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西村京太郎《東京─神戶2小時50分雙重圈套》


西村京太郎的作品實在是多得有點不像話了,所以水準難免參差不齊,這個故事的前面三分之二大致上還OK,但從某個橋段是西本刑事夢見國際殺手之後,就開始崩壞了。

先說結局,欸,這是結局嗎?根本沒有結束吧!人質沒有下落不說,殺手這麼簡單就能夠處理掉也讓人傻眼,之前不是怎樣都捉不到人嗎?

兇手的設定也很詭異,想得出這種雙重圈套,卻會笨到在最後意氣用事地設計刑警對決殺手場面,只為了想親自證實仇人已被解決。其他像是從渡輪中逃出來的過程、兇手的謀殺動機等等,不合邏輯的地方實在不少,偏偏很多部份又要草草帶過,導致前後銜接不上。

我知道讀西村京太郎小說這種事,對許多日本讀者來說是幸福的事,不太在乎故事好壞,但出版社要出版中譯本,還是得慎選作品,他的五百多部作品中,優質的不在少數,非得挑那種草草完成的不可?




.

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自由奔放的創作環境


看了這兩年的金曲獎和金馬獎頒獎典禮,不是我想為台灣人說話,但深深地覺得,台灣的創作環境真得是平等且自由的,而且獎項的歸屬沒有什麼特別的色彩,導向也很固定,金馬獎重藝術層次大於娛樂效果,金曲獎在創作深度和演唱功力上並進,再追加對於流行敏感度的掌握。

在這樣的前題下,任何創作者、表演者,只要符合資格、夠出色,都有可能得獎,沒有政治色彩、沒有國籍問題,更沒有所謂敏感不敏感的這種顧慮。


老實說,蔡依林奪下年度最佳專輯獎,我有點意外,但她的致詞也讓我有點震撼,「我真的沒有想到,主流的專輯也會得,尤其是很多舞曲的。」雖然她這麼說,但主流的專輯是真得會得獎的,之前的五月天和周杰倫都是,但他們的得獎作品都有完整的概念、音樂性相當紮實。

Jolin會這麼說,大概是因為去年和前年拿專輯大獎的都不是以市場導向為目標的張震嶽和林憶蓮,尤其林憶蓮的《蓋亞》更是一整個意識型態。這樣看來,綜合過去幾屆經驗,最佳專輯理論上音樂性的要素該是大於主流不主流。但一張專輯要有深度和完整概念,又要能有很好的市場反應,難度是相當高的,如果那個年度沒有兼具這兩方面的專輯,得獎的大可能就是非主流專輯。

接照這個論點來看,蔡依林這位主流歌手的這張主流專輯,一定是音樂性上的表現夠出色才對,我很久很久沒有完整地聽過她的專輯了,很多時候,對她的感覺仍停留在剛出道時那種「bubble gum music」的感覺,所以驚訝是難免的,但我相信她能得獎一定有她的理由,也是自己努力而得來的成果。

只是我還是不得不佩服,在這個獎項上選了她,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島嶼天光〉拿下年度最佳單曲,訝異的程度稍低些,那是因為這首歌的詞曲創作原本就已經夠出色,搖滾版本的編曲渲染力強大,即使暫不考慮其他因素,本身競爭力就已經相當足夠,反而是歌曲的社會意義與時代感會讓人產生顧慮,「會不會太敏感?」、「評審會不會覺得太麻煩?」、「會不會有長官來關切?」

雖然時代進步了,但心裡總還是會有些疑問,還好,台灣音樂人的眼睛還是雪亮的,看得到〈島嶼天光〉為整個社會所帶來的前進力量與衝擊力。


這讓我想起去年金馬獎典禮時,黃耀明穿著黑西裝、佩帶黃絲帶,上台獻唱入圍的電影歌曲,力挺香港的佔中行動,台灣的典禮導播可沒少去take黃絲帶的特寫。

藝術創作沒有國界,台灣電影如果不夠好,被中國或香港電影搶去鋒頭也是很正常的(前年甚至還有新加坡電影),去年金馬獎能選了《推拿》我覺得很榮幸,因為這部片絕對是史上最佳亞洲電影之一。

中國歌手李榮浩這兩年在台灣都有好成績,也都入圍金曲獎,更別說多年來已有不知多少星、馬歌手在台灣歌壇繳出亮眼成績,台灣流行音樂創作能在華語歌壇居領頭羊的地位,或許就是因為這種兼容並蓄的特性。

318學運之歌能夠得獎,香港佔中黃絲帶能在舞台上亮相,可是夠出色的強國人和作品也能獲得肯定,不覺得台灣的創作環境真得很自由奔放嗎?





