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書緘


--



我的生命中有過幾次想贈送某一本特定的書給某個人的心情。
這種心情不常有,所以有些到現在一直都還印象深刻。

也許你會覺得,贈書予人又有何難?這應該是很平常的事吧…不過我說的是一種心情或感覺,重點並不在於做這件事的動作,多半是突如其來的想法,是無預警的,完全沒有預設立場或目的。

可能是在閱讀一本書時,想到某個人,也可能是看到或想起某人時,就想到某一本書,又或者是在某種完全無關的狀態下,把某人和某書聯想在一起。這跟想要贈書給一個人之後,再決定要挑那一本書是完全不同的。


但說歸說,有這種心情後,真正完成贈書的次數並不多,那是因為很多時候對象並非處在可接受贈書的狀態之下。

像是現在正在閱讀的冲方丁的《天地明察》,主角澀川春海在思考天地之道時有這麼一段話…

「神道溫和,而且完全肯定人生。連死亡在神道裡都是「成為神」的意思,他們不會否定任何事。「禊」的本意是「削身」,意指除去汙穢、展開淨化,不過不代表消滅汙穢,或為了維護社會清淨而滅絕被視為汙穢之物。除了驅趕理應被否定的事物並讓它消逝之外,神道不會為了維護權威而斬除任何事物。」

而在同一段落中提到了「若有神明拋棄,即有神明撿拾」,又有如當頭棒喝,書裡的進一步說明是「這句話就是指星象輪轉,神氣轉變。當神氣衰退,就表示神明已做好脫下舊殼的準備,和蛇脫皮後重生的道理相同。」但在這裡卻可以輕易地得到不同層面的衍申,感受神道的寬廣與漫無邊際。


故事一開始,春海以一棋士身分,卻志在算術與天文,我先想到的是某個人,而當春海結束漫長的北極星觀測任務、有了上述的體認之後,腦海中又浮現另一個人的影子,而且感覺強烈、揮之不去,直覺這本書就應該拿給這個人看才對。

雖然實際的狀況是我無法執行贈書動作,多少有些遺憾,但重要的其實是「想法」、是「為什麼我會這麼想?」是否真的做到所想的事,似乎就不是特別在乎了。




--




「沒有人可以永遠保持神思飛馳的狀態,當我愈是遠離了美好的靈感,降落在你的床上,坐在你的對面時,愈是不堪一擊。但你包容了我粗魯的吃相與睡姿,我不寫詩時的脆弱,我身體裡的氣味一不小心就殘留在你的被褥裡。」 
                     
剪報中劃上紅線的地方,有著這麼一段文字。

鯨向海還說:「世界被隔絕在外,我們僅有的是彼此的體溫和愛。」
但我們其實並不像沙特所說的那樣注定是自由的,至少在當時是這樣的。
我們並不感到孤寂,也沒有肉體和精神共同感知而存在的虛無」。
事實是我們無所憑依,沒有〈可以相擁死去的地方〉





*剪報塞在信封裡,信封夾在書裡頭,也不知過了多久,才發現這小小的驚喜。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