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看了總是會感傷的〈天后之戰〉


因為手上有票,上映第一天又剛好休假,就看了今年第一部本土電影。

比起《球來就打》和《球愛天空》,這個題材比較能夠刺激我花時間去看一下,畢竟東石高中在2003年打進末代金龍旗青棒賽四強,以及這支球隊在之前一些故事還讓人記憶猶新。

但在過程中,我一直想起一個名字,一個「莫再提」的名字,一直到最後,當電影裡「十東水產VS港北工農」(真實故事裡是東石高中VS北港農工)決戰即將分出勝負時,大螢幕閃過了一個當年東石獲勝的畫面,一位瘦巴巴、黑黑的左投手振臂歡呼的畫面,就是他、這個名字─賴俊男。

《天后之戰》雖說是真人真事改編,但電影的內容與事實應該有相當大的差異,倒是球員打工、甚至奪下龍舟大賽冠軍應該是真的,當年的相關報導多少還有印象,至於真正的「真人真事」是什麼?幾位當事人,包括Lamigo教練林振賢、兄弟教練王崇耀、義大犀牛球員張耿維和威達超舜投手蕭清龍應該會比較清楚。

對賴俊男的第一個印象就是他浪子回頭、撿鴨蛋賺取零用錢,幫助東石打進金龍旗四強的故事,後來他拒絕大聯盟勇士隊15萬美元簽約金的邀約,還覺得有點可惜,2008年初以350萬元簽約金創下當時國內左投手最佳簽約金紀錄,只可惜同年10月因為職棒賭博「黑米事件」被起訴,從此離開棒球圈。

2008年第一場比賽賴俊男對La new投7局失1分拿下勝投,之後的發展就「莫再提」了,只是當年待的如果是比較乾淨的環境,這位國內看好的潛力左投是否就不會走上岔路?現在回想起來,當年不赴美的決定還真是大錯特錯了...

曾經苦過、做錯過,然後又找回自己的人,如果一旦碰到金錢誘惑,或者遭到暴力脅迫,能夠擋得住不再沈淪嗎?我們在許多故事裡看到這樣的人多半是心志真堅強的,但在現實社會裡似乎並非如此。

比起過去兩年看過的幾部台灣電影,《天后之戰》不算出色,角色的設定過於戲劇化、脫離現實,對話方面雕塑得有些過火,難免有過度消費本土文化的嫌疑,但我覺得多少有拍出導演自己想要的感覺,再加上還有媽祖娘娘的「庇佑」,相信票房應該會比過去一年來另外兩部本土棒球電影好一些。

在一般觀眾看來,這應該是一部熱血青春的棒球勵志電影,但在知道一些「內情」的球迷眼中,總是會有些感傷的。

不過還是很高興能再看到歐晉,3年多前在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大放異彩的黑小子,在電影裡客串演出的模樣,長大了些,只是好像不當投手了。


貴志祐介《上鎖的房間》


原著小說與日劇在設定方面有相當大的差異,主角榎本徑從防盜店主變成保全公司的防盜專家,但最大的差異卻是在敘事的氛圍,小說其實很單純,就是解開兇手的犯案手法,而且所有的短篇清一色都是密室案件,文字敘述全都集中在密室手法的破解。

既然以密室為主題,作者勢必得在手法的設定上下足功夫,四個案件的密室手法都有相當的難度。在〈站立的男人〉中,榎本也只是證實了死者並非自殺,兇手的敗筆在於太過自負,因而作繭自縛。在〈密室劇場〉中兇手是完全無殺人意識的誤殺,為了脫罪臨時想出的手法,無意間釀成幾乎牢不可破的密室。

如果以閱讀的角度來看,就有點耐人尋味了,真正有興趣一一比對、甚至自行(在腦海裡)模擬密室手法讀者有多少?作者透過榎本,對於密室的構成有相當精細的解析,但文字要來解構空間本來就有一定障礙,過去以密室為主題的推理小說往往也不敢把重點全都擺在這個部分,貴志祐介將整個事件的文字敘述都集中在密室,有些大膽,要難度畢竟不低。以〈歪斜的箱子〉來看,雖然用了圖來輔佐文字敘述,但這個因為地震而傾斜的房間,似乎很難用「圖+文」就能說得清楚, 這是個最適合改編成電視劇的事件,用影像呈現容易得多。

