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島田莊司《那年夏天,19歲的肖像》


讀完整個故事之後並沒有想得那麼複雜,反而是在看到島田自己的改版後記才覺得奇怪,奇怪的並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他的想法。

作者是這麼評論自己這部早期作品的:「表現小說世界的力道不足,但整體文字的流動卻又有老練狡滑的味道。」這讓我很認真地思考,所謂的小說世界的力道不足,是什麼意思?是深度不夠?還是結構不完整?還是對人的描敘過於空洞?

回過頭來檢視這個很快就可以讀完的中篇小說,開頭確實會有希區考克《後窗》的感覺,題材並不新鮮,但是氣氛的描寫很到位,這部分倒是有作者自己所說老練的感覺。而故事在中後段之前,懸疑和驚悚的味道一直很強烈,最後的急轉直下讓人意外,轉變成青春小說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心裡的衝擊還是很大。

劇情結構的安排,當然是作者刻意為之,如果說這是所謂的「狡滑」倒是沒話說,但總覺得島田的目的不全然是要寫一篇「讓讀者想都想不到」或「嚇人」的故事,而是藉著一個吸引人的情節來揭開自己內心世界中的青春印記,畢竟這部作品雖然在他剛出道的前幾年就完成,但當時的島田畢竟已經逼近四十不惑的階段。

讀完這個故事,很難不在心中留下些許悲傷的情懷,故事中的「我」大概一輩子都會懷抱著某種程度的感傷吧,而我們每個人多少都會有一些讓自己悔恨、懷念和傷感的往事,總會勾起某些迴響,但感傷不見得就是負面能量,反而是生命中最珍貴的寶藏才對。

這個故事在情緒上的轉換極為到位,是一部短、卻很有力道的小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