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電影,又動了想去鎌倉、湘南海岸和江之島看看的念頭了。
在我的印象中,這個古老的城市一直是個適合隨意走走、放鬆心情去遊玩與朝聖的地方,但是枝裕和卻拍出了極為日常的一面,畫面裡的湘南沒有任何旅遊節目的fu,就連那個湘南鐵道「鎌倉高校前」面海的平交道的著名場景,也給你一種「走出家門就到了」的感覺。

在《海街日記》裡飾演小妹的廣瀨鈴,不免讓人想到11年前《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裡》的柳樂優彌。當年不過14歲的柳樂憑著這部片奪下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今年6月才滿17歲、演藝資歷還很有限的的廣瀨鈴也被是枝裕和雕塑出一個「型」,表現同樣令人激賞。
但這兩位少男少女所詮釋的角色特性是完全不一樣,柳樂優彌當年飾演母親離家後、照顧3個弟妹的大哥,難度很高,但他演來平實深刻,讓人動容。而廣瀨鈴的角色相對下稍微「大眾化」一些,她的內心糾結或許很多人都有過,與同父異母的姐姐相遇、一起生活的例子也是現實生活中會發生的,容易引起共鳴,卻也會被看得清清楚楚,容易被檢視。
她的表現也真得沒什麼好挑剔的。

偏偏是枝裕和就有一種魅力,在他所醞釀出來的畫面中,你會發現所有人都有某種一致性。不管是老牌資深戲精樹林希林、中年帥大叔阿部寬和福山雅治、插花當演員的全才藝術創作者Lily Franky、年輕美女綾瀨遙和長澤雅美,還是像柳樂優彌和廣瀨鈴這樣的「小朋友」,不太容易分出誰演得好或誰表現得差,或者說是不會去注意所謂的「演員表現」這種事,了不起事後回想時才會去檢視,因為所有演員共同傳達了某種電影語言,觀眾從畫面上所接收到的、感受到的,人只是其中的一部份。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