〈上鎖的房間〉或者是四個短篇中最有意思的一個,不只是密室手法精彩,其中還有陷阱,最重要的還是「人味」較多,會田愛一郎對於兩位外甥的情感與內心的愧咎,讓這個故事增色不少。比較遺憾的是榎本徑和青砥純子這對搭檔的互動還是少了些,這也是整本書共通的缺點,儘管也不該要求他寫出像近年來東川篤哉那種重口味的娛樂味,但小說本來就是以「人」為主體,如果「人」的要素比例比「事」要少,閱讀的平衡感就不對勁了。



2013年2月25日 星期一

Academy Award開獎之前



My ranking of 2013 Academy Award's best pictures.
(早上八點起陸續開獎...)

1《決殺令》
2《南方野獸樂園》
3《少年Pi的奇幻漂流》
4《林肯》
5《悲慘世界》
6《亞果出任務》
7《派特的幸福劇本》
8《00:30凌晨密令》

★法國電影《愛.慕》尚未收看,不予置評...

★《亞果出任務》看來老美眾望所歸,拿獎似乎是十拿九穩了,但坦白說,我覺得這部片要成為最佳電影是有所疑慮的。故事雖然是真人真事改編,卻是在美國政治政策下所衍生的事件,雖然過程離奇、不可思議,但我無法給予絕對正面的印象,畢竟沒有所謂的「大美國主義」,或許就沒有這個故事了。但班艾佛列克的導、演表現確實出色,兼具商業電影的節奏,但鏡頭所呈畫面並不急躁,許多對白也讓人有所省思,如果選的是最喜歡的電影,我的排名應該會高一些。

★凱薩琳畢格羅的《00:30凌晨密令》也有同樣的顧慮,「911事件」雖然是震驚全世界的大事,賓拉登更是世界頭號通緝犯,但總還是美國介入其他勢力所造成,比起她前一部得獎作品《危機倒數》這部片在技術和內涵上或許不會輸,但電影本身的意義與價值觀就不太一致了。

★一開始我對《林肯》並不是特別期待,畢竟老美要拍自己的歷史偉人,所呈現出來的價值觀難免會被人打上問號。但現在看來史帝芬史匹柏終究還是個有格的導演,整部電影甩開「大美國主義」,以人性尊嚴為訴求。如果沒有亞伯拉罕.林肯這個人,黑奴制度最後還是會消失,但恐怕得再晚個幾十年,電影的呈現方式可以讓人輕易知道這個事實,而不是一再美國好、美國讚。

★幾年內,3D電影要拿最佳影片恐怕還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還是乖乖期待李安拿最佳導演就好了...




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如果不是羅素克洛開口唱該有多好的〈悲慘世界〉



確定做為春節賀歲檔在台灣上映時,〈悲慘世界〉還真的引發了不少聲音:「過年這麼熱鬧,有必要看這麼悲慘的電影嗎?」

不過這部電影一點都不悲慘,反而很熱鬧,還有點熱血,尤其在過去二、三十年來傳唱不停的名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帶動下,體內的細胞和神經全都跟著high了起來。

不得不承認導演Tom Hooper在處理所有場景的切換方面十分到位,大部分的畫面都飽含著完整的情緒,整體表現不輸給他前一部得獎作品〈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但話說回來,拍攝這個題材也有個先天上的優勢,一般來說,想拍出優質好片通常得盡量將矯情和激情等商業因素減少,但以音樂劇來呈現的〈悲慘世界〉卻完全不必擔心這些,因為情緒放送本來就是最重要表現型態,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演員的表現。

可一提到演員,卻又不得不說,找羅素克洛來演出警官這個角色,還真是「悲慘」啊…

不管這位羅大咖是多麼敬業的演員、演技有多好,只要一開口唱,整個感覺就跑掉了。即使他再努力、花再多時間練唱,但在嗓音上天生的不足卻是無法在短短幾個月或一年半載彌補的,難不成要他比照張震那樣為了拍〈一代宗師〉去拜師學藝練了三年、一舉拿下八極拳的全中國青年組冠軍的模式,到百老匯去修練個兩、三年?

