的,看不清楚這些人的模樣,
連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只知道似乎全都一般高。

車燈閃起,暗夜列車啟動,方向卻不是往回頭的板橋、土城,
而是從終點站再往前開,我的影子卻一直待在同一個位置上,
偶而隨著車廂晃動,卻沒醒來,也沒人鳥我,就靜靜地待著。

列車啟動後,「畫面」突然中斷,夢境裡變得空空的,
只感覺到那是個意識中存在的環境,但卻什麼都沒有,
是否仍在作夢、還是已經又睡著了,也是模模糊糊的。


畫面再度出現時,又回復到一個明亮的捷運車廂,
男女老少,國慶假日夜晚的車廂裡仍是滿滿人潮,
我還是待在角落裡睡著,彷佛從未醒來過的樣子。

不同的是,車廂變窄了,座位也不一樣了,
然後看到車窗外,遠方那座閃閃發亮、五光十色的摩天輪…

我驚醒了,現實中的我醒了。


--


早上醒來,腰痠背痛、頭疼欲裂,掙扎著走出客廳,
海棠還是坐在沙發上喝咖啡、看報紙,我說:「昨晚…」

才剛出聲,她卻說:「你的氣色怎麼這麼差,休假就繼續睡啊,怎麼反而早起了。」
還在想著如何開口,海棠接著說:「想參加升旗典禮,早說嘛,我叫你起床就好。」
我想都沒想就回她說:「最好是啦!最好是妳爬得起來叫我一起去升旗…」

不對啊…好像有什麼事怪怪的。

轉頭看著電視螢幕,正在播國慶升旗典禮的新聞,
我冷靜地問:「今天幾月幾號?」
海棠說:「你昏頭囉!十月十號啊!」

「妳今天要完稿,然後送去給客戶?」
「耶,我有跟你說喔…」


頭也不回地回到房裡,打開手機的聯絡人,沒有水仙的手機號碼,
再按了「訊息功能」的欄位,「昨晚」的兩通簡訊也不見蹤影了。


--





~後記~

*就是這麼結束了沒錯。
*這個故事是看完森見登美彥新書《宵夜萬花筒》之後的靈感。
*故事其中一個梗也來自《宵夜萬花筒》。
*這並不是構思已久的一件事,原本完全沒有想寫瞎密故事的念頭。
*有了想法後大約三個多小時就把前篇寫完,後篇只是不想太累所以留著。
*所以我的用意大概不是想寫什麼小說,只是不想浪費一個構想吧。
*其實這個故事寫得有點不平衡,某些部分只是帶過,但有些地方就很仔細。
*真正的小說並不是這樣寫的。
*不過做完一件事還是很開心。
*就好像卡在喉嚨裡的魚刺終於清掉了。
*寫完再仔細瞧瞧發現這故事好像可以寫得更長。
*所以萬一以後想寫成真的小說,這兩篇大概就算是草稿吧。
*好像有很多梗沒講清楚,但說真的我也沒想那麼多耶。
*想像力是很重要的,請訓練你的想像力吧。
*續集或姐妹作的話,大概只有想不開才會再寫吧。
*以上。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森見登美彥〈宵山萬花筒〉


茫茫的宵山像是一座迷宮,一不留神就會被眼前絢爛的風景所迷惑,永遠徘徊在玫麗的夜晚,走不出來。

這本書的六個短篇中的頭、尾說的一對還在唸小學三、四年級的姐妹,一開始以妹妹為視角,最後則是姐姐的宵山奇幻之旅,這樣情境的轉變也像個無限迴圈,情緒難免不自由主地逗留其中、一下子出不來。

讀完這六個短篇的感想:宵山真得那麼危險嗎?這樣不是很好玩嗎?

故事留下許許多多的謎題與疑問,但這些似乎是可以不用去解開的,反而可以讓想像力自由發揮、產生各種可能。茫茫的感受、似是而非,我們可以說〈宵山萬花筒〉中姐姐的奇幻之旅全是她所想像出來的,但不定京都另外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平行世界。

在倒數第二篇的〈宵山迷宮〉中,乙川拿著水晶球透町屋的燈光對柳先生說:「據說這是世界外側的球,今晚的我們,就在透過這個球被觀望的世界裡。」宵山之夜,是現實與奇幻這兩個近乎平行的世界之間唯一的交點,只要通要交點時不小心轉向另一個世界,恐怕就回不來了,因為前方再也找不到另一個交點。


故事以現實與奇幻交錯進行,〈宵山金魚〉與〈宵山劇場〉中乙川打造出一個虛擬的「祇園祭司令部」,但在最後的兩個故事,乙川這個人、還有祇園祭司令部的相關人物,卻又跳脫現實、以另一種模出現,這是否代表了乙川、和尚、舞妓這些人,甚至是組織和所謂宵山大人,在兩個世界中都重覆出現?

很有趣,想像力萬歲。作者的想像力,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暈眩

--


一早醒來,看了床頭的錶,才八點半,距離鬧鐘響還有半小時。

走到客廳,海棠已經坐在沙發上,愜意地喝著咖啡、翻看報紙,
電視上正在播一大早國慶升旗典禮的新聞。

她楞了一下,「唷!這麼早起啊!難得休假,怎麼反而當早起的鳥。」
「沒辦法啊!小松先生他們昨天從日本飛過來,總得先去打個招呼。」
「既然要早起,乾脆去參加升旗典禮嘛~」
「妳饒了我吧…」

「還有咖啡,要嗎?」
「這還用說。」
「要不要吃點什麼啊?火腿蛋三明治好嗎?現做的喔。」
「唷!今天怎麼這麼好心…」
「難得有機伺候大爺您啊…」

因為作息較晚,平常都睡到快中午才起床,然後一點多才出門,
這樣的時間,海棠早就在外頭忙了,一起吃早餐的確機會難得。

吃完早餐,回房換了衣服,準備出門。
「妳今天時間怎樣?」
「待會就可以完稿,再送到客戶那裡,如果一切順利,傍晚就沒事了。」
「那晚點再call妳,因為我也不曉得會搞到幾點。」
「好啊,我們也很久沒約會了。」


--



我們住的地方就在昆陽站與後山埤站之間,到昆陽站的距離會近一些,
但有時想吃想逛,還是會在後山埤下車,特別是她想逛五分埔的時候。

從昆陽站搭上捷運,在善導寺出站,來到喜來登飯店附近的綜合大樓。

今天這趟其實是多餘的,我跟小松合作多年,雖然沒有太多私人交情,
工作上卻一直配合得不錯,這一次是他的私人行程,理論上不談公事,
但我們畢竟也有一年沒見了,就約了一起用餐,順便把補充資料帶來。

這次「公私不分」的餐會因為小松把老婆小孩都帶來了,
成了單純的私人聚會,氣氛反而輕鬆,時間也過得特別快,
離開的時候,小松拎了一瓶日本酒給我,「在機場免稅店買的啦!」


--


下午三點半,正考慮要不要打給海棠,簡訊來了,
「抱歉,我可能要到晚上了…」

一下子不知道要做什麼,突然靈光一閃,馬上決定搭捷運到龍山寺,
前陣子在廣州街的巷子裡找到一間舊書攤,小小間、藏書量卻不少,
而且還讓我找到了幾本原本一直認為不可能找得到的絕版書。

記得還跟一臉落腮鬍、操著外省口音的歐吉桑老闆聊了一會,
他說過一陣子還會有一批書進來,要我過一段時間再來看看,
印象中聽他提到羅龍治的《露泣蒼茫》和《狂飆英雄的悲劇》

這怎麼可能不心動啊。

但這一次,不管我怎麼找,都找不到那家舊書攤,
除了印象中的那條巷子,還找了附近幾條巷子,沒有就是沒有…

「好像有名片…」我喃喃自語,然後開始翻皮夾,
卻找不到名片,除了這皮夾,我不會把新名片塞到別的地方啊…
還記得老闆姓梅,名片上沒印電話號碼,只能直接到店裡找書。

一股失落感上身,漫無目的地四處走走…

來到龍山寺附近,「阿樹!」突然聽到有人喊我,
轉頭一看,我嚇了一跳,居然是白楊。


--


白楊是我一年前到上海出差時認識的小伙子,
那一次足足待了一個月,跟他相處的機會也就蠻多的,
明明不到三十歲,卻老愛掉書袋,而且迷迷糊糊的,很有趣的一個人。

雖然快一年沒見,但平常透過網路接觸的機會也還不少,
所以並不算陌生,卻沒想到會在台北的龍山寺遇見,
而且旁邊還帶了個女孩、一位又辣又正的美眉。

「阿樹,沒想到是我吧!這是我的表妹,她叫水仙。」
(表妹?水仙?該不會是從酒店帶出來的吧…)
結果她一開口就把我的胡思亂想給打槍了…
「您好,我姓水,單名一個仙字。」軟軟的京片子還蠻好聽的。

「你來台灣幹嘛不跟我說。」
「這次來是臨時起義的,想說到了再找你,結果手機沒帶,你的號碼就在裡頭。」
「哈!你還是這麼迷糊。」
「我還在想著得上網找你,沒想到會在這兒碰到,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啊。」

「你跟表妹到龍山寺來玩啊?要逛夜市嗎?」
「不是的,我們回家啊。」
回家?這是怎麼一回事…
水仙倒是接著說:「舅舅家住在這附近。」

雖然白楊是第一次到台灣,但水姑娘已經來過好幾回,
甚至曾經一次待過兩個月,至少對台北算是熟門熟路。

白楊說:「到我們那邊坐坐吧。」
水仙說:「一起來嘛。」


--


跟著這對表兄妹,卻回到剛剛來過的廣州街的巷弄之間,
正開始覺得有點詭異,他們卻轉進最初我認定舊書攤所在的巷子,
然後停在我一開始想找的地點,突然覺得有點頭暈目眩。