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黃易《邊荒傳說》卷09


第二次奪回邊荒集後,燕飛與劉裕兵分兩路,一個往北協助拓跋珪、對抗慕容寶,另一個南下回到北府兵、設法鞏固的勢力。

劉裕雖然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但他畢竟未能完成統一大業,歷史地位與知名度也不上第一級,史載篇幅絕對也稱不上多,更多說以他為主角或題材的野史或小說了。就是因為如此,《邊荒傳說》的故事就顯得特別珍貴了。

卷九的主題基本上是劉裕「努力求存」的碼,挾著天降火石的說法,只要他死不了,人氣一定扶搖直上,對於長期遭受壓迫的南方士族,成了孫恩之外的另一個選擇,因為被謝安和謝玄指定為接班人,劉裕也在北府兵裡有相當高的聲望,所以關鍵應該在於他能否得到北方高門一定勢力的支持。

燕飛在角色的設定上,走的是玄、虛的路子,對於生與死、人與仙之間的定義,甚至套用在他後來的武功上,而劉裕卻是完全相反的路子,一切都是入世、生存,所有的一切都是看得到、實實在在的。卷九對劉裕有相當成功的描寫,給了他運氣,所以遇到高門子弟王弘;給了他天外飛來一筆的靈感,所以才能臨時想到用沙船毀了焦烈武的戰船和攻城利器;也給了他不斷增長的功力與智慧,所以能逃過絕頂高手的追殺。

燕飛能夠滿足讀武俠小說的快感,但基本上這角色純粹是得到作者的厚愛,偶而會覺得他的等級跳太快了。不過,劉裕就真得很「實在」,讀他的生存遊戲還蠻過癮的,也給了這部小說在虛、實之間取得一定的平衡感。




.

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宮部美幸《最初物語》


這本短篇集是宮部美幸唯一以的捕吏茂七為主角的單行本(另一部更早的《本所深川詭怪傳說》,茂七只是配角和連結各篇的人物),但下意識總覺得她寫過的茂七辦案故事相當多,我不確定為何會有這樣的認知,或許是因為之前的電視劇拍了茂七辦案的故事,把其他原本不是以他為主角的故事稍微改編後,再加進系列作的緣故吧。

不過,書名中「最初」的定義,最初是有誤解的,以為說的是「第一次」或「初始」的意思,讀完覺得怪怪的,才去查詢了一下,說的原來是新鮮的食材,每個短篇都以食材為題,即使是作者在後來新版追加的〈系吉的戀情〉,說的也是油菜花。

故事與詭怪、鬼怪都沒關係,都是單純的辦案事件,算是口味不太重的時代懸疑故事,最有趣、好看的地方還是人物,還有濃厚的時代感,人心的流動與江戶時代深川一帶的氛圍連結在一起,有一種被作者的筆帶著、穿越到過去的感覺。

奇怪的是,江戶時代終究不是我們所有過的年代,當然也不是自己所熟悉的歷史,但《最初物語》讀起來還是有很強烈的緬懷過往的心情,這跟我最近重讀黃易的《邊荒傳說》時嚮往烏衣巷裡王、謝兩家風流逸事的感覺很接近,只能說宮部美幸真得蠻厲害的。

小說中最讓人在意的是那位武士出身的豆皮壽司攤老闆,感覺上是無所不能啊!每次解決事件,幾乎都跟他有關,只是末尾一直沒有交代他的身分,完全是那種有續篇或下回分解的感覺,只是這本書在1995年完全,至少已二十沒有續作就是了…



.

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暴風雪中的白鳥〉裡的母女情節,還有青春肉體

white-bird-in-a-blizzard_poster我不知道日裔美籍導演Greg Araki的專長是不是有包括「處理」青春的肉體,但是從十年前為他打出國際知名度的《神秘肌膚》到現在的《暴風雪中的白鳥》,讓人賞心悅目的青春肉體都是他釀醞獨特電影語言的一大利器。

我不知道拍這部片才21歲的雪琳伍德莉(Shailene Woodley)算不算是身材火辣動人的美女,在先前看過的作品中,她屬於耐看型的,一眼望過去並不算出色,是會慢慢征服你的那種。但在這部片中,導演給了她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形象,一個滿溢著荷爾蒙、情竇初開的少女。

