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柳廣司《D機闗 02 ~ DOUBLE JOKER》


續集有點顛覆前作給人的印象。

從一開始到現在,D機關一直給人無所不能的感覺,在第二部裡也是如此,但到頭來我們都知道,他們所有的成功在整個世界局勢裡只占了極其微小的影響力,到最後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結城中校的所有伎倆將會大打折扣。

但這只是到第二部末篇〈黑鳥〉為止的狀況,一旦戰役全面擴大,間諜戰又會呈現另外一種光景,D機關會不會消失?感覺應該是不可能的,結城中校既然如此神通廣大,就一定會有另外一種盤算,而且說不定早就規劃好了…

回到主題,〈黑鳥〉可以說是前兩部所有事件中,D機關唯一的失敗案例,而且還是發生在派駐美西活動的最優秀成員身上,但這個事件對整個系列來說,卻有著畫龍點睛的效果,一方面讓D機關涉入的時代感更加強烈,另一方面也多少說明了再厲害的特務還是有感情,不可能毫無缺點,不然一再寫著多成功、多神,還是會失去說服力。

前作描寫的是D機關的成立、事件中成員的心理狀態,再加上一些解謎色彩,而在第二部中,作者減少的懸疑性,追加了時代感與地域性,不管是在中國、越南、德國還是美國,都可以看到D機關的腳步,以及他們在那個時間點、那個地方所做的事,來推衍二戰的軌跡。

故事一樣好看,只是感覺與前作不同,娛樂性多少有降,但弦外之音要多一些。



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

保羅.奧斯特《孤獨及其所創造的》


小說家大概是一種最神經質的職業(這裡說的小說家應該是我們私心所認定的那種,而非世俗所說的),不管是行為準則還是思考邏輯,都不是客觀的視角所能預測或理解的,我們往往很難解釋他們做了什麼或寫了什麼。

而一旦小說家要寫自己,那就更加難以想像了…這本回憶錄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存在。

其實回憶錄本身就是一個極其矛盾的文體,如果只是把自己過去的事單純地記錄下來,應該很多人都辦得到,那麼跟閱讀報章雜誌裡的報導有啥不同?真正的回憶錄是帶有自省與批評的,甚至是將檢視過往軌跡時所一併收穫的成果呈現出來。在這樣的前提下,小說家的回憶錄就真得挺麻煩的了…

因為小說家擅長創造和隱藏,有著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一旦寫起自己,顧忌更多,既想忠實呈現自我,卻又怕東怕西怕把自己的內心世界曝露太多,往往寫得隱諱又瑣碎,每一個過往的切片看似獨立、卻又互相牽連。

在這本回憶錄裡,前段作者談到父親的部分,喃喃自語地寫著,剛開始多少有些讓人不習慣,但寫父親的部分比起後面一個接一個寫著自己的「記憶之書」,其實已經算體貼了。

我想,做為小說家的保羅.奧斯特,比起多數小說家一定是個更加孤獨任何的個體,而創作(或者直接說出書)卻是一件完全不孤僻的事,如果是那些創造的或隱喻甚多的故事也就罷了,但是寫回憶錄就等於把自己攤開來,就定義上來說不是一個孤獨的事。

於是他選擇了一種外表變化多端且模糊不清,但內在卻是清澈透明又極度誠懇的方式,一段又一段地說著自己的事,順序或關連性沒有其必然性,他只是在創造過去所發生的事,在現在和過去的交接點上,選擇讓自己消失…



.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轉身


--




愈是疲累,愈能感受到生命中那些輕微細小的部分
愈是晦澀,愈能在暗室裡尋找到那一塊透明的角落
愈是沈默,愈能在恐懼的包覆下看到最純粹的渴望
愈是安靜,愈能在深沈的黑裡發現唯一的希望之白




--




眾裡尋人 
 錯愛只是為真愛作證
 所謂魔鬼留下的傷痕 
 都是天使的指紋




林夕的詞從來都沒有特定的形式
卻常在你我心中插上一把小小小小的利刃
一直淌血卻不致於氣力放盡




亮晶晶
 黑沉沉



開了窗
 關上門
 誰給了你寂寞
 寂寞還給你新生



雖然一開始就是靜悄悄與亂紛紛
但接連不斷出現的反義詞其實只是他的詭計
燕姿的聲音穿透了內心世界裡的的時空假象
讓緬懷的感傷與當下的安慰並立而存

於是

錯愛和真愛
時間與青春
黃昏與深夜

都成了那些恍若似真的回憶裡
一波接一波同時閃耀的光影




--



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二階堂富美的明星臉

.



第一次看到二階堂富美,覺得她有兩張明星臉,一是宮崎葵,一是內山理名,但後來在日劇《Woman》演滿島光同母異父的妹妹時,覺得又不太一樣,這可能是角色設定的關係,造型不同又是女高中生又長髮...

但看了電影《ほとりの朔子》(台譯「18歲的盛夏告白」,片名亂翻一通@@),覺得她好多角度跟宮崎葵亂像一把的,某些臉蛋鼓鼓的感覺又跟內山理名一模一樣,甚至肢體語言也有些相似...

