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田中芳樹《亞爾斯蘭戰記6~風塵亂舞》
卷六的主要進度在於亞爾斯蘭一行人在南方港都基蘭建立起新勢力的過程,這部分節奏進行得相當快,感覺上他們沒有花多少時間…應該是說作者沒有花太多篇幅,就搞定了這項艱難的任務。
但仔細回想,故事進行到現在,出現了那麼多人物,作者花了那麼大的心思描繪了如此壯觀的世界觀,並且從宗教和經濟等各方面來輔助,企圖塑造成一個如史詩般龐大的情節,但可惜的事,這些要素感覺上並沒有被善加利用,常常都是一下子就解決一個難題,或是突然就「過了一段時間」。
如果維持前作《銀河英雄傳說》的節奏感,這麼多素材,應該可以多寫一倍的份量才對,尤其愈到尾聲,總覺得作者似乎有「趕進度」的感覺,很多可以發展的橋段常常都匆匆帶過。
「收集人才」是亞爾斯蘭王子的「秘技」,這樣的設定並不意外,而且很平常,故事情節總是發展成「離開了亞爾斯蘭,才想起他的好,然後就想去投靠他」的模式,在卷六中就出現了四個案例,但老實說,作者所呈現出的亞爾斯蘭並沒有說服我可以有這樣的氣質,如果在他個人方面再多著墨一些就好。
只好惜,《亞爾斯蘭戰記》寫其他人的情節太多了,亞蘭斯蘭只是一個「精神象徵」而已。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青山七惠《花嫁》
文字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人的內心,青山七惠的文字卻像是一只萬花筒,五光十色交錯的光影,就像是人心互相作用後所產生的種種效果,絢爛、迷人,卻又難解。
在《花嫁》裡,青山七惠對於宏治郎、沙織、和俊與麻紀這一家人各別內心世界的描寫,讓人嘆為觀止,尤其對於感情的態度所掌握的細膩度,感覺上已經完全超過三十歲出頭的她所能夠理解的範圍了。
一家四口,每個人在愛情與親情上,各自懷抱著不同的態度,許多想法都收納在內心的一角。表面看起來像是和樂融融、幸福的一家人,卻因為一次即將到來的婚姻,牽動了這些收納在內心深處的「秘密」。但我們看到的卻不太像是會釀成所謂的家庭風暴,反而像是藉著這次機會,填補了每個人內心所缺少的一塊拼圖。
而作者對於各自不同的內心缺角,都無所不用其極地用文字說清楚,尤其是最後一篇裡沙織寫給準媳婦的信,更是驚覺一個人的情感可以細緻到如斯程度,卻又感覺到這一切似乎又還蠻平常的,就像是一種對於情感、生命的可能態度。
有趣的是,一家人其實是原本「不相干」的個體,沒有各自生理上相關的連繫,這部分讓人意外,是神來一筆,在這種探討家庭、愛情與生命的文學議題裡,加入這樣的懸疑要素,是十分大膽的嘗試,但感覺是並不突兀。
三十出頭的青山七惠,真是個讓人想不透的女生。
.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成長之歌
.
寫在「to be a hero」之後…
但我記得原著的這段情節中,作者選用的卻是Fleetwood Mac的〈Landslide〉,不過這不存在是否忠於原著的議題,因為小說作者跟電影導演是同一人,只能說這兩首歌曲都是導演青春歲月中重要的回憶。
倒是Fleetwood Mac主唱Stevie Nicks低沈的嗓音對我來就更深刻一些了,第一次聽到他們的歌得追溯到好久以前才剛聽搖滾樂的那個年代,覺得竟然有女生會用這樣的聲音唱歌,而且還愈聽愈有味道,而另一位主唱Lindsey Buckingham的神經質男聲卻又是另一種調調,那既是一種反差、對立,卻又是天作之合。
雖然我知道Stevie Nicks這個人的時候,她已經40多歲了,但那時候常聽的都是她未滿30歲所創作、演唱的歌曲,讓我深深震撼的卻是她那絕無僅有的女聲,一開始會有男性化的感覺,但仔細一聽,在低沈沙啞嗓音之下,卻有著強烈的女性式潛唱低吟。
在那個七0年代裡,二十八、二十九歲的Stevie Nicks美得冒泡,一直覺得她是個不可思議的美女,神秘又有暴發力,即使去年他們演出時Stevie已經是個65歲的歐巴桑,依然覺得她氣質非凡、雍容華貴。
而那喃喃自語的〈Landslide〉就是記憶之歌了,雖然在她所有曲子中不會比〈Dreams〉在心裡占據更多份量,但〈Landslide〉卻更像是一首成長之歌,畢竟當時我還不太懂得她那種在愛情裡顧影自憐的態度,後來才慢慢清楚,那只是在期盼長大,讓自己更堅強、不要害怕改變而已。
.