「到了。」她說。

舅舅家倒是沒啥特別,就是一般的公寓,
但想到小小間舊書攤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水姑娘說舅舅一家人都不在,不然他們也不敢隨便帶朋友回家,
我把小松送的日本酒拿出來分享,金賞受賞酒藏「白梅」,應該不賴。

但總覺得自己一直恍恍惚惚的。

明明酒精濃度只有16%,對我來說是小case。
而且邊吃邊喝邊聊,很愉快,白楊還是一樣老愛掉書袋,講話囉囉嗦嗦的,
水姑娘說話卻是簡潔爽朗有活力,實在很好奇這對表兄妹平常該怎麼相處。

離開的時候,白楊要我跟水仙互留手機號碼,方便聯絡。

出了巷子口,天色已暗,本來該撥手機給海棠的,卻莫名地全身乏力,
什麼都沒做,就這麼懶懶地進了往南港的捷運車廂,待在角落的位置。

然後沈沈睡去。


--


朦朧中好像聽到「本列車不再提供載客服務…」的廣播聲音,
但我並沒有醒過來的意識,也不知又睡了多久,總算醒來了。

卻發現已經在捷運動物園站。


--





*最後的一部分收尾,還沒完成,那就下次再寫了。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東野圭吾《怪人們》


七個短篇各異其趣,其中幾篇的確很有意思,但我搞不懂的是,這些與「怪人」有什麼關係?這些故事中的角色,包括當事人、關係人或兇手,都是處在一個可以理解的狀態,也許其中有一些部分可能真得比較"怪",但說服力實在不夠。

以本格推理的角度來看,〈新婚照之謎〉是值得推薦的一篇,故事開頭收到大學同學寄來的信,告知對方已經結婚的消息,但信中所附新婚夫妻合照中的女生,卻不是寄件者本人…這的確是個能夠吸引讀者看下去的梗,解決事件的過程交代得還算詳細,雖然結局不算太特別,但還可以接受,可讀性頗高。

最符合"怪"味的應該是〈燈塔之上〉,旅行中在海角的燈塔遇到"恐怖"的怪怪男人,雖然那些怪怪的行為的為現在看來好像也沒什麼好大不了的,但在旅行中碰到這樣的事也真得算奇遇了。這個故事是真正的怪應該是「我」心存著惡意地將燈塔所在地介紹給同學,結尾有微小的毛骨悚然,感覺很特別。


最喜歡的應該是最後一篇的〈哥斯大黎加的冷雨〉。很少看到作者寫出這麼冷調的作品,雖然有點陌生,卻出奇地有味道,在一片灰白的"背景色"之下,線索於事件的敘述中出現,絲毫不突兀,為什麼這對日本夫婦會在異國中治安尚稱不錯、平常人煙罕見的自然叢林中,不幸碰上一件很明顯是有預謀的劫案?有歐美冷派小說的味道...


其他四個短篇,除了〈沈睡的女人〉還有一些解謎的樂趣之外,其他感覺都不太到位。〈蜜月之旅〉一開始頗為吸引人,但整個故事只是在敘述一件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而已。〈至死方休〉嘛...在捷運上讀的時候在打瞌睡,已經沒什麼印象了 XD

最後解說的部份倒是值得一看,其中特別提到東野在推理作家協會五十周年慶的劇中劇中扮演自己筆下的天下一大五郎,很有意思。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宮部美幸《小暮照相館 下》


出版社既然將四篇故事拆成上、下冊,讀書心得也分成兩篇來寫了。故事果然是一篇比一篇精彩好看,下冊的兩則故事其實已經靈異照片無關了,作者將故事重點集中在人與人之間的關連、還有人心之所以如此的緣由,讓這部小說愈讀愈有味道,跟剛開始讀上冊的兩個故事的感覺,已經大不相同了。

〈海鷗的名字〉最讓我驚異的是,主角與做為調查對象的高中生牧田之間完全沒有對話,應該說牧田在故事裡並沒有"戲份",而是只存在他人的敘述中。而且故事一開始,作者就已經讓讀者知道照片是合成的,解決事件的癥結就變成牧田為什麼要製作合成照片了。

答案揭曉,其實只是社會上再平凡不過的事了,一開始會覺得不夠強烈,或者說口味不夠重,但仔細想想,作者想交代的是什麼?這部小說應該是要歸在寫實類別的,圍繞在幾個高中生之間的故事本來就應該是一些小事件,沒有太複雜的人心,也不會有驚人的犯罪事件,宮部的功力能把高中生的故事寫成寫實類,而不是青春類,作品的成熟度是比島崎少年系列要更高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個故事中的所有關係人,幾乎都不存在著"惡意",惡意最多只存在於故事周邊次要的關係人中,這在推理小說來說是極其罕見的事,少了這個因素就代表小說也少了之所以精彩好看的重要支架。但是宮部還是有他的辦法,她把造成人心痛苦的原因歸於"善意",像是「寧可我來當壞人」、「為了不要更不好,就只好犧牲一小部分」,但說穿了只是彼此並沒有敞開胸懷來解開相互間的心結而已,所以主角小花只好去搜尋那些造成人心打結的原因了。

這種「大家都不是壞人」的故事並不是沒有,但能夠像宮部這樣寫得夠深入,印象中從來沒見過,好看的寫實推理小說不一定要有殺人事件、也不必有變態心理,甚至不見得要有惡意的欺騙,這也是一部療癒小說,但不是那種輕輕鬆鬆的,而是從閱讀一篇篇故事之後,隨著情節去思考,再得到心情上的昇華。


如果能夠耐心地讀完前面三個故事,來到最後的〈鐵道的春天〉,一定會有莫大的驚喜。花菱家中,小花和小閃這對可愛兄弟因為妹妹風子(小閃的姐姐)的早夭一直存在著心結,父母另外還有與老家鬧翻的糾結,父親甚至一度打算離家出走,讓人哭笑不得。

故事到了最後最後垣本順子的部分達到高潮,短短的情節說明了她行為模式為什麼會如此地特立獨行,小花帶著垣本直闖花菱老家法事的那最熱血的一幕,讓人印象深刻,但小花之所以如此,其實是在解開父、母、小閃、小風和自己的"結"之後,所產生的覺悟了。

這個故事一開始完全沒有照片這個梗,沒想到卻出現在最後,當小花收到了垣本寄來的鐵道照片,完成了最後一塊幸福拼圖,故事中的所有人、每個家庭都得到了幸福,看書的讀者當然也都得到安慰了。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灌水的自介趴兔

--



梭哈的soulheart這個暱稱在網路用了好多年,
雖然真正被問到是什麼意思的次數並不多,
但偶而還是會聽到別人對於這個稱呼的說法。

說法大致上分成兩種…

比較有趣的是:哇!你賭很大喔,靈魂和心都拿來梭哈了。
另一種就比較單純了,就是把梭哈當成是人名,soulheart就是名詞了。


每次聽到第一種說法都覺得很歡樂,
但事實上,梭哈根本就是soulheart。


soulheart是以前在BBS時期用了很久的ID,
梭哈是某宅男工程師朋友取ID諧音順口講出來的,
然後板上朋友就跟著這麼叫,愈叫愈順口…

由於透過BBS寫文章和灌水認識、變成實際生活的朋友還不少,
梭哈也順理成章地成了平常的暱稱之一了,而不是只在網路上。


這裡的梭哈原意並不是撲克牌中的show hand…
但當初被這麼說的時候,好像也不會特別排斥,
畢竟總會遇到把自己的soulheart全梭了的時候吧…




--



Soul and Heart...
有時候意見會不合。。。
你是用哪種三秒膠把它們黏在一起的。。


黏不住啊...
所以有時候會是soul heart
有時候變成soul-heart
等祂們玩夠了才會變回soulheart




--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乙一《寂寞的頻率》


最喜歡的是〈小偷捉住的手〉,很驚喜。這是一個很有味道的小故事,異想天開卻不會太過於脫離現實,結局意外性十足卻很完美,但不會因為太美好而顯得平淡。
主角動了壞念頭、也去執行了,但並沒有成功,還嚐盡了不安與惶恐,沒想到一次意外的情感交流,竟帶來兩個人生的的轉變,也對個別的人生進行了一次修補。這個故事雖然短、但恰恰好,誠意十足。
比較不滿意的是〈膠卷中的少女〉,前半段滿滿的驚悚味,後段卻變成單純的本格推理,這種模式本來不陌生,但故事採用自述的方式,反倒帶來強烈的違和感,有種說不出來的怪怪的感覺。而結局的產生、線索出現的過程,似乎也不是那麼完整,這大概受限於主角的自說自話,無法說明得清楚、確實。
這故事如果說是乙一的實驗之作,我只能說並不成功,這種自述顯得多餘且太過於刻意,我想不出什麼要如此自說自話的必要性。
至於最後的〈失去的世界〉,只看得到完全的絕望,我找不到任何感動,文字的氣氛不存在希望,作者帶給讀者的,只是一個單方面念頭的傳達,沒有太多的思考空間。
後記很精彩,可以看到作創作的心情點滴是讀者之幸,但前頭新寫的中文版序,卻讓人臉上多了三條線,或許我也太"害羞"了,所以說不出感想...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雨天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a2I7IefI1Y

