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30日 星期六

阿部寬的特殊技能

#阿部寬 #夕霧花園 #まだ結婚できない男

阿部寬還真的是個十分奇特的演員。
比如說,昨天睡前,我才剛K完他的新日劇《まだ結婚できない男》(熟男還是不結婚)的第8集,下班後,在板橋秀泰看了23:40的《夕霧花園》,但在整部片大約2小時的過程中,我從未有任何1秒是分心到才剛看完的日劇畫面中...
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但要知道,阿部寬在這系列日劇裡飾演的怪咖建築師桑野新介,形象有多麼讓人印象深刻,隨然連續劇通常不會像電影那般,把一個角色刻劃得如此細膩,但透過一集集的劇情將桑野信介的大、小事串聯在一起,這角色彷彿變成了現實中可能存在的一個人。

本來我以為是因為電影拍得太好,讓我完全融入在那樣的氣氛中,無瑕他顧,但想想,我看《熟男還是不結婚》時,也好像不會想到稍微同質性的影像作品《羅馬浴場》、《圈套》系列等等...

阿部寬給人的印象似乎並非是一個拿過很多演技獎的演員,雖然他的日劇拿獎頻率頗高,但電影好像也只有《橫山家之味》和《羅馬浴場》有所斬獲...
好像扯遠了,我的意思是說,阿部寬給人的形象經常是在其他方面的,像是身高、像混血兒但其實不是的外表,還有最常被媒體提到的性感等等等,好像很少提到他的演技有多好多好之類的...

但回頭看看,細數阿部寬的一些代表作,包括電影和日劇在內,角色的同質率實在是非常非常的低,能夠創造一部接一部的代表作,簡直不可思議,他絕對比我們想像得還要厲害。
《夕霧花園》裡的園藝師又是一種全新的類型,而且難度實在是爆高的。

從表面上看起來,《夕霧花園》裡中村有朋這個角色,要去競爭最佳男主角,似有點先天不利,角色情緒起伏不大,即使跟李心潔飾演的雲林說話,也總是那般模樣、那般語氣,但其實電影看到最後,才恍然大悟,為什麼這個角色的呈現方式是如此。

《夕霧花園》其實就是個解謎的故事,解的當然是某件事、某個真相,解的當然還有人心,你會知道,在中村有朋那個固定頻率的說話方式,以及流動變化不大的表情、情緒中,有那些用心,還有藏著多少情感。

從後來的領悟反芻到還殘留在腦海中畫面和聲音,才知道阿部寬的中村有朋早透過表情與聲音,傳達了很多很多。

還有他的英語,雖然某些口音改不了,像是control會唸成「坎豆婁」,但這樣反而更真實,英語會話能力並不太優的阿部寬,能夠以幾乎可以用「流利」來形容的方式將英語台詞處理得毫無破綻,可見他下了多少功夫。
男主角的戲份,全片都得說苦手的英語,偶而才穿插自己的母語,還要把情緒和用心高明地藏在表像之下,讓觀影者去發掘、領悟。

阿部寬這個日本園藝師的角色,難度高到炸裂,所以他真的很了不起,在這部作品中,中村有朋並非是個直接讓你起雞皮疙瘩的角色,而是不知不覺中,在你內心深處留下某些等待觸動的痕跡...
.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愛爾蘭人》的既視感

#愛爾蘭人 #Netflix #勞勃狄尼洛 #喬派西 #艾爾帕西諾 #馬丁史柯西斯 #四海好傢伙 #教父 #黑幫 #殺手

最初的印象是,《四海好傢伙》的既視感非常強烈,連海報都是如此,都是3人組的構圖,而且還都有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Miro)和喬派西(Joe Pecsi),就只是把Ray Liotta換成艾爾帕西諾(Al Pacono)而已,更不用說導演是同一人。
似曾相識的感覺絕對不只第一印象而已,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與勞勃狄尼洛、勞勃狄尼洛與喬派西,彼此都是超級老搭檔,艾爾帕西諾跟勞勃狄尼洛的合作經驗也不少,早在《教父2》就結緣。
比較讓我意外的是,這竟是艾爾帕西諾與馬丁史柯西斯首度合作...這兩仙可是黑幫電影的活招牌啊~~~
不同於《教父》描述黑幫老大以及《四海好傢伙》從黑幫小弟開始說起,主角的地位大概在「取中間值」的位置,敘事的角度當然也不太一樣,剛開始的既視感很快就消失了。
其實劇情節奏也不太一樣,《愛爾蘭人》片長209分鐘就比《四海好傢伙》多了足足64分鐘,然後也追加不少元素,像是公路電影的部分...
「家庭」要素所佔比重之高,超乎原先所想像,勞勃狄尼洛飾演的「愛爾蘭人」Frank Sherman與小女兒佩姬之間的心結,從佩姬小時候就有了很明顯的「暗示」,即使在父親獲獎的典禮中,她對父親與其老大Russell Bufalino(喬派西飾演)的了解與敏感神經,下意識已查覺不對勁,這部分實在是非常傳神...
愛爾蘭人是美國黑幫史上出了名的殺手,但似乎與我們一般所認知的殺手形象不同,半夜看完3個半小時的電影,有點累,但至少導演對這個角色的演繹,非常細膩,但也不會太囉唆。
這確實是個跟過去不太一樣的黑幫電影,片子很長,但到後來還真的有點欲罷不能了。
而且,我們對勞勃狄尼洛的嘮叨、叨絮,其實都已經很習慣了吧~~
.

