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今野敏《ST警視廳科學特搜班~綠色調查檔案》


既然是綠色檔案,主角當然是結城「翠」。

今野敏的「ST系列」,人物設定噱頭很大,乍看之下有點「輕小說」的感覺,還好作者針對每個角色,在他們的個性、技能、心理障礙和罩門各方面,都做為頗為深入的解析,甚至還為每個人寫了一本單行本,用一本一本來累積系列作的深度。

結城翠的故事,果然與音樂有關,她的絕技、優點和弱點都與聽覺有關,作者安排了一位與她有相同困擾的人,而這個人將這樣的特質隱藏得很好,從故事視角來看,簡直就像是用第三人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一向處於主角群的特殊人物。

解開事件的主要是青山翔,在這方面,結城翠算是副手,但作者倒沒有「反客為主」,翠的聽覺還是解開真相的重要關鍵,而小說中也看到她更多私人的一面,尤其是在一向冰冷的外表下,還有暖溫、甚至是撒嬌的一面。

綠色檔案是一個雙重事件,第一個竊案屬於「不可能犯罪」,第二個則是典型的密事殺人案,兩個案件缺一不可,無法單獨解開真相,手法不算新,但很聰明,硬要說的話,真兇和手法或許猜得到,但要邏輯性地推出答案,需要一點技巧(對書中主角來說),或者要有足夠的線索(對讀者來說)。

但無論如何,可讀性很高就是了,幾位固定班底的互動成了閱讀一大樂趣,經常是硬邦邦的警察小說,多點柔軟的橋段總是比較沒那麼沈重,這系列也塑造出一種跟一般不太一樣的警察小說調調了。



.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多看球,好嗎?


一年一度中職的中職票選個人獎公布的日子,果然是記者被罵腦殘的日子。被鄉民罵是天經地義,被喜歡棒球熱愛棒球沒有棒球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的球迷們罵,也都還好,比較無奈的是被曾經是媒體同業或相關產業人士們罵,這些人以前不也待過這個圈子嗎…?

反正大家幹譙的點大概就那幾個,就隨便來說一下好了。


爭議點1:金手套三壘手從缺

這就奇怪了,如果只有一個人符合資格,但他又不夠好,為什麼不能從缺?

我有投給林智平,但說真的,這個項目確實是我最傷腦筋的。他的守備率0.917,是很低,但考量到最重要的絕對不是這個因素,畢竟三壘一向是最容易失誤的位置,守備率低在各國皆然,我思考的是季中所看到的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下半季有不少次幾近恍神的失誤,有時候明明接球是美技,但傳球卻亂傳一通,還有幾次直接導致輸球,Lamigo教練團會把他冰起來,絕對是可以理解的事。

但考慮到他上半季整體攻、守表現還是很不錯,在三壘防線還算穩定,對球季拿到上半季冠軍也有一定幫助,而且算是中職內野美技較多的選手,最後理智線的天平還是倒向這一邊,還是在選票上勾了他。

最後的結果是從缺,只能說不意外,我也考慮過不投給他,林智平今年在打擊上繳出生涯最佳成績,但固定守三壘的表現卻是最差的一年。

那些批評投票記者不專業或者沒有同理心的人,先想想自己今年有沒有關注過中華職棒或Lamigo的比賽,如果沒有,就請不要自以為是地給別人戴高帽子,不然花一點錢錢,CPBLTV可以讓你們看個爽。


爭議點2:明星沒有獲選台灣大賽MVP或優秀球員

第7戰投出無安打比賽,真得有夠屌!Pat Misch讓自己重回美國媒體版面,也順便宣傳了一下CPBL,這場比賽絕對名留青史,會有不可動搖的歷史地位,但如果要我來選,會不會把台灣大賽的MVP或優秀球員投給他?

今年的台灣大賽,我跑了第2、4、5、6,共4場,但參與投票的只有跑第7戰的媒體同業,所以我並沒有投票,要我投的話,MVP一定是林智勝,Lamigo這邊的優秀球員,應該會從王柏融和明星之中挑一個。

也許有人會說:開什麼玩笑,拿2勝,第7戰還無安打,為什麼可以不選?