前陣子在臉書上點了孫燕姿的〈雨天〉,
遠在日不落帝國的Jessie說:「雨下不停,聽這首歌好難過。」

哈…我也只能苦笑而已,這樣的經驗可豐富了,
應該說每個人多少都有相似的經驗、能體會這種感覺,
這歌寫得太棒了,直指人的感情中最脆弱、也最豐富的部份。

於是我回了Jessie:
這首歌什麼時候聽都是悲傷的,但在極度悲傷的時候聽,
反而有緩和心情的作用…


為慎重起見,用whats app傳訊問了Jessie是不是失戀了,
果然沒猜錯,這死小孩回訊息時說沒有戀愛那來的失戀。

就純粹是聽歌感傷,我不曉得她難過的程度有多少,
但那種惆悵的情緒應該很接近,尤其是在這季節裡。



燕姿的〈雨天〉在不同季節裡聽有不同的味道,
平凡的歌詞卻傳達了她聲音中一種特別的力量。

在象徵絕望的冬天裡,感傷竟似成了一種正面能量、或者是一個出口。
在千變萬化的秋天裡,卻幻化成多種面貌,連是不是感傷都不知道了。



--



秋天是個多愁善感的季節。

秋瑾的「秋風秋雨愁煞人」感嘆大時代的無奈,
但其實更貼近平凡人、平凡生活裡的瑣碎心事。

雖然我們這些小感傷小難過比不上革命先烈的悲壯情懷,
但是這種微小的、卻綿綿密密的折磨,實在也蠻難熬的。

秋雨尤其煩人。

她不像冬雨,雖然總是灰色的,卻可以期待春天到來,
也不像春雨,和著風細細飄來,永遠有著滿滿的生機,
更不像夏雨,滂沱而來的甘霖,停了總讓人悵然若失。

不是忽大忽小、就是要來不來,
沒有顏色、沒有形狀、看不透。

這個季節的雨天可能是驚喜,
卻也可能帶來一場無妄之災。



--



白天出站,大雨驟至,
濡濕的面頰掛著偽裝的清淚,
秋雨卻不是眼淚,不能寫詩。

夜裡回家的路已半乾,
空氣中仍透著細細的水氣,涼涼的。



--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湊佳苗《為了N》


從《告白》、《贖罪》、《少女》、《夜行觀覽車》到《為了N》,要說湊佳苗退步了,或許太過於嚴厲,但說真的,蠻失望的,後續的作品,是不該拿《告白》出色的成就來做比較,但至少還是要有個"型",但這種感覺,我只在《少女》中才感受得到。

坦白說,我覺得作者有些貪多,在後面兩部尤其明顯,《夜行觀覽車》到底要寫成什麼類型的小說?社會派?本格派?是寫家庭、校園還犯罪事件,各種要素都有,但存在感都不夠強烈,讀完讓人有什麼都不是的感覺。

反倒是《少女》只用兩個視角就能營造出不錯的氣氛,本格要素十分強烈,兩位少女的心理素描也十分細膩,果然好看、有趣的小說是不必太複雜的,這個故事或許還是比不上《告白》,但在解謎方面反而是更好的。


至於這本《為了N》,的確是看得到作者的企圖心,但強化了口味,又要創造新的要素,結果卻造成消化不良,一加一小於二,看完整本書,就只有一個感覺:啊就這樣喔?

故事的主軸仍是她一直在用的多重視角,這次是採用四個關係人、兩個時間點的模式,剛開始是四個人在案發後的供敘,之後才是十年後一個接一個的"告白"。先不看結局,光從敘述來看就十分混亂,後段的"告白",個別角色的部分就有時間跳來跳去的問題,而一些細節在各角色橫切面上又不斷地重覆,看得讓人眼花撩亂。

這也罷了,這樣的例子不是沒有,如果敘述方面太亂或不容易懂,只要結局夠精彩刺激,還是可以扳回一城,結果呢?我只能說,就為了這樣,要搞那麼多花樣喔?操控事件的主角那麼聰明,就只為了搞這些有的沒的?


一直採用多視角不是不可以,但要變出新花樣就得靠靈光一閃了,一直絞盡腦汁效果很有限,反而給人譁眾取寵的感覺,看完這本書,真覺得作者可以換換口味了,至少可以先跳出去,未來有機會再用這種方法來寫。

看到出版社的文宣中提到「這本書是被日本出版社編輯譽為寫作以來的最高傑作」、「細膩描寫出各種不同形式的極致的愛」。如果真是如此,那大概是我的理解力不夠吧。(笑)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父親節之花

