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1日 星期日

村上春樹《刺殺騎士團長》


果然如同大家所說的,看到了跟以前不同的村上春樹。

應該這麼說,這次的村上春樹沒那麼文青,以前他再怎麼用各式隱喻,或者引經據典,整體感仍是明亮的,即使人們對他寫的故事,解讀往往不盡相同。

但這一回,他寫的故事比以前立體得多了,外包裝就像是個引人探求答案的懸疑情節,環環相扣,就算不是他的粉絲,或者不常看純文學作品的,好像也可以消化...

但這只是起初的感覺。

剛開始只是佈局,等到主角、免色涉、雨田具彥的人格雛形全都架構完成,之後又出現麻里惠這女孩,這才真正感覺到已經進入他所創造的異度空間。這時候才發現,他還是寫得很內心,不只是他自己的內心世界,也觸發閱讀者內心深處的感受,包括恐懼、遺憾、領悟、解脫等等,可能是各種形式的情緒,可能感受到其中之一,也可能是其中幾種。

幾個爭議或比較被拿出來討論的部份,我是覺得都不是這部作品的重點,像是輕輕帶過的政治話題,特別是提到南京大屠殺中「殺40萬人和10萬人有什麼不同?」還有就是幾位主角都是中年以上的「大人」,雖然這在他作品中的確是比較少見,另外就是大量地取材了古典音樂與文學作品,頻率比過去都要高。

但嚴格說起來,這些都不是重點,只是為了要讓這個新故事更具象化的方法而已,重要的是讓你一開始更容易融入其中,來面對後半部後半部段的雙重隱喻...

就因為如此,才會讓人有更嚴重的挫折感,這次的挫折感,又不像是過往那種隱隱約約的,而是那種強烈的感受,畢竟,有多少人能解開村上春樹這次所遺留下來的雙重隱喻?

但挫折感這種事,在閱讀純文學小說中,還少得了嗎?或許只是我們習慣了過去的村上春樹,一下子不太適應這次的他而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