2019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慶祝Suede紀錄片上檔之〈So Young〉

為慶祝紀錄片《麂皮:永不滿足》在今天上映,每天都要點播一首Suede的歌~~



趙薇的導演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刻意挑了這首歌當作主題曲,連英文片名都是《So Young》,我大概可以體會她的想法,雖然電影中有一些讓我覺得不滿意的地方,但並不過火,也有誠意,屌打之後一堆小清新的青春片不知幾條街。
這首歌幾乎是Suede的起點了吧,雖然在首張專輯中商業成績最好的是《Animal Nitrate》,但我覺得能持續深入人心的還是這首曲子。
「就因為我們是如此年輕,所以我們的過去已經過去,無法挽回...」
當我們不再年輕時,再聽到這首歌、琢磨著這樣的歌詞,內心總是五味雜陳,而且還是每次因不同的心境和處境而有所變化。
年輕的Brett Anderson無論外型還是歌聲,都是既帥氣又妖嬈,當然他現在也已經是中年大叔了,但「青春」畢竟是個永遠伴隨著我們的某種「包袱」,有時候還是需要出口來釋放一些...
再聽聽這首歌是多麼好的選擇。
.

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慶祝Suede紀錄片上檔之〈 Still Life〉

為慶祝紀錄片《麂皮:永不滿足》在本周五上映,每天都要點播一首Suede的歌~~



1994年的第2張專輯《Dog Man Star》裡的最後一首歌,有點冷門,第一次聽的時候應該是沒什麼太深刻的印象,一直到這個2013年在巴黎演唱的視頻出現後,才驚覺:我到底錯過什麼?!
但回頭聽了Brett Anderson當年在錄音室演唱的版本,跟這著live演唱的水準,完全不能比啊~~
應該說,當年他所謂的雌雄同體的風格或許不太適合這首曲子,多年後的現在,以完整的成熟男子唱腔來詮釋,才發現真的超讚的。
這或許是Suede最美的一首歌,歌詞、唱腔和意境都是超美的。
.

突如其來的Suede紀錄片《麂皮:永不滿足》

#Suede #麂皮_永不滿足

晚上七點十幾分看完肯洛區(Kenneth (Ken) Loach)的新片,在光點華山廳外那個最常被拍照上傳的影像穿廊發現 翻面映畫 / B-side Film的攤位...

攤位前貼上Suede紀錄片的海報,忍不住去問:「今天特映嗎?」

我問的當然是廢話,所以又問了:「還有票嗎?」想說如果有票,我就到售票處用光點的會員點數換票。

「你想看嗎?給你一張票,但只剩前面的位子。」

「欸,不用去櫃台換票嗎?」

「沒關係,票給你,周五上映,喜歡的話,請多多幫忙宣傳。

哇!這麼好~~

只是問了一下開播時間,七點...這讓我猶豫了一下,這樣還要看嗎?後來想想,原本就計劃周五上映時去看的,如果喜歡,自己花錢二刷也不是不可以...

--

2016年Suede在TICC的演唱會,我也去聽了,因為效果器臨時出問題所導致的混亂狀況,但團員們臨時改歌,Brett Anderson又將他那種獨特的雌雄同體的個人魅力發揮的極致,混亂反而成了某個昇華,那個畫面仍歷歷在目。

Suede生涯中有兩大危機,一是創團吉他手Bernard Butler的離隊,一是主唱Brett Anderson的染毒。Bernard是英倫遙滾最偉大的吉他手之一,但在他離開後,新加盟的吉他手Richard Pales與鍵盤手Neil Codling也非等閒之輩,新團隊的首張作品《Coming up》至今仍是他們最暢銷的專輯,也產出最多讓人朗朗上口的歌曲。

因此,真正讓Suede受到重創的,是《Coming up》的大成功後,Brett Anderson的染毒與放浪形骸,雖然在這段時間裡,Brett, Richard and Neil的創作鐵三角形同虛設,但他們還是靠著個人能力與偶而出現的驚天靈感,創作出市場反應仍然相當不錯的專輯《Head Music》,傳唱最多的經典曲目之一《Everthing will Flow》也出現在此時。

真正完蛋大吉是在這之後,Brett Anderson在電影裡說,寧可沒有做過這張專輯。

Brett說的是第5張專輯《A New Morning》。這部紀錄片在這個階段中,有這極其深刻的描述,Brett完全是掏心掏肺地在說這些事,像是當時女友嗑藥嗑到快往生,而自己瘋狂地一直用心肺復甦術的驚悚記憶...

