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史考特.費滋傑羅《大亨小傳》


畢竟是世界文學名著,多年來中譯版本繁多,譯本的優劣一直是費滋傑羅愛好者討論的話題,這一次重讀的是新經典文化的版本,譯者是徐之野,感覺上似乎刻意套用現在語法,讀起來順暢許多,減少閱讀障礙(雖然這書其他版本應該也都不難讀)。至於是否與原意有所出入,由於不在個人專業領域,也就不予置評。

距離上次閱讀《大亨小傳》的時間已經隔了相當久,久到連讀的是那個版本都忘了,但重讀之後感覺與過去大不相同,應該也不是版本不同的關係。年齡增加、歷練不同、讀書得更多了,對於這樣沒有具體形象的文學作品,想法自然也有差異,但我想另外也跟時代與環境的不同有關,整個社會價值也可能讓讀方式產生變化。

一般來說,《大亨小傳》被解讀成「美國夢」的幻滅與凋零。「美國夢」一詞到現在其實可以衍申生一種人類生存的法則或道理,已非美國特有,儘管現在的美國或世界已不像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美國那般,處處充滿著希望、許多人抱持著遠大的志向,但隨著資訊的傳遞大幅加速,人們所能夠擴展的從「看得到」的空間變成「感受得到」的空間。

《大亨小傳》能夠歷久不衰,大概也跟人們永遠都會追求夢想有關,但仔細看看現在的社會、衡量一下人們的價值觀,再對照書中所寫到的「美國夢」盛行年代,我們所存在的世界其實也充斥著虛浮,表面上看起來有無限可能,但目標往往空泛、糜爛,正如作者筆下的黛西那樣,表面上餵飽你愛情的果實,但其實是「物化人格」的代名詞。

重讀《大亨小傳》之後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費滋傑羅雖然給了世人一個「幻象破滅」的概念,但整個故事其實是「完整」的。道理很簡單,我們所看到的蓋茲比和尼克(小說第一人稱者)分明就是兩個互補的角色,蓋茲比為了追求黛西這個虛幻的目標,很務實地讓自己成為一個大富翁,他的紙醉金迷所彰顯的腐敗並不在於他個人的本質,而在於他所構築空洞虛偽的幻夢。

蓋茲比當然是費茲傑羅本人的化身,尼克當然也是,在蓋茲比這樣虛虛實實的人格之下,尼克所代表的就是作者本人理性的一面,說到底,折磨費滋傑羅種種人格同樣讓他的生命綻放更多光華,能夠寫成《大亨小傳》這種「另類人格分裂」小說,大概也只有這種不可思議的人才辦得到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