寫在「to be a hero」之後…
但我記得原著的這段情節中,作者選用的卻是Fleetwood Mac的〈Landslide〉,不過這不存在是否忠於原著的議題,因為小說作者跟電影導演是同一人,只能說這兩首歌曲都是導演青春歲月中重要的回憶。
倒是Fleetwood Mac主唱Stevie Nicks低沈的嗓音對我來就更深刻一些了,第一次聽到他們的歌得追溯到好久以前才剛聽搖滾樂的那個年代,覺得竟然有女生會用這樣的聲音唱歌,而且還愈聽愈有味道,而另一位主唱Lindsey Buckingham的神經質男聲卻又是另一種調調,那既是一種反差、對立,卻又是天作之合。
雖然我知道Stevie Nicks這個人的時候,她已經40多歲了,但那時候常聽的都是她未滿30歲所創作、演唱的歌曲,讓我深深震撼的卻是她那絕無僅有的女聲,一開始會有男性化的感覺,但仔細一聽,在低沈沙啞嗓音之下,卻有著強烈的女性式潛唱低吟。
在那個七0年代裡,二十八、二十九歲的Stevie Nicks美得冒泡,一直覺得她是個不可思議的美女,神秘又有暴發力,即使去年他們演出時Stevie已經是個65歲的歐巴桑,依然覺得她氣質非凡、雍容華貴。
而那喃喃自語的〈Landslide〉就是記憶之歌了,雖然在她所有曲子中不會比〈Dreams〉在心裡占據更多份量,但〈Landslide〉卻更像是一首成長之歌,畢竟當時我還不太懂得她那種在愛情裡顧影自憐的態度,後來才慢慢清楚,那只是在期盼長大,讓自己更堅強、不要害怕改變而已。
.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盲/哪啊哪啊~神去村
.
近期最想再看一次的電影,但就是找不到時間,不然就是有空檔時,跟場次不合。尤其是《盲》只剩下一廳一個時段,不像神去村還有兩廳各兩個不同的時段還在播。
●
如果要挑一部今年最適合各種年齡層、各種口味觀眾的好電影,我應該會挑這部由三浦紫苑暢銷小說改編的療癒系作品。但「療癒系」這三個字其實還蠻常被誤用的,真正的療癒不該是看了覺得很美好、很羨慕的那種,而是會讓人心裡有所感受、帶來更多正面的力量或者導正原先偏離的念頭。《哪啊哪啊~神去村》就有這樣的能量吧,故事有趣、演員表現自然,不說教,又沒有許多日片流於過於強調夢想的缺點。
●
透過眼睛來觀看《盲》裡女主角的想像世界,是一次奇特又瘋狂的經驗。電影中交錯著真實與虛幻的畫面,倒底我們看到的,是盲女電腦鍵盤底下所創造出來的?還是同步滲雜著某些「現在進行式」?而在過程中不免讓人想起谷崎潤一郎的《春琴抄》,盲者種種並不是太過強烈的負面情緒漂浮在畫面上的各個區塊,不安、疑惑、疏離、孤寂,堆疊出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其實只說一半的〈永遠的0〉
「幸福的三丁目系列」導演山崎貴的新作品《永遠的0》是一部相當成功且不錯的電影,但遺憾的是,電影中卻遺漏了原著小說裡頭作者最想要深刻表達的想法(或者說淡化了)。
記得電影中的一段情節是這樣的,主角健太郎正在追尋親生外公宮部久藏何以做為特攻隊一員而喪命的過程中,參加了一次男女聯誼,席間與他同年的朋友們一提到特攻隊就一付嫌惡的表情、甚至還有人提到了「恐怖份子」這個字眼,健太郎當場拂袖而去。
原著的情節中,應該是健太郎姐姐的男友高山在一同拜訪一位戰後餘生後成為企業家的老兵時所發生的事,高山其實已經是一位知識份子了,但他仍可大喇喇地指責特攻隊都是恐怖分子,因為遭到企業家的嚴詞駁斥。
我並不在意電影在這段情節的改編,至少還是點出了現今日本年輕一代對於時代脫節所造成的錯誤概念。神風特攻隊的成員,在表面上給人的印象是為國捐軀的愛國青年,實際上卻是在軍國主義之下生命遭到踐踏的不幸之人,他們給人的印象不應該是「恐怖」、「好屌」或者「偉大」,反而應該是「無奈」、「遺憾」與「可憐」。