那就讓我們先來看看林智勝和王柏融吧。

林智勝是今年台灣大賽的打擊三冠王,這在歷史上只有4次喔!然後他的14支安打破紀錄,11打點平紀錄,雖然守二壘還是有失誤,這樣的攻擊數據絕對可以COVER,而且還多得太多。雖然無法用他直接摧毀中信兄弟來形容,但林智勝給對手的傷害確實是最大的,尤其是第7戰一來就是2分彈,很明顯就是一棒把對手打悶了。

至於王柏融,我們可以先忽略他的菜鳥身分。14支安打破紀錄,5成打擊率跟林智勝同樣並列第一,7場的OPS高達1.352,林智勝的1.438也沒比他高多少了,然後打點是8。還有,如果你仔細查看7場的比賽過程,他在Lamigo贏的4場比賽中都有貢獻(林智勝反而有1場沒貢獻),而且每一場所打來的分數,都來得很是時候,尤其是第6戰的2分打點,絕對是贏球的關鍵。

優秀球員要選王柏融還是明星,對我來說是一個頭疼問題,但從來沒有非得投給明星不可的念頭,明星第7戰固然重要,但他第4戰先發3局掉4分卻也帶給球隊很大的麻煩,這是一定會扣分的。蛤?1、4、7戰先發特攻很辛苦!你會因為苦勞而把獎給那位選手喔?


爭議點3:林智勝與高國輝的季末年度MVP之爭

坦白說,這項爭議對我來說從來都不存在,即使林智勝挑戰「30轟30盜」失敗,而高國輝完成驚人的單季40轟,我還是會把年度MVP投給林智勝,拼大紀錄是否成功,從來都不是考量因素,今為林智勝的數據領先中職今年任何一位選手都太多了。

林智勝今年沒有拿下任何打擊獎,他的打擊率、全壘打、打點、得分和盜壘成功都在全聯盟排名第2。一般來說,打擊三圍3/4/5已經很恐怖了,他今年甚至是3/4/6,也是全聯盟唯一一個,而且還很接近4/5/7…(0.380/0.469/0.689)

其實也不太需要多費唇舌來分析了,我想說的重點是,重大紀錄對於票選個人獎的影響,應該是要「有限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選手所締造過的紀錄,不管是大是小,都是表揚過、另有殊榮的,如果要評估年度或者某一系列整體的個人表現,是可以當個考量因素,但不可以當做是絕對因素。

高國輝今年有全壘打王頭銜,但他所得到的不只是這些,他還有驚人的媒體曝光度,甚至還得到國際視線、被日、韓的情蒐盯上,最重要的是他有歷史地位,即使他沒能敲出40轟,但39轟看來也要維持很久了,可以想見將來提到台灣的全壘打王,一定會點名他,這是高國輝自己力拼來的成就。

但要說2015年中華職棒最好的選手,就只有林智勝,沒有別人。同樣的論點,也可以套用在明星身上,第7戰投無安打比賽,可以讓他永遠讓台灣球迷記住,但不可能只用這一場比賽來做為評估7戰整體的表現的。



最後,對於那些批評記者亂選一通的人們,不管你有理還是無理,只想說:多看球,好嗎?




.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仁木悅子《最愛的偵探~仁木兄妹的事件簿》


一直覺得仁木悅子的作品很多,但其實不然,這可能單純是對早期日本推理作家都有大量作品的一個錯誤的刻板印象,也許是下意識地聯想到山村美紗或者夏樹靜子吧。

看多了現代推理小說的朋友也許會覺得這本短篇集的口味比較清淡,結構也沒那麼複雜,但說真的,本格推理的要素卻是完整且多元的。選編這本書的戶川安宣是非常資深的推理編輯,感覺上他應該是將幾種不同型態的短篇集集結在一起,讓人感受這位上個世紀就過世的作家的文字魅力。

個人最喜歡的是仁木兄妹中的妹妹獨自辦案的〈唯一的故事〉,這個故事,資深推理小說迷大概也不陌生,早期的志文出版社應該也選編過,連中廣的「午夜奇譚」單元也曾經採用過了。這個故事在當時或許算是有點另類的,風格有點顛覆那時候的本格基調,主角探詢事件 的真相是在因緣巧合之下,不過這個已經長大結婚生子的妹妹,最後還是得有人拉一把,年輕時候的事件,她只能當哥哥雄太郎的助手,長大後可以獨自辦案,但在這個事件中,老公卻在最關鍵的時刻,發現最重要的線索。

