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數,在一周前增加了。
朋友說:「你今年這個年齡的數字不好,暫時可以先不要加上去。」
我笑著回應:「我才不要,這樣的話,明年生日得一口氣加兩歲。」
今晚啟程展開一個月的國外長差,
為了趕進度,過去一周雖然一邊收拾行李,
卻陸陸續續看完了亂步、石田衣良和章詒和的三本書,然後一一寫下心得。
半年來,完成了六十四篇讀書報告,也算是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其實不太去管未來還看得到多少人生風景,
比較在意的反而是,在四十三歲這個歲數中,到底做了那些事?
包括遇到那些人、有過什麼轉折、留下什麼回憶、有那些經歷過的證據。
會有這種「不瞻前、而顧後」的想法,
大概是因為過去曾有一段時間過得渾渾噩噩的,
總是想太多以後想做什麼、會有什麼好康,
卻沒有注意到已經過了好長一段「只是過日子而已」的生活。
「拍了什麼照片?」
「還記得那個人嗎?」
「還找得到自己寫過的文章嗎?」
「做過什麼自己覺得很得意的事?」
好幾次突然地丟給問題給自己,總是覺得心虛又心驚,
發現什麼也沒留下、好多事都不記得、沒有什麼太值得開心的事時,
一次、算了,兩次、無所謂,三次、開始心慌…
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
詳細的時間點不太記得了,我猜也許是去年五月底到六月底之間,
為了讓國外的工作更順利、清出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
在題材的規劃、時間的安排、帳單的整理各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
這才發現只要自己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多費一些精神,
其實可以整理出更多的時間,讓心神因為更自在而更安定。
所以就還是個老梗,積極進取的自我感覺相當良好 XD
那麼,四十三歲的這一年,到底做了些什麼?
開始固定寫讀書心得
經歷一段短暫的戀情
重新找回寫作的習慣
除了工作上的收穫,想得到的大概就是這些,讓自己成長最多的大概是寫心得吧。
去年九月在 anobii建了一個網路書櫃,花了半個月時間將家裡的書全都整理上網。
決定未來每看完一本書就寫感想,從去年十月九日開始到昨天,完成了六十四篇。
想想還真有點神奇,平均一個月十篇心得,
有點懷疑自己是怎麼辦到的,
但仔細一想,心得並不一定要寫整本書,
可以只針對其中一部分,或是一個概念、一個啟發,可長可短,
只要養成習慣,在讀完第一時間內寫下來,並不困難。
這個習慣改變了自己讀書的方法、也增加閱讀效率,間接也影響了生活態度;
隨時回頭看看做過的事、經過的風景、遇到的人,檢視一下有沒有留下什麼;
透過心得報告,與書本進行互動、甚至是溝通,像極了人與人間的相處模式。
--
出國前看完章詒和的《總是淒涼調》,真得是太好了。
從一開始極其沈重的〈告密〉與〈臥底〉,中間經歷了一些人生風景,
甚至遠走西北,看看胡楊、仰望高峰、告別喀什,彷彿作者正在進行一段療癒之旅,
最後總算可以回頭談談她專長的戲劇,聊聊程硯秋、梅蘭芳和阪東玉三郎。
不過兩百頁的厚度,卻道盡章詒和數十年來淒涼、憤慨的心情,
雖然一般人都認為她是中國的民主人士,但我總覺得她訴求的只是基本的人格價值。
這個過程,也許淒涼,卻是色彩繽紛。
像極了四十三歲、甚至是過去某些段落中的我。
(很不要臉地用章詒和的數十年來對照自己.....)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