小說除了揭開宮部久藏這個人秘密,很重要的成分就是透過老兵們回憶往事的當下,嚴厲批判軍國主義,故事本身不只表面上是反戰的,骨子裡也是反戰的,主軸說的是其實是生命的價值,也因此作者對重視生命的美軍有更高的評價,宮部久藏小說中也曾一度拯救了一位美軍飛行員的生命。
電影忠實地呈現了宮部久藏這個人,他熱愛生命,不想白白送死,想活著回去見妻子和女兒,眼見許許多多才剛成年的的軍人在技術不純熟之下卻得去送死,因而痛苦不堪,而岡田准一也演活了這個角色。
但是電影在另一面所觸及到的卻十分有限,老兵們在影像呈現下,說的只是宮部這個人與他的事,少了很多大時代背景襯底下無奈的現實,但這或許是影像化本身一些難以避免的限制,像這類的大眾化作品本身必須得將焦點集中在某個人或某些重點身上,但無論如此,導演應該有能力處理得更好才對。
到現在我還會想到小說中,戰後成為企業家的老兵,在陳述過往時所提及戰前日本政府無能導致媒體無限上綱,以及戰後媒體為規避責任而全力粉飾太平,這段情節至今還是讓我很訝異,也為作者捏把冷汗。
記得在1月8日曾在讀完小說之後寫了一篇讀書心得,現在回頭看看,驚覺電影的內容真得不一樣,但別誤會了,我還是覺得電影是成功的,有血有淚,也的確傳達了重視生命的本概念,可我覺得說的真得不夠多,真得好可惜。
日本東京電視台在明年將會播出三集的《永遠的0》的電視劇,小小希望就直接從原著來改就好了,小說其實就有很強烈的影像概念了。
2014年1月8日:「大約在一周前有個奇怪的新聞,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觀賞聖誕節檔期電影《永遠的0》,並表示「很感動」,媒體質疑他為什麼會去看一部鼓吹英雄主義和國家主義的電影。這我就不懂了,《永遠的0》原著小說明明就是一部批判日本軍國主義的小說,甚至可以說是一部反戰小說,媒體憑什麼在不了解故事內容或原著精神之下,就下註解?
我才不相信電影會拍出悖離原著的劇情。
回過頭來說小說本身。這當然是一部戰爭小說,對於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有著大量且鉅細靡遺描敘,尤其是零式戰鬥機的點點滴滴,喜歡二戰題材的讀者想必會讀得很過癮。但是寫戰爭不一定就是鼓吹戰爭、或是強調英雄主義,相對的,透過戰爭的殘酷,所造成對生命意義的思維與人性的考驗,往往是更能立竿見影的。
先撇開故事的主軸不說,作者對於日本之所以會戰敗有著極為嚴厲的指責,尤其是在於那些操縱軍隊或決定國家政策的人,並沒有像美國人那般熱愛生命,只顧面子、不顧裡子。二戰初期,日本在太平洋有著明顯的優勢,但在中途島戰役之後,優勢逐漸喪失,作者像是完全不避諱揭自己國家瘡疤似的,將當年所犯的過錯,不論是現實上或道德上的,全都寫出來。
最直接的部分是在第九章的〈神風特攻〉,作者透過一位曾是特攻要員但戰後成為成功企業家的老兵,直指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因為政府無能、輿論無限上綱導致整個國家走上一條偏激的不歸路。
而這本書之所以了不起,就是因為故事雖然包含了大量戰爭情節,背後的意義還十分之嚴肅,但還是讓人讀來熱淚盈眶、情緒激動不已,因為故事的主題說的其實是生命,而戰爭正是驗證生命意義最直接、最血淋淋的方法。
姐弟倆為了追尋外祖父宮部久藏當年以零戰特攻身亡的軌跡,一一尋訪昔日曾與宮部共事過的老兵,透過口述一點一滴拼出他的身影,並找出讓人意想不到的真相,對姐弟倆的人生觀帶來極大的衝擊。