五個短篇裡,結構最完整的應該是〈灰色手套〉,洗衣店的殺人事件,關係人不少,還有案外案,真相出乎意料之外,讀完有些小驚喜。

這本短篇集給人的感覺挺不賴的,很多時候,閱讀不需要強求得到很多,或者非得吸收到不少不可,像這樣,平實地接受說故事的人帶來的驚喜,也很好。



.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長大的〈小王子〉…


刻意先挑了法語版來看,原著是法文嘛!而且法語版的上映的廳數和時段真得非常少,何其有幸地離我家最近的電影院一天還有三個時段在播,不快快把握怎行?英語版大不了二刷再選看就好了,這部電影應該會ON檔蠻久的,但法語版可不見得…
看完法語版,我很確定會再二刷去看英語版,甚至國語版也考慮。
maxresdefault
印象中《小王子》的閱讀經驗一向都不是那麼的輕鬆,雖然只是薄薄的一本小書,雖然看起來是一本童話書,但每讀到一個段落,總會不自由主地停下來,不一定是在思考,也許只是放空。雖說要很單純地直接K完這一本小書是很容易的,但總覺得這種做法對我沒有什麼吸引力,因為這麼做就只是「讀完一本書」而已…
042115_littleprincetrailer2feat-600x450因為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間實在是太久了,印象模糊了,乾脆來找找看,還有點擔心找到不只一本…花了點時間,找到了1996年初在某間何嘉仁書局所購入的版本,定價80元,出版社是漢藝色研,書籍分類是「成人童話系列」。
在翻書的過程中,其實早知道電影基本上應該算是將原著完整呈現出來了,但或許是情節中添加了不少額外的劇情,還是想看一下,跟原著比起來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只是沒多少就覺得自己有點無聊,因為影像與聲音是不會停下來的,等於是讓觀眾被動地接受「閱讀」這種行為,而文字是在擺在那兒的,隨時可以暫停,兩種不同的形式,即使內容有許多相同之處,感覺上差異一定很大。
le-petit-prince-l-album-du-film既然是《小王子》改編,當然就沒辦法像一般動畫電影那般有高度的娛樂味,也不太容易做到「立即消化」,但整體來說,還是不難理解的,這大概跟所謂的電影手法有關,因為主角是一位人生已經被母親按步就班排定且自己也已接受的小女孩,卻在搬家時遇見曾是《小王子》故事裡那位飛行員的一位老爺爺,漸漸走入小王子那個既天馬行空、卻又單純的邏輯與世界觀。
電影中較具爭議部份,應該是後段小王子被迫「長大」的劇情,如果單純以劇本精彩度或戲劇性來說,是還蠻出色的,但對照前段多著墨在原著的部分,感覺上是有點太過於顯性、或說得太多的,尤其是從「害怕長大」到「即使長大,也會成為一個很棒的大人」,總覺得有點流於說教的感覺…
但回頭想想,如果不這樣,有可能把《小王子》拍成一部大家都看得懂的電影嗎?突然覺得,要是不小心拍成藝術電影,還真得不太好玩,所以,「小王子」變成「王子先生」也就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再怎麼說,本質上也還是「小王子」啦~
其實,對於「不想長大」或「變成不好的大人怎麼辦」這種事,常常會覺得:「真得很無聊欸!不想長大就還是會長大啊~會不會變成壞大人,是自己可以決定的事吧…」但說是這麼說,有事沒事你就是會浮現「當小孩真好」之類的念頭,一定會突覺得「大人的世界好複雜喔」…
沒辦法,人就是這麼一種麻煩的生命體@@



.

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

25年前的第7戰




印象中的第一場第七戰,應該是1991年11月10日在台北市立棒球場的龍獅之戰,記憶中有幾個十分鮮明的關鍵字:

「金臂人」
「交給你了」
「大雨大雨一直下」
「郝院長」
「我們要巨蛋」
「羅敏卿」
「統一獅」

其實我不敢完全確定當年是否在現場,因為當時還在《獨賣新聞》,跑的是三商虎隊,總冠軍戰或許跟我無關,但我應該還是有到現場才對,那時候應該還蠻熱血的,只是畢竟已是25年前的事了,不敢說還能夠記得清楚。

印象最深的就是黃平洋,第一戰完投勝,第3天後,第4戰14局完投敗,休2天後,第6戰完封勝,隔天的第7戰,先發投手賈西投到第3局,大雨整個噴下來,一下就是一個小時…

雨停了,味全龍總教練徐生明將球交給前一天完封的黃平洋,然後說了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交給你了。」

然後他就被打爆了,因為忘了內容,只記得他被羅敏卿打得好慘,查了一下,中繼3.1局被敲11支安打掉7分,9天內投了35.1局,這個「金臂人」當得真得好慘...

