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8日 星期四

不只是復刻的《酷寒殺手》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站立和文字
2014年挪威電影《該死的順序》(In Order of Disappointed)大概給了黑色暴力電影一個新風貌,在冰天雪地之下,濃濃的的北歐風貌,整部片一直處在一種「冷調的捧腹大笑」+「詭異的一直死人」的氣氛,過癮至極~~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文字4年後,老美重拍這部片,但這有跟過去的「復刻」模式不同,直接找了《該死的順序》的挪威導演Hans Petter Moland重新操刀。


但Hans這次挑戰更大了,壓力說不定更沈重,因為北歐風要直接切換成美式,地點改在丹佛市周邊的冬天,隨然景物依然經常是灰濛濛的,但要呈現的,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結果又是想太多了,導演鐵定對美式暴力和黑幫調調挺熟的,大概對老電影有不少鑽研吧,然後原作的黑色幽默底子留住了,在調色盤裡攪一攪,挺像樣的。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站立和文字近2個小時的「新」作,很滿意,雖然論品質與所謂的「水準」,還是舊作勝出,但新作拍得比較平易近人,嗯,說穿了,就是商業元素多一點。很滿意這種安排,因為總不能拍完全一樣的東西吧?
然後說到主角,新作是「最強老爸」Liam Neeson,舊作是瑞典籍柏林影帝Stellan Skarsgard,也是很多人熟悉的…就是《雷神索爾》裡那個博士,還是《媽媽咪呀》裡的其中一位老頭。
主角算是平分秋色,但那個風格特殊毒販頭頭,舊作的挪威男神Pal Sverre Hage實在是太酷太屌太有趣了,相較之下,新作的Tom Bateman就顯得奶油了一點。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微笑中好奇去查了評價…
《該死的順序》:爛蕃茄滿意度85%、Metacscore 74、IMDB 7.2
《酷寒殺手》:爛蕃茄滿意度70%、Metacscore 57、IMDB 6.5
果然符合預期,但既然新不如舊,新作又剛ON檔,那就先看《酷寒殺手》爽快一番,再去看《該死的順序》,再爽上一層樓吧,記得Netflix有舊作的~~
.

2019年2月25日 星期一

中山七里《恩仇鎮魂曲》


其實「御子柴禮司系列」作為社會派作品的部分,成分並不高,但這類型的風格真得非常濃烈啊~

「屍體郵差」身分被揭穿後,御子柴也沒在怕的,一個人對抗整個世界的氣勢,搭配作者冷冽的筆調,看得好過癮,雖然還是頗大的差異,但真得很有冷硬派故事中,那個獨來獨往的主角們的行事作風。

結局安排得特別好,不可能什麼事都盡如人意,其實作者針對主角「過於執著」的部分,寫得還算清楚,所以最後判決結果無法達到御子柴所要的,也蠻合理的,而稻見與小笠原奶奶的心態也反映了現實,故事是以帶著些許遺憾在收尾,但很完美。

法律上的「緊急避難」成了故事的焦點,逃過了法律的制裁,但逃不過人心的指責,於是,人變了,最後也因此走上不歸路…判決過程中的「緊急避難」的「複刻版」,因為對法律不夠了解,也不太適合評論,這部分對我來說,很單純地成了增加事件曲折離奇的要素,而且還蠻成功的。

這系列每每感覺不太容易再創作下去,所以看了續集都會覺得驚喜,也覺得作者很神,所以也請繼續寫下去吧。

.

開獎前隨便說說


奧斯卡一向是個跟著風向在走的獎項,畢竟採用的是所有影藝學院成員投票的方式,並非是其他各大影展的評審員制,媒體操作、輿論導向都會影響結果,所以常常會有最佳影片並非自己覺得最好的狀況…
不過今年有機會得償所願,明早就知道結果了。
按風向的話,排名應該是…
1,《羅馬》
2,《幸福綠皮書》
3,《真寵》
按個人覺得影片作品的品質排名,還沒看的《為副不仁》除外…
1,《羅馬》
2,《黑色黨徒》
3,《真寵》
4,《黑豹》
5,《幸福綠皮書》
6,《一個巨星的誕生》
7,《波希米亞狂想曲》
獲得各大影展青睞、口碑爆炸,又獲得群眾喜愛的黑白史詩鉅作《羅馬》,如果真的爆冷錯失最大獎,原因大概只有這是Netflix投資、院線上得不多的作品吧…網飛這種串流形態,對許多傳統影人來說,仍是不太能接受的事。
《羅馬》有沒有機會包辦最佳影片和最佳外語片,就難說了,今年外語片入圍的平均水準,依然優於最佳影片,日本的《小偷家族》於波蘭的《沒有煙硝的愛情》丟的最佳影片群裡,大概只有《羅馬》、《黑色黨徒》可以相提並論了…
又是開獎前隨便說說,但這也只是我的想法而已。
.