宮部久藏愛生命、不想為國捐軀,在現在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但在二戰時期的日本,在戰事的氛圍下,卻成了異類,只是珍惜生命本來就是人之天性,認同他的還是大有人在。回顧歷史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到群眾、政府,甚至是整個人類所犯的過錯,然後有所省思…
《永遠的0》是一部訴說生命與人性價值觀的小說,才不是寫什麼英雄主義和國家主義。」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上官鼎《王道劍 肆》
卷肆大概是最好看的一部了,建文帝逃亡的過程,落腳鄭宅鎮之後,眾人如何一方面保護他的安全,一方面建構整個防護系統,到最後決定轉移到新據點寧德,這過程或許不太像武俠小說,比較接近歷史或傳奇小說,但故事真得好看,這部分跟多年前的上官鼎真得不太一樣了。
更讓人激賞的是建文帝的轉變,一夕間失去帝位,作者筆下的朱允炆不是一位能力很好的皇帝,卻是一位對生命、真理有慧根的大智慧者,從建文帝到應文大師,這個角色對於自己的生存之道,領悟得很快,也樂天知命。
鄭芫將少林內功心法傳授給應文,倒是個相當不錯的安排。朱允炆一直是中國歷史中謎一般的人物,在位短短四年,史書上對他的描敘總有限,爾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更增其傳奇色彩,感覺上,他應該可以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學會少林功夫,變成高手,也因此更體認佛法,成了德道高僧,倒是不錯的選擇。
卷肆的另一個重點是鄭宅鎮的生生不息之謎,以及傅翔的悟道,歷來帝國所無法實施的王道,彷彿就像烏托邦一般,常常空有想法,卻怎樣都無法實現,甚至連去執行都沒辦法,而王道的生生不息,竟在小小的鄭宅鎮裡完美呈現…
絕世高手的養成,畢竟是這部作品的軸心,傅翔沒有因為其他外力,諸如有人傳功或誤食靈丹妙藥或仙果之類的,而是靠著資質與際遇而成就一身絕頂功夫,確實難能可貴,現在就差最後的關卡,悟道之後再創造。
生生不息的秘密,的確是巧思。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理智與邏輯崩壞的〈渴望〉
或許先讀完小說、再看電影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但中島哲也這部新作,混亂的程度卻超乎想像,雖然就藝術價值來說,仍不失為一部優秀作品…
如同他過去的作品那般,《渴望》依然靠著強大的音樂為後盾,並以深具衝擊性演出的演員們來堆積成視覺與想像力的雙重震撼,但這樣的感覺在這一回來得更直接,電影在畫面上、在故事上一下子給了觀眾滿滿的想法,你會一下子、在一瞬間知道發生什麼事,甚至可能清楚背後某些讓人不寒而慄的真相。
表面看起來,《渴望》與中島哲也的前一部作品《告白》似乎是同類型、同質的創作,但表達方式其實有頗大差異。《告白》中的惡意比較隱性、感受較需要醞釀,也因此穿刺到心靈末梢的程度特別驚人,在極具美感的畫面之下,死、傷或血反而帶來一種新的形象,也許你不會不忍卒睹,但內心深度更會有一種走在鋼索上毛骨悚然的感覺。
而《渴望》的惡意卻是極端顯性的,無論死亡還是血液都給人強烈的崩壞印象,畫面的呈現有不同於以往的模式,導演在這方面算是忠於原著中直接且強烈的敘事原則,只是影像帶給人的衝擊性更大更快,而畫面所傳達的卻很難說是否能稱之為美感。
~~~~以下為提及原著與電影情節的分隔線~~~~
不過,我對電影情節安排的合理性與邏輯卻抱持著相當大的疑問,這大概是因為某些關鍵點與原著有所出入的關係,雖說小說影像化有時必須做某些情節上的修正,但這一次修掉的,卻似乎造成反效果…
