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關於12強的一些想說的事~彎得夠低
其實這事之前就想說了,只是結果沒出來前,說再多好像也沒用,但我很肯定的是,這樣的想法,不管是像現在這樣連8強都打不進去,還是最後不小心拿到冠軍,都不會改變。
在28人名單公布時,蔣智賢因為胸部挫傷,再加上第2個小孩10月要出生,似乎有意辭去12強的國手資格,當時心想,如果真辭掉,那還真是剛好,這樣的話,不管補余德龍還是王勝偉都是不錯的選擇。
12強28人名單中的野手部分,給我一個硬梆梆的感覺,柔軟度不足。雖說「強攻!強攻!」是這次不斷呼喊的口號,也是現階段國內職棒生態之下,所做出最適當的作戰策略,但物極必反,不可能全盤都用「攻擊極大化」來考量,一場棒球比賽的未知因素何其多,作戰空間多大啊!更何況,預賽就要連打5場,天曉得會發生什麼事。
攤開12強的15個野手名單來看,應該只有捕手高志綱不是依據攻擊力做考量,甚至這次擔任代跑角色的林志祥,同樣是個攻擊好手,至少他絕對是林智勝/郭嚴文這組之外,最會打的二壘手。
一個全部都很會打的陣容如何?當然很棒啊!但問題是,會打與會守要發生在同一人身上並不容易,這次當然也有這樣的人選,陽岱鋼、林志祥都是,如果要再勉強放大標準,或許張建銘、陳鏞基也還算是,攻擊力優的王柏融守備水準也算中規中矩。但說真的,就這樣而已了…
說到「強攻」,不免想到打出這個口號的中信兄弟,這支球隊不斷強攻強攻,確實靠著沒有超級大砲的打線,打進總冠軍戰,但要知道,他們在強攻的策略還是維持著相當具有彈性的柔韌度,至少陳江和與王勝偉的二、游搭檔鞏固了球隊的中心線,有了穩定的防線,投手投得心安,打線也好發揮。
至於拿到總冠軍的Lamigo桃猿,火力夠強了吧!守備也夠不穩了吧!但如果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他們極少把守備好的詹智堯調離中外野,兩位守備好的內野手余德龍和郭永維出賽頻率其實也蠻高的。
今年的Lamigo的確是中職歷年來攻擊極大化最具代表性的球隊,但他們還是保有一定的柔軟度,必要時,或許沒辦法像中信兄弟那樣彎得低,但至少還是可以彎下來。以余德龍來說好了,林智勝受傷或休息時,他可以守游擊,林智平狀況差不受信賴時,他可以站三壘,就像今年總冠軍戰那樣,比賽後段需要人長傳阻殺,他可以到外野,壘上需要腿時,他可以代跑,更別說他的攻擊能力有一定水準,這支球隊光是因為他這個選手,就不知有多少調度模式與作戰方式可以選擇。
雖然我辦不到把世界各地職棒賽季完整研究過,但應該很難有那種完全以攻擊為考量的球隊能創造一個成功球季的案例,短暫的成功或連勝會有,但要一直持續下去應該不太可能。在這樣的邏輯下,或許你會說,那用這樣的方式來拼個短暫的國際賽應該是有機會成功的吧?
對的,是有可能成功,可一旦出狀況,恐怕就沒有退路了。
所謂的「退話」,應該可以解釋成因應作戰所做出的最佳選擇,是一種可以調整、或者說有彈性的空間。預賽最後一戰對上波多黎各中,林志祥代跑林泓育來搶分、張建銘接替高國輝守左外野和高志綱接替張進德蹲捕來想辦法守住延長賽的突破僵局制,都是這種概念,但你會發現,攻守能力都不錯的陳鏞基先發之後,比賽後段只能選擇守備能力較差的蔣智賢來守三壘,這種狀況就是「沒有退路」了…
即使在打到分出勝負為止的傳統棒球比賽中,因應守備與速度的局面仍不時會出現,12強賽採用的更是近年來為了縮短比賽時間所創造的延長賽突破僵局制,在這樣的制度下,鮮少有球隊會像古巴總教練Victor Mesa那樣採用強攻方式,先推進、希望至少能搶下2分大致上是目前世界各國所普遍認定的基本策略。
既然突破僵局制要這樣打,那麼最重要的是什麼?在「多得一分是一分」和「少失一分是一分」的前提下,關鍵是什麼?
你會不會覺得,
攻方比較不會撈大支、擊球確實些送回跑者比較重要?
內野守備水準、布陣默契會影響失分多寡?
外野阻殺能力優更能減少失分?
可想而知的是,比賽一旦進入突破僵局制,穩守比強攻更重要,尤其是一支球隊若能有一位可以主導內野守備布陣的人物,會更加有利。在28人中,陳鏞基算是不差的人選,但這幾年來他因傷多少影響守備範圍,只有他是絕對不夠的,如果能有內野主導能力比鏞基更好的王勝偉,或者是內野底且不管拉到那個位置都可以的余德龍,這支球隊的柔軟度一定會更好一些,最好是這兩隻一起選進來…
需要的時候,要能彎得下來才行,一支完整的球隊,不能像一棵硬梆梆的大樹那樣,被颱風一吹就倒。
.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