警官Jarvet在〈悲慘世界〉中的份量僅次於主角尚萬強,雖然苦苦追捕著尚萬強,卻不是所謂的反派角色,到最後他發現自己一直所追隨的法律並不完美,甚至不符人性、不道德,內心糾結、 無處宣洩,終至自殺身亡。這個角色的內心衝突之激烈並不低於尚萬強,單單以角色難度來看,難不倒羅素克洛,但再加上開口唱歌嘛,就很抱歉了…尤其在最後自殺前獨唱的一次飆高音,真是讓人覺得「哎呀我的媽」。

比較起來,休傑克曼的唱功要應付尚萬強這角色雖然有些吃力,但至少沒有「差太多」,看得出他對這部電影投入甚多,情緒與表情絲絲入扣,演唱的部分,儘管對唱方面還是不太順,但幾個獨唱段落卻表現得十分精彩,即使音樂劇電影男主角的角度來看,整體表現絕對在水準之上。

六位主角中唯一的現役專業歌劇演員是扮演愛波寧的英國女演員Samantha Barks,她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已經兩度在倫敦O2體育場的〈悲慘世界〉音樂劇中演出扮演相同角色。先前曾傳出劇組有意讓美國鄉村小天后Taylor Swift來扛下這個任務,最後卻不了了之,讓廣大的「泰勒絲」粉絲大失所望,但現在看來劇組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Samantha唱作俱佳的表現確實讓人動容。

扮演珂賽特的Amanda Seyfried在成名前曾經在百老匯修練了五年,並有古典音樂基礎,擅長鋼琴、吉他和小提琴等多種樂器,事實上她也具備了歌手身分,2008年的音樂劇電影《媽媽咪呀!》也已經開唱過,在這部電影中的表現當然也沒話說,唯一遺憾的是少了她明顯的獨唱橋段。

飾演Marius的英國演員Eddie Redmayne近年來以電影為主業,但他早就是個多次獲獎的音樂劇演員,在電影中不管獨唱或對唱都駕輕就熟,過去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與Michelle Williams合作的〈夢露與我的浪漫周記〉,這部片應該可以讓他的電影事業再創高峰。

然而,真正讓我全身神經被抽離的部分卻是在前段中,安海瑟威飾演的芳婷唱出「I dreamed a dream in time gone by…」的時候。在這個不到四分鐘的段落中,導演一鏡到底,而她空洞的眼神游走在觀影者側面的視角,然後緩緩地唱著,從過往的夢、希望與甜蜜,唱到現實的幻滅與絕望,唱到「Now life has killed the dream I dreamed」,唱到發抖,唱到嘶吼吶喊,唱到所有的人都忘情於她聲音與表情所投射出來的氣氛中。

難怪Eddie Redmayne會說他雖然看了那麼多次的〈悲慘世界〉、聽了無數次的〈I Dreamed A Dream〉,但安海瑟威卻唱出他完全不同的感受、不得不再仔細去聆聽歌詞。

導演一定對這個段落十分得意,一鏡到底耶,真是不可思議,該說是導演神還是安海瑟威神呢?不管怎樣,光是這幾分鐘,就值回票價了。



.