在電影中,加奈子之所以會變成一位貌似天使、其實是個極度邪惡的少女,關鍵就在於某一次父親藤島因酗酒之後的暴力相向,差點就將她掐死,但現實生活中,有可能因為家暴(即使十分激烈)而造成如此嚴重的性格扭曲,甚至變成一位泯滅人性的大魔王嗎?這部分顯得說服力不足。
而且在劇情中,藤島之所以會掐住女兒的脖子,其實是因為她的挑釁、因為她洞悉他的弱點,說出「關鍵字」,讓他理智崩潰,差點犯下淘天大錯。就從這個設定來看,加奈子即使未經過父親暴力相向,就已經是個心機極深的狠角色,這可能嗎?尤其是從某些回憶畫面中可以看出來,藤島一家過去曾是幸福的,一個國中女生不太可能只因父親酗酒與父母關係不好而產生如此鉅大的變化吧…
原著小說的安排應該可以說明一切。電影中父親對女兒的暴力,在書裡是性侵,雖然並沒有交待過程,但藤島後來強暴已離婚的前妻時,文字的描敘卻十分清晰、殘酷,而前妻其後曾強調他當年曾經像強暴自己那般地對付女兒,可以想像畫面有多麼驚人…
因為這個關鍵點,導致藤島夫妻關係生變,家庭關係走向毀滅之路,可以想見的是,這對一位中學女生會有多大衝擊,內心深處的某些部分被挖走,書中多次強調的部分說得很好,「空洞」,她的空洞之大,難以想像,性格的扭曲與價值觀變化,可以想見。
加奈子的復仇計劃,動機在於仇敵奪走她真正愛的人,這個人又是她經歷遭父親性侵後的存在價值,也是自己還活著的證明,一旦愛人消失,原本的「空洞」擴大到足以吞噬一切,能夠理解她為什麼會變得那麼厲害。
可是在電影中的加奈子卻說:「因為愛他,所以要殺掉他。」這段台詞,讓人性的天平垮台,讓加奈子這個本來可以解釋是個「人類」的角色,變得不知要歸類為什麼「東西」。
理智線與邏輯性崩壞的還有小田切讓所詮釋的連續殺人兇手。在原著裡,他是個鬱鬱不得志的警察,兒子還患有先天性病症需要不斷進醫院、花費驚人的醫療費用,遭犯罪集團利用,並深陷成為殺手,是不難了解的。
在得知妻子被性侵、兒子生命遭威脅之後,殺手與藤島約見、對決,爾後發現妻子已經知道自己是連續殺人案的兇手,終究用槍轟爆了自己的腦袋,對妻兒的愛更顯而易見。
電影畫面中,妻子發現丈夫是個恐怖的殺手,一瞬間露出輕蔑的眼神,而丈夫卻一槍就轟爆她,甚至差點斃了一直喊著「爸爸」的兒子,電影中的殺手,又是個不知道算是什麼的「東西」。
原著小說有著濃重的黑與純粹之惡,卻留有相當大的空間給予「人性」彈性運用,想像空間也大。比如說解釋了加奈子為什麼會變成壞人、惡女,又提到了加奈子是能夠愛上別人的,書裡藤島靠毒品的力量想找到女兒、解決事件,卻深陷其中,後來還是因外力而甩開毒癮,當然還有殺手的那段情節,以及黑道頭子那種有原則的行事作風。
可以這麼說,小說是以集惡之大成的模式,來傳達某些概念、讓人深思,雖然造成極大爭議,卻可以從中找到救贖,或者要解釋成是一種警世喻意也未嘗不可。
電影拍得很好,音樂出色,畫面構圖強烈,役所廣司和小松菜奈這兩位老、少主角很棒,中谷美紀、二階堂富美、小田切讓、橋本愛和妻夫木聰這幾位配角也很有發揮,但傳達出來的意念卻不像小說那般留有空間,惡到徹底反而不合理、說服力低,單向的表達方式,無法解釋人心、動機與結果,變得特別混亂。
真得可惜了。
.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大倉崇裕《白戶修的事件簿》
可以感覺得到作者一開始並不打算讓白戶修發展成系列作的男主角,如此淡定,個性又強弱不分明的角色,要受到歡迎好像蠻困難的。或許就因為如此,在第一篇作品〈Tool & Stole〉中,作者在詭計與意外性方面,下足了功夫,效果相當好。
但第一篇的好處就是沒有框架,沒有前作的包伏,以及一些系列推理作品的「公式」,自在發揮就好,所以第二篇的〈Sign Painter〉就顯得有點過了頭,為了強調白戶修的「濫好人」形象,作者可以讓他在幫朋友倉田替工24小時之後,要求對方將工資交給倉田,這就真的有點說不過去了,相信這個社會上不太可能有這種極端的例子。
