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佐藤青南《關於少女的殺人告白》

要談這本書,不觸到雷應該是不可能的。


書名中有「告白」兩個字,書中的所有篇章又都採用第一人稱,乍看之下很有湊佳苗的感覺,但其實不一樣、結構和風格都不一樣。作者在這個第一人稱視角的案例採用的是單一特定人士對所有事件相關人之訪談、再將這些訪談內容組合而成。而受訪的主角是少女亞紀兒時所待兒童諮詢所的所長隈部,故事從頭到尾都將隈部的受訪內容間隔穿插在其他不同的受訪者之間,並且年代跨越了亞紀小學到出社會、結婚的十幾年,在訪談內容一層一層堆疊之後,將駭人的直相披露出來。


先說缺點吧。為了製造效果,作者將故事結構做了一些特別的安排,那麼多段的訪談情節,一段接著一段,了要讓故事銜接起來,互相連接的段落一定要有相關性,而隈部的告白部分又得每隔一段就出現,其實有點做作,好像是為了吸引人注意而刻意採用這樣的方式,說穿了就是要迎合大眾合味。但這種模式不可避免地將事件本身所代表的社會意義切得肢離破碎,到最後,讀者能得到的多半是花俏的內容、以及意外的結局。


這麼說或許太過嚴格了,這畢竟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說,要得到讀者青睞,某種程度的妥協是免不了的。但回頭來看看湊佳苗的《告白》好了,雖然寫作手法也在創新,但她在情緒上的切換並不會做得太過於明顯,而且單一篇章的結構也是完整的,甚至即使是當做獨立故事也是可以的,《告白》的各篇章合體之後,又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只是在《關於少女的殺人告白》中,作者安排了太多的關係人,又要為所有人都安排獨立篇幅,在閱讀時會有些吃力,讀到某個段落之後,很容易搞不清楚先前到底有那些人已經講過話(除非讀者願意邊看邊做筆記、甚至劃出人物關係圖),到最後再重新檢視一次,會發現部分人物根本可以直接捨去。


既然如此,採用本格的寫法,感覺上應該會更完整吧…


還好,作者所製造的幾個要素有稍微幫自己拉了一些分數,特別是在故事一開始就製造了一個謎題,到底訪問者是誰?等於為少女亞紀受虐事作之後,再追加了一道解謎的關卡,而且這部分也並非全無線索,到了故事中後段,讀者其實是有機會猜出訪問者身分的。


亞紀從小生長在畸形的家庭環境中,長期受虐、到最後甚至連親生母親都不挺自己,這麼悲慘的生長環境,可以理解她為什麼會成為「魔性之女」,作者在這部分氣氛醞釀得還不錯,而受虐者會將自己的經驗加諸在親近的人身上,也是現實社會中確實存在的問題。


這本書還是有一定的社會派味道,雖然有點不夠、半吊子,但複數的謎題以及還算意外的結局,還是可以帶給讀者相當的閱讀樂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