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四部日本電影看得我超滿足的,其中有三部甚至很有意願買票進場看二刷。

這部片最成功的地方,當然是松隆子的回歸,有她在,許多構成這部劇大夯的感覺都回來,可以的話,阿部寬也能加入就更好了,但也別太貪心了,只希望有機會再拍續作的話,能把他找回來。
最讓我覺得驚艷的是前田敦子和新垣結衣,雖然她們擔任主角的《愛的成人式》、《再會吧!青春小鳥》仍是標準的娛樂片,但存在感十足,完全不像她們在電視劇裡那樣感覺只像是在完成工作而已。

前田敦子的部份不能再說下去了,會爆雷…
至於新垣結衣,只能說,她終於有了自己演藝生涯的代表作。

但要說賣座,新垣自己的《戀空》和《花水木》更好,可是這兩部作品基本上算是那種日本特有的電視台主導電影,賣座勝於一切,強調速效的感動與激情,比起來,三木孝浩的《再會吧!青春小鳥》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灑狗血,但總是比較像是真正的電影。
至少在這部作品裡,新垣所飾演的柏木老師,在情緒的轉變上表現得非常好,還不是靠表情的的那種,而是靠著行為以及周遭發生的事,來呈現出氣氛上的變化。像是她用貝多芬的〈悲愴〉一曲來鼓勵悲傷慟哭的仲村薺,其實也象徵自己走出過去,迎向新生,這樣的人物刻劃,在她過去的作品中,是很難見到的。
最後應該是要說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才對,但發現一講下去肯定又落落長,只好有空再說。是枝裕和厲害的地方在於,坎城影展的正式參展片幾乎都是那種很容易被人家看不懂的藝術片,而他拍的參展片雖然也是藝術片,卻是大家看得懂、又很有共鳴的~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