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9日 星期四

My Best 2014 Movies

























對電影愛好者來說,2014年是個豐富滿足的一年,這一年有著相當多足以流傳後世的經典作品,所以要挑出最棒的幾部,還要列一下排名,其實挺困難的。

還是要先說一下,範圍是2014年台灣正式上映的作品,不過《雲端情人》和《內布拉斯加》都在去年元月初上映,實在得算是前年的電影了,只好忍痛捨棄。




10《獨家腥聞》Nightcrawler (美)




















這部電影在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中幾乎全軍覆沒,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這或許是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al)生涯最棒的一次表現,在他所有作品中,藝術成就甚至不輸給《斷背山》。

很難想像這是Dan Gilroy首部執導作品,畫面呈現與敘事模式大膽又直接,整體來說是商業電影的節奏,卻不斷地衝擊現代社會中最虛偽的道德觀感。總覺得,傑克的每個微笑都在訴說著:「你們這些媒體啊!等著看吧!」




9《東京小屋的回憶》小さいおうち (日)

讓人意外的是,在柏林影展拿下最佳女主角的黑木華,在日本奧斯卡只入圍最佳女配角,雖然松隆子表現的確出色,但黑木華才是整部片的靈魂。

山田洋次近期的作品中,我覺得這部片更優於前一年向小津安二郎致敬的《東京家族》。中島京子的原著已經相當出色,但電影在時代氛圍上充分發揮影像作品的優點,給人不同的感覺,以二戰前後社會變遷為題材的日本電影中,這或許近年來最好的一部,主要演員的表現也都相當精彩。




8《盲》Blind (挪威)

這不是一部不好消化的電影,但很可能是去年最容易搞錯的一部,因為你以為的情節很可能都是子虛烏有的,導演的手法雖然不算創新,對於現實與虛擬部分卻說得不清不楚,甚至讓人懷疑他是刻意的。

這樣說或許會讓人擔心太過沈悶、無聊,但這種顧慮倒是多餘的,單純地順順著看下去,當做是一部驚悚片也是很OK的。基本上這是一部描寫女性盲者心理層面的電影,除了情節氣氛之外,解構真相會帶來另一種快感。




7《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法)



這年頭的純愛電影多半拍得變成芭樂賽,所以當純愛以這種形式出現時,多少有點讓人措手不及。嗯,沒聽錯,《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是純愛片,而且是史上最佳純愛電影之一。

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份量驚人的女女性愛畫面,但我更注意到的是普遍的臉部特寫鏡頭,尤其是Adele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畫面,讓人心酸、也心碎。其實「女女」只是標籤,導演捉住這個罕見的性別呈現模式(歐洲電影的同性之愛以「男男」為主流),讓女性特質完全碰撞,驚人且深刻。




6《絕美之城》The Great Beauty (義)



其實看海報就知道,你必須要接受兩極化的衝擊,才能夠感受這部電影所帶來的絕美與破敗,不然,為何在舉世聞名的藝術作品之前,會出現黃色西裝外套?

極緻的美景、字字珠璣的對話之下,常常會發現有一絲突兀,即使只是占畫面的一小塊,但你總看得髒亂、醜陋或俗氣,甚至是死亡,這時候你才知道絕美之下有的是罪惡與墮落,浮世虛華之下,你能透視真相嗎?




5《她和她的小鬼們》Short Term 12 (美)

獨立電影、中途之家、青少年問題,這是去年最容易被忽略的好電影,不販賣廉價的感動來賺取觀眾的眼淚與同情心,有的只是對於現實面的投射、讓你產生發自內心的深刻省思。

這類的題材多不勝數,但這部片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做為中途之家老師的女主角並非單方面地解決學生的問題、當救世主的角色,而是將她過往的經歷加諸於內心,以一個心靈都不是太健全的狀態下去幫助學生。人嘛!那有一天到晚都在救人的,最需要拯救的其實是自己才對。




4《生命中最捉狂的小事》Wild Tales (阿根廷)

「這等鳥事,恁爸(or老娘)為什麼非得吞下去不可!?」相信每個人經常都有這樣的心情,但是後果真得可大可小,大部分其實小鬧一下就沒事,但還真得有搞出悲劇來的,不是嗎?

六段小故事,有拖吊車糾紛、超車爭執、仇人見面份外眼紅、不成材的富二代開車撞死人,還有婚禮上發現另一半劈腿,都是發生在生命中看似不起眼或很平常的事,但導演以極端的方式來描敘後續發展,讓「後果」以最黑色、最詭譎的形式來呈現,十足歡樂,也十足補腦。




3《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美)


如果看過Wes Anderson的《大吉嶺有限公司》或《月昇冒險王國》,應該會習慣這部電影的節奏才對,尤其是他那讓人又愛又恨的左右對稱偏執狂。還有,像是捲軸式的畫面平移、俯視鏡頭、多彩的暖色系畫面等等,都讓人受不了…

受不了的結果,就是被他牽著走,但不只是你這樣,片中演員們和製作群,大概也是任由擺佈吧,偏偏卻都樂在其中,這是一齣最高段「威氏魔法」套路,你明明知道他的招數,卻不得不束手就縛。




2《依達的抉擇》Ida (波蘭)


黑白片、復古的4:3比例畫面,你絕對想像不到看起來卻是色彩十足的,也絕對想像不到每一格畫面都美得像名信片一般。

《Ida》的節奏很緩慢,故事很單純,就是準修女的尋根之旅而已,只是在這樣一點一點推進的情節中,會發生的、可以說的事還真多。雖然我仍無法完全體會共產制度解體的環境下人們對價值觀的認定,對當年猶太人的處境也不似有更新的衝擊,但緩慢的節奏正好可以蘊釀情緒,一些念頭油然而生,這部既是公路 電影也是宗教片的社會寫實作品,就是一符人生風景。





1《年少時代》Boyhood (美)



















不可思議的創意,卻又著眼於生命中最平凡的部分,遵循著古老的人類情感,但也賦予當代藝術的新生命,是史詩、也是日常,更是影史最偉大的鉅作之一。

導演Richard Linklater絕對是最偉大的時光魔法師,「愛在…系列」的《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和《Before Midnight》一拍就是近二十年、其間相隔兩個九年。而《年少時代》一部片前後拍了十二年,電影剛開始看得到年輕帥氣的伊森霍克(Ethan Hawke)和年僅6歲的主角Ellar Coltrane,到最後伊森霍克成了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型男大叔,Ellar也已長大成人。

其實魔法就是「時間的流逝」,這在「愛在…系列」三部曲也是一樣的,只是這次沒有間斷,導演老老實實地紀錄了十二年真實的變化,包括個人、時代,以及時代變遷的軌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