這一戰的另一個經典事件發生在當時的行政院長郝伯村到現場觀戰的時候。

「郝院長,我們要巨蛋!」全場接近滿場的觀眾狂喊,你說聲勢大不大?大巨蛋計劃的起源就是從這一天開始,先不管台灣到底是否需要巨蛋,問題是過了25年,巨蛋還是孵不出來。

統一獅隊史首座總冠軍,MVP羅敏卿,這些事印象都比較模糊,反而記得這是老好人「te桑」鄭昆吉的唯一一座總冠軍,當年就是他把台南的哥爸妻夫介紹給媒體,一直到現在,大家都還在住,而te桑卻已經走了13年。


.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16年前的天才歌手


同在1998年出道的兩位天才歌手,1999年組成了一次限定的女子團體「EMI girls」,翻唱了這首木匠兄妹的名曲。



當時,Ringo只有20歲,宇多田才16歲,時光飛逝啊~

16年前的事了。

其實當年我是先認識宇多田光的,〈First Love〉真的是永遠聽不膩的絕世好情歌,《First Love》至今仍是日本流行音樂史上銷售量排名第一的專輯,一點都不僥倖。才15歲就有如此完成度高、且遍尋歐美和亞洲都找不到的音樂創作型態,既擷取前人的菁華,又投注自己的靈魂在其中。

想不透宇多田光是怎麼辦到的,說不定她謊報年齡,明明2、30歲卻說自己還未成年,不然是她根本就是外星人…

當然,後來真正完全征服我的是椎名林檎,但這已經是21世紀的事了。

誰出色?很難比較,如果論知名度和收入這些形而外的客觀條件來看,當然是宇多田了。以能力來說,真的沒辦法用「比較」這種感覺有點俗氣的字眼,她們的才華無法形容,匠氣非凡的音樂天分之外,同樣都有著深刻的文學素養。

但為什麼自己最後會獨愛椎名林檎?

試想,一個喜歡宮澤賢治和愛倫.坡,又酷好《平家物語》與遠藤周作的《深河》的歌手,一旦想把這些自己深愛的事物包羅在自己的作品中,會變得如何?又或者,她既愛Jimi Hendrix、James Brown、Michael Jackson、Prince,又無法捨棄Queen、The Police、Biork、Sade,如果她做音樂什麼都要,會是很麻煩的一件事。

宇多田就有這種貪多的毛病,她有著不可思議的才華,但她想要的並不很定性。

不過,這麼說可不是在批評她,只是在為自己為何更喜歡Ringo而尋求解答而已。




.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伊坂幸太郎《汽油生活》


好吧,我承認在閱讀的過程中,有check過這個汽車擬人化的世界觀有沒有bug,只是很快就放棄了。雖然不能說都沒有問題,但至少整個結構還蠻完整的。

仙台好青年的腦袋瓜裡,不知都裝了些什麼,新作品總是能給人驚喜,雖然不完全都能讓廣大讀者群喜愛或取得共鳴,但總覺得他的「企圖心」都可以達成,這種不在乎作品實驗化的雄心壯志,真的很難在人氣作家身上看得見。

但《汽油生活》應該寫給整個社會大眾看的,汽車的擬人化看起來噱頭十足,但就是為了要藉此針對人類社會的荒膠現象與人之個性上的不合邏輯之處,好好地討論一番。如果拿掉故事這個「外殼」,大概就會變成「從汽車的角度來分析人類的行為準則」了吧。

不過,這個「申論題」畢竟還是附帶的,主軸還在於「外殼」的故事、事件本身,而這整個事件可以切成荒木翠死亡之謎、主角一家捲入的暴力脅迫事件、八卦記者玉田憲吾的真正目的以及主角一家中最小的亨所遭遇的校園霸凌事件,在這裡,解謎是個非必然的課題,但裡頭一些覺得奇怪或不合理的事,隨著故事的進行,都一件一件 地揭開,只是其中有些只是藉由汽車之間的「耳語」來告訴讀者而已。

毫無意外地,小說中隨處都有可以找到有著「名言」、「名句」的段落,而且散落在劇情或角色對談中,一點都不刻意,這已經是作者的特色了,也是他的本事,只是在這本書裡,這種狀況好像又特別多,果然,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視野,整個思維領域又更寬廣了。

做為小學生的亨,太過成熟、又太過聰明,似乎有點不合理,但說真的,這對伊坂幸太郎這個人來說,有什麼好奇怪的嗎?