東野圭吾《天空之蜂》


讀完這本並不是很輕鬆的小說,明白了兩件事,一是作者何以說是投入心血最多的一部作品,另一件事是了解了這故事的市場反應為什麼不是那麼理想。

以往要讀完相同份量的同類型小說,快則兩天,慢則四、五天,但《天空之蜂》卻花了十天才搞定,並不是不好消化、更不是文字艱深難懂,而是容易停頓,有時候讀到一個段落往往會失去馬上讀下去的動力,停停讀讀之間,很難一氣呵成。

而在閱讀過程一直到讀完的這兩天,我一直還搞不太懂這本小說的定位。以結構來看,這應該算是一本環保議題的社會小說,作者花了極大的心思來設計這一整串的事件,無非就是在述說日本從上到下對於核電廠的過度依賴,但為了成就他這些構想,卻投注了相當多的專業知識,而且還是一般群眾不可能一下搞懂的內容,不管在事件發生的敘述,還是在當事人的解說中,常常都只是把這些內容讀過而已,要弄懂這些專業知識,不可能的。

讓人欣慰的是,要讀完和搞清楚作者要表達什麼並不困難,就算是忽略掉那些專業的部分,還是可以理解事件梗概、犯案動機與作者的意圖。但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作者寫那麼多專業知識做什麼?唯一想得到的是他想要用這些來強化、支援自己寫這本書的動機。

東野對這個故事的企圖心不難理解,所投注的心思之多,看過小說就知道,只是以大眾文學讀物的標準來看,要被讀者普遍接受實在不容易就是了。

如果以他的人生規劃來看,《天空之蜂》應該會是一本相當重要的作品,畢竟這是罕見以核安為題材的懸疑推理寫實小說,以日本這個高度開發、空間使用率極高的國家來說,核電廠對於整個國家社會已經形成一種欲罷不能、帶有惰性的依賴感,許多人對危機並非不理解,而是無法犧牲當下的便利性,東野把自己化身為故事中的三島,試圖喚醒讀者對於核安的意識,這樣的企圖心,讓人肅然起敬。


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

simple minds


--



周二晚上才從東勢祖厝回來,大年初二的家族聚會依然熱鬧非凡,
在表哥家辦桌、叼十三張,然後轉戰表姐家唱卡拉OK,
春節假期就在這樣的歡樂氣氛中結束…

只是過去這一年過得特別快,
前一次「回娘的家」的印象,感覺還很近,
新的這一天又已匆匆到來,有種記憶重疊的錯覺。


仔細想想,時光飛逝大概是因為日子過得簡單、生活模式固定,
不太需要煩惱如何安排時間,或者要怎樣來面對這個人、那個人,
只要把心思全都投在工作、特定的人們,以及其他生活重心就好。

這樣的日子,變化不太大,卻挺飽滿的,
雖然仍有許多煎熬,卻多半出現在「自選項目」上,
似乎就是自己一直希望能夠過著的生活方式…

即使不知道這樣子可以持續多久,
有時候還會隱隱感受到某些遺憾與無奈,
但不管有意或無意總是會一直告訴自己:已經很好了。

這樣的簡單生活、簡單心情,以前也出現過好幾次,
卻都不如現在有那麼豐富的心情,失落得多、成就感也多。




--




關於臉書,我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習慣。

即使是很熟的朋友,只要詢問過是否加好友而對方有所疑慮,
就不會再做出同樣的要求,除非是對方後來主動要求要加。


臉書是個不會主動為使用者設定隱私的平台,
許多自我保護措施,都必須自己著手去建構,
在上頭有親人、工作伙伴、同學和生活中的朋友,
朋友名單增加就代表自己的平台多了一道人脈線,
自己願意加某人為好友,代表可以接受這層關係。

反過來說,別人也會有同樣的顧慮,
因此只要對方不願接受加好友的要求,
不管是什麼樣的理由都可以接受,
避免生活圈太過複雜是可以理解的事。



--



最近在思考網路社群問題時,又想起三年多前剛開始用臉書時發生過一件事。

還沒登錄臉書帳號時,在國外朋友的推薦下先用了噗浪,剛開始用還不熟悉,在MSN上敲了一位在線上、剛認識不久的女性友人,大概就問了「好不好用」或「怎麼用」之類的,結果她還沒回答問題,就直接丟了自己噗浪的網址過來…

印象中在她的噗浪訊息中留言過一、兩次之後,在臉書上開始註冊帳號。有用臉書的朋友應該會知道,在註冊之後,系統會主動透過e-mail list搜尋建議可加的好友,她的帳號也在建議名單中,想都不想就直接送出加好友請求…