不過,第三篇的〈Safety Zone〉卻是整本書最精彩的一篇,意外被捲入與銀行搶匪的攻防戰,唯一幫他的還是一位追訴期將屆的殺人通緝犯,作者善用銀行內部一到五樓的結構,增添敘事的次感,尤其是電梯與樓梯形成的時間差與空間感更讓人捨不得停下來,非得一口氣讀完不可,而主角「濫好人」的形象也在這個事件中發揮得相當好,讓人哭笑不得,卻又不會太over。
還好作者並沒有賦予這種個性的角色太驚人的能力,五個事件中,其實有三個事件是以受難者的身分亮相,最後的百貨公司偷竊案還是在被設計後,被先前因為「好人」個性受惠者所拯救,另外兩個事件就真得是以偵探身分大顯身手。
還算是平衡感不差的一本短篇集推理小說,用來放鬆心情是蠻合適的。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黃易《龍戰在野5》
又一個任務完成了,大汗寶墓的關卡在經過前集軍上魁信的暗助,以及最新劇情中秘女的啟發與共同行動,尋寶記終於告一段落,最後還與莫哥領軍的突厥最強金狼軍打上一架,眼看實力懸殊,最後靠新挖出來的武器退敵。
線索、NPC、同伴、神兵利器,連破關老大都出現了,像極了角色扮演與戰略模擬遊戲的要素,過程精彩自不待言,這本來就是黃易的一大本事,尤其是龍鷹與秘女共闖無回峽的部分,過程雖然過份倚賴「幸運」或「天命」的要素,仍然是安排得巧妙的段落,算是本作兩系列以來最好看情節之一。
西域的故事暫時告一段落,作者花了相當多的心力解釋各國與各族之間的利害關係、勢力消長,整個關係網甚至擴及一些中、小型的部落,有些像是突厥與秘族、柔然的恩怨情仇,基本上都算是說得清楚,這使得整個故事襯底的背景變得相當廣,雖說有時會出現草草交待了事的感覺,但能把複雜的結構串起來,黃易果然功力十足。
卷五的末尾,符太將清神珠交給龍鷹,似乎也對未來的情節發展埋下了一個相當大的伏筆,這或許是黃易在這部大作中所借用的另一個轉折點,關係的或許不只是龍鷹的「道心種魔大法」是否大成,可能也會影響他的人生態度,以及武曌的未來際遇。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深町秋生《渴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是一本反毒小說啊~
故事的整個大事件當然是脫離現實的,但卻是由各種細微或單一的「現實」所組成的,作者有意將惡意發揮到極大值,甚至是以製造惡來療癒內心難以填補的空洞,邪惡到讓人冷汗直流的加奈子是如此,父親藤島又何嘗不是,只差在程度之分而已…
其實情節本身並不算特別驚人,釀成如此濃重的黑或深層邪惡氣氛的,反而是一些細節部分,包括殺人事件中屍體的描敘、軸心的逼迫賣香事件中受害者第一人稱的遭迫害經過,主角藤島在尋找女兒的過程中所採取的暴力行徑等等,尤其是兩位主角的內心獨白部分,從一開始的平淡到後來的理智崩潰,過程驚心動魄,讓人不忍卒睹。
這樣的敘事模式,難免讓部分讀者無法接受,一定會有人認為「怎麼可以教壞人家」、「怎麼會有這麼恐怖的事」,最大的疑問應該是加奈子不過是一位高中生,怎麼可能有辦法如此厲害又如此邪惡?現實生活環境中應該不太可能造就這樣的人吧…
但文字的力量是不能小覷的,堆砌而來的惡之大成,反而指向極端的另一面,或許社會上不太可能有如此驚人的事、恐怖的人,但人心的虛弱、自私在故事裡卻處處可見,而在內心失溫到某個程度時,許多人藉由飲鴆止渴來填補,就像書裡的藤島終究還是用了安非他命,但藤島之後的行徑,也夠嚇人了。