導演肯定是雕塑「名將」的能手,雪琳雖然是在喬治克隆尼的《繼承人生》嶄露頭角,但真正讓她廣為人知的卻是《生命中的美好缺憾》與「分岐者系列」,而Greg Araki的《暴風雪中的白鳥》正好處在這兩大階段的分水嶺,是她「轉大人」的見證和儀式。

3a7b71d5018bac6b29886f159844fe6c2c50fb7e電影中的她是個情慾騷動、對性愛憧憬的女孩,而且並不是只因為青春期少女的渴望與好奇而已,這可以從她離鄉背井唸大學、見過世面之後,一旦返鄉時還是忍不住找上警察炮友來個幾發,而得到證明。只是你很難用「好色」或「騷包」這些詞來形容她,她的思考邏輯與行為模式彷彿是天經地義、自然而然的,從穿著打扮、神情氣質到肢體語言,導演塑造一個不太一樣的少女形象,而雪琳也表現得很好。

我想到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這個角色對於情慾、性愛的態度了,應該就是「發浪」吧。

white-bird-in-a-blizzard-sundance-5
與她成為對比的是飾演母親的伊娃葛林(Eva Green)。Eva是個集美艷、病態與神經質數種形象於一身的演員,她的功力可以在造型與劇本的輔助下,將自己的單一特質獨立抽離出來,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可以將複數的形象重現在一個角色中,更接近「做自己」。

《暴風雪中的白鳥》裡的Eva Green呢?雖然說還是美,但更病態、更神經質、更莫名其妙,種種詭異的行為埋下了讓人不解的謎題,角色氣質更直接擴散成整部電影的氣氛,這樣的氣氛甚至會「蒙蔽」的雙眼、影響判斷能力,去忽略掉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的能夠解構真相的線索,而試圖以更深刻的方式來檢視這一家三口彼此間的內心連結。

white-bird-in-a-blizzard-9這樣的一對母女,看起來是格格不入的,事實上,女兒也真得很討厭母親,看不慣母親的行徑,搞不懂她為何要一再為難父親,無法忍受她的歇斯底里。後來,母親消失了,女兒雖然不能說沒有擔心,但看起來總算是鬆了口氣似的,生活應該要很順遂、要走上正軌才對…

但不知怎麼的,女兒開始夢到母親,而且都是在一片雪白中,樣子好像也是純白的,也許不能看得很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失蹤已久的她,而且每次夢到的模樣都不太一樣,直到最後,女兒夢到的是被覆蓋雪白底下隱隱約約模模糊糊的母親…

女兒的夢,在電影情節中,本質上應該算是對於真相的一種「暗示」,或者是她隨著時間流逝,所探知到關於事實的「進度」,但總覺得,這些夢是母女之間的某種連結,代表她們在很多方面是極其相似、甚至可以畫上等號的。

只是母親在精神上是被禁錮的,所面臨的困境是現在進行式,甚至可能是從平順突然變得扮擾不堪,女兒看到的是在這種狀態下、讓人覺得最面目可憎的母親,但這也許本來也是女兒未來可能轉化成的形象,只是母親的「變身」讓她多了一道「防護罩」或「免死金牌」…

這樣說來,或者說能夠這樣思考,真相是什麼,大概也不是最重要的事了。事實上,答案真的不難,別說情節中有太多線索,其實連「導演本身」更是個能夠直透事實的命題。

(不想被雷到、有興趣的話,再看下去吧…)

white-bird-in-a-blizzard


情節中的提示夠多了,就不說得太仔細了,只提一個最明顯的答案是。男友為什麼對她突然失去性趣了?移情別戀?對這樣年輕的男女來說,會突然對火辣熱情的異性提不起性緻,可能性或許只有一個…

電影末尾,當答案揭曉時,影廳裡不少人突然笑出來,等到要散場時,不免議論紛紛,被最後的「翻轉」嚇一跳,細細碎碎的交談中聽到「太好笑了」、「好扯喔」,但我心裡的OS卻是:「這明明就很明顯啊…」

但現在想起來,這部電影的氣氛和畫面呈現方式,太容易奪去觀影者對於「具象化」安排的觀察能力,而專注於「抽象化」的概念,所以,最後那一幕讓人覺得特別突兀,好像也蠻正常的。








如果對Greg Araki有一定了解,或者google過、wiki過他的個人檔案或特色,也許電影看不到一半,你就知道答案了,因為他是個擅長拍同性戀題材的導演。




.