結局很棒,雖然是整本書唯一的人類視角章節。



.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匆匆那年〉,哭就不必了,傷心就好



上次聽你說,聽了這首歌一直哭,雖然電影本身似乎有點無趣。

能夠再聽王菲的新歌,都是一種幸福。雖然這首歌不新了,在這之後她又唱了〈愛不可及〉和〈清風徐來〉這兩首電影主題曲。

只是…〈匆匆那年〉應該會在最多時候最普遍地切合一般人的心情吧。愛情的遺憾與悔恨,即使自己沒有真正經歷過,周遭的生活中應該也見過相似的例子。很多時候,這種一點一點迎向柔腸寸斷、卻又永遠不崩潰的心情,或許是自己真正活著的證據,因為…痛啊!

林夕的詞何其殘忍…

「匆匆那年 
 我們見過太少世面 
 只愛看同一張臉
 那麼莫名其妙 
 那麼討人歡喜 
 鬧起來又太討厭」

一下子被擊中要害卻又不捨得離去的感覺…只能說,人真的是一種自虐的動物,寧可選擇心痛,卻不願斷然放手…

很喜歡現在的王菲(廢話,那個時期的她不會被喜歡?)。總覺得現在的她不太在乎唱得如何、甚至不擔心暴露缺點,就是自在地唱著而已,〈匆匆那年〉裡的聲音,雖然是一般人所知的菲式唱腔,但沒有刻意雕塑、沒有譁眾取寵,有的只是她獨有的淡然,與看破世情。

跟你說啊,哭就不必了,傷心就好。



.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意識


夜半驚醒,夢裡的景象異常清晰,張著眼睛發呆,腦海中不斷勾勒著某個似乎遙遠但又剛剛才離開的世界。那似乎是個史詩般的歷程,明明知道應該是個不存在的時空,卻有種不可思議的真實感。很想記住當下所有能夠記得的事,卻早被濃濃的睡意套牢,只好勉強打開放在床頭的手機,在記事本上打了幾個關鍵字,然後沈沈睡去。


「同心蟲
 夢
 違規
 騎車
 南部城市」


在輸入這幾個字的時候,本以為憑著這些,即使在醒來之後,也可以想起夢境到底有些什麼。但起床後卻已經忘了這件事,忘了作過夢,忘了曾經留下備忘錄,一如平常地過著日子。等到查看手機裡的MEMO,才依稀想起來有這麼一回事,但怎樣也無法拼湊出那些曾經清清楚楚出現在自己腦海中的世界,五個單字之間,無法找出任何可以連結的邏輯。


這些「畫面」真的存在嗎?
或者只是潛藏在記憶深處?
如果有那又是從何而來?


光是從生活經驗,不可能得來如此光怪陸離的內容,這些相對於現實係屬於無法辨識的印象,偏偏又只能記住片段,具體的記憶區塊總是很快就消失。此如說,我記得自己偶而會「飛」,不是那種一般人所認知的飛,比較像是武俠小說裡的輕功,但又不全然相同,多半都是從很高很高的地方,像是山頂或高樓的屋頂順勢滑下來,然後我可以找到借力的地方緩衝下滑的力量,再重新施力往下,如此一來,終究可以安然著地。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從不太陡峭山上一路「飛」下來,四周一片青綠,一下子是森林,一下子是著原,但那樣的畫面只有一小段,無法連接出去。


另一個常出現的畫面是自己一絲不掛地待在私人空間裡,然後有事必須出來,可能是到那裡去拿個東西,或者是確認某件事,但覺得只是一下子而已,穿衣服又那麼麻煩,出去一下馬上就回來,沒有人會注意到我沒穿衣服啦!所以就這麼跑出去啦!至於有發生什麼事,說真的,沒印象了,這樣的畫面偶而會出現,但每次都沒有前因後果,就只能抽出中間那一小格或一小段。


所以說嘛!偶而我會覺得…
我們現在醒著的時候是真的醒著的嗎?
還是入睡時才是真正地清醒著?
那個夢的片斷會不會是另一面的殘留意識?





