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天童荒太《永遠的仔》

2002-03年之間麥田剛剛出了這兩本厚厚的「磚塊」,一直到最近才真正動了想看的念頭,大概就分兩個時段,「兩」口氣看完。

之所以拖那麼久,一方面是日劇實在拍得出色,三位主角的表現的確精彩,在新鮮感降低之下,下意識又認為書這麼厚,大概得花不少時間讀完,就這麼一拖再拖。但事實上,一旦真得開始就不容易停下來,看完其實蠻快的。

不過,真正的原因其實應該是那種讓人不忍卒睹的悲傷,這部作品實在太過於寫實、也太過於內心,以致於悲哀與無奈都是如此的深沈,當年的情緒可以隨著日劇而不斷地戰慄、起伏,一旦投入文字所構成的想像空間,會不會更讓人難以消受?

雖然早就知道結局,但整本書翻完,情緒的波動還是沒辦法一下子就壓抑下來。真得只能用悲傷來終結悲傷嗎?我們都希望心裡的傷痕能少一些、讓日子過得舒服一些,但真正讓人難過的事,總是得經過一番折磨,才有可能找到答案、或是解決的方法,甚至有些人是終其一生都在追求真正的自我。

故事的末尾,從優希母親的遺書真相公開、以及優希寫給梁平的告別(亦或說是"訣別"?)信,作者揭開了真相之外的另一層真相,更深層的真相其實就是角色的內心,不只是優希、梁平和笙一郎,還有奈緒子、聰志和志穗,每個人心中都有複雜的結,結與結之間,又是透過一個「傷」來彼此牽連著的。

讓人無法釋懷的是,這麼悲傷的故事雖然是作者虛構的,卻是活生生地存在的,也許不像書裡將那麼多的「傷」都連結在一起,但散落在社會的各個角落裡,在媒體發達爆炸的現在,我們得不斷地接受事實、不斷地被中「傷」。

《永遠的仔》是一部讓人難過的小說,但反過來看,或許可以當做是一劑「預防針」,讓每個看過的人在心裡築起一道牆、來抵抗和預防傷痛,甚至可以稍稍關注周遭的親友。

雖然這麼說很現實,但題材相彷之下,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和《幻夜》真得弱掉了,《永遠之仔》無論在故事架構和社會意義上都是與《模倣犯》屬於同一個層級,只是應該沒辦法有《模倣犯》那麼大的影響力,因為沒有多少人的在看完故事之後、那麼快就能從情緒中跳出來,尋找作者要告訴這個世界的話。

所以,真正要寫讀書心得,也得在看完書、再過一段時間之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