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中山七里《連續殺人鬼青蛙男》


在閱讀所謂的大眾小說之前,我一向不太喜歡先前所謂的導讀,因為在享受這類型小說閱讀樂趣的過程中,最需要的中立的態度,任何導讀,即使沒觸及任何內容上的梗或者再客觀,都不可能做到完全沒有色彩。

如果可以的話,在寫下讀後心得之前,我也盡量不參考別人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以最沒有雜質的方式呈現出來,不過,一旦需要專業的知識或某些作者創作過程、心情來做參考時,就另當別論了。

但即使如此,很多時候,讀後還是會想找些訊息來對照自己的想法、或解開一些疑惑,不過,中山七里這本看似是驚悚懸疑、但骨子裡其實是本格推理的《連續殺人鬼青蛙男》,倒是沒有這方面的困題,讀完,有直接且明朗的印象。

「滿滿的閱讀樂趣」是我的第一個印象,先前在描敘案情時就已經覺得有趣、不沈悶了,最後一章的翻轉再翻轉簡直讓人呼吸急促、瞪大眼睛想一頁頁地快點翻到結局,即使到了整個故事的最後一頁,還是會給人突然發出一聲「哇!」的感覺。

讓人看得過癮不見得就是真的好作品,很多時候,那種激情只出現在讀完的某段時間內,情緒平淡下來後,回頭想想,也許你會發現某些違和感,仔細思考推敲之後,不對、不合理、太牽強等等的負面形容詞往往就會浮現在腦海中。

但是《連續殺人鬼青蛙男》卻沒有給我這種回顧之後出現的強烈負面印象,或許書中所發生的事在現實中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但機率至少不是零,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意外情節,只要套用人的行為準則與社會秩序的定律,也會覺得「說得過去」、「解釋得通」。

有趣的是,這個故事有著「驚悚懸疑」和「社會寫實」的外包裝,但到最後你會發現其實是「綜合社會派與本格派的推理小說」,社會派的的定義不難理解,日本刑法第三十九條、精神鑑定與刑責的判定,尤其真兇的犯案動機更是給了這個看似是社會規範的框架一記重錘。

而本格的定義就在解開答案時一目了然,因為線索早就出現,只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很可能會被你忽略掉、或者歸類在其他的「定義」中。



.

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手賤的結果只好胡思亂想…

.


月初的某一天在一大早天剛亮的時候突然醒來,結果再怎麼閉上眼睛試圖繼續跟周公下棋,卻始終無法入眠,精神意外地好。沒辦法,只好把床邊那本看了三分之二的《深夜特急》第一部K完,就想再看看有沒有辦法再睡個回籠覺…

這時候,LINE的訊息跳出來了,是酷航的早鳥優惠訊息,就這麼點了進去…

大約二十到三十分鐘過後,手賤的結果,居然訂了一張九月長達八天的高雄飛大阪的來回機票,然後繼續躺平,安心地睡著了。



醒來才認真地去想,我是不是做了一件很奇怪的事?

主要是因為我暫時沒有什麼出遊計劃,因為短程旅行基本上是可以隨時安排的,如果是四到六天的假,甚至一周前都有可能喬好,對我來說,要出去玩,感覺上應該是隨時都可以啦~只是就這樣毫無預警地按一按、點一點、再填一些資料,就買了一張機票,多少還是有點詭異吧?

後來想想,花在訂票的時間並不長,這過程中確實想了不少,自己就整理了一下當時到底想了些什麼。

為什麼要從高雄出發?因為酷航飛日本只有「台北飛東京」和「高雄飛大阪」,而現在我的確比較想到關西去。

為什麼要九月?七、八月是暑假,湊熱鬧傷荷包又不盡興;十月是一整年最忙的時候;十一月有個年度大事還是避開好了;十二月,我又不是瘋了,去訂半年後的機票…

為什麼非得要八天不可?其實也沒什麼,有訂過廉價航空機票的朋友應該知道,來、回機票是分開計價的,當你設定好出發和回程日期之後,下一個訂票頁面會顯示該日期當天以及其前後幾天的單程票價,如果對於價格不滿意,就可以點選其他日期。記得最初設定是五天或六天,去程和回程票價都可以再低,當然就想換日期,但又不想天數再縮短,只好讓去程提早、回程延後,找到最低價按下去,結果就是八天啦~