2019年2月20日 星期三

現實與夢境中《地球的最後夜晚》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大家坐著和文字從劇中黃覺飾演的主角羅紘武在戲院睡著開始,一直到故事結束,一直給我很強烈的《穆荷蘭大道》的感覺,只是兩部電影中夢境與現實的順序,似乎倒反了…
比較特別,甚至可以說標新立異的是,後段夢境的部分,採用的竟是3D的一鏡到底,雖然這部電影無法在台上映,只好選擇用騰訊視頻付費看,但在10吋的iPad螢幕上,現實篇與夢境篇的影像結構仍看得出有極大的分野,然後,從氣氛、音樂到各種遐想,也都完全不一樣。
在這樣的「秩序」和「程序」下,畢贛的這部新作,所謂的「魔幻色彩」等難以理解的部分,反而比他的處女作《路邊野餐》來得要單純了些。
當然因為片子長了些,在加上你很可能在沒有心理準備之下就去觀看,也許一下子被唬得一愣一愣的,但只要腦筋動得快,在過程中或許就可以邊看邊解讀了,但即使沒辦法也沒關係,事後回味,其實不需要去看別人寫的分析、解讀或影評,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方式。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坐下但無論如何,再刷應該是需要的,能看大螢幕是最好的…
李鴻其的戲份少,基本上只有2個鏡頭,而且沒有台詞,但他飾演的白貓卻是這部電影不一個記號,其中的一個鏡頭,就只是在啃蘋果而已,邊啃邊哭,緩慢而冗長,整個打散了敘事上節奏的分岔,一整個蔡明亮的fu…
湯唯似乎就是極符合這種氣氛的一位演員,不管是魔幻、黑色、頹廢、解謎,雖然造型包裝上讓她的適性更高,但她本來的形象就透露諸多謎。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有趣的是,到了夢境,所以時間、人際關係與邏輯都亂了,但隨著畫面不「斷」地延伸下去,你會知道這是個不尋常的空間,你不一定認為是夢境,也許是另一個平行世界,也許只是穿越時空…
只是夢境比較容易說明一切而已,因為我們對於夢的解析,仍是如此渺小。
.

2019年2月17日 星期日

Murmur/《祝你忌日快樂》


#祝你忌日快樂 #Happy_Deathday_2U #別被片名騙了這其實是非常有意思的搞笑懸疑驚悚片
嚴重警告,還沒看過前作《忌日快樂》(Happy Death Day)的,千萬別來看這部片!!!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文字理由如下,
1,這部續作剛開始沒多久就把前作的真兇爆出來了…
2,續作許多情節和梗是根據前作來設定的,雖然直接看還是看得懂,但會少了許多樂趣。
3,整體來說,續集仍具相當水準,娛樂性極高,但前作仍然略勝一籌,跳過前作來看會非常可惜。
前作的評語是:「《暫時停止呼吸》+《驚聲尖笑》」續作仍維持同樣特質,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恐怖片,只能說是有點搞笑的驚悚懸疑片,許多橋段看似「致敬」某些名作,但並不完全相同,而且銜接得非常好。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站立劇本很好,但最神的是創意十足,且點子極佳,原以為續作無法脫離前作的「規格」,但結果卻再一次超越原先所想像的。
續作中,安排了女主角因為「某個原因」而跳到另一個平行時空,卻發現原來世界裡的真兇完全沒有嫌疑,兇手另有其人!!
更麻煩的是,原來世界裡的男友,在這個世界卻是室友的男友,但,原本應該已經過世的母親,在這裡是活著的…
於是,女主角一方面要尋找新的真兇,另一方面卻面臨著要不要回去原來世界的抉擇,也就是說,該選擇母親還是男友?
雖然我還是比較喜歡前作單純一點的設定,但續集總得交代為何如此,所以多了一些要素也無可厚非,結果還是看得超歡樂超滿足,心情大好。
推薦給所有人。
.