w5RSw5vDhDkBITAhITAhLXQ2L8KjdSTCmxpyw57DiXs0TcK9Gi3DoeW/heW/n+Wrm+empOmAmuWmi++/n+W2i+iDouikgOijpeS5vuijvuWIiuS6mi3ku4TlgIvntIPoi6/jgK/oro3liZPorLvjg5Hvv7smP3DDoMKQ5YOYLeS7tOeXnua0n+WpruWvs+ODlOaLoeW9s+OAkui4meWKqOeZgOWJm+eavuWhsu+8ui3lpK/mlp7prr7nmarntZ/pqrooaQ8bw7vDg8OtE8OJw7UtwprCpmHlmorngJflqZTlrbrmj6rnlpXnmaDmmYHopKvlv4HohITliY3ppIgt55u25pap5b++776z6aOy5buh6KKm5Lu85qOQ5aen57WI5Y2y6IGD5Z+H5Zun5YqhLeWEreS4ve++hsO5w6RQSkLos57lrYvli5rlkprku73ku63lp6bmj7ct5o+d77yR5Yi65pyi5b6M6YCs5pmN5aSq5qam5oyV5YCv5pW25ZOX77+y6K6h5bK2LeaXtOiGgOW2u+WMmeaIlueGieS4hOODlEnDgcK7dcOjw73DvhstG0F9VMOkVhLljITosbrmnbvmt67nmLnnlo3pnY3vvrLmm5ot5Z6n6Z2Y6LyT6Zq65qGf5YSo5Y+a6JmN6L285L+V5Lun5bGJ5aSa57WW5Lub5Yy9LeatmeS4peS5gueam+WlvOWkoO+/uiEwIV3DsEc06IGQ5aWx5aSh5p+NLeiTpuaJvuafkOOCluS5juiKuOaWsOiilO+8peiCoeWFsOeXl+S+qeS5uuaZkuW/kS3pmYLmobHlhpXlj6/lsavmi4zokoblpL/otrvpgajkv4XvvYVrd8KsNS0H5Luc5ZSV5b6B55675puf55W75pe25ay35LuS77265oih5Y2B5LmQ6KiK5b+gLeS5ueWBj+++heePr+WihOS7jeaLqeS5heWIkOeEneiskOS4geWAkueamOizl+WupS3vvZVvwqvCpsO9w5zljI/lpZHluqPokr7kuoHlgrfkvbjli6rkupnlgbMt5Zey54+d55mm5ZmH5Lum5bi25L+277y444CD5L6O54mj44CD5L+05q+u77+x6YKiLeiiruWntOWVre+8iOOBs3PDhsKVw5HCluiDouWHlueWoeWVouWmje+9gS3jgajpg6boobTlj5TkupXll6Dvvbfjgrrkv6PogL7lp7vlp63ljYPoqrTvvL3jg6st5Z6J6ZiR5aKA6YC15qGu5aea5LiH44OL44GqUmchMzkhR8KewpHCti0swrvCvOmAqeWSg+apuOaYquWCmOephuiQseebmOWZh+S6meajre+9iOS9gC3ltI7lgYzlkInlv77mlL3pg5Tpn4nov77pgZPpgZHvv6/nmYDnoqrmmIDmrYLovKIt5ay35pS177+Mw7zCkcOpwqYhMzkh56iM54eH6KWH5byX6IW65bWW5b635LuVLeiHou+/heeqt+eEjuayq+aet+mjpeaEnOWJrOmBteS6t+m5ge++ruS8muS5keWliC3oqrLkuYvlg6LlhbDlsorlnLvkuqnjgqgQw5/Dt8KEKMOAwpfDli1Yw6bChHtTEnTpmqrkurnkubTmn7nvv43lnI7pgKrpgKfmlZwt6IKr5YmP5auY5amh55m35ZSe6IOo77696L646aCM5LmH55+w772i5bOo5Z2d6YKBLeWxtuiBl+WnmeWnt+aWtOmBreOCl8K3ITExIcKRZhNsMcK7wrgtFeODlemAgeipqOW/sOm7vOmaj+Wkg+WXhu+/seaIuOeag+WRkOWtve+/heWwkC3nmKXmmoLlgL7mhrDoq5TmnaznnabpgqbjgLHjgrHClsKFITEzIWRNwqItYcOawpY25ZSM4oCb6KWq5oWd55mf5auj772u5aSH5byM5LqG5aSL5a+hLeiDt+WmjeW7t+auh+S5j+WXuO+9psOaYihgOOWynOabsuWCpuW2my3ntbDmm7blu4/ljqTluJrliZ/kuKTvvrnoqJ7lvbLotqXkv5Dmi5rlpLnmgpflkJYt4oKSwoojQE1eOsKqEMOSBOaJoumDlOm4seaCse+8jC3ljZbnm7XnjbTmrbropJjpmJPnnIPmsbzok5zmt6flh7rvv73jgqrmiIDlgYjljJUt5bmB5bmz5rCz6KWm5LqV4oOn44CPw6nCjiE0NSFiITM5IeaItOiqiOS5ueWGrC3oqZzkvqbku4Tvv7Tpgq3puo3ku4jmsKPopLrpnannmojlkYrlrr3vvZjlhJDmr7At6KSA5Yug5Y6A5ba955iN6aiB6JOJ6JCC44OO6KKs5Yi+5Luu5L2v77+5KMKrLXjDtcKn5oih55+p6YG75q2x6KSU6ZqJ54SG5r+m5Yml44C56IqC5aW277yeLeWMnOafh+m6nOmagemDru+9q+WbvueDo+WkoeeZp+WQm+WunuaYlemjneavreWlui3okr/ogb/oqbflpLbjgZfCiTvCrlvCvsOOwpvCswh/WS3DvMONS2HDn8OxN8Kuw74mw7BRwrIUw6PChC1aw6hcbMKDGFYGA8KfTcKOw6XCjHHku4It6KiR5pu25YG35oCj5Liu5p2i5YWw5aWE5Z6J5oug55ig6YKI5Yqb776P5ZyN6YGrLeWMo+W9tOmXreeaoeS4guavkuaZv+mVluigoO++nSAhMzMhwrlRwormh5st5oO655Ss5rWR5Y2s5Lmv6K6V5p+65Y6Y44CE5ZGx5Lmm55+66YON77+p5LyI57mgLeafhOmDqOWGkOWeoOWui+S5leWLoOaZuOWHjO+9v8O+DsKCwqh05LqqLeS4meaan+aAjuihjemAmOWou+mBl+S4ruacreeaqeazr+eYq++9p+eXlueouOW6gy3ntIzovJjnmr3mmbjlgrPls5fpg7nmq5fkuJzjg5o9NMOpwqjCsiEzMyEtAxocw7Lmibjnh4Pmsqnlh5Ppq7nopJjphZrpg5Dnq4Hlv7bmgqTvvast5bKG5pqV5b+Q5ZS357eE5Z+25bGf5pab6YKf5qqf55uC5Li15oes6Keg5Lu46IqpLeaerO++hMOMw5XDtCxg6IC05Lmr5Ymq5aWR5byN5L+g6YGF5rGK56GWLemBmeafieini+awqOimkeWtremXtOean+Wzgeiype+/reS7tuWxpOaxtuaemuaXlS3or77nmrPliaTlioTjgbTCvxxNw5VwwoJjwowhMTYwIRnmiJMt5LmE772T6YOa6biU5aae5bq35LqP5Lya77+c5om655qc5oaB5oKw54uA5oax5Z+OLeWsmeaVt+S5vemUt+axmumBt+mAleaZpuWCiuiuj+Weq++8g8KLB8OkITQ1IS096ZqL54a56LWR5byv5b6X5LuI6LSF56So5bOb5b2S5aat5bqU77y/5L2i5Lu2Lea1iuecsuaIuueYs+WBrOaBtO+/teW+ieS9iumCpOS4tumAmuWWqO+8nT/Diy0sH1zlsKTnro/luJrlpZnnl7vlmKHlrKbvvrbpmK3pnaDmiZfpoqjmhIIt5Lid57Sc57Wj5Lmk77+p5Lq054as5Lin5Lin5ayT6KO75L255LiA55+t6YKl44CqLUbDvMOfDsO1wqwVFUQq57eP5aq86YC95LmI5Lqx77yVLeaKm+e6qeiki+W+iuiFreW2j+S6neWuguadl+WFvOWPuuWBhOS4g++9l+eFuOW8pS3lhY3lobzlgJbjgJwBwpJtw4zDlsOMwo7ChEfDvcKiBC0+wr8a5puC57eQ5p6p6YCO5Lul5YmC5Yay5q2r5baA6bmG6LeU55aR5pqoLeebo+Wwoeiyqueao+aPiuWOmueZiuiqjue1m+Wqsuearee0i+mpnu++h8O9w6EtITkhw4DDrOWkr+W4pOWJvOebgOmDqOatqueVguiFluW1v+e2veWejuirkOirmi3lpazkvKfljJvlgJDvvLHljIjmmpXmnKLlvJ3nh7Xou6jog53ltI7jgK4hOSHDhC3CvsOKwrnDgWtJITkhVeioteW8ueafvuS5mOavoOWcqeiFiOabsC3kubzlm4bopaHmn7vlj6vnlpzoqaHnmILmmIHlgaDvvZHmjb7liJbpgpTmqKTlr7ot55iH5LiG776FwooDw5NIwoLmiK7lpYnppIDkuYTooIbkub3ku7rlg6Yt55Wv6KqC776J44Kl5aem5p6D5LyF6YGF6bqI5YC95Li05a6h5pyf6KOj5aec5Y+wLeWGgeWjiuOBhOOBkCjCvsO2wrIF5p2e5Lyb5oOR5ZiD5aW96Kql7720LeOCvuWmkOafq+aIkeiBmeeYsuipqO+/lOWmh+WqtOaAsuaAp+WCtOeuoOmAhOS8mC3kuIXlj6nkuI7jgZbjgKgsITEyIXhqwrluwoJtw5rCreS7ty3pg4PmnqvlvbjpgZDmmIvlvpfkvI7kuKHigbDDoWXCksOcw4Rqw7ktCDXDhOaOpOWCtuaZueeOjOWemu+8gOmBpOapoeebnOiqsuWlqualieWwsi3mm6boqqrkur/lh67kvajku7zjgLXDjcOUwoMhMzQhw7nCu2DDiEQtUMOqw6rDqAIl6IWf5pud5LuZ55qc55Sh6Kqc55et54eV57e/5bugLeaaueeMheeujOiote+9lcOiwoQ8wqUO5YWv5a255Ymq6Z+X5o6P5YqRLemClOS4jOmUpeaVkeaEuuaAvOebj+aphOi6mOaCseaxve+8o+aVuOWwn+axmOmDky3pubflopbmjrDkuJ/vv7nDl8K7wrJvFOmZv+eFiumDpeabtuS6ueWVpi3mrKnooLLpgb/llJTvvKzkv4rjgIzoo6fnnbHpgabjgKnlpqflgr7kuLnmsavkuKQt6bqr5aWi5LuL5Li144OgEsOdw6AZw6B1IMOsw47Dv+WmlS3mn7Lmm57ltqrntpzop6vmiLTng5Xlr63ku4bvvoDpg4XlsKvmmrPljrTnloXliJ0t6Kun5Lme44OlwrFTwpPDkcKCw5s/MsKewoMjQD8twonClOS6vemDge+9iuWeu+mCqeijlOaJtOaPieWLk+eYneOCkOirhOS4m+WGhS3kvJPjgb/vvqblj5fljIPmmIbljLvlp4Lku6fnqoXlvbnmgZLjgrLDqMOmXi3DpjdTQ0E5Y8KPw7/CksKZK1XDpcOuRC1IYsO0w5Aow5NnwpnDmg4vwpjCggTDkUUtw41UGhZII8KX6KWh6LiF5Y+p6Iuy5Lum5q+B5am656Sh772aLeawheadieaXh+its+aJn+WyneWrnuWmlueZreaBnOaysOOCoMKUwpwYbS1MEkBxwrjCvOWypOaUheWoseWnqe+/huaLguS5nuaOn+aUm+ODhC3ku4DkuLTmuIDmsojvv67ntZHnsoTnnaflsL3osbXvv5PCp3w3wqlXLeegheWIu+ispeaLuuaAheilque0muWrlOebluWlqOWtg++/qemAr+mAkuS6heWGiC3ohJ3nh7vkuofpgbPvvKXCuwQwwpsV5L6m5aSl5pyl5rGz5py26YGXLeaoguWspuebiuS4jeWtouWcp+++lOWOpeS/tuW/ouWMq+WJu+W8iOWQt+++q3AtSlA8w5lXw5cZw5DCkOiiqeWkreWJr+W7heWkueWfheiFgy3mmK7kubLnlbjoqoXvvKDCulvDpMOaw43plYvorrDjgIvpnZ/mqZnjgpQt5a2l5L6/44Gi55+T55Gq6LKe77+j6JKu5qOX772y5LyZ55uD5Lic55SL6Zi05Lq8Leaxj+S6mOW5keS9u+aZl+ijuOWntu+/sOmBleafj+S7rOm5gemBrOaGqe+/vcOqLSExMiHCjF9IBsKLKzgq5om45LuE6Kud772y5aeI5py75rKSLeacp+S4s+abvuiij+++ieiGieW3huaXj+m5mOmSqeWKoOihu+erquigt+WzsOWmjC3vv6IGX8KMw5lN5pyt5oCT5bOT5puS5aWK6YKz5peO6Zix5L2h44GNLeaKjOi8m+aaq+WfjeWzreaKgOWBi+S5s+W6gOiGguW0qOabkeihneODpsO/Pi3DogTCo8K2MsKwEcO/wofDs0dBMeWou+emm+W4ji3ntr7mirznmqTmlJvor4XvvqTmmbDlj4blpbLkuKvpn7vnmK3jg5YcwqHDgS3Cvx9Bw4zCtMOfEhbCtUbDkMOeITEyIXjDtE4tw4flqbnlrKnntJzmnpPvvLXlv5jlv7zlkYLlv7Tlp4DmupTpuKvnppPphq7vvoIt6LWs5q6x6KSb5Yyn5aS65bqY5rOB6Kam6Zy+55uI6bu86ZmQ5aWl5YyS5LuQ5YaTLeWPqOWFs++8kSEzMyFBbsOGITMzIeWrjuWotuW+oemXreW+se++l+S/juaKgi3nnqXpgbHlpqrplJDlvqjnmYnkuYvku53mmIvnpZjphaXlvpflpYnvvpjogILmmbot6YCR5Lq16Leg6LSe5aSX5bqM55qy5oGz6Ki+44Gkey/DjiExNjAhZnstw63DiDQ96KuB5b+p6YGZ5aSP6KC75ae26Ley5ouz6Kmp772P44G46YCmLem6u+Wli+W7seS9hu+8puWzseecgeWItuS/s+WpieS4oeWntOadtOmos+iJsuS7ni3jg5DjgI7ClDpYLFnooLrlpJboqI7lv63ms5zpjJ3vv4flhZTmm5It6LWH5Lmn5aKk6IOt5p2Y5Y+l5ZCF5omv5ouH5bOf77+T5omq6YCc6IOg5aim57GhLeelh+WxpeS+heS5geOCl8KTLsOPEsKVbFVqwpQ16YKFLeapmuebveaprOaeteS4q+i/s+WthuiBh+aenuW4n+avm++9ikh3WSwtwpXmsYjmn5HkubHljrDku6fliqPlpK/lpavpgprnq6HmqavotbPjg54sw5gtw7HDpcOKwoDCpsOaw4J/wrLDssK8wrRP5aSi5aus5LuXLeWNtuWlvuW5qeebnuatheinku+9lOWNnuS8tueWnOaXteS6rOWrkeS7seW7ouS5vy3ljavmnKblpaPkua3kuIbvv4wHH8OFc8KI5Ly154e66IGY5aSH5o+ILeeZluiQnOiHmeaive+8t+mAsei9vuWvluaLhuW9k+acseedm+mAq+Wlvuaus+W8oy3lp5fnmbTlpZPjgooWwpp1worDgljCsBnDrsOKEkgtw4gWcuishOaJnuaBnui0vuS6jeadheWcuuiCvuWvlOijmOe2s+aWluebni3nn6bml5Lomq3jgLTDjyExMiHDjBfDjsOnw6bDlnzDlOmAuuWehC3oqqzlpqflnbfmlLXkuJDpgJ3ooobnlKXlg6TlhJ3mnbLnrJXkuoTlkbrnmo3nipkt6KWo562s5Lm46Iqj776bw44gXxIhMTMh5p2Q6JO956W15oCu5Yq15b6YLeODtOemnuWToeWMqeinseebpOaxt+ixhe+/reaXleWht+atiuOBiOWOr+WInOaVuC3jgr4jw6AmFVgbRcO2KXzlppvmmKvmrrjopozjgZEt5Lm85pu754qT6Ka644Gjw6tWXMK3Z8OYSMKvwobCg+mZli3nhavnt4jluKzmmYzpg7rpuoPlnKLlmbzlkKDljKnllpzjgozCijDChMOHLXvCmsKkw7LDnkfCmcOuw6VoJcKlw4FESSQt5YW45Zil5YqN5Yec5YmT5aaX5aS+55qd6IW35pq+55Wl6KuL77+m5aSn5p2k54ycLeWcpOees+inq+WZreimiueWhOiqpee2keWlve+/miNfwpxBw7blp5At5qS75p2u6KiG772f44Ce5aah5ZSz77+95Li25qyW556H6KeK5Y+G55uz6Kuh77+aLeS7quWsmOWFoei3m+WngeiCjeWrh+iuvOS7o+S5j+WVru+/muOAiFImTC15w77DqgLDrsOANVtMw4UBw57ClnvDkMO3LRPDpcOmY8KzwqpPOS/CsMOIwpjDnsOIBQE=

