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連城三紀彥《以我為名的變奏曲》

唯一不太滿意是結尾,並不是非得要真兇完成所有殺人事件、或是給個完整交代,只是這個收尾過於匆促,就在僅僅四頁的倒數第二章中,由警察點出案件最重要關鍵之後,最後一章直接由真兇進行告白,在份量是顯得薄弱了些,有一點頭重腳輕的感覺。

但能夠挑出來的毛病僅此而已。

這個故事從一開始就讓人覺得驚艷,玲子在第一章是這麼說的:「我不是把白色粉末倒進前一位訪客遺忘在桌上的酒杯中,而是把名為殺意的藥倒進了坐在我面前的某人心裡。」這是很典型的連城風格,他對於女性心理的描寫細緻到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在這個以女性為主角的題材裡,可以看出他文字中的種種「花語」,在第一章中玲子的告白裡尤其明顯。

很難想像曾皈依佛門、在東本願寺出家的連城三紀彥,能夠創造出這樣的文字風格,對於男女情感竟能細膩到讓人不覺厭煩,他的唯美並不是動人而已,而是直接寫進讀者的感官中,透過這些文字,感受到的不是只有心中或腦海裡,甚至還有視覺和聽覺(雖這是錯覺)。

故事在玲子的告白後,一路隨著她規劃已久的佈局進行著,七個嫌疑犯、七個完全相同的殺人手法、七個一樣的死者,在作者的設定中,玲子刻意為自己恨極了的七個人製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感,在他特有的「新唯美」的文風之下,也給讀者帶來極緻的感官刺激。

有趣的是,這只不過是他生涯第三部長篇小說,在1984年問世,距今已有28年,但在推理小說招式用盡、花招百出的現在還是讓人覺得驚喜連連,恐怕也找不出其他相似的作品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