2019年2月16日 星期六

圖集/石垣島川平灣


20190211晨

一早起來就下雨,雨勢還不小,心涼了半截,但中午12點以前根本沒事做,稿子又在睡前都全部搞定,其他的要等到了機場、碰到球隊才會有,不出去要待在旅館發霉嗎?

圖像裡可能有海洋、天空、戶外、水和大自然

前一天查過了,川平灣是有公車可到的,但畢竟12點前得回到飯店,沒辦法再多耽誤時間,叫了小黃就出發,來回總共6920日圓,4個人share還行。

圖像裡可能有海洋、天空、植物、雲、樹、戶外、大自然和水

雨天出遊的經驗還不少,最慘的是在立山黑部時天候不佳,連雪之大谷都關閉了,瀨戶內海邊緣的仙醉島也是撐著傘在探險。

未提供相片說明。

雖說雨中景色別有一番風情,但這裡還是天色亮一點、最好是陽光普照來得好,在充足日照下,綠色之海更綠,海面折射的粼粼波光,會讓你想在這躺上一整天。

未提供相片說明。

這裡讓我想到Final Fantasy 10的場景,像是Tida剛剛時空轉移過來的海邊,或是Una跳著祈求亡靈安息之舞的地方,雖然下著雨那種感覺多少打了點折扣...

圖像裡可能有海洋、天空、戶外、大自然和水

必須撐著傘是有點麻煩,傘不時被吹折,相機偶而會沾到水氣...唯一不受影響的是透過玻璃船所窺探的海底世界,雖然珊瑚白化的挺嚴重的,但各種嚴色的魚兒還是看得人眼花撩亂,雖然我只認得小丑魚「尼莫」...

圖像裡可能有海洋、天空、海灘、戶外、大自然和水

.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海洋、山、雲、戶外、大自然和水

.

圖像裡可能有海洋、天空、船、戶外、水和大自然

.

圖像裡可能有海洋、天空、海灘、戶外、大自然和水

.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海洋、植物、雲、樹、戶外、大自然和水

.

圖像裡可能有海洋、天空、樹、植物、戶外、大自然和水

.

圖像裡可能有海洋、天空、雲、山、戶外、大自然和水

.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海洋、山、船、戶外、大自然和水

.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樹、植物、戶外、大自然和水

.

未提供相片說明。

.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和戶外

.

圖像裡可能有戶外和水

.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和戶外

.

未提供相片說明。

.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和戶外

.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天空、海灘、海洋、戶外、大自然和水

.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海洋、雲、山、戶外、大自然和水

.

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

夢魘一般美妙的《沒有煙硝的愛情》


一如導演Paweł Pawlikowski的前作《依達的抉擇》,《沒有煙硝的愛情》同樣是一部4:3畫面比例的黑白片,鏡頭呈現出來的實在是太美,在大螢幕上觀看,是視覺上的享受,也是靈魂的放縱。

連著兩部片,攝影都太強大了。如果說《依達》的每一個停格都可以當做名信片,《冷戰》給你的,是一幕接一幕的「連續劇」,節奏緩慢,但抽出來的每一段,都不一樣。
於是,背景就是對白,東、西德交接處的關卡,宛如愛情關卡中的魔鬼試練,末尾鄉下的路邊稻草(or蘆葦?),在風吹動之下,彷彿將歷盡滄桑的兩人,在心態上都推向到另一面了…
其實中文片名也挺有意思的,「沒有煙硝的愛情」與「Cold War」相呼應,雖然含義不同,但電影的主題原本就是愛情。
故事是以導演雙親的經歷為藍本,在波蘭、柏林、南斯拉夫與巴黎之間,切換著冷戰時期兩種不同陣營的氛圍,只是自由的空氣在愛情世界裡不見得能夠流通,女主角蘇拉在巴黎處處覺得不對勁,唯有回到祖國才能做自己。
導演當然不是要歌頌祖國的過往,只是用特殊的方式,來回憶那個有著許多不堪、卻又讓人悠然神往的日子,女主角回到波蘭,心是自由的,但人卻是被束縛的,被迫結婚、生子,不得不上台演出自己不喜歡的節目…
「The Book of Man」針對男主角Tomasz Kot所寫的一篇文章,標題用了「love, actually a nightmare」,愛情真的是夢魘嗎?
有夠貼切的。
男、女主角的表現都十分出色,但整體來說,飾演蘇拉的Joanna Kulig更讓人印象甚刻,跨越了整個50年代,從生澀到歷盡風霜,又為了環境、為了迎合,不得不變幻各種造型、切換面相,而她一直都「吊人胃口」,讓你的情緒刻在那個4:3的單調色調中…
非常非常出色而且超級超級好看的電影,跟所有奧斯卡入圍的最佳影片比起來,扣除還沒看的《為副不仁》,應該只有《羅馬》可以相提並論了。
跟導演自己的作品比起來,我還是比較喜歡《依達的抉擇》,整體呈現水準也是前作略高,但差距不大。畢竟,《Ida》是個人認為本世紀最棒的歐洲電影。
.

