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日 星期二

從紙本書到閱讀器的美麗與哀愁

這大概是我2022年第一次購買實體的紙本書吧。

多年來漠視房間、客廳被書堆淹沒的結果,終於在去年下半年的某一天「看不下去」,先來個大清消,然後騰出空間,在客廳塞了個18格的組合書櫃.....

雖然還有一堆書還暫時堆著,得另行處理,但客廳總是順眼多了。
只是按照原先的習慣,書堆肯定會持續無限地擴充下去。糾結了一陣子,決定去買閱讀器,6吋的mooInk,書堆很快地停止成長。
因為直接在網路購書的關係,確實不太需要刻意奔波到那裏去買很想馬上就想看的書,雖然不是什麼書都會出電子書形式,但真的方便許多,而且電子書售價便宜不少,購買閱讀器時,又送了一些根本用不完的500元折100元、250元折50元的折價劵,購書預算明顯降低了。
我以為一開始會不太習慣,沒想到黑白的閱讀器很快就上手,也許在設計上就是盡量貼近紙本感的關係吧,選擇6吋也可能有關係,因為方便攜帶,在捷運上閱讀也是很方便。
唯一不便的是在閱讀漫畫時,6吋的畫面尺吋小,導致對話框內的字體太小。但這後來也解決了,看漫畫時就改用10吋的iPad開Readmoo的app,然後用直排方式閱讀,感覺真是完美又大氣!!!
近期唯一失算的是,我居然在博客來買了東野圭吾的新書《天鵝與蝙蝠》,原以為可以在其他閱讀系統觀看,沒想到只能用博客來閱讀器,結果也只好用手機讀完這本書...
但還是有些書是真的還是很想去讀紙本的。昨天久違地去逛了誠品,帶走了賴香吟的新書《白色畫像》,還有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的續篇。
開始閱讀電子書之後,買過宮部美幸、東野圭吾、吉田修一、道尾秀介和夢枕獏等人的小說,都是那種過去習慣閱讀的作家,那麼我是用什麼來介定必須看紙本書的呢?
這些都是大眾文學小說,那麼是純文學、詩集這類嗎?好像又不是.....回頭看看新買的兩本書,似乎有了答案,大概是那種所謂的「私密感」吧。
大約在12年前讀了賴香吟塵封多年的復出作《其後》,那種揭開內心深處不可碰觸的禁忌的強大衝擊,至今依然揮之不去,而且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這本書幾乎可以說是誘發靈感與文字湧現的關鍵印記,所以我對她後來的作品總是抱著又愛又怕的心情,雖然那些都不再像《其後》那般「敏感」了...
做為中國最知名的右派文人,章詒和給我的「標籤」,幾乎都是偏向於歷史感的一面,第一次接觸到她的文字是較為後期的《總是淒涼調》,而非往事並不如煙》,但也是距今超過十年的事了,那種反思與自省的調性,對於當時跳脫過去那個無所事事的自己,有非常非常大的影響。
對我來說,她們都是離我最近的成長之書的作者,握在手上的紙本書,帶來些許的安心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