故事裡的加奈子只出現在另一個人稱的回憶中,她的恐怖與邪惡形係是由事件發展與相關人所透露的訊息堆疊而成,這個極端惡女的形象,或者有些太過刻意,但大概也是作者想要給這個世道的人心,來一個直中標靶中心的衝擊吧。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To be a hero
夜深人靜的時候,突然聽到David Bowie演唱的〈Heroes〉,於是想起了電影《壁花男孩》裡,Emma Watson飾演的Sam,在通過墜道的車上突然站起來、展翅飛翔的畫面。
Sam突如其來的舉動來自於她那種不太有雜質的執著,或者說是衝勁,卻又不是想做就做、想說就說的那種,大概是她下意識裡有極高的辨識度,很清楚當下該豁出去,這樣就會開心、愉快,或是感覺良好,所以她想也不想就站起來,在音樂聲變大、車子出了墜道迎向夜色的同時, 放肆地迎風遨遊。
但是Sam的這個舉動仍是相當不容易的。其實她還只是一個有著許多煩惱、甚至經歷過一些難堪過往的少女,生活中還是得不斷地為一些有的沒有的無聊事傷腦筋或思考未來該怎麼辦。但總不能永遠處在一個上緊發條的狀態,甚至偶而喘口氣也還不夠,真正需要的是一種不定期的完全解放。
穿越墜道就是一種象徵意義,David Bowie的歌詞裡不斷地說著:「You can be hero, just for one day.」這一刻,就是要擺脫平時各式各樣的心情和面貌,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只要這一天(或這一刻也好),to be a hero。
.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燃燒殆盡〉的中谷美紀與岡田准一
記得幾年前被問到「你心目中排名第一的日劇是那一部?」時,猶豫了一下,勉強給了一個答案,不是木村拓哉與山口智子的《長假》,也不是中谷美紀與渡部篤郎的《繼續》,更不是織田裕二的《大搜查線》,那一次推翻了之前可能認定的幾個答案…
我選了由戀愛小說女王唯川惠原著改編、2002年富士電視台的夏季日劇《戀愛偏差值》。
但會猶豫並不是沒有理由的。
這部日劇分成3個篇章,各4集,第一章〈燃燒殆盡〉的卡司包括中谷美紀、岡田准一、篠原涼子、菊川怜和木村多江等,第二章〈PARTY〉有常盤貴子、稻垣吾郎和山口智充等,第三章〈她討厭的她〉則是財前直見、柴崎幸、柏原崇和柳葉敏郎等等,而當時如日中天的早安少女組的老闆淳君則是三章的共通角色,演的是一位酒吧老闆。
3個篇章中,〈PARTY〉算是較弱的一章,但也是水準之作,〈她討厭的她〉很棒,兩位女主角將不同年齡層的女性面對工作和愛情的觀點表達得很清楚,既感人又貼近現實,但還是完全比不上〈燃燒殆盡〉,就因為有這篇的神作,即使3章的水準不一,還是認為這整部是我心目中最棒的日劇。
第一章會成為神作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劇情的節奏與氣氛,一是演技。主題原本只是「失戀的女人」,卻又添加了女人的「嫉妒」和「心機」,接著還看到發生在主角身上的「暴食症」和「跟蹤狂」等現象,然後出現了無聲電話,而編劇又開始大玩「猜兇手」的遊戲,主題明明在探討戀愛的種種,竟然變成懸疑推理劇,這可真是神了。
而配樂也是一絕,節情在面臨間歇性的轉移時,會出現像是在打拍子的間奏,而在劇情面臨高潮時卻又響起MISIA〈眠れぬ夜は君のせい〉的前奏,有時候你會不忍卒賭主角怜子的難堪模樣,卻又壓抑不了想知道答案的心情。
你還會發現怜子身邊的幾位女性,各自面臨不同的難題,編劇分明就打算將現實生活中幾個女性在兩性問題上所顯現的不同面貌,集結在一起。
4集大約共3小時,如果扣掉一些連續劇該有的要素,進行剪接,要變成一部出色的電影應該也不難吧,有愛情、有懸疑、有驚悚,也有讓人揪心的感動,最重要的是還有中谷美紀與岡田准一不可思議的演出。
