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從學生時代就喜歡歷史典故、裨官野史、章回小說和武俠小說這些被歸類在「不務正業」的玩意兒,對「聶隱娘」的故事其實還蠻熟的。如果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在高中時就讀到了吧。除了〈聶隱娘〉之外,還有一個〈紅線女〉夜盜寶盒的故事,都與魏博節度使有關,另外還有一篇〈崑崙奴〉就完全不記得內容了。
聶隱娘的原版故事其實很短,但是結構完整,氣勢非凡,很容易聯想到李白的〈俠客行〉,特別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這幾句。在這短短的故事裡,包括聶隱娘、她的師父比丘尼、精精兒與空空兒這些角色,後來都不知被多少小說引用過了。
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梁羽生唐朝系列中的《龍鳳寶釵緣》,聶隱娘與紅線女被寫成一對師姐妹,空空兒是一代劍術大師,精精兒則是他誤入岐途的師弟,故事裡雖然沒有磨鏡少年,倒是有磨鏡老人,還是幾位江湖奇俠的師父,與聶隱娘的師父妙慧神尼同為武林的泰山北斗。

舒淇飾演的聶隱娘本質上與裴鉶筆下的原創角色,其實沒什麼差別,雖然劇情改了不少,但電影中那位可以將刺殺對象在快馬飛奔途中一擊斃命的黑衣女刺客,見到下手對象有個年幼的小孩,一樣會不忍殺之,而她的師父同樣訓誡:「以後遇此輩,先斷其所愛,再殺之。」


但不能有表情這件事,大概是最難的吧…侯導的聶隱娘,應該是個超難詮釋的角色,而這角色的調性感覺又不太像是會得演技獎的那種,所以舒淇真是辛苦了。
但這樣看來,長鏡頭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侯孝賢一向不太像蔡明亮那般用大量的特寫鏡頭,他自有一套緩衝情緒的方法,這點即使時空背景跳到唐代也一樣,甚至說拍這個年代的故事,他可以有更多素材來編織自己一直以來最擅長的把戲,特別是將一幕幕美到極致的景象,收納入他的寫實計劃書中。
在電影上檔前,我忍著不看謝海盟寫的拍攝側錄《行雲記》,看完電影再翻到書裡附錄的劇本,發現好多台詞和情節都被刪掉了。尤其是劇本中空空兒並沒有被射殺,而是以紙人金蟬脫殻而去,再前往刺殺懷有身孕的胡姬,卻被聶隱娘代之以玉環擋過一劫,還說了原作也有的一句話:「空空兒一擊不中,自慚羞愧而去!」這段沒有剪進去(還是根本沒拍?),覺得很可惜,但想想,如果真有了這段,好像又說太多了。
不過還是要小小抱怨一下,我還蠻喜歡空空兒這個虛構的傳奇人物說,不管是原作短短的一擊失手、不再回頭,還是其他的改編作品,多半也都是頗具個性、亦正亦邪的角色,梁羽生筆下的空空兒是個狂妄自負卻又不失正氣的絕世高手,電影中變成一個善用妖術的老頭,讓人不太能接受啊…但既然是侯導的電影,也只好認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