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岩崎夏海《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克拉》

別把這本書當做是棒球小說來看,因為棒球沒有這麼簡單,我相信透過書裡小南的管理操作模式,的確是可以幫助球隊進步的,但不太可能在一年之內就有如此鉅大的成長,更何況故事裡棒球隊的成長不只是在球技上,還包括球員心靈上、甚至是與學校其他社團的合作、回饋社會等等。

但是換個角度,以管理書來看,就不得不佩服這本書的魅力了。看慣了大眾文學的讀者要回頭來讀管理方面的書籍,本來就很硬,更何況要讀懂彼得.杜拉克幾乎完全偏理論的教科書,他的書就算是管理學系方面的學生讀起來都不見得好消化,一般讀者恐怕得一句一句地來推敲了。


但是這本書卻把理論中的一部分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段落,雖然這些段落單獨讀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理解,但每一段搭著實例來對照,就簡單得多了,比較神奇的是,佐證這些理論的實例,串起來之後,竟成了甲子園高校棒球的奮鬥成功史。要知道,棒球在日本有多生活化,甲子園高校棒球有多熱血,枯燥乏味的管理學理論竟然能夠套用在這樣的背景中。

以市場反應來看,這本書效果相當驚人,而且也贏得了口碑,銷售量超高,有大眾讀物的特色、卻又可以做為教科書。能夠「大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企劃,要寫好這本書,文筆、文字觸感是其次,點子、巧思、以及理論切入故事情節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能夠辦得到,也許跟作者本身是AKB48的企宣人員有關。我不曉得故事裡有沒有實例引用理論不恰當的部分,但就社會反應來看,似乎是還好,就算有衝突,應該也不離譜。


沒沒無名的棒球隊在一年內就打進夏季甲子園大賽,情節或許太過於夢幻,但書裡對於日本棒球文化與特性的著墨點還是不少。「經理」這個名字在美國大聯盟不只是是球隊的總教練,意義就在於這個角色除了負責通盤訓練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調兵遣將、運籌維幄,手下掌握的包括選手、教練團等等,日本職棒則以監督來稱呼,意思也差不多。

但是高校棒球的模式卻不太一樣,「經理」的角色多半由女生來擔任,而且負責的多半是一些雜務,有些球隊的經理還會負責情蒐、或是一些事務性的工作,這個角色的工作範圍其實彈性很大,有可能只是什麼事都不做的活招牌,也有可能涉入球隊運作,畢竟棒球隊再專業,也還算是高中社團的一部分,由學生來主導管理的工作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

書裡對於甲子園棒球賽的陋習也提到了不少,觸擊太多、投太多壞球都是,這兩個缺點的確是整個日本棒球文化最嚴重、且最不知變通的傳統,即使到了最頂級的職棒也倖免不了。不過,書裡所提及「不要投引誘性的壞球」我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因為引誘性的壞球對投手來說是必要的,這樣的壞球通常很接受好球帶,甚至被判成好球都有可能,這種好壞邊緣的球路一直到職棒都是投手重要的武器。

如果書裡說的是「不要投明顯的壞球」,那就說得過去了,在這樣的前提下,減少投手的用球數,在王牌投手消耗量特別大的高校棒球中,的確有助於提昇競爭力。這部分就不知道是翻譯得不妥當、還是作者沒有說清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