.

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黃易《龍戰在野》卷18(完)


「盛唐三部曲」第二部的完結篇,收尾收得非常精彩,最後請出武曌來扮演因假扮自己而壽元的千黛,是人很意外,但回頭想想,武則天閉關之前,有說過不會再出現嗎?

龍鷹獨戰七大高手,以及大軍圍攻他一個人的戰役,描寫得相當精彩,但這樣的局面給我最大的迴想是,作者的這部作品真的是以反向思考的模式來寫的。

在過往的武俠小說或歷史小說中,主(視)角多半都是所謂的白道或俠義道,這點連金庸小說也不例外,我們常常在這些故事中看到主角突然發現自己身邊有某個人、甚至某一組人是「壞人」,然後面臨新的困境、麻煩。

但在《龍戰在野》的故事中,視角卻跳到另外一邊去了,龍鷹可以看到另一邊有白道、有一心中興大唐的有志之士,但也有只為私己之力的韋武集團和一心顛覆中土的塞外組織,而這群人中彼此並不完全知曉對方真正的身份。比如說,假設宇文朔是故事的主角,大概會覺得洞玄子怪裡怪氣的,但不見得知道他是「妖道」,當然楊清仁的身分,他也是被蒙在鼓裡的。

在這個完結篇裡,從主視角來看「反龍鷹集團」的結構,是很有趣的事,在這個時間點裡,在群人能夠湊在一起,但之後的局面就應該不太一樣了,後武則天時代,權力結構大幅改變,過往的敵人可能變成朋友,反之亦然,某些跡象在卷十八裡,其實多少都有些暗示了。



.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田馥甄


通常我欣賞的女歌手多半屬於創作型的,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太過挑剔,我很難單純因為歌唱得好就成為對方的粉絲,總覺得聲音裡要有表情,想要表達的必須藉由自己獨特的方式傳遞出來,而這方面創作歌手是得天獨厚的。

田馥甄大概是極少數的例外。

她的歌其實很少有那種一聽就十分驚艷的,卻都有一種黏膩不去的特質。在剛發專輯或出MV的時候,靠著媒體上不斷地強打,很容易就得到共鳴,所以MV的youtube的點閱率都高得嚇人。

點閱率高,或許你可以說是因為她本來就是個超級偶像、是S.H.E.的成員之一、是美女,但問題是,她的視頻光是破千萬點閱率的就接近10首,這種大概只有五月天和周杰倫的成績出現在單一女歌手的身上是有點不可思議的,光是名氣大、靠偶像光環是絕對不夠的,甚至就算是靠實力也不夠…

應該說,「田馥甄」是由包括她自己在內的許多人,一起雕塑出來的,而用本名應該也是為了跟S.H.E.做一個區隔,所以她在自己單獨的作品中,很少用HEBE這個名字。

而這樣的雕塑,是十分成功的,她唱的多半是情歌,但不是那種灑狗血的情歌,也不是多麼高尚了不起的情感,而是游走在愛情中的末梢,或者是愛情中的某個片段、某種奇怪的心情,這也多虧了她有強大的作詞群,林夕、徐世珍、陳珊妮、夏宇、周耀輝、姚若龍…可以猜想得到的是,他們大概都是為了同一類型的主題而寫下這樣的文字,有的深刻露骨,有的直白地讓人傻眼…



「所有錯誤從我這裏落幕
 別跟著我 
 銘心 刻骨」

徐世珍的詞,有種看破世情的孤獨感,很難想像她年輕時也曾經是偶像歌手,而HEBE自己也很有個性,不管是那一種的愛情片段,都唱得很有自己的調調。

雕塑出來的歌手沒什麼不好的,詮釋得好就好了。




.

2015年10月4日 星期日

宛如走路的速度


因為看了《海街日記》裡鎌倉四姐妹的故事,前幾天翻出導演是枝裕和2004年舊作《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重新看了一次這個四兄妹之間的悲傷故事。




記得之前好像有找過藍光片,但在台灣好像只發行DVD,不過DVD版《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只賣99元,而且很容易買到,不得不說實在是太划算了,這可是近代最棒的亞洲電影之一啊!