為什麼要結帳、刷卡時並沒有放棄?來回機票,加上稅金,加上二十公斤以內行李托運,加上保險,加上靠走道的機位選位費,最後再加上可以更改日期和乘客名一次的費用,總共才七千元台幣,想想如果自己真可以成行,加上高鐵來回票,也不過一萬元左右,還是不貴啊!如果自己真得沒辦法去,只要提早讓票,這價格一定會有人接收啦。(事實上隔天PO臉書就有三個朋友出聲說有興趣了…)



事後雖然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奇怪的事,但也不致於會後悔,只是偶而就會去想,真得要去嗎?八天的假要早一點去喬耶!還有就是該怎麼安排行程啊?畢竟已經超過十年沒有安排那麼久的旅遊行程了…

不過,到頭來還是去胡思亂想怎麼去玩居多,人之常情啊~

最簡單的方法是,在京都找個日租套房或公寓,一次就住七個晚上,反正一直想在這個城市來一次long stay但實在很難安排,就乾脆待個七、八天過過癮好了,還可抽個一整天早出晚歸,直接殺到天橋立看看。

九月的京都沒有櫻花、沒有楓葉,當然也沒有雪景,也沒有重要祭典,理論上不算是個到適合好好逛逛的時間,但換個角度想想,就是因為這樣,遊客比較少,比較自在,可以閒適地放開心,來感受京都的城市魅力,和讓人心醉的千古風情。

不過,我也很想去廣島欸…想去看看這座日本近年來正夯的城市,前次去已經是上個世紀的事了,記憶中的路面電車、意外造訪卻是超級名店的廣島燒店而且老闆還會講幾句中文、讓人嘆為觀止的嚴島神社以及漲退潮有不同模樣的大鳥居、還有從宮島山上遠眺的瀨戶內海。

只是想到廣島,勢必得先買「關西與廣島地區的JR周遊券」,這樣一來就會想好好利用,會想去看姬路城、去看岡山城和後樂園、去尾道看山看海,八天其實不算短了,有很大的彈性可以安排,只是這麼一來,難免會因為太過貪心想多看看沖淡隨意走走的閒心…



還想得真多咧。

手賤的結果就是會想這樣無止境地胡思亂想吧,說不定到最後就只是直接把機票讓給別人,直接回收七千元,那裡都不去…

我想我大概是因為剛看完《深夜特急》的第一部才會這樣吧。





.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黃易《邊荒傳說》卷08


燕飛與劉裕是《邊荒傳說》的兩大主角,敘事方式採用的卻是多重視角,兩位主角份量當然是最重的,但從謝安、謝玄、桓玄、慕容垂、拓跋珪、孫恩到屠奉三,偶而也會跳出其他重要配角的獨白,讓情節發展轉換另一個不同的角度,對融入故事的氣氛還很有幫助。

多重視角並不算新奇,但在這部作品中,似乎刻意從幾個不同的角色的角度來觀看同一個事件,比如說,屠奉三入江陵侯亮生時,發生王淡真自殺事件,而且同一個時間裡劉裕得知王恭遭劉牢之殺害,還在擔心王淡真的心情,完全沒想到她可能會自裁。

如果以地域來看,《邊荒傳說》是以位於南、北邊界的邊荒集為軸心,再以南、北兩地不同的局勢發展來推進,北方有鮮卑族的正統之爭,南方則是晉室的內鬥,加上天師軍的「插花」。要南北同時併進來說故事,其實並不容易,但邊荒集成功地將所有環節串連起來,一如故事中所賦予這個神奇地方的功能。

或許是因為這種敘事模式,某些匆匆帶過的情節就沒有草草了事的感覺,王淡真的死就是一個例子,楚無瑕與波哈瑪斯交手、被追殺的過程雖然沒有特別提及,但後來她與拓跋珪相遇多少也可以彌補這個缺憾。

所以,每一集的故事性,完成度都很高。




.