2019年2月13日 星期三

張草《雲空行~壹~》


張草的作品總是擺在架上,總排不上第一順位,這部讓他廣為人知的處女作自然也沒有讀過,所以改版對我來說不影響,但對他的死忠讀者來說,應該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但其實改版對我這類型的讀者來說也是好事,新書出了就會想買,買了書就有想讀的衝動,只要不是又「下次再看好了…」,就是個契機了,這次就忍住先放在架上的心情,直接翻讀。

總算讀完了第一本張草的書,結果還是跟他大部分的讀者一樣,都是先讀《雲空行》。

先不說讀書心得,發現真正讀過後,興趣來了,別說續集一旦出版便馬上想要翻讀,連之前入手後束之高閣的「職人系列」─《庖人誌》、《蜀道難》和《孛星誌》也想看了,只是一時之間找不到《庖人誌》就是了…

結論是,改版對我來說,有更大的影響啊~~(竟然變成廢言了…

結果還是沒有討論書本內容,不過雲空蠻有趣的,反正還有續集,以後再說也可以。(但其實是一旦離了題,就回不來了…)

.



2019年2月12日 星期二

《NICO:地下絲絨之後》的妮可最後三年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和文字當初光點華山釋出這部作品的試映會訊息時,有點猶豫,2/11是石垣島出差的最後一天,班機落地是下午3點,試映會在晚上7點,等行李+回板橋放行李+搭捷運到善導寺站再走過去,時間是足夠的,但我無法確定下機後是否有多出來的工作…
想想,還是用2個會員點數換了一張票,反正要是趕不上就算了,還好結果算是順利。
說到Nico,總會想到安迪渥荷(Andy Warhol)、Lou Reed,以及他們所一起擁有的那個全世界最出名的「香蕉」。
但與Nico有所連結的名字何其多?包括啟蒙她音樂創作的The Doors主唱Jim Morrison,包括那個她兒子的生父卻始終否認的國際巨星亞蘭德倫(Alain Felon),包括Bob Dylan,包括爵士樂手Bill Evans,包括名導費里尼(Frederico Fellini),包括滾石合唱團的吉他手Brian Jones…..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和文字妮可的藝術天分,妮可的驚才絕艷,妮可的放浪不羈,妮可的意氣風發,有多少人被她的魅力所折服,有些拜倒在她石榴裙下,有些為她量身打造作品,有些需要她的創作,或是一起合作。
不知道她的故事也罷,一旦你產生興趣,開始去探詢她的故事,肯定會覺得超級不可思議,怎麼會有這樣的人類。當初就是因為「地下絲絨與妮可」(Velvet Underground & Nico)多掛了一個女生的名字,才覺得好奇…
但這部「劇情片」裡的Nico,並不是一般我們平常在各種媒介上所接觸到那個「美好」的她,而是人生中最後3年的她,想到彌補失去兒子的遺憾的她,對音樂理念堅持的煙酒和藥物不離的她。
這是Nico鮮為人知的陰暗面,卻也是最真實的一面,你無法因此而了解她的偉大、天分、作品風格,說真的,如果不知道這個人,這部電影也許會看得有些不耐煩…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戶外和特寫所以我蠻佩服「翻面映畫」的勇氣,出身德國、在美國發跡的Nico,在歐美許多地方確實是傳奇人物,但在台灣知道她的人,恐怕不太多。
但如果稍微了解她,這部片可以「補強」對她的印象,如果已經很了解她,更能夠「補完」某些你原本所不知道的。
電影拍的十分細膩,但想必有許多人對於Nico的選角無法認同,直接扣分…
柏林影展影后Trine Dyrholm的表演功力自然沒話說,但我第一眼的印象:「這不是Nico。」我說的不是一般人看多了的年輕時的Nico,事實上,中年的Nico並未隱居,那時候的模樣也不難見到,真的就不是電影裡所展現的那樣。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特寫不管年輕還是跨入中年,都有種掩蓋不了的「病態」感,不是Eva Green那種病態美,她的病態在於氣質的散發,往往有種違和感,但總是很快就被她所「說服」。
但Trine Dyrholm無法有這種感覺,這不是演技或能力的問題,而是「適性」,她與Nico真的有些不太同調…
只是Nico應該是無法模仿的,需要如此苛求嗎?真的不需要到很像,只要「有感」就好,所以這角色需要的或許不是出色的演技,而是「神態」與「感覺」…
不然,這個脫離「傳記電影」包袱,只取人生片段的題材,實在是蠻有意思的,導演與劇本對於Nico在那個階段心態轉變,極盡寫實之能事,節奏與音樂不一定美好,但刀刀見血…
稍微可惜了點,但只要你稍微知道Nico或是對她有興趣,還是很推薦。
.

