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空洞的十字架》
雖然故事的解謎成分相當重,但卻是一部純度特別重的社會小說,情節中對於被害人、加害者與死刑的探討以及所留下來的疑問,都頗為豐富,尤其在最後,作者還施加了一道現實與道德的枷鎖。
東野圭吾是日本文壇中最擅長創作大眾大學的一位,他能夠輕鬆地運用讓人容易理解的文字,來創作讓人印象深刻、樂趣十足的故事,又帶著某種程度發人深省的因子,但大多數的作品都不是太嚴肅的,即使有小部分略顯陰暗。
但《空洞的十字架》卻是一部十分嚴肅的小說,對於死刑的定味尤其有著相當多面相的討論,像是在故事接近尾聲時,針對一項現在看似無關痛癢的多年前殺人事件,該不該讓救了不少生命且往後可能會做更多好事的兇手「罪有應得」呢?
第一個殺人事件中,被告從一開始還想要避免死刑,到最後的「算了!死吧!」,作者在這方面的轉折,並沒有描敘太多,提到的也只是被害家屬上訴之後強烈爭取死刑的過程,但不知怎麼的,就覺得很合理,一想到被告的心態,即使死不了人生也沒什麼意義,或許就覺得不如死了吧。
死刑真是一個燙手山芋,即使同意死刑的人,對於決定執行死刑或實際操作死刑,總有一份抗拒感,會覺得「即使我同意殺人償命,但還是不想扛下這個沈重包袱」就是心之常情吧。
殺人者死?殺人償命?一命抵一命?還是你覺得生命可能用來計算,殺人和救人可以相抵?而殺人者死了,被害家屬能夠得到什麼樣的救贖?這樣的補償只是一種安慰而已?
當然東野圭吾的小說還是好讀,但這一回留下的課題可多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