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本田翼〈閃爍的青春〉



在二十歲出頭的日本偶像女藝人中,本田翼算是可塑性相當高的一位,總覺得她的外型足以適任許多不同類型的角色,只是她的演技實在還不太OK,在日劇《庶務二課2013》中只能當個大花瓶,在木村拓哉主演的《A.I.人工智慧男友》中扮演的女機器人就只有裝可愛而已。

不過,她應該還不算演技最糟的偶像女星,在同年齡的女生中,本田翼比不上忽那汐里和櫻庭奈奈美,但應該還是比剛力彩芽好一些,至少在2012年重開機的《麻辣教師GTO》,她飾演的神崎麗美還算是有模有樣的。

模特兒出身的女藝人,在戲劇上表現的落差一向相當大,27歲的佐佐木希到現在還不太會演戲,但21歲的武井咲卻似頗具慧根,在一些較具個性的角色上都著不錯的表現,本田翼感覺上應該是「還有救的」(「沒救的」代表性人物:剛力彩芽。抱歉!剛力粉們…),她缺的應該是一部「代表作」。
10006946_820880287941977_3614762260255211997_n

前幾天看了去年底在日本上映、由人氣校園青春漫畫改編的同名電影《閃爍的青春》,直接的感想有兩個,「東出昌大演高中生真得太老了!」、「這不就是本田翼苦等的代表作嗎?」

演電影實在是年輕演員磨鍊演技的好機會,一來拍攝時間較長,比較有空來揣摩角色的立場、性格和內心世界,二來導演或劇組其他成員會要求、會教,甚至共演的前輩也可能會指導、會幫忙,所以除了少數純商業考量的動作片之外,大多數的電影會比電視劇更深入角色核心,對於演員在演技上的迴響來得更加直接。

只是導演三木孝浩會找本田翼來擔任整部電影的靈魂人物,還是讓人覺得未免大膽了些。看看他之前的作品,《我們的存在》是生田斗真與吉高由理子,《向陽處的她》是松本潤與上野樹理,雖然都有人氣考量,卻也都是硬底子的演技派。《Hot Road》的能年玲奈和登坂廣臣雖然都是電影菜鳥,但前者是NHK晨間劇《小海女》走紅的「天生演員」,後者最後因為這部片拿下多項電影獎的新人獎。

8e550a13b3b3d321bfe4b7ab2d46d262相對之下,本田翼很菜、才22歲,好幾次被說是大花瓶、不會演戲,而且沒有可以被拿下炫耀的重要作品,會有這個演出機會難免會猜想大概是因為她的後台很硬(事實上她的經紀公司是有日本「天后宮」之稱的星塵傳播),即使找了東出昌大來搭配,還是會擔心會不會砸了導演的招牌,更何況原作可是近年來最夯的少女漫畫。

結果,本田翼並沒有讓導演失望,至少在兩位主角所呈現出來的結果,她要比東出昌大來得更好些,這並不代表在演技表現上是女主角優於男主角,而是因為27歲的東出再怎樣扮年輕,在一群「同學」看起來都像是個「大叔」,他的樣子根本就是社會人士,再怎樣會演,都無法說服我。

m_8ce65208e84cb590597e40c2e7f91e9b17c6ae30_l
還好整部片的軸心在於本田翼飾演的吉岡雙葉。這個角色並不算太複雜,但份量很重,不管在原作、動畫還是電影中,都是左右情節的最重要人物,劇情初期為了保護自己,以大而化之的粗魯形象來自我武裝,之後因為與國中時期有好感的男生重逢,發現對方在個性似乎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於是開始反省自己的生活態度,也逐漸面臨感情上的種種問題。

導演在節奏上掌握得很好,雖然原作的群眾導向主要是少男少女,但拍起來反而更像是大人可以藉著緬懷過去種種來自我檢視的感覺,女主角能夠在這樣為她設定好的「套路」中稱職做好自己該做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我沒有足夠的專業素養的評斷本田翼在這部電影的演技如何,但整部片可以讓我一口氣、若有所思地看完,她的表現應該是值得肯定的吧。

也許是因為最近表現不錯,所以成了富士電視台新一檔「月九」日劇《戀仲》的女主角,加油啦~


.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黃易《龍戰在野》卷14


卷十四感覺上有點像是在交代劇情,尤其是少帥冠馬球賽決戰,似乎有點草草了事,倒不是說應該要更詳細解說比賽過程,只是前面蘊釀了那麼久,卻突然畫上句點,換了一個篇章,龍鷹就到了揚州,總覺得氣氛不太夠。

師妃瑄給武盟的密信,揭示了本系列故事的一大重點,為明空退隱、甚至破空而去,設定了一個時間表,未來將由垂危的千黛代她而「死」,就歷史進展上,時間也該差不多了,中宗復位、韋后亂政,最後由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兵變,將唐室導入正軌,大約也剛好讓作者再寫個第三部、讓系列完結,只是最後一部應該不會有武則天了吧。

