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柳美里《在雨和夢之後》

翻完最後一頁,整個人愣了好久,書中某一個段落的恐怖其實只是小case,最讓人無法自拔的是有一種很深沈的孤獨感瀰漫全身,人的靈魂真的要用這樣難過的方式存在著嗎?

柳美里的小說總是與生死有關,這與她一生的的苦難有關,從小待在問題家庭、學生時期總遭霸凌、得過精神疾病、自殺過、未婚懷孕、重逢男友得了不治之症,我們可以說她的命運是如此悲慘,但相對地也可以說她生命過得如此燦爛奪目,因為她經歷過這些、用這些過往經歷來療傷,還能活得如此精彩。

記得柳美里說過:「我寫,不是為了止血,而是為了讓自己流血。」

她的小說,經常以自身經歷做為題材,或者將一些過往投射在作品中,這本隔了7年才又出現的中譯本,是否也因循這樣的模式呢?在看書的過程裡,偶而會想到這樣的問題,會不會是作者將自己投射在小女孩的身上?一方面塑造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父親(她從小有個不成材的家暴父親)、另一方面也再度訴說家庭的不健全?

作者並沒有這方面的解答,倒是在後記裡提到帶著兒子和男友一起「逃避現實」去,結果在摩天輪上有了想哭的衝動,因為她想起小說裡的「朝晴」和「雨」,重遊摩天輪時竟有像是親身經歷的感覺。

慘痛的人生經歷是作者的借鏡,所以她寫出來的故事彷彿都在刮著讀者的感受、剝離讀者的神經與靈魂。值得慶幸的是,柳美里總會留下希望,會帶出一些生的訊息。

少女「雨」就是如此,下了摩天輪之後,眼前掠過珠光鳳蝶,抬頭看著湛藍的天空,她開始走出自我了,總有一天,她會存夠錢、搭車到遠方去看看那位喜歡著她的男孩吧!

我想,也許下一次搭上摩天輪,或許可以試著不往下看,而是望著天空,用開闊來取代恐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