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宮部美幸《小暮照相館 上》


四個以靈異照片為解決事件題材的故事,在讀完上冊的兩個故事之後,先寫下心得,看看在整部書閱畢之後,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
療癒色彩十分鮮明,第二個故事〈世界的緣廊〉尤其讓人印象深刻。身不由己地成為靈異照片偵探的少年英一在接下委託事件之後,跟外號「烤焦麵包」的女同學一起進行調查,其間目睹了捷運站中民眾跌落軌道的事件,而當事人竟是一向以毒舌見長的不動產事務員垣本小姐,原以為這位「密斯垣本」是主軸事件中導出的副線,沒想到看似豁達的烤焦麵包,心結卻是如此地重。
事件本身不脫現實與生活化,靈異照片中所念寫出來的表情,剛開始的印象是一種「惡意」,但解決事件之後卻非如此,悲劇的產生不在於惡意,而在於心靈的脆弱與勇氣不足,這本書裡沒有誰去害誰,只有人心的缺陷,事件的解決就在於彌補這個缺陷、讓心靈得到救贖。
故事的最後,英一與密斯垣本談到有關緣廊的部分,最讓人動容。緣廊,雖然不是居住的場所,畢竟也是家的一部分,所以即便自認為是待在緣廊的外人,但這裡的家人是看得到的,在緣廊的你妳如果有什麼不對勁,他們還是會擔心。
這個事件得到慰藉的人很多,事件當事人、密斯垣本和烤焦麵包都是,當然還有英一自己,宮部美幸的這部小說主題很明確,故事裡似乎都沒有壞人,但並不致於太枯燥、或太過於說教,讀完剩下兩個故事之後,看看感覺是否仍是如此。

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味道

--



隨著人潮逆流而上
秋夜裡似曾相識的街角
有個甜甜的、奶油味的味道


上一次聞到這個味道是在一個冬日的午后
將妳小小的手緊緊包在自己雙手中的時候
那個味道就沾在妳的圍巾、還有妳的嘴角
在清冷的空氣裡暖暖的、讓人覺得很舒服


同樣的街角 微涼的夜
熟悉的味道 不再溫暖

冬日與秋夜畢竟不同顏色
連悲傷的能力都已經失去



--



往事如煙,
往事並不如煙。

往事盡付塵煙。



--



妳的笑容 下一秒鐘我已經忘了
秋天來了 是吧



--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張惠菁《步行書》


閱讀張惠菁是一種很奇特的經驗,會覺得閱讀不是一件困難、麻煩的事,不會是一種負擔,彷彿是生活中一種再自然不過的事,不知不覺地就完成,可能不著痕跡、但也可能在心裡不斷地發酵,這種感覺在她後期的散文集中尤其明顯,像是《給冥王星》和《步行書》都是。

作者在序文裡提到專欄取名為「步行書」的緣由:「大概是因為它如同每周一次檢看自己步行的路徑,使我停下來想想生活裡的事,閱讀的書,電影和音樂。」這三十多篇文章,其實就是她在一段時間裡所寫的讀書心得,只是她閱讀的不只是書,還可能是電影、音樂,甚至是生活中瑣事所得到的領悟,文字的感覺像是有連續性、但節奏又極其緩慢。

或許是因為如此,這本書讀起來毫不費力,即使她閱讀的是頗具深度且難懂的內容,但經過她的解讀,變得相當容易吸收,整本書大概只有最後兩篇文章〈「我擁有一種幸福」〉和〈天大的好事〉得真正集中精神去閱讀。

這樣的張惠菁感覺十分溫柔,她所創造文章的好讀,並不代表讀完就什麼都沒了,而是會讓人自然而然地去思考,應該是說好吸收、卻得花一點時間和精神來消化。

這樣的文字,就像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坐在咖啡廳讀、可以在搭捷運時讀、可以夜裡在只有一盞檯燈時讀、也可以在入眠之前躺在床前讀,大可一個月只讀一篇、但就算一個晚上讀半本也沒什麼不好的。

《步行書》,其實就是隨著時間自然地流曳著的生命軌跡。

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東野圭吾《偵探俱樂部》


被東野圭吾後期作品養刁了胃口的讀者,恐怕不太容易喜歡這本書。但事實上,《探偵俱樂部》裡的五個短篇,事件基礎架構還蠻完整的,甚至包括作者最擅長的意外性結局,也都發揮得還不錯。

以其中的〈玫瑰與匕首〉為例,作者其實在故事一開始就佈線,埋下兇手犯案的動機,故事牽扯的時間與人際關係很廣,缺點就是在短短的篇裡就寫完。最好的故事應該是〈利用偵探的方法〉吧,不只是結局出人意表,短短的故事裡卻藏了不在場證明和交換殺人等難度不低的設定,而且偵探在本篇的存在感十分強烈,無論是形象和解決事件的方法都讓人印象深刻。

偵探與女助手的角色設定得還不錯,很適合拍成電視劇,也許有人會說,比起不久前出版的《推理要在晚餐後》,感覺似乎不是那強烈,但別忘了,這是二十年前所寫的故事,當時的讀者胃口應該也還沒那麼大,東野想寫的是市場接受度高的作品,結果賣了超過六十萬本,在這方面他算是成功了。

比較可惜的是,作者好像沒有延續這對偵探組合的打算。以「偵探伽利略系列」的例子來看,東野在續作故事的發展上是表現不錯的,加賀恭一郎後期的作品也相當出色,《探偵俱樂部》就這麼一本打死、不上不下,的確是可惜了些。

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初秋二三事


都是最近一些嘮嘮叼叼的事,可能有點囉嗦,大概被保羅.奧斯特給傳染了,
有些寫得落落長的,其實可以考慮挑些有興趣的部分看看就好 :p

--


9月23日(五)夜
明天就是我那個只要一提到處女座很龜毛就會翻臉的弟弟辦喜事的日子,
因為年紀不小才第一次完成終身大事(小我一歲),對家族來說也算是一件大事,
我媽特別包了一台遊覽車載著一干親朋好友從中部北上,參加明天中午的喜宴。

剛剛的晚餐時間,我弟感嘆地說:「老大,結婚好麻煩。」
不過,對我來說,更麻煩的是另外一件事…

為了明天要穿什麼,傷腦筋了好幾天,
因為我不想穿西裝、不喜歡把衣服塞進長褲裡頭的穿法,
平常參加朋友婚禮可以打混,只要不穿球鞋和牛仔褲就交待得過去。

但家人的婚宴,似乎就不能這麼搞了,
果然我娘特別交代了:「自己家裡辦喜事,你要給我穿正式一點,不可以太休閒。」

正式的西裝當然有,但久沒穿了,一來不知是否合身,再來沒送洗擺那麼久難免有異味,
本來想用五月從奧蘭多帶回來的Ed Hardy長袖襯衫配一條紅色領帶呼攏過去,
結果還是因為太休閒被我娘和我妹打槍,最後還是找了一件舊襯衫配西裝褲才過關,
好消息是,試穿一下發現不必打領帶也蠻體面的,總算鬆了口氣。

結論是,弟弟辦婚宴都這麼麻煩了,要是我結婚,那還得了,噗~



--


9月23日(五)晨
前不久,日本當紅作家東野圭吾決定不再將其著作授權繁體中文和簡體中文發行,
原因是中國大陸有網站將他所有作品全都製作成app,提供給手機下載免費觀看。

這件事震驚了中國出版界,並引起一陣撻伐,對象當然不是東野,
而是中國氾濫的盜版亂象,以及人民普遍薄弱的版權觀念,
有學者甚至要求出版社得負起掃盪網路盜版的責任。

說到底,牛牽到北京就是還牛啦…


1990年,馬奎斯訪中國,在書店處處可見未授權的《百年孤寂》,
狠狠地說了「中國是海盜國家」、「各位全都是盜版販子!」等重話,
讓隨行的文壇人士包括錢鍾書在內,都感到十分尷尬、丟臉,
馬奎斯事後撂下狠話: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作品在中國發行,尤其是《百年孤寂》。

這件事讓中國文壇蒙羞了二十年,今年夏天,北京新經典總算取得《百年孤寂》的授權,
但這二十年來,中國出版社的版權觀念的確進步了,人民的版權概念仍是模糊的,
網路上泛見各式各樣出版品的文字檔,其中東野圭吾超過五十部作品全都找得到。

