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東野圭吾《天空之蜂》


讀完這本並不是很輕鬆的小說,明白了兩件事,一是作者何以說是投入心血最多的一部作品,另一件事是了解了這故事的市場反應為什麼不是那麼理想。

以往要讀完相同份量的同類型小說,快則兩天,慢則四、五天,但《天空之蜂》卻花了十天才搞定,並不是不好消化、更不是文字艱深難懂,而是容易停頓,有時候讀到一個段落往往會失去馬上讀下去的動力,停停讀讀之間,很難一氣呵成。

而在閱讀過程一直到讀完的這兩天,我一直還搞不太懂這本小說的定位。以結構來看,這應該算是一本環保議題的社會小說,作者花了極大的心思來設計這一整串的事件,無非就是在述說日本從上到下對於核電廠的過度依賴,但為了成就他這些構想,卻投注了相當多的專業知識,而且還是一般群眾不可能一下搞懂的內容,不管在事件發生的敘述,還是在當事人的解說中,常常都只是把這些內容讀過而已,要弄懂這些專業知識,不可能的。

讓人欣慰的是,要讀完和搞清楚作者要表達什麼並不困難,就算是忽略掉那些專業的部分,還是可以理解事件梗概、犯案動機與作者的意圖。但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作者寫那麼多專業知識做什麼?唯一想得到的是他想要用這些來強化、支援自己寫這本書的動機。

東野對這個故事的企圖心不難理解,所投注的心思之多,看過小說就知道,只是以大眾文學讀物的標準來看,要被讀者普遍接受實在不容易就是了。

如果以他的人生規劃來看,《天空之蜂》應該會是一本相當重要的作品,畢竟這是罕見以核安為題材的懸疑推理寫實小說,以日本這個高度開發、空間使用率極高的國家來說,核電廠對於整個國家社會已經形成一種欲罷不能、帶有惰性的依賴感,許多人對危機並非不理解,而是無法犧牲當下的便利性,東野把自己化身為故事中的三島,試圖喚醒讀者對於核安的意識,這樣的企圖心,讓人肅然起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