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2日 星期四

白日夢國度

--


列車靠站,門邊的座位空了出來,
斜對角綁著馬尾的金髮女孩半低著頭地、眼神飄移過來,
靠在門邊的我將右手一攤,女孩坐下來,回報一個輕淺的微笑。

這大概是我在紐約地鐵裡所碰到過時間最長的互動了。
在這裡別說交談了,連眼神交會都是一件奢侈的行為。


從七號線轉到二號線,往下城方向移動,
突然發現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人戴著耳機,
彷彿是將自己鎖在一個的角落,
把所有吵雜的聲音都關在外頭。

在這貫穿曼哈頓、連接到布魯克林的縱線裡,
光線明亮、白領階級佔滿了車廂,
每個人的視線卻又對著不同方向,
像是極力避免著眼神交會。

只是在每一個軀殼裡,又好像藏著各種大小不一的能量,
在地鐵中、在陌生人面前,竭盡所能地隱藏、壓抑著,
或許出了站之後,在適量的時機和地點,再將能量散發出來。

Sonic Youth主唱Kim Gordon在〈Teenage riot〉開頭不斷地哼著的"spirit desire"
說的大概就是這樣子的感覺吧...


紐約的人太多、人種太多、語言太多、文化太多,
曼哈頓這個"小島"每天得承受從周遭幾個區和臨近的紐澤西進進出出的人潮,
像是不斷地在輸血和放血。

在血液循環如此活絡的環境裡,不斷地面對新的刺激、壓力和人際關係,
強迫著在這裡生存的人們,快速地抽換著心理層面的各式情緒,
不得不培養出強大的精神感受,渴望更多的精神面來紓解、或宣洩。


局外人的角色讓我經常能冷眼旁觀著這個城市,
不必承受競爭壓力,輕鬆地看看人們的表情,還有都會的節奏,
雖然看到的只是一些表象,卻已足夠感受到、這是個超脫於我所認知現實的存在。

就好像在聽Sonic Youth的「Daydream Nation」專輯時,
能夠感受到Thurston和Kim這對夫妻檔所營造出來個性十足的"噪音"魅力,
反而能去認真品嚐專輯裡頭那些介於現實與非現實之間的故事。

而Sonic Youth,不就是紐約所孕育出來的、一個特殊的存在嗎?



在"華爾街"出站,與紐約友人Chris一家三口在See port的義式餐廳用餐,
餐後,在夜色的陪伴下,慢慢走回他們不遠的住處。

從38層樓往外望,隱約看得到遠處的布魯克林大橋,
還有節比鱗次的高樓、一直延伸到碼頭邊,一點點的燈火與大橋連成一片。


「這裡一個月租金多少?」
「3800美元,當初要租時有殺了一點價錢。」

在曼哈頓市區大樓住宅,這樣租金似乎不算高,一個雙薪家庭一定負擔得起。

只是當想到保羅奧斯特在《失意錄》裡,提到自己年輕時,
「只要一年能弄到個大約三千美元,便足夠餬口度日」,
還是會覺得十分地不真實。



母親節這一天,這個城市,像是一個白日夢國度。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