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日 星期六

中山七里《希波克拉底的憂鬱》

將幾個獨立事件串連,最終導出一個「完結篇」或「大魔王」式的真相,一直都是日系推理小說的主流套路,而且一直退流行,只要邏輯結構強、有新意,或是有意外性,至少就會有足夠的娛樂況味,讀者接受度就高。

隨著一件件透過法醫解剖所解決的案件,「修正者」的身分來源其實並不難猜測,能夠掌握那麼多「內情」,範圍應該可以縮小到警察與法醫都有關係的人,而書中屬於這範圍內的就幾個人,其實大部分都是不可能的人選,用消去法的話,要推出「修正者」的真正身分, 並不是太困難。

系列的第二作依然有個能夠吸引人讀下去的氣氛,每次讀到這類的醫學解謎故事,總會覺得作者很了不起,畢竟麼專業的領域要說得如此深入淺出並不容易。而且文字不像影像那樣,比較容易做出具說服力的詮釋方式。

故事最後還是有某種程度的翻轉,但這方面相對就比較小兒科了,第一次亮出的「修正者」身分,應該多數讀者會不會認為是真的才對。比較精彩的是各個獨立事件的結構,特別是都有其獨特的社會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