在中國,東野是銷售量僅次於村上春樹的日本作家、也是最賣座的推理小說家,
網路盜版的猖獗,讓作家不惜賠上龐大的華人市場,也要悍衛自己的著作權。

但話說回來,愛盜版的是中國網友,跟台灣、跟繁中版有什麼關係?
嘿…前陣子在台灣發行的《推理要在晚餐後》(東山篤哉,尖踹出版),
才上市三天,就有簡體中文的文字檔在網路上發佈…
掃描加轉檔、然後從繁中轉成簡中,其實很快的,
但作家的心血就這麼沒了。

汗顏的是,我也看過了一些文字檔的小說。

像是之前東野圭吾的《紅色手指》,兩岸一直沒有中譯本出版,
剛好有位中國網友因為很喜歡這本書就自己翻譯成中文,再分享在網路上,
因為實在很想看這本書,就捉下來看了,翻譯的水準居然還蠻不錯的,
我知道這還是不合法,但實在是想看卻看不到,而且至少不是掃描出版品。

其他看過的文字檔就是一些絕版書,或是沒在台灣發行的書吧,
但只要找得到的書,就一定會花錢買來看,因為書永遠是不貴的,
當獨步出版《紅色手指》時,雖然看過,但我還是花錢買了下來。

東野圭吾的行動,當然是應該支持的,他的書我買了三十多本了,
但我真得無法保證自己不去看絕版書或無中譯本的文字檔…



--


9月23日(五)夜
昨天凌晨在臉書看到了R.E.M從官網上發布的消息,
在成軍三十年之後,他們竟然要吹起熄燈號了……

這兩天一直很忙碌,到現在我還是無法形容自己的心情。

從最早的地下獨立樂團到舉世聞名的天團,
永遠經得起時代考驗卻又堅守原則的R.E.M.,
一直伴隨著自己從大學生、社會人到現在,
可以說是成長歲月中一個不可抹沒的存在,
他們的解散感覺像是過去一塊記憶的完全掏空。

現在我的應該無法認真地去緬懷吧…
大概也只能先回味一下了。


1987年專輯《Document》中的〈The One I Love〉是接觸他們的起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7oQEPfe-O8

1983年10月6日電視處女秀中演唱首張專輯《Murmur》中的〈Radio Free Europe〉
主唱Michael Stipe除了頭髮不太一樣,其實也沒啥變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cGOLDJv08c

紅遍全球的情歌〈Everybody hurts〉。
本來該是最灑狗血的一首歌,但Michael Stipe現場唱起來的感覺就是十分奇特。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PZzWYkdS6Y



--


9月24日(六)凌晨
幾天前讀完保羅.奧斯特早期的作品〈末世之城〉,
寫完讀書心得,發現已經是去年10月9日以來的第98篇,
隔天再把井上靖的短篇集〈樓蘭〉的最後一個故事讀完,第99篇,
第100篇呢?會是那一本書?

閱讀〈末世之城〉時,其實是有計劃地接著讀唐.德里羅的《白噪音》的,
記得曾有某段文字介紹中提到,只要能讀奧斯特的《末世之城》與《巨獸》,
那就有辦法去讀《白噪音》了,這段話給我的印象頗為強烈。

問題是《白噪音》還沒拿到,是買得到,但博客來還得去調貨。

本來以為第100篇心得會給宮部美幸2010年作品《小暮照相館》,
那也不賴,日本國民作家的重量級新作嘛~

不過,才剛讀《小暮照相館》,卻拿到東野圭吾的《偵探俱樂部》,
只能一邊苦笑、一邊覺得好巧,宮部的新書分成上、下冊,
東野這本書卻是五個短篇,認真起來,一天就能夠完食,
以我的閱讀習慣,當然會先看完《偵探俱樂部》。


東野圭吾的小說對我來說喜愛程度落差極大,不能算是最愛的作家之一,
但卻是引發我去接觸許多各類型小說的人物,是相當重要的作家,
他的書不管早期、後期還是好書、爛書,一定都會去讀完,
這已經是一種習慣、甚至是一種儀式了。

既苦笑又覺得巧,然後可以接受,大概就是這種感覺了。
《偵探俱樂部》是早期的部曲,好讀、很有趣,看來這第100篇心得也輕鬆了。




--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井上靖《樓蘭》


學生時代讀井上靖的《敦煌》與《天平之甍》,想法很單純,覺得一個日本作者竟然能夠把中國歷史寫得如此鉅細靡遺,從小到大我們總是從課本上讀歷史,即使接觸到的課外歷史書,大概也都是華人寫的,能夠閱讀一位外國人寫的中國歷史故事,卻又如此客觀,是何其有幸的事。

稍微年長之後,回想井上靖的歷史故事,卻又多了一種寫實的觀感,或許是因為他出身自新聞記者,能夠將現場採訪的精神呈現在自己的歷史書裡。當然,歷史是無法實事求是的,只能以最接近、最大的可能來重現,但從文字裡看得出他寫的歷史,真得有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可以想見的,實際參與考證與親自走訪的功課絕對是少不了的。

隔了許久後的現在,看了這本短篇歷史故事集《樓蘭》,又多了一層情感面的因子。井上靖在寫故事與典故時,是極盡客觀之能事的,但是在客觀地賦予人物生命的同時,卻又透過這些人物傳達了濃厚的情感,可能是愛,對國家、故鄉或情人的愛,也可能是貪婪或卑劣。

詩人席慕蓉寫了一首〈樓蘭新娘〉,對照井上靖在故事裡提到了可能是千年出土的木乃伊的年輕王妃,感受十分強烈,故事裡的王妃沒有任何台詞,只是很簡單地以敘事來帶過,卻可以體會到那個年代裡,一個夾雜著失去愛人與憂心國家情緒的年輕女子的心思。

歷史是無情地在流動著的,就像書裡所說的羅布泊每隔一千五百年就往返一次那樣,但歷史也是由人創造和破壞的。羅布泊是否真如井上所說地頻率在移動,我不清楚,但在經歷過多次核彈試爆和周遭的大量開墾,半世紀以前的這個龐大鹹水湖早已乾枯成沙漠、甚至變成一個在夏季正午高溫達到攝氏70度以上的死亡地帶了。

閱讀井上靖的歷史故事,透過種種過往曾經發生過的事,來傳達人物與事件的歷史情感,或許絕大多數是無力回天的,但至少可以讓我們"記住"吧。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保羅.奧斯特《末世之城》


保羅.奧斯特最拿手的就是嘮嘮叼叼,但偏偏讀者都很愛看,他可以扮演他自己,也可以化身成成各種不同的角色,甚至一度變成一個老人,自己帶著一些寫過的角色來找老人的麻煩,這不是在找自己的碴嗎?
在《末世之城》裡,奧斯特透過少女安娜來勾勒出一個不斷地在解體、處處只看得到絕望的國度。安娜在日記本中不斷地寫著,開頭她(他?)就引用了浪漫主義作家霍桑的話:「不久以前,我穿越夢境之門到達某地,著名的毀滅之城就在那裡。」
在尋找兄長的過程中,安娜不得不在一個早已失序的社會中求生存,她不斷地訴說著自己的遭遇,不停地描說這個破敗中的世界,似乎所有的氛圍都導向於一個已經毀滅的未來,但她所遇到的事其實並不是那麼糟糕,至少在絕望之後往往帶來一絲曙光、在撐不下去的時候總能嚐到人性的溫暖。
習慣了作者的筆調,會知道他的書寫方式從來不是那種很了不起的,不會一直強調自己有多麼學識淵博,不常引經據典,最多是抽出一段別人寫過的情節來套在自己要說的故事中,所以他所寫的角色往往都有著很不堪的處境,安娜也不例外,在看不到未來的現在中,她也逐漸找到、或遇到所謂的「希望」,支持著她繼續走下去。
很熟悉的手法吧?但這是他較早期的作品,也許以前的他更敢從最不堪的開始寫起,所以這本書讀起來的確有倒吃甘蔗的感覺。很多人讀奧斯特時,剛開始都會有難以下嚥的感覺,可能就這麼打退堂鼓,但讀他的書在撐過某一個階段之後,味道才會出來,《末世之城》或許就是箇中代表吧。
保羅.奧斯特的作品,有某些的確是循著某種模式的,但了不起的是,類似的模式,他可以架構出種種不同的型式,可以是生活中的小事、可以是城市中的冒險、也可以是不同的世界觀,不同型式裡的不同角色,情節可能是自述、冒險、推理、甚至是文藝愛情,我們也只能投入他的光怪陸離、愚昧與跳tone,然後找到某個東西(或著說是感覺),就是我們常說的「喔!就是那一道光~」

20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島田莊司《淚流不止》


原本一直覺得吉敷竹史與加納通子未免歹戲拖棚得太久了,但讀完了這部長篇,算是被作者說服了吧。

讓人驚異且嘆服的是,一向以異想天開詭計著稱的新本格派大師島田莊司,在女性心理的描寫上竟是如此地細膩。加納通子的心境轉變,是建立在過去近四十年來整個日本社會環境、警察體系與法律背景的改革和變遷之下的,要完整說明她家庭、情愛、衍生的犯罪事件、甚至上溯到兩代前的糾葛,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

《淚流不止》融合了本格與社會推理的特色,有大時代的氛圍,有女性觀點,有日本警察制度的衝擊,雖然沒有異想天開的劇情與驚人的手法,但在整個系列串連下來的線索與關係之下,情節一氣呵成,讓人讀得過癮,書裡對通子過往的敘述雖然是不堪的,但她經歷了長久以來種種磨難之後所得到的覺醒,卻也十分地珍貴、合理,這本痛苦之書其實是正面的。

唯一讓人擔心的是,島田解剖通子的過去太過於血淋淋了,這個苦命的女性彷彿集所有負運於一身,她的遭遇等於是將種種可能想得到的不幸都湊在一起,這部分會不會太過於刻意?我無法判斷,但故事的確因此而更精彩,而通子最後確實也甩開了這些沈重的包袱。

但我很好奇的是,喜愛通子的讀者,能夠接受如此不堪的她嗎?