電影拍得好不好,我覺得不是重點,Suede這些人能夠站出來,說了許多你之前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事,或者有些你雖然知道,但他們說的之多之深刻,仍是超乎想像。

搖滾樂已不再是主流,即使曾經是許多樂迷心目中的王道、清流的britpop也無法抵擋這股時代浪潮的變遷,但Suede做為一派的開山宗師,絕對是許多人心目中的成長軌跡,更何況,現在的他們早甩開包袱,無需迎合市場,不比擔心別人聽不懂,他們的樂迷自然會去接受,會想辦法聽懂,去年出的第8張錄音室專輯《The Blue Hours》是如此地出色。

電影對樂迷來說,自然不容錯過,卻也另有一種魅力,即使是完全不認識Suede的人,也不難消化,甚至會因此。喜歡上他們的音樂。

.

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慶祝Suede紀錄片上檔之〈We Are The Pigs〉

為慶祝紀錄片《麂皮:永不滿足》在本周五上映,每天都要點播一首Suede的歌~~



我們都是豬啊~~其實這應該是Suede的警世寓言,歌曲創作時,柏林圍牆倒塌、天安門事件和蘇聯解體都還只是5年內的事,但人們卻已經開始習慣了冷漠與互不關心...

雖然不像8、90年代那般驚天動地,但這也是個劇烈變化的時代,一切盡在不言中@@

.

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道尾秀介《萬能之鑰》


道尾秀介的「正字招牌」─敘述性詭計,如果一開始就讓自己心裡有個底的話,多多少少是看得出蛛絲馬跡啦,但這樣就有點無聊了,能夠在不設防之下,最後才有突如其來的驚喜,這樣才好玩。

從《向日葵不開的夏天》、《影子》、《鼠男》…到《透明變色龍》,作品中敘述性詭計的比重高得驚人,問題是,讀者不會厭煩嗎?

比起之前的作品,《萬能之鑰》的驚喜來得早,故事結構並非「神龍擺尾」的那種,在「點破」之後,另一種樣式的敘事方式展開,應該說,在此之前,作者一定會隱藏著些什麼,但又不能讓讀者察覺到不自然,關於這一點,作者處理得還不錯。

而點破後,便切換成比較一般的模式,用來收尾是很正常,但這次的「結尾」份量多較多,節奏反倒變得不太自然。

以下有劇透喔.....

.

.

.

.

特別是套上「雙胞胎」,肯定會讓不少熱衷此道的讀者失望吧,「沒想到是用這種方式」,如果還有作者與讀者鬥智這種事,這已經是有點作弊的嫌疑了,所以就當作是:作者只是想用雙胞胎來說明這種精神病態者所引發的事件。

用這個角度來看,又覺得少了過去那種衝擊與驚喜,劇情中有些覺得不合理的地方,但我自認為對精神病態了解極有限,也不多做評論,整理來說大概是個還算及格的故事,但對道尾秀介的粉絲來說,肯定會不太滿意吧。


,

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

絕望感不足的《決戰中途島》

 #決戰中途島 #Midway

這部電影算是給了這個太平洋戰爭關鍵戰役一個比較公平的詮釋,在歌頌美國戰爭英雄的同時,並沒有忽略日軍幾位關鍵人物的心態與行事作風,尤其對山本五十六反對惹上美國的想法有清楚的描述,甚至連中國浙江軍民營救空襲東京的杜立德等人都有清楚提到。

(有上海公司出資喔,難怪.....啊不對,救杜立德的是國軍,他後來還去見了蔣介石,還留下軍機和轟炸機給國軍打國共內戰)

但這部片卻有非常嚴重的問題。

先說「小」問題。

翻譯簡直就是悲劇。鸚鵡螺號潛艇竟然被加上「核動力」3個字,我的天兒啊,二戰期間怎麼可能有核子動力潛艇,鸚鵡螺號明明就只是靠柴油來動的。


然後,片中不管尼米茲、「蠻牛」海爾賽、史普魯恩斯全都是「上將」,最好是一堆上將可以都集中在一場戰役中,劇中上將只有尼米茲一人。

還有就是戰爭場面中,美軍的編制名稱的中文字幕,翻得亂七八糟,美軍幾乎所有戰機都是「中途島艦載機群」...昏@@

再來說稍微嚴重的問題。

坦白說,那個戰爭場面太過眼花繚亂,拍得未免過於「星戰化」了,雖然這種事我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但海戰畫面在戰火上的loading實在太重了,看起來假假的.....

最後說說最嚴重的。

看過電影的朋友,你有感覺美軍剛開始的絕望嗎?中途島戰役中的美軍或許不像赤壁之戰的吳或淝水之戰的東晉那樣,有著極端的軍力弱勢,但當時的美軍無論軍機數量和水準,以及戰艦的數量和品質,都與日軍有頗大的落差,美國是在二戰後期技術拉近後,才靠數量取勝的。

中途島之戰,其實是美軍的大逆轉,或是不可思議的勝戰,但在開戰前,美軍不只沒有戰勝把握,甚至是覺得有點絕望的,事實上,主戰役前的幾次轟炸與小規模作戰,美軍幾乎是沒任何收獲的。

電影中,我看不到這樣的絕望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