2019年2月9日 星期六

不成食記/慷他人之慨的美崎牛本店


#嗝
#讚讚
#補兩瓶
#酒足飯飽
#慷他人之慨
#大口肉大口酒
#到此一遊的概念
#豪邁與奢侈的吃法
#烤肉真的是一種學問
#老乾杯的肉乾杯的價錢

(最後一句是老闆說的.....


.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
圖像裡可能有花、食物和室內
.
圖像裡可能有1 人、食物
.
圖像裡可能有大家坐著、飲料和室內
.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大家坐著和食物
.


2019年2月5日 星期二

大年初一的特富野古道


大年初一登高,海拔2282公尺,從新中橫的自忠入口進去,到3.7公里的路標再折回來,7.4公里大約就是1萬步的程度。

圖像裡可能有樹、植物、天空、戶外和大自然

一路上來,氣溫直線下降,走到3.7公里的休息處,路標下方的溫度計顯示的是9.5度C,微雨,應該說來回路程中大多沒雨,只是不時從葉子或枝頭滴落水珠,可以不撐傘,甚至不必穿雨衣,有防潑水的連帽外套就夠了。

圖像裡可能有樹、植物、天空、戶外和大自然

或許是因為一直在走路,一點都不覺得冷,就是覺得涼涼的,去程慢慢走,邊走邊拍,挺自在的,倒是回程時走的有點急,感覺有點在挑戰腳程...

圖像裡可能有大家站著、天空、山、戶外和大自然

回到入口處,馬路對面攤販的一個4、5歲小女孩過來串門子,拿著一把竹槍,橡皮筋上膛,說要去射山豬,「因為我上次被山豬追,一直被追到路口,牠才不敢追過來...」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樹、戶外和大自然

最後我買了兩枝玉米和一碗筍湯...

圖像裡可能有戶外和大自然

.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樹、橋樑、戶外和大自然

.

圖像裡可能有樹、天空、植物、戶外和大自然

.

圖像裡可能有戶外和文字

.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橋樑、戶外和大自然

.

圖像裡可能有戶外和大自然

.

.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橋樑、戶外、大自然和水

.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樹、天空、戶外和大自然

.

圖像裡可能有樹、天空、植物、戶外和大自然

.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橋樑和戶外

.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和戶外

.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樹、戶外和大自然

.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樹、戶外和大自然

.

圖像裡可能有樹、植物、天空、戶外和大自然

.

圖像裡可能有樹和戶外

.

圖像裡可能有樹、植物、戶外和大自然

.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戶外和大自然

.

圖像裡可能有樹、天空、植物、戶外和大自然

.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樹、戶外和大自然

.

圖像裡可能有橋樑、植物、戶外和水

.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戶外和大自然

.

圖像裡可能有樹、天空、植物、戶外和大自然

.

圖像裡可能有樹、戶外和大自然

.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樹、戶外和大自然

.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和戶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