另外一個疑問是,島田在通子心理與生理上的描寫十分仔細,在情慾上尤其露骨,通子個性中執傲的部分、脆弱的一面、甚至是她的神經質,全都清清楚楚地寫出來,如果以女性的立場來看,是可以接受的嗎?

吉敷竹史的高尚情操與豐富的情感,在書裡也發揮到極致,到頭來,真正最了解他的還是加納通子、應該說是成長和覺醒之後的加納通子,吉敷之於她,就是過往歲月以來所有遇到的男人的反面縮影。而這個角色的魅力,就在於他雖然被塑造成正義使者,但並沒有太過於完美,感情豐富卻也脆弱,個性固執、在某些方面的確太過於不知變通。

但這樣的吉敷竹史才吸引人,比起御手洗潔,更像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見得著的平凡人。

冤案的部分,算是這個故事裡最不平凡的部分,解謎的部分不算標新立異,但案件的設計卻是十分地罕見,畢竟長達四十年的冤案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想必現實生活中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但這個事件牽扯到日本的社會變化與警察制度的改革,在解開事件的同時,作者也達到他的目的,這部分在書最後的「代後記」中,島田接受出版社編輯訪問時,說得相當清楚,這篇「代後記」的內容十分精彩,絕對不能錯過。

最後要說的是,「淚流不止」的是竹史與通子,對讀者來說,這本書最吸引人的是欲罷不能的可讀性,至於最讓人淚流不止的地方,應該吉敷與女兒雪子見面的時候。

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清晨之歌

--

迷濛之中,聽到電視機吵囃的聲音,好像是ESPN在播極限運動,
睜開雙眼,滿室通明,稍微抬起頭,化妝台前的筆電也還在運作中。

電視沒切、筆電沒關、所有的燈都開著,就這麼在床上睡著,
看了看錶,不到六點,不小心早早躺平,然後又在清晨醒來。

不一樣的是,這一回聽到小鳥啾啾叫。
這才回想起睡前的事。


大約午夜十二點結束工作入住每次出差都會來的商務旅館,
將行李擺到房間裡,到外頭吃了點東西,然後到超商採買。

吃什麼也都還記得,羊肉炒飯外加當歸羊肉湯,
回飯店又外帶了芒果牛奶冰加一球芒果冰淇淋。

午夜這樣吃太「營養」了吧…
但長途車程又工作大半天再加上前晚沒睡好,
不這樣吃嘛,實在沒有元氣、也對不起自己。

邊吃冰、邊上網、開電視,翻開島田莊司的《淚流不止》,
八百頁的長篇小說剩下最後不到一百頁,打算一口氣讀完,
過不了多久,一股倦意襲來,想說乾脆上床躺一下下好了,
沒想到就這麼沈沈睡去…


這一次在清晨醒來的感覺是不太一樣的…

七樓的房間只聽得見隱約的車聲,一陣一陣的小鳥叫更讓人心安,
很神奇的是,窗戶是緊閉,啾啾啾的聲音卻能不時穿透到房裡來。

如果在自己的房間,就算有鳥叫聲,也會被車聲給淹沒,
二樓靠近大馬路的房間,似乎沒有享受蟲鳴鳥叫的權利。


陽光從縫隙裡透進來,拉開了窗簾的一角,
對街巷子直透金華路,公園綠蔭就在前方。

台南的清晨,是如此地美麗。






在臉書上點了一首清晨之歌,Toto的〈Rosanna〉,或許沒有小鳥啾啾叫那麼悅耳,
開頭的"All I wanna do when I wake up in the morning is see you eyes"總是很有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q4ychrRkQA




還有一首很久以前就很喜歡的歌,只可惜網路上只有這個演唱會中的版本了。
黃韻玲的〈奶油早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CIWIY556J8

    推開窗子 呼吸一下這個新鮮的早晨
    心中有個 新鮮的念頭
該用個新鮮的方式 開始這新鮮的一天生活



島田的書讀完了,還是得稍微補個眠,
難得奢侈地呼吸一下這個新鮮的早晨,
也算是個新鮮的、一天生活的開始吧。



--

2011年9月9日 星期五

泡沫城市

--

今年的最後一季打算來一趟短暫旅程,
目的地還在香港和京都之間猶豫不決。


京都其實不陌生,前後總共去過三次,待了差不多有十天吧,
雖然這個城市是逛不完的,但去過的地方實在也不少了,
甚至還在當地朋友的帶領下在大津市近郊山路上踏青、探一探楓紅,
然後在超市裡採買新鮮的魚,夜裡體驗「來去鄉下住一晚」的生活。

只是年代的確已經久遠,每次想到當年自在地在古都四處閒晃,
還是會非常非常地懷念,更何況這次動了念頭其實是有目的的,
想去看看十月下旬的時代祭,祭典是這城市中還缺的拼圖之一。

但問題是時間有點硬,十月下旬工作份量還蠻重的,
就算湊時間出來,要安排長一點的連假恐怕不容易,
看看祭典、再四處走走,只有三到五天還蠻無聊的。




香港當然就好處理得多,喬個四天其實就夠了,
找個對的時間去、再設法找到便宜一點的機票,
對我這個不太瞎拚的人來說,花不了太多錢吧。

但既然這麼簡單,為什麼十五年從來都沒去過?
這…這我自己也搞不太清楚。


不過,香港對我來說,情感就延申得更久遠了,
雖然至今我也只在一九九六年底和九七年初間,
跟著兩位朋友一起造訪過一次。

但就是因為這座城市在我親眼見到時還是英國的殖民地,
而且在這十多年所接觸到的頻率遠不如更早那段青春歲月,
所以在我印象中的她其實是如同泡沫那般亮眼、卻捉不住的。


對香港最密集的印象是在那個剛認識達明一派和Beyond的年代,
是王靖雯還沒從香港轉戰台灣、還沒改回本名王菲的那個年代,
是那個台灣人對黃霑的印象從〈兩忘煙水裡〉變成〈滄海一聲笑〉的年代。

爾後~
Beyond因主唱黃家駒意外過世而解散,黃耀明唱了〈春光乍洩〉,
王靖雯的〈執迷不悔〉、〈我願意〉讓她立足台灣、放眼整個華人市場。


更早的年代裡,只要一下課,就會衝到育才街對街的冰店裡,
點一碗剉冰,等著老闆播放黃日華與翁美玲主演的《射鵰英雄傳》,
然後回家對媽媽謊稱留在圖書館裡K書。

高中三年的國文老師,唯一不禁的武俠小說就是金庸寫的,
而我和弟弟還同時著迷於倪匡筆下的衛斯理和白素,
但奇怪的是我從未看過倪匡妹妹亦舒的任何一本書。

大學時期瘋狂愛上了邵美琪,在〈我本善良〉中失明的她美到了極點,
「像妳這樣對黑咖啡沒節制地在喝的女人,除了我還會有誰喜歡呢?」
溫兆倫在戲裡對她說的這句話,說不定就是自己開始喝黑咖啡的契機。



兩天前在剪頭髮時,聽到廣播節目中播了黃耀明的〈薔薇泡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YyayTXF6os

好懷念的聲音,這首曲的粵語歌名是〈風雨同路〉,在香港紅遍半邊天,
但詞的部分,中文版實在是出色得太多了。

頭髮銀了 眉毛灰了 沒有你我像泡沫
眼睛暗了 心全綠了 誰願意情海飄泊
來年來了 去年去了 今天當是那一天
感激還了 恩義盡了 艱辛歲月我掌舵

傷懷是淺灘 何不浮沈在波瀾 就讓泡沫捲作花瓣
一朵綻一朵飛 活活生生的薔薇 是我臉上眼兒媚



聽到這首歌的同時,自然而然就會想到黃耀明一手栽培的盧凱彤,
一位年僅25歲的曲創作歌手、不久前才在台灣校園進行循迴演唱。

這個一拎起吉他就整個人大變身的小女生,
竟讓我找回了對這顆東方之珠久違的感動。


但總覺得無奈的是,當《春光乍洩》電影在一九九七年上映時,
聽到黃耀明唱著主題曲,一直到今年再聽到盧凱彤的聲音之前,
香港印象於我竟是近乎空白的,當然並不是完全不接收訊息啦,
應該是說我沒有感受到過去香港給我的那種對生命的強烈衝擊。

原因可能有很多種,也許是王菲不再是專屬於香港的了,
也許是因為愛死了邵美琪,所以非常地討厭鄭伊健,
也許是鍾曉陽封筆了,又不愛看亦舒和李碧華,
又或許是四大天王都不太演連續劇了,就只好去看日劇。

一九九七年到現在,相信香港仍然是不斷地前進的,
但對我來說,她的魅力是真的遠不如更早的十幾年。

所以我要謝謝黃耀明與盧凱彤這對師徒,
重新點燃了我對這個地力的熱情與渴望。



盧凱彤的歌~

專輯《掀起》中的主打歌〈雀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mfgm0Toa_Q&feature=related

信義誠品中不插電演唱〈荒蕪中起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n5zdRM0n6s&feature=related

在台北Legacy演唱莫文蔚的〈陰天〉,很有味道的版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bdz84GDpmc

在女巫跟魏如萱一起玩耍,這兩個女的瘋了 X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a7b2BJYQSE&feature=related