寫的比較清楚的是龍鷹重返神都後,捲入符太與柔夫人的愛情取防戰、與香霸的角力,化身成康老怪,淺入翠翹樓盜經,以及與无瑕的鬥法,都還算是相當精彩好看。

只是這部小說切換場景有時真得也太快、太突兀了,但好像也沒辦法,邪帝一個人還要化身成另外三個角色,打遍整個盛唐版圖,總是要「瞬間移動」的。




.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宮部美幸《火車》


在宮部美幸的三大社會推理名作中,《火車》大概是最能引起共鳴、也最好讀的一部了吧。雖然就影響力、文學性與規模來說,《模倣犯》是出色得多,但《火車》的內容,對這個社會的幫助或許是最大的,即使在出版過後二十多年的現在,這本書還很「有用」。

《火車》的社會議題就是信用卡,以及其衍生的社會變遷,在上個世紀末的最後十來年,這個社會對於個人消費能力所認知的「假象」還沒有很強烈的概念,但二、三十年過後,類似的問題並沒有完全消除,雖然現在已經不致於有當年那種惡質討債公司,但理財公司騷擾性的要債方式仍然無法完全避免。

更讓人無奈的是,宮部美幸當年所寫到的,國家以及教育單位對於教導民眾正確的理財與個人信用觀念並沒有做得很好,雖然有不少年輕人只是單純亂花錢、亂刷卡,但相信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後果會有多慘。

《火車》就是在說這種事情所造成的後果,即使沒有對生命的絕望,也只能在社會的夾縫中生存,即使不惜犧牲別人的性命也無所謂,但這種無止境的環境,終究也只是待在一個永遠找不到出口的黑洞而已。

這部作品至少不像《理由》那麼嚴肅、那麼專業,也不像《模倣犯》如此沈重,感覺有點像現代的警世寓言,尤其是本間在追尋那位謎樣女子的過程,很精彩,也帶出不少有趣且符合時代感的支線,透過這些來勾勒出當時整個社會大環境的模樣。

這裡的火車並不是我們所認知的火車,而且著火的車子,盡管著火了,但還是一直往前進,卻不曉得會隨時燒光,用來形容金融制度(或者該說是錯誤理財觀)的迫害,很有趣、有很貼切。但著火的車或許也可以是書中那位捨棄自我的謎樣女子,挺而走險的方向感覺就像在自己身上點火,雖然自我感覺良好、以為找得到出口,但怎麼想都覺得不可能不引起注意。

這麼好看的故事,再也沒有再出現了,讓人遺憾啊~



.

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跑到對岸


昨天是六四的26周年紀念,在這一天裡,我尤其不想忘了這個日子,這個當年我在輔大後泰山鄉的租屋處、透過廣播緊張地注意「戰況」的紀念日…

昨天香港一共有13.5萬人聚集在維多利亞公園悼六四,但是台灣不曉得還有多少人記得這一天?

26年過去,鄧麗君、張雨生、黃家駒和梅艷芳都已經離開人世,當年那些聲援六四、高唱民主之歌、大家都很崇拜的人們,還有幾個肯站出來?

好像多半都跑到對岸去撈錢了吧XD

說到「跑到對岸」,突然想到好多年前跑去對岸的那個人,至少有三十年以上了吧,那時候台灣還在戒嚴時期呢,在那個年代,「跑到對岸」在台灣大概會被視為叛國罪吧,只是當年對岸的經濟和商業跟現在是完全不能比的,所以他會過去也不是想撈錢就是了。



只是當年的自己還很小,台灣的教育制度也還處在教條式、封閉式,甚至獨裁式的狀態下,對於侯德健的事也只是一知半解,而隨著年齡的增加、社會益加開放,懂得事也愈來愈多,才知道他所做的事有多了不起,而且該有多麼大的勇氣。

而他的〈龍的傳人〉,記得在很小的時刻,印象中是學校老師曾經給了一個很不好的批評。主要是針對歌詞的第一句「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好像說是「我們明明就在東方」或「中國明明就離我們很近」,為何要用「遙遠」來形容。當時自然是一知半解,後來難免對這樣的批評啞然失笑~

同樣是「跑到對岸」,現在跟以前真的大不同了,那個年代的侯德健一心施展抱負,後來挺身悍衛人權,而現在我們所欣賞的偶像們多半都只想到那邊的滿滿商機吧。其實,想賺錢也很正常,但是當這個社會或正義公理需要你或妳的時候,能站出來的又有幾個呢?

