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中山七里《再見,德布西》


忍不住在一開始先來一記馬後炮,最後的真相對於資深推理小說迷來說,還真得是有機會猜得到的,如果先「猜」答案,再據此來比對事件相關線索,所有拼圖或許就會全部銜接上來。當然,這種思考模式對懸疑小說讀者來說,充其量不過是「走偏門」的一種,但這們解答的,還真得大有人在。

但是讀這樣的事故,並不需要證明自己很厲害、能夠找到答案,再推敲出作者設計的梗,最重要的還是閱讀樂趣,能夠正面迎擊,進入作者所準備好的事件迷宮,只要是出色的作品,總是會帶來深刻的感受或衝擊,在這樣的心態下,找出真相才有真正的成就感。

中山七里的《再見,德布西》是一部前所未有的解謎小說,相當出色,但也是一部可以從「反向」模式來找出答案的故事,但這畢竟不是好的閱讀模式,所以就特別廢話地先說了一些。

以古典樂為事件主軸的故事並不算新鮮,在這樣的專業領域下,最怕的就是描寫太多一般讀者看不懂或沒有共鳴的內容。但在這個故事裡,作者處理得算是相當不錯,描寫曲目背景時有點像是一些大眾讀物的語法,只是用書中人物的口語說出來而已,篇幅最多的樂曲演奏文字描敘並沒有太多艱澀的專有名詞,只是用了許多文字來訴說聆聽者的感受,或者由聆聽者來揣摩演奏者的心態。

當然,寫太多關於音樂性的內容,即使還算淺顯,還是可能讓一般讀者望而卻步,但我覺得想體會讀這本書的樂趣,即使再勉強也要去讀這些描寫主角的這些聆聽感受,因為一些關於她的細緻情緒就藏在裡頭。

詭計的部分,連續的謀殺未遂事件,兇手不難找出來,其實還蠻明顯的,而且一旦知道了是誰做的,動機也很容易想得到。但那件死亡事件,就比較複雜了,至少殺人事件與殺人未遂事件的屬性很明顯地不太一樣,應該不是同一個人犯案,不管是個別犯罪還是共犯…

而做為偵探角色的鋼琴家岬洋介,在這個系列第一部作品中就給人極其強烈的印象,作者給他高尚的品德、極高的感受性與聰明的腦袋,但他也不是一個沒有缺陷的人,書中從他發現患有偶發性短暫失聰到走出來的過程,寫得十分當深刻。

真要說缺點的話,大概還是偵探實在太強大了,雖然有缺陷,但幾乎無所不能,但整體來說還是很棒、好看極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