--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黃仁宇《汴京殘夢》


說來慚愧,在黃仁宇先生過世11年之後,才知道他寫過小說,怎麼可能會不好奇啊...
對黃老的記憶,已經十分久遠了,開始閱讀《萬曆十五年》已經是學生時代的事了,《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大概在剛出社會的時候,《中國大歷史》再稍晚一些,但至少也都是超過十年,這些書靜靜地躺在書櫃裡,也不曉得多久沒再去翻了。
但是黃老的文字在腦海裡所建構出來的印象還在,至少框架是存在的,特別是在《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中,那種以宏觀歷史的角度來觀察(或者說是回顧)一些歷史事件、現象所帶來的感受,是既輕鬆、但又強烈的。
這本《汴京殘夢》讀起來其實有點像黃老在寫一個歷史事件的感覺,而他所解說的事件有兩個,首先是《清明上河圖》,書裡對《清明上河圖》製作過程的描敘可說十分地鉅細靡遺,其次是在「靖康之恥」中隨著徽、欽二帝一起遭金人北擄的一干皇室人員與汴京眾多的文化財產與人才,這部分份量不多,但確是一大重點。
串起這兩個事件的就是畫師與帝姬的愛情故事,只是剛剛拿到書、看到簡介時,便有種十分奇特的感覺,全因為黃仁宇寫愛情故事,聽起來真得有點突兀,但也讓人躍躍欲試。
真正讀完後,又覺得像是他會寫出來的內容,沒有灑狗血、沒有太過曲折的情節,這兩個人在書裡談戀愛,黃老很認真地將現實條件考慮進去了,但這不代表就不深刻了,兩人以詩傳情,雖然來回不過五次,卻已經十分地動人。特別是柔福帝姬的形象尤其鮮明,沒想到黃老也能寫出「淘氣的小妮子」這樣的字眼。
作為歷史小說,坦白說,這本書有點硬,但如果以過去一慣看黃仁宇的書的心情來閱讀,其實還蠻輕鬆的,閱讀前,或許需要一點心理建設吧。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保羅.奧斯特《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


很奇怪的是,這本書從頭到尾都嘮嘮叼叼的,裡頭幾乎所有角色都愛碎碎念、甚至連開口講話之後的那個9歲小女孩露西也是,但讀起來非但一點都不會不煩,反而覺得十分心安。
故事開始之前,作者就說了,這是獻給女兒蘇菲的一本書,父女之間有什麼故事我不清楚,但成長過程中經歷了種種困苦的奧斯特可謂用心良苦,或許他自己也知道改不掉那種嘰哩呱啦的毛病,而且又想對女兒說好多話,所以才想到這種方法,讓自己儘管說、盡量講,透過一位叫做納善的60歲老頭來訴說他周遭親人、朋友這些小人物所發生的事。
這位身上有著癌細胞納善先生,一開始自顧自地講著自己覺得白痴、愚蠢的事,積極地搜刮裡的記憶,想寫一本叫做「人類愚行錄」的書,但是在經歷了一連串既神奇又平凡的事件之後,納善的人生觀逐漸改變了,到最後,寫「人類愚行錄」的想法變成「傳記保險」的點子,而且包括自己在內的周遭所有人,全都有了個圓滿大結局。
這本書可說完全沒有那種其他各式各樣小說所有的邏輯或規則,甚至跟作者其他作品都大不相同,故事幾乎從頭到尾都在講那些失敗的例子、失意的人、或是這些人所做出的一些看起來很笨、很白目的事,但說著說著,到最後全都兜回來了,這些愚蠢的事,看起來好像也不愚蠢了,這可神奇了。
而且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書裡納善與他姪兒湯姆每次長篇大論地說個不停的時候,完完全全都不會有不耐煩的感覺,讓人嘆為觀止。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會碰到想長篇大論的時候,或是一口氣想對某個人講完所有的話,但多少總被被討厭、被嫌煩或碰釘子,所以我很佩服作者能讓整本書都不會讓閱讀的人覺得無聊。
這樣的小說,你讀起來能夠不心安嗎?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沒有線條的世界




威尼斯影展中,《賽德克.巴萊》進行135分鐘國際版的全球首映。
同一天,原長四個半小時的版本,在台北的媒體試映會一口氣播完。

周五的夜晚,新聞頻道與PTT電影版滿滿的訊息,
魏德聖導演與徐若瑄的幾句話、下一部作品的消息。

讓人一整晚都熱血到不行。



--



魏德聖表示,全世界有一張最漂亮的地圖就是空照圖,
那是整個地球的真實模樣,而全世界有一張最醜陋的,
就是把地圖切成一塊一塊的不同國界,
「是誰在地上畫線?就是政治人物在地上畫線!」


他說,藝文的力量就像是空照圖,是沒有線條的, 沒有人會切割藝文的力量,
「我們做藝文的是沒有線條的,誰在地上畫線,我會叫他把它擦掉!」

新聞來源是《中央社》。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02/5/2y057.html


我不曉得魏導的這幾句是自己想到的、還是引用自別人所說過的,
但用在這個場合再完美不過了,很難想像有誰能反駁他說的這些話。

所謂「無國界」的概念不就是如此嗎?
也許太過於理想化,但至少在看到這幾句之後的好一段時間裡,
會覺得用什麼稱呼都是其次,藝術與文化的確是沒有界線的,
這到底是在那個地域所發生的事,電影本身的說服力要大過於任何說詞。



--



徐若瑄1日劈頭問看過國際版的媒體:「我還在嗎?有被剪掉嗎?」
知道「還有」開心笑:「能有機會演出導演的戲,我已經很幸運了。」
席間,陸媒問「土著」拍片有無發生不專業的事?
她親切答:「我和溫嵐、羅美玲都是『原住民』,都很專業。」
搞得陸媒好尷尬。

取材自《中國時報》的報導~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00103/112011090200016.html


在臉書貼上這幾句話之後,
我妹留言說:「徐若瑄應該回他們:你才是土著,你全家都是土著!!!」

哈,我妹的確是太激動了,但我想她搞錯了重點。

其實「土著」這兩個字並無不妥,百度百科裡針對土著的解釋是:
「指在殖民者從其他地方來到之前,就住在他們土地上的人民。」

事實上,「原住民」是台灣發明的名詞,在此之前,
我們用過的包括「山地人」、「山胞」等等(別跟我說還有「蕃仔」...)。
如果現在回頭再用這些字眼,一定多多少少會覺得不尊重。

但中國並沒有「原住民」的說法,至少並不普遍,
除了「土著」之外,能用的說法,我想得到的只有「少數民族」了。

所以報導中陸媒所犯的最大錯誤其實是以「土著是不專業」的前提下來提問,
不然把其中的「土著」換成「原住民」之後,再讀讀看這段文,還是不妥吧?

事實上,他們口中的「土著」不只不會不專業,
片中飾演中年莫那魯道的素人演員、泰雅族的牧師林慶台,
甚至已經獲得眾多國外媒體的好評。

Vivian的回應十分得體,也讓我對她更刮目相看。
她一方面輕鬆駁斥「不專業」的提問,也隱含著「原住民」的說法是更貼切的。
(雖然她應該是沒想那麼多...)


儘管「土著」並無不妥,但只要懂中文的人應該都能比得出來,
「原住民」應該是更貼切的,更尊重原本屬於這塊土地上的人。

中文的用法應該隨著時代而有所修正。
不然,我們現在還會用「蠻夷」這兩個字嗎?
說人家是「土著」,是否代表我們這些外來者很了不起?
這樣的話,「原住民」不就多了尊重與平等了?

不過,這是題外話了。



--



拍完《海角七號》與《賽德克.巴萊》之後,
魏德聖導演的下一部電影題材也已經有了,主題是棒球。

沒有意外的話,將取材自魏導與陳嘉蔚小姐所創作的劇本「黃金甲子園KANO」
曾經獲得「第98年優良電影劇本獎」的「佳作劇本獎」。

以下三個連結分別是劇本的「大綱」、「人物介紹」與「劇本全文」,都是pdf檔。
http://www.movieseeds.com.tw/upload/goldenharuest_prizer/20110127181847.pdf
http://www.movieseeds.com.tw/upload/goldenharuest_prizer/20110127181851.pdf
http://www.movieseeds.com.tw/upload/goldenharuest_prizer/20110127153213.pdf

主角是「嘉義農林棒球隊」,簡稱嘉農(KANO),這所學校也是嘉義大學的前身。
1931年,嘉農歷經了千辛萬苦,遠赴日本大阪奪下甲子園高校棒球賽亞軍。
那這部片會是熱血勵志青春棒球電影?沒那麼單純啦!

在這支球隊裡,漢族、原住民與大和族各占三分之一,
可以想像得到,魏導應該是希望透過棒球來訴說族群融合,
這是台灣這塊土地上所發生過、影響深遠的事件,
與《賽德克.巴萊》裡的「霧社事件」,影響層面大不相同。

未來的作品,據說還有個以平埔族、漢族和荷蘭人三個視角來看的《台灣三部曲》。



曾經聽說《海角七號》是為了籌措《賽德克.巴萊》經費而拍攝的,
但總覺得這個說法並不可靠,畢竟海角的經費也多達五千萬元,上映前能保證賣座嗎?

我倒是覺得魏德聖有意用《海角七號》來試探台灣人的口味,
或者說透過社會大眾較能接受的愛情觀點來勾起大家對台灣觀點的好奇心,
不然的話,直接下了《賽德克.巴萊》這道猛藥,恐怕一下子會消化不掉。

事實上,即使《海角七號》大賣了七億台幣,
《賽德克.巴萊》在拍攝初期仍然出現資金籌措的問題,
徐若瑄甚至賣掉一棟房子,無條件出資3500萬台幣。


海角愛情跨越種族與時空。
原住民追求尊嚴與平等。
棒球的族群融合力量。

不都在創造一個沒有線條的世界嗎?




來回味一下《海角七號》其中一首插曲,ciacia的日文歌〈給女兒〉
這版本自製的MV很有趣的,網頁裡附有中日文歌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PUKpPKUVwU









★雖然認同魏德聖的理念,但我不認為《海角七號》是出色、優秀的電影。
是好電影沒錯,也是好看的娛樂片,帶給觀眾一個概念、一個單純的想法。
沒有之前皇民化、媚日、政治爭議這些雜質,那些都想太多了。

但真正出色的電影是要帶來許多省思的、甚至可以在反芻之後不斷發酵的。
只是海角給的是直接觀感,看完、感動過後,就沒了,至少對我來說是這的。

至於《賽德克.巴萊》,就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