早上七點,該睡了。



.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喋喋不休的山口智子


這部日劇看得我實在是太開心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看到滿滿的山口智子,雖然阿部貞夫、水原希子和藤木直人也很多啦,但那種智子式的爆炸演技,真的是不知道有多久沒看到了。

記得前陣子看到國內影劇新聞提到「山口智子演技退步了」、「新劇恐遭腰斬」,前幾天趁著休假,把岡田惠和編寫的《心碎了》的第3~8集補完,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啊...

台灣媒體關於日本藝能界的新聞總愛抄像是日本晚報或周刊的八卦,再加上翻譯和「轉手」,報導出來的總與事實相差甚遠。

這部戲裡,山口智子那種機關槍式不斷連發的對白真是讓人嘆為觀止,肢體語言也還保有過去從《29歲的聖誕節》到《長假》以來獨特的、別人學不來的感覺,即使是內心戲看起來不多,但她還是可以從兩段時間裡不同的行為模式帶給觀眾不同的感受。

而這部戲裡,阿部貞夫與水原希子也各具特色,反而是藤木直人因為演的是一位幾乎零缺點、不會生氣的男人,感覺上比較平淡。岡田惠和不愧是描寫兩性情感中人物關係的能手,這四角關係中的每個人,各有各不同的人生觀與內心缺角,而劇情發展往往超乎預期、卻又覺得貼近現實。

《心がポキッとね》翻成《心碎了》,但劇中最常用到的是「心壞掉了」、「這個人壞掉了」、「我壞掉了」,人要怎麼才算是壞掉了?可以修好嗎?藤木直人飾演的心在劇中是舊貨店的老闆,阿部貞夫演的春太被他撿回來,負責修理撿回來的舊物…

但春太一直處在自我修理的狀況態,山口智子飾演的前妻圭子改名靜之後,重新出發,靜和水原希子飾演的宮子都曾經壞掉過、現在也都還沒修好,即使是心看起來最正常,但他其實有著很嚴重的性格缺陷,看這四個人從彼此加深傷口到互相修復,相當有意思啊~

劇情是愈看愈有意思,即使剛開始覺得有點莫名其妙,但也不至於太無聊,到最後,會發現驚喜連連、超乎原先所想像。

這部戲的收視率確實頗低,但低不見得代表失敗,3年前是枝裕和拍了他生平唯一執導的民放日劇《Going My Home》,吸引了阿部寬、山口智子和宮崎葵參與演出,收視率卻只有7.24%,但應該沒有人說是失敗的作品吧。

山口智子的鴨田靜是個愛po部落格的45歲失婚女子,官網上弄了一個「靜的blog」,很有趣。

http://www.fujitv.co.jp/kokopoki/shizukablog





.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澤木耕太郎《深夜特急1》黃金宮殿


總算拜讀了這部傳說中自助旅行者的聖經。作者最讓我佩服的不是他的行動力,而是他的觀察力,以及能夠鉅細靡遺地把旅行中的點點滴滴與心情紀錄下來的功力。

讀完第一部,最讓我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紀錄自己所經歷過的一切的?七0年代,電腦尚未普及,更別說是像現在可以筆電和平板隨身帶著走了,能夠聯想到的應該是寫日記,或者至少也要把重要的事記成memo吧,不過作者的書中並沒有提到這點,但總有自己的辦法吧。

小說在作者結束旅程後,大約過了十年多才出版,不難想像,要把這趟長達一年的隨興旅行的所有一切整理出來、寫出來,該有多困難〈事實上他的第三部完結篇也是在過了六、七年才寫出來),這樣看起來,旅行日誌對他來說該是一件重要的事了。

第一部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香港,七0年代的香港正值黃金璀璨的時代,經濟起飛、影視娛樂與藝術文化並進,在汲取外來文化與保有自我特色間取得一定平衡,從而發展出只有香港自己才有的味道,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九七大限之後被中國接受,才慢慢地變質。

所以即便我只見過九七之前的香港,卻還是特別懷念澤木耕太郎筆下的香港,廟街的生命力、香港仔的特殊魅力,感覺既懷念又響往,尤其在已經變了質、少了許多自主性的現在…

旅行是一件會上癮而無法自拔的事,只是一般人受限於行程約束,很難隨興地想去那就去那、想留多久就留多久,在我的經驗中也只有半個月的行程只定頭尾飯店,其他到了當地再說的這種事而已,作者的經歷果然是會讓人非常羨慕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