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東野圭吾《惡意》


再回過頭來讀《惡意》,心態多少會有點不一樣,因為「加賀恭一郎系列」到後期已經轉換成另外一種風格,《紅手指》、《新參者》和《麒麟之翼》都帶著濃濃的人情味。

《惡意》在1996年出版,是加賀恭一郎系列的第四個故事,由於採用的是典型的本格推理模式,重點在於案件的動機、詭計和手法等,提到人情與角色內心世界的比重較輕,加賀恭一郎這個人也就不像後期三部作品那般情感豐富,所有的情節都集中在他對案件的推敲與調查。

但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對於加賀這個人的「身世」還是稍有交待,在故事裡他是個還不算太資深的刑警,原因畢業後最初的職業似乎是學校老師,所以才會是本案件嫌犯野野口修過去在學校裡的後輩,而老這個工作對加賀來說是個失敗的經驗,這個經驗在書中有頗詳盡的描敘,對他最後找出真相也有某種啟發。

雖然事隔多年後再次讀這本書,但情節大致上都還記得,難免會把注意力多擺在加賀身上,但整個系列九部作品下來,加賀生平的時間軸還是有點模糊,但這點東野自己似乎也沒清楚就是了。

讀第二次,倒是有個重點忘了,小說一開始的敘述就「包藏禍心」,也就是那種容易被忽略、甚至被誤導的「惡意」,整本書數次翻轉結構和邏輯且幾乎沒有缺點,但還是開頭這部分最高明,光是這一招,《惡意》絕對可以被排進東野圭吾作品的前三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