必須先說明的是,我與她只見過兩、三次面,包括看電影、與一群朋友一起吃飯,除了要約見面之外,似乎沒通過電話,較密切的交集是在MSN上聊天,沒發生任何不愉快的事。

回到事件流程,過了幾天,我在噗浪上再也看不到她的訊息。

很好奇地在MSN上問她為什麼,答案是不想讓自己生活圈中的朋友有交集。後來突然想到以非登入狀態下去看她的噗浪,發現她正在訊息中與其他朋友討論「有個男生本來覺得他可以當朋友,但後來發現我到那裡他就要跟到那裡…」

因為覺得自己不該惦惦所以就寫了e-mail告訴她在噗浪上散發不實訊息好像不太好,再過兩天,我的MSN帳號也被她封鎖了…

於是我寫了一封e-mail告別之後,從此斷了任何聯絡,不再傳遞任何訊息給她。

這件事我一點都不難過,只是覺得很不高興,直覺的是為何會有人的價值觀那麼奇怪,當初會認為她自我感覺良好的程度未免也誇張了點,現在想想或許她的人際關係基準點原本就異於常人。

還好的是,不高興的情緒比起難過來說,容易揮發得多,過不了多久,就不再放在心上了。只是有時候想起來還是會覺得不可思議,人心真的是最難探知的事物,除非是有了一定的信賴感,不然你永遠無法知道對方想的是否超乎常理之外,而這個世上,陌生人又是何其地多…


一切都是「想太多」惹的禍,還是簡單一點比較好。


--





2013年2月11日 星期一

米澤穗信《 庫特利亞芙卡的順序》


古典部(古籍研究社)系列的第三作,米澤採用了多重視角的模式,並以黑桃、紅心、方塊和梅花做為四位主角折木奉太郎、千反田愛瑠、伊原摩耶花和福部里志的代號,每一段情節按照不同的第一人稱敘述,再加上編號做為時序,基本上事件一直都循序漸進地在進行,唯一脫落的序號,當然就隱藏了真正的答案。

在前兩部不斷提及的神山高中文化祭,終於被作者搬上舞台,為了消化因為摩耶花失誤而將社刊從原本的三十本印成兩百本的悲劇,古典部四位成員各分配了不同的任務,千反田、摩耶花和福部各有實際的任務,必須東奔西跑,唯獨奉太郎維持「節能」的慣性,留守在校園角落的社辦中,保管過剩的社刊。

在古典部為了如何兜售社刊而努力時,文化祭出現了各個社團間的連續竊盜案,千反田和福部決定設法解決這個案件來刺激社刊的銷售量。表面上看起來,奉太郎好像沒什麼發揮的機會,但可想而知的是,到最後解決事件的責任一定會落在他的身上,隨著由他保管的社刊不斷地減少,線索一一曝光,奉太郎扮演的正是類似安樂椅偵探的角色。

但有趣的是,在奉太郎眼中,「解決事件」的最終目的並不在於揪出連續竊盜案的真兇,而是設法將社刊賣完。在這個任務中,四位社團成員各有貢獻,但最後讓社刊銷量一下子爆增的、到最後完全出清的,還是奉太郎。

古典部系列的前三部都是沒有惡意的校園日常推理事件,但三個事件屬性完全不同,《冰果》在某種程度上是歷史事件的推演,《愚者的片尾》則顛覆了推理事件的結構,要找的是設定案件者原先的想法。

而這第三個故事比較接近一般推理事件的結構,但其中的「犯罪事件」反而變成配角了,唯一覺得不太妥當的是連續竊盜真兇的動機,說服力似乎不太夠,但整體來說,讀起來還是津津有味、妙趣橫生。


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黃碧雲《末日酒店》


礙於作品幾乎都不再版的緣故,黃碧雲的書先前看過的不多,但在有限的對比經驗之下,《末日酒店》的閱讀經驗仍是格外刻苦的。讀第一遍時,挫折感相當重,雖然她自我、視標點符號於無物的敘事方式的確增加了困難度,但真正擾人的卻是打散結構的說故事方式,致使閱讀時精神始終無法集中,即使關掉音樂,設法眼腦並用,也一樣。

