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島田莊司《龍臥亭殺人事件》


故事前半部的鋪的路線相當龐雜,但氣氛營造得不錯,幾個殺人事件串連成超高難度的犯罪案件,謎團重重,的確有吸引人繼續讀下去的魅力。但這類型的小說相當多,成敗總在解答篇,這部多達八十萬字的超長篇小說也就是這麼鳥掉的,毀在最後的第十二章。

先不談結局。

這個故事在社會派的部分處理得很不錯,看來島田對時代的脈動掌握得還蠻好的,事件發生在戰前最保守的鄉下地區,民智未開、人性醜惡糾結,而幾個獵奇事件切入的時機也不錯,增加了故事的可看性。

都井睦雄的故事,反應似乎有些兩極化。但我覺得這部分反而是整本書最完整、最吸引人的部分,這篇"傳記"以人性黑暗面為出發點,確實點出那個時代裡的悲哀,生存不易,人們必須展現自私的一面來保護自己,在自以為是的價值觀下,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比起那些村民,睦雄反而單純得多,至少他並沒有用污穢的手段來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本書寫得跌跌撞撞,最讓人安慰的是睦雄在殺了三十個人之後,在還是小孩的樽元純夫之前回復他最初溫和善良的面貌,而樽元純夫在幾十年後,成了拯救其後代(疑似?)通子母女的關鍵人物。

回到結局吧。

那麼多殺人事件,要避免成為不可能的犯罪,就必須採用共犯模式、多重事件、意外事件,然後再加上驚人的詭計,這個事件等於是將這些要素全部打包,卻比不可能犯罪更加超乎現實。

首先是主犯,一個快作古的瞎眼老太婆,竟然有辦法設計如此精良的殺人機關,雖然說是有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協助她做這件事,但也要老太婆有這樣的專業知識才有辦法吧…可以一直待在偏遠鄉下地區的她行嗎?

再來就是連續誤殺的可能性,老太婆連續誤殺了三個人的機率會有多低啊!而且全都是一擊斃命,這又是一個巧合,然後就因為誤會太多人造成心理不安,所以只好自殺。是怎樣,處心積慮設計了如此巧妙的機關,應該是企圖心相當高,但殺不了人就只好放棄了,這個嘛,沒什麼說服力。

另一條線的共犯結構稍微合理些,以睦雄的殺人計劃書做為主軸,一切都說得過去,唯一的疑問就是為什麼硬是要用計劃書模式來殺人,搞得太麻煩了,如果只是單純的計劃殺人,應該不難做到嫁禍給睦雄亡靈。

最誇張的是菱川幸子的死,這種意外與巧合實在是太扯了,幾十年前留在原木裡的子彈在製成古琴之後,竟然可以留在琴裡,然後成了殺人工具,只能說:我的天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