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笑呵呵


--


生活中有些習慣是很難去改變的,即使再忙、忙到不可開交,總還是會莫名其妙地擠出時間去做,能夠做到的程度有時連我自己都嘖嘖稱奇,更多說是別人的反應了。

好比說,去年我看了大約一百五十到一百六十部電影,朋友說我是電影狂,想辯解好像也蠻難的,畢竟平均一個月十二部以上還真不少。但我覺得看電影這件事就真得是一種習慣,休假的日子,可能就會去看個一、兩部,即使那天有事,稍微安排一下,喬出點時間去看一部電影也不難。有時深夜下班後,想要放鬆或放空,挑一部適合的電影,看完再走路回家,也挺自在的。

到電影院看電影對我來說是一種生活態度,算是半強迫地讓自己在一定時間內去吸收某些東西,它不像是閱讀或看電視那樣有相當的自主性可以決定要不要暫停或中斷,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一旦進了電影院,即使看到不喜歡的,也總會看到結束再離開,而這段時間裡可以得到知識、歡樂、刺激思考、放鬆或打發時間等等因人或因作品而異的效果,雖然不一定是好的…

所以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會自然而然地藉此來收納一些情緒或想法,就算是再忙碌,多少也都還是會去做。只是之前曾有人問我「為何有那麼多閒工夫」,或者對方說自己沒有「那種閒情逸致」之類的,就會覺得很奇怪,因為很多事情對不同人的意義並不一樣,沒有必要去太去置喙別人對某件事的態度,想想看,如果我說玩線上遊戲、看韓劇、看八點檔或者其他可能是你生活中經常會做的事,是很閒或很無聊的,你會怎麼想?


--


不過,習慣與行為模式,在不同階段裡還是會改變的,唯一從學生時代到現在都沒有改變的,大概只有閱讀了。

但我不認為自己所讀書本的數量是特別多的,只是不間斷而已。

還有就是不同時期的閱讀習慣、類型或屬性不太一樣,有段時間就只是讀過去而已,感覺上沒有留下什麼,也有某個時期是處在那種愛跟自己作對的狀態,只要一讀書就會胡思亂想。現在大概就是回歸到一種平衡狀態,因為後來想想,即使只是讀過去而已,多少還是不知不覺地在腦海中留下痕跡,而亂亂想本來就是讀書的必經過程,只要別太在意就好。

而閱讀的量其實很難以書本數來計算,舉例來說桐野夏生的《異常》雖然好讀,但實在是太厚了,一定得花些時間才有辦法K完,又比如伊坂幸太郎,他的作品有少部分像東野圭吾那樣好消化,但也有幾本比讀保羅.奧斯特還麻煩,再說到奧斯特嘛,當初以為他的《紐約三部曲》是不容易理解的,但比起唐.德里羅僅僅五、六萬字的《身體藝術家》,實在是不算什麼。

但我需要一定的閱讀量,所以會固定去讀那種算是容易理解的書,讓作者將他想要表達的故事或想法,透過閱讀直接灌進來,這些內容或許不會讓我「想太多」,但我需要這些養分,需要這些他人現成的智慧,沒有這些一定程度以上的輸入量,就會覺得沒有成就感,或者日子會覺得停滯不前。

我也需要去讀那些文字之間留白、等著別人去填上的書,在閱讀過程中,腦細胞會大量翻轉,感覺或內心會隨著不同文字結構所打造而成的氣氛,產生各式各樣的化學變化,而至今累積而來的生活經驗與透過各種型式輸入的養分,可能會在這樣的運轉中發生作用、或牽涉其中。

不敢說這是種成長,但無論如何不能讓自己只維持一種面貌或只在原地踏步,思考與感受勢必要有一項維持作用,或者兩者一起轉動。


--


而伴隨閱讀來的是書寫,但這習慣多年來變化極大,年輕的時候寫的不少,但多半都是沒什麼理由在寫,也沒什麼標準地在寫,常常是為了反駁別人或一吐悶氣而寫,或者根本是在無病呻吟。後來生活節奏和心境都產生頗大變化,又覺得平常因工作需要已經寫了不少,所以不寫了,所有心思都專注在「現在」,不太在乎「過去」與「未來」,自發性而寫的這種事,就變得多餘了。

那種日子過久了就覺得不對勁,因為不只是不寫而已,也不太拍照了,不會特別去回顧以前所發生的事,不太去思考,不太去經營人際關係所以不少朋友都在這段時間失聯了,然後有些做過的事忘了(其實不該說是忘了,應該只是被壓在記憶深處被塵封起來而已),感覺上自己就像是被孤立在當下,沒有任何重疊的影子。

意識到的時候,也不知已經過了多久,才開始強迫自己寫,之後又自我要求每讀完一本書一定要寫讀書心得,一點一滴找回過去的記憶,慢慢想起曾經看過的電影、聽過的歌、見過的人,但這卻是一個相當不好受的過程,因為一旦想起自己失去的事、忘卻的人,心情總會特別失落…

在這段自我修正的過程中,偏偏又要出現重重考驗,幾次碰到猶如走在鋼索上、幾近崩潰的狀況,等到回到正軌,已經傷痕累累,但心情好像也變得篤定,卻不是那種浴火重生的感覺,就是更淡定一些…

現在大概就維持一個月十幾篇文章的量吧,只是之前那段比較辛苦的日子裡,訴說心情的部分會多一些,現在除了讀書筆記,也會寫一點觀影心得,或是把聽一首歌或一件生活小事所觸發的想法寫下來,真正在跟自己對話的次數就比較少了。

其實生活困苦、心情失落或煩躁的狀況,仍然不時會出現,但是按照這樣的生活頻率過下去,總有個可以遵循的方向,有時反而像是可以有恃無恐地讓自己徘徊在負面心情中。


--









※一直想不出標題,看到手邊黃麗群的新書,想起她在內頁親筆簽名寫著「祝,笑呵呵」,就借用一下了。不管怎樣,生活總該要笑呵呵的才對。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