匆匆讀過,很不甘心,但也不勉強自己,花點時間看了別人的閱讀心得,再重讀一次,做好心理準備。這一次,不敢說一定懂了,但總覺得找到線索了,故事還是一條線、一個脈絡,就算作者如何把線彎來彎去,終究還是連在一起的,而三種人稱不斷攪和在一起,有時候在一句話裡說到「父親」、「母親」都不曉得是不是同一個人,但在這跨越數代的故事裡,不就是一家酒店,或者說是一座城市,那些人都在裡頭,不管文字如何跳躍,都不會變成另外的別人。

當然,這部僅僅五萬字的小說是個障礙,符合黃碧雲不希望太多人去了解她的個性,但我想她並非刻意藉此來增加閱讀的困難度,或許只是不再特別去體貼讀者、不去為了「被人接受」這種事去妥協,在後記裡她自己說了,這個故事的「寫作與出版都很偶然,又或者,很應該。」

這樣的黃碧雲,某種程度是讓人不熟悉的,但要不要去了解這個她所謂的「小書小寫」,就盡其在我了。「陌生的語言一個一個字的慢慢記得,後來可以閱讀。」就像這樣,其實可以閱讀就好,懂不懂,現在看來,好像就無所謂吧。


黃易《日月當空 卷四》



卷四讓人想到黃易小說中關於性愛情節的爭議,暫且不論是好是壞,但在這段情節中,少了這些感覺還真得有點怪,作者似乎很刻意的甩開性愛情節,結果反而變得淡無味。以這部小說的屬性來說,口味變得那麼淡,好像就不太對勁了。

回頭看看前兩部作品來看,《邊荒傳說》著重於精神面,燕飛和紀千千的戀情近乎神交,連帶影響整部小說的氣氛,而《大唐雙龍傳》重點在於人物與江湖情節,豐富的角色個性與武林系統就是最大特色。這兩部小說,當然可以不要性愛情節。

但在《日月當空》裡,男女情慾絕對是故事的主軸之一,主角龍鷹俢練「道心種魔大法」,故事中免不了會有許多男女交歡的劇情,但坦白說,黃易的寫法給人在看限制級電影時、到了「關鍵時刻」就剪片的感覺。過去在《尋秦記》與《覆雨翻雲》時,確實有些性愛情節過於露骨,但也有不少段落是恰到好處、感覺對味的。

說真的,如果擔心怕被歸類為情色小說,那就避開男女情慾的相關情節,不寫這些應該沒多少人會怪他,前兩部的成績不是很好嗎?何必像現在既要寫情慾,卻又包得緊緊的,那就有點不倫不類了。



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三上延《古書堂事件手帖2》


日劇版剛剛在日本播出,台灣角川就出版第二部的中譯本,並且在台北國際書展的最後一天請來作者三上延出席,時機拿捏得真好。

扣除為續集鋪梗的「序章+終章」,第二部其實只有三個短篇,份量比第一部少一些,但整體來說,可讀性與故事結構都比前一部來得好,尤其是第三個故事「足塚不二雄《UTOPIA最後的世界大戰》(鶴書房)」,不只解謎要素豐富,並涉及兩位主角與其他當事人的內心世界,即使跟其他成名已久的作家比起來,還是近年來極其出色的短篇故事。

在小說的外包裝上,這系列的故事看似以青少年為訴求、被歸類在「日常推理」,解謎要素卻不輸給一般的本格推理小說,文字組成模式雖然不具明顯的文學性,但有了對舊書豐富的解析,仍然可以算是好讀的優良讀物。

小說雖然以短篇型式來組成,但透過一篇篇故事來揭露兩位主角的過往或不為人知的事,以及兩人之間的「發展」,第二部與第一部的模式是相同的。但在第二部中以男主角學生時期愛情故事與女主角失蹤的母親之謎分別設計了一個事件,口味比較重,還套上司馬遼太郎與藤子不二雄成名前的作品,不過作者自己也沒辜負這麼的題材,兩個短篇都很有趣、可讀性很高。