十一年前的四兄妹故事,跟現在的四姐妹故事,當然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海街日記》的窩心,反而格外讓人容易聯想起《無人知曉》裡的悲傷與不勝唏噓,鎌倉四姐妹間的體貼與體諒,腦袋裡不免會浮現柳樂優彌飾演的大哥福島明那個清澈到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眼神,突然覺得這兩部片好像是鏡子裡外的影像般,說的是反面的東西,但頻率是相同的。

是枝裕和在自己的散文集《宛如走路的速度》裡提到過,他的電影就是一直以來緩慢如走路速度般的生活步調,所埋下的根與芽結出的果實。可以想像的是,為了醞釀如此深刻的生活經驗,影像的節奏總是緩慢得像是在步行,但又不會給人停下來、佇足的感覺。

《無人知曉》的故事雖然是社會中的特殊案例,但說的仍然是生活,日子難過甚至更容易讓人體會那種緩慢但又有在動的步調。阿明與弟弟和兩個妹妹,在母親離家後,照常地一日復一日地過,彷彿已經習慣了這種事。即使錢用光了,水電和瓦斯先後被斷了,家裡臭了,他們還是想辦法過走下去…

直到某個夏天夜晚,阿明拉著裝有妹妹小雪的行李箱,跟著少女紗希搭上單軌列車,將小雪留在那個一直聽得到飛機起降聲音的地方,兩人才搭著清晨的列車回來,到這裡,故事結束了,內心深度卻自顧自地將感受延續下去,緩緩地「動」,直到真正停下來…

這樣的心情,又讓我想到張惠菁的散文集《步行書》,同樣是一段時間生活經驗的呈現,但每一個段落都是容易讓人理解卻又頗為深刻的切片,是枝裕和的電影就像是步行到了某個階段後不得不集結而成的「書」,在「讀」的時候,仍然持續地走著…



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吉田秋生畫的是枝裕和電影


第一次讀吉田秋生的漫畫應該是I-Ching Logan多年前出借的《Banana Fish》,因為實在太久了,內容忘光光了,印象中幾年前東販還有出全十九冊的套書,應該是有過直接敗下去的念頭,但不知為何到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有一陣子有打算找她的《夜叉》和《吉祥天女》來看,前者是因為伊藤英明演的日劇,記得日劇好像就不錯看了,但I-Ching Logan有說完全比不上原著的樣子。想看《吉祥天女》是因為動畫,因為口碑還不錯,就想先來看看原著漫畫。

不過,《夜叉》和《吉祥天女》都找不到漫畫了,畢竟吉田秋生在台灣算冷門吧,第一次出版後,不再版,很快就絕版了,結果我連《吉祥天女》的動畫也沒看了,倒是《夜叉》日劇的VCD還留著,還把DAT檔全都抽出來保存,後天《吉祥女天》好像也出了日劇和真人電影。

第一次聽到是枝裕和新作改編自吉田秋生的作品,有點嚇了一跳,因為調性感覺不合啊~雖然我對她並不算熟,只看過一部原著漫畫、一部改編日劇而已,另一部也只是大概知道內容是啥,但就是覺得格格不入,因為「惡」在這三部舊作中占有相當大的份量,而是枝裕和的電影不太強調「惡」,總以親情的羈絆為主題。

看完電影《海街日記》之後,更是疑惑,這個故事真的是吉田秋生創作的嗎?於是很快就上網訂了六本東立出版的《海街diary》,讀完第一冊,才驚覺,原來吉田秋生也會畫這樣的故事,我真是太孤陋寡聞了。



雖然才讀完一冊,卻發現是枝裕和拍成電影,並沒有明顯的改編,雖然只有兩小時的電影非得把原著濃縮不可,但導演真的就是把漫畫的菁華和精神很誠墾地抽取出來,只能說,吉田秋生創作的這個故事,很有是枝裕和的風格,而是枝裕和也找到這個屬於他的故事來拍成電影,用鏡頭、用音樂,還有用人,來把自己想要的心情味串起來。

吉田秋生竟然會畫了一個在鎌倉極樂寺的四姐妹的日常故事,真讓人大開眼界,而且很棒、很好看,我真得太不了解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