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伊坂幸太郎《A KING─某王者》


故事只有兩百頁出頭,但如果要認真來寫一本研究這個故事的書,頁數恐怕要多上一倍。

相信會有不少人看得滿頭霧水,篇尾,推理評論員陳國偉寫了一篇六頁的解說,大致上可以解開一些疑惑,但是他說得很有限,因為這本書暗喻、反諷、借題發揮和借屍還魂的部分實在是太多了,要在短短幾頁中說明這本書到底在寫什麼,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不管故事再如何暗藏玄機,這本書的確是不折不扣的棒球小說,只要對日本職棒有基本了解,應該可以看懂書裡的基本設定,主角待的仙醍(仙台)國王隊,對抗的是強大的東卿(東京)巨人隊。現實生活中,在仙台的東北樂天金鷹隊雖然已不再是萬年弱隊、有一定的競爭力,但讀賣巨人隊依然蠻橫、霸道得可以,前陣子巨人隊在日職總冠軍戰進行期間,以醜陋的內部鬥爭強搶媒體版面,像極了書中一再出現的怪獸。

故事說的是天才球員山田王求從出生到殞落、短暫輝煌卻又備受爭議的一生,「王求」這個名字,引用的是「王之所求,求之為王」,父親在填出生登記表時,才想到這兩個字合起來就是一個「球」字,王求生而為王,伊坂幸太郎說他想寫的是一個天才的故事,而他也塑造了一個天生的王者,那為什麼他會選擇以棒球為題材?書裡似乎是有答案,因為職棒裡就有王,而且有好多王,有打擊王、全壘打王、盜壘王、勝投王等等。

作者以莎翁名作《馬克白》為梗,又突兀、又有趣,馬克白雖有才能,但太過於自我感覺良好的他,最後還是走上悲慘的命運,而身為棒球選手的山田王求,不僅只是有才能,而且還天生的王者,他在仙醍國王隊最屈辱的一天出生,在父親從小施以棒球英才教育之下,註定了要在國王隊發光發熱。


王求要的不是因為棒球而來的名利,只是很單純地認定打得好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他不打壞球,要打就打全壘打,而且必須能打任何方向的全壘打,所以他從小就練成觀看投手姿勢就可以知道球會往那裡跑的能力,王求不是無欲,但他的欲只是做到這些他認為該做的事。

王求跟馬克白是不一樣的,他根本就是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王者了,並不是所謂的不自量力、自我感覺良好,所以他其實是不該像馬克白那樣只成為短暫的王者,而且他也不必再有什麼考驗、試鍊、搞什麼「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戲碼才對。

但看看作者給了王求什麼?年紀小小就成為「殺人兇手」,一棒將球(硬式棒球)揮出,將已經發瘋、變成怪獸的同學父親擊斃。國中時遭霸凌,父親「不慎」將欺負王求的學長打死,爾後東窗事發,就在警方尚未鎖定兇手時,父親卻主動投案,他說:「這是必經之路。不過是巨大力量推動下的結果。」王求的父母,一個要他「繼續走你的路」,另一個說的是「堅持你的王之道」。而在進了職棒之後,不斷締造了種種不可思議的成績,卻因為王者巔覆了整個棒球的「原則」,不得不提早結束了王者生涯。

王求明明跟馬克白不一樣,命運為什麼還是那麼悲慘?作者甚至將《馬克白》中三位作怪的女巫搬到故事裡,父親之所以成為殺人犯,就是因為三個女巫的慫恿(或者直接下手...?)。而女巫三不五時跑出來,既要他「多欲多求」,又要他活得「公公正正」,但「公正即是不公,不公即是公正」,一個公正的人,到頭來只會落得不公的待遇,真實人生中似乎真是如此。


這本書那麼多梗,但到頭來,卻只有一個問題,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這個世界到底需不需要王者?需不需要救世主?歷史可以驗證,多少王者、救世主最後的命運是悲慘的?他們有早早病死的、有被害死的,也有後來變質成怪物的,即使對應到現在,英雄可以變成貪污犯、也可以因為性醜聞導致名聲一落千丈。

王求進職棒後的成績,好到不可思議,這是作者的設定,如果我們打點折扣好了,假設職棒出現了一位每年可以打100支全壘打、打擊率5成的打者,那該如何是好?棒球會變成什麼樣子?到底棒球這項運動,需要這樣的「王者」嗎?

與其期待王者、期待救世主,反求諸己不是更好嗎?但真實人生中,能這麼想的又有多少?所以就在王求擊出生命中最後一支全壘打的同時,另一個王者也即將呱呱墜地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