倒是這兩部在末尾都有關於兩位主角感情上的「爆點」,看起來明明很順利,卻在小說未尾出現變數,吊足讀者胃口,作者在經營系列作上,確實是煞費苦心。


2013年2月3日 星期日

藥丸岳《天使之刃》


以節奏來看,敘事的方式有些不平衡,末尾轉換得太快,讓人有些措手不及。但這結局實在是太過精彩,幾波翻轉完全揪住讀者神經,再加上書中對於「少年法」發展的說明頗為詳盡、但又不麻煩,兼具推理小說的閱讀樂趣與社會小說的內涵,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少年犯罪的題材相當豐富,但能夠將加害者、被害人,及其家屬的心態平衡描述的並不多,這本書在這方面表現得不錯,導入「少年法」之後,故事結構並不因此顯得複雜,而是將法律規範與演變以一般敘述的方式,成為故事中重要的情節,法律也因此變得淺顯易懂。

這不免讓人聯想到宮部美幸的《理由》,雖然這是一部十分出色的社會寫實小說,但是法拍屋衍生的相關法律問題卻顯得太過專業,即使對法律稍有概念,但如果不熟悉房屋買賣,要讀起來也有些吃力。

《天使之刃》沒有這方面的問題,雖然幾個跨越多年的少年犯罪事件串連在一起是有些牽強,但犯罪者和受害的一方在幾個事件之間的角色轉換,編排得很有說服力,即使是一開始就被殺害的祥子,隨著故事的進行,她的內心世界也一一被揭開。而隨著時代的演變,「少年法」也愈來愈全面,除了原本著重的少年更生之外,也逐漸能夠考慮到被害者家屬的心態,這點不只是在日本,大部分的先進國家都是如此,在閱讀小說的同時,就可以輕易地去理解。

結局不該多說,很精彩,但容易破梗。比較可惜的是沒能再拉長一些,導致兩位關鍵角色在末尾的情緒變得有點快,說服力打了一些折扣,如果結尾的人物描寫多一些,這會是一本接近完美的「社會寫實本格推理小說。」


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

莎岡《日安憂鬱》


前一次讀這本書,也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的事了,記得當時在理解上是有些障礙的,並不是看不懂,而是搞不清楚小說主角少女瑟西爾的心態,為什麼生活環境優渥卻還是對許多事不滿足?為什麼明明喜歡、尊敬一個人,卻想讓對方嚐到苦頭?曾經想過是因為性別差異,以致於無法揣測她的心態與邏輯,但似乎並非如此。

多年後的現在,就在莎岡已經過世八、九年之後,再次翻開這個故事,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當年的疑惑已消失無蹤,然後想到這應該就是我們常說的憂鬱,只是莎岡才十九歲,她的憂鬱竟如此溫柔又暴烈。

縱情物欲、流連聲色場所,不管在虛構的故事裡還是實際的生活中,莎岡一向都樂此不疲,我們常說物質氾濫會造成心靈匱乏,但在她的觀念裡,這種道理似乎是不通的,因為物欲對她來說是一種刺激,她天生有一種優越感,以致於一些普世價值反而讓她的思考邏輯產生衝突。

對小說中的瑟西爾來說,安娜是值得尊敬的對象,也是她喜愛、想親近的人,但她天生就無法成為像安娜這樣的女人,安娜就代表社會上最正確的價值觀,只要照著安娜的模式下就對了,但她偏偏就無法這麼做,即使腦袋裡這麼想,但下意識還是會抗拒。

幾十年後的現在,人心更開化,任何一種關於人的心理的學問、學說,能夠容納或理解的更加廣泛,莎岡這個人當然也更能夠被了解。但仔細想想,能夠理解她或許也跟歷練有關,在經歷了那麼多喜怒哀樂之後,比較能夠體會何以一個人在擁有許多好的或優越的因素,仍會有那麼多負面情緒、或者產生毀滅因子。

莎岡的確是早熟,也是走在時代前端的,而她所追求的,當然也是屬於她自己那種型式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