2002年的岡田才21歲,當時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的日劇代表作大概就是宮藤官九郎編寫的《木更津貓眼》,但那部劇風格太過特殊,通常不太會把心思擺在演員表現好不好,所以他在《戀愛偏差值》中與中谷美紀的對手戲,才會特別讓人印象深刻。
岡田飾演的隆司在劇情初期被設定是一個gay,對怜子來說是個無話不說的「姐妹淘」,比起她的麻吉美穗(篠原涼子),隆司更是個可以說上心事的對象。
劇本對於隆司的性向說得相當模糊,但個性上理性與感性兼具,男、女的性格特質都有,隆司對怜子的溫柔,絕對可以讓女性觀眾心碎、讓男性動容,而在面對事件時他所呈現的態度,又看得出冷靜與思路清晰的一面。
岡田在這兩面的表現都十分自然完美,完整地結合成一個角色,這是我第一次對他的演技刮目相看,果然在後來的「SP系列」和好幾部電影中都有精彩的演出,對我來說,岡田准一是傑尼斯家族中演技最出色的一位,即使是只攻演戲的生田斗真也比不上他。
不過,比起隆司,怜子這個角色的難度更高,情緒落差之大,以及多面的人際關係,對演技來說都是十分嚴苛的考驗。
但在故事的前半段,中谷美紀基本上不能算是在演戲了,她根本就已經是個失戀之後會出現各種症狀的女人,不管是不知所措地暴飲暴食、放聲大哭、疑神疑鬼,都是生活中隨時可能見到的案例。
而編劇在後段下猛藥,只有一聲冷笑的無聲電話連續出現之後,怜子開始懷疑身邊的女性,包括死黨、情敵、嫉妒她的老友和百般想擠下她的同事,這段劇情當然不是現實生活中容易見到的,而美紀卻又將觀眾的情緒整個牽著走。
在《戀愛偏差值》之後,中谷美紀只在同年的《老爸》中飾演田村正和的女兒,便主攻電影事業,一直到2009年才又演出連續劇,在《仁醫》中扮演花魁野風。2003~13年間,她6次入圍日本奧斯卡,最重要的作品當然是奪下影后的《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但不管是她日劇顛峰時期的《愛的和絃》、《繼續》、《女醫》和《永遠之仔》,還是後來美得冒泡的電影《電車男》和一部接一部的演技力作,我還是對這4集讓人喘不過氣、情緒燃燒殆盡的神作,印象最深啊啊啊~~~
.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田中芳樹《亞爾斯蘭戰記5~征馬孤影》
到日前為止,這部作品最大的缺點是做為主角的能力太弱了,他的優點很多,有人和、有氣度、有解放奴隸這種遠大的志向、有悲天憫人之心,但這些其實很難從實績上看出來,而亞爾斯蘭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似乎沒有明顯的成長,包括武勇、政事和領軍能力等等,所有事幾乎都還是要靠那爾撒斯。
要說所有人才都集中在他身邊也是一種能力,也不能說是錯,但這類人物在歷史上相當多,比較之下,亞爾斯蘭尚未在能力達到一定水準,或展現一定潛能就能搜集那麼多狠角色,感覺上有點不平衡。
第五集的末尾被安德拉寇拉斯王流放到南方,或許是一次契機,對亞爾斯蘭的能力是一大試鍊,但他身邊還是集結了六位厲害的同伴,感覺上像角色扮演遊戲中,開啟另一個篇章,重新練功,但他個別能發揮的空間恐怕還是很有限。
除了亞爾斯蘭之外,其他角色的發揮並不算深入,多半只是在突顯個人能力有多好,達龍與奇夫的「內心戲」稍多,但還是過於單調,達龍昔日在絹之國的往事是很好的發揮空間,可惜書中著墨不多。
反而是魯西達尼亞的少女見習騎士愛特瓦魯,在信仰與現實環境衝突之下所產生的內心衝擊,還比較讓人有感覺。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