難得的是才20歲的她,臉技好得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不是那種成熟老練的類型,也不是演什麼像什麼的那種,更不是用許多的內心戲來堆砌包裝,而是一體成形的感覺,比如說,一個18歲情竇初開但又不懂人情事故的女孩是什麼模樣,她就會用最自然的一面呈現給你看。

或許不該說是演技好,而且演技自然平實,讓人慢慢地、淡淡地或融入其中。

比如說在《ほとりの朔子》的最後,當她安慰孝史的時候,毫不思索地就說出「可憐」這個字眼,完全沒有感覺到這麼說會讓對方受到另外一種傷害,但劇情中的這個角色就是真得不懂,你自然而然會從他的表情與肢體語言中感受到這些。

之前在園子溫作品《庸才》也是如此,她的表現不是讓人讚嘆的那種,而是一種「原來如此」的感覺。

這或許是因為有剪接、運鏡等效果來加持,也可能是她演這個最接近自己年齡與經驗的角色就該得心應手,「樣本數」還不夠多。但無論如何,光是少少幾部作品,就能夠說服我繼續關注她了~





.

2014年7月19日 星期六

湊佳苗《白雪公主殺人事件》


大約在湊佳苗出版第3、4部作品時,曾經深深覺得她應該要放棄多視角的寫法了,畢竟再寫下去,視野只會愈來愈狹礙、走入死胡同。後來她並沒有放棄這條路,只是嘗試了其他的敘事型態,當然這包括了所謂的正統小說格式。

在經歷《花之鎖》、《藍寶石》和《母性》等作品之後,這位口碑曾經一度跌到谷底的人氣作家,總算稍微找到自己的寫作定位,現在想想,她當然還是可以嘗試讓自己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多視角模式,但絕對不是唯一的道路。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就是多視角的新嘗試,整體來說,完成度並非十分理想,但實驗性十足,試圖藉由社群網路與媒體的影響力來訴說事件真相因為這些現代新傳媒力量而完全扭曲成另一種模樣,企圖心相當明顯。

「白雪公主」與「魔女」是作者分別為三木典子與城野美姬這兩大主角所設定的形象,藉由她們周遭人士與親友的描敘,也透過媒體報導和網路散播,「試圖」加深讀者這兩種既定印象,再將線索與動機埋在其中,尤其是記者的報導、與網友的應對方式。

但有經驗的讀者應該很清楚,像這種愈是在敘事中塑造極端印象的,事實上往往並非如此,故事中段過後,兇嫌愈接近千夫所指的狀態,反而覺得太over了,變得不太現實,閱讀心態上也會覺得一定有問題。

而且愈這樣寫,要拗回來的難度也比較高,結果最後的解答乾脆來一個直接「開獎」,沒有靠任何故事裡的當事人查出來,就是過了某個階段之後,告訴你破案了,然後再加上當事人說法。用這樣的方式來營造意外結局,總覺得很不夠力。

但值得欣慰的是作者愈意嘗試新的模式,而且很認真地針對各角色獨立的情感來描寫,所以就算敘事有部分不太合邏輯,又或者有些線索太顯而易見,但也勉強還算可以接受啦。




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猩球崛起:黎明的進擊〉/〈盛開紫羅蘭〉

























◎在猩猩身上看到人類貪婪、自私的一面時,無力感遍佈全身,但電影裡的猩猩是透過人類進化而來,繼 承到一定的劣根性也是無可奈何的吧。只是我們每天在新聞中看到的、在生活中遇到的事,不就經常是自私或貪婪的?凱薩不但像是個君臨天下的君王、也像是個悲 天憫人的聖人,電影只是透過牠來讓我們回歸本心而已。


◎頭一次看到用影像堆砌而成的西蒙.波娃,也頭一次因為看一位從未聽過的女作家的故事而如此激動。幾千年來,女性被禁錮在傳統包袱下的靈魂始終無法解放, 只是偶而會因為某些先知的勇氣稍微渲洩而已。Violette Leduc努力釋放自己的靈魂,而西蒙.波娃在她多次瀕臨崩潰時成了一道出口,她們是上天用來幫助人類提昇理性辯證層次與昇華心靈深度的人。


好久沒有如此豐富滿足的一天了。



.

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久利生公平回來了

.

《HERO 2014》ep1
〈久利生新傳説的開始~時効結束前的寶石強盗〉



看來這幾年聲勢直線下滑的富士電視台挑選了一個最簡單能夠重振雄風的方法,但這也存在著相當大的風險,畢竟一旦《HERO》這張招牌再打不響,不只社長龜山千廣的飯碗岌岌可危,木村拓哉的演藝生涯也會是一次嚴重的挫敗。

但第一集看完,似乎是多慮了,福田靖和鈴木雅之這對編、導搭檔還在,原本那種會吸引人一直盯著看的節奏還在,熟悉的音樂與片頭隔放模式讓人熱血沸騰。

但我想最能讓日本觀眾不轉台,首集就創下26.5%高收視率的關鍵,應該是事件本身的設計,既吊人胃口,又有十足的解謎興味,「到處趴趴走去尋找答案的檢 察官久利生公平」果然是最讓人懷念的,而事件的真相總在他四處奔走後浮現。在首集中,時效將屆的寶石竊案與酒館傷害案串連在一起,到最後答案出來,線索的 連結頗具說服力,也有十足的意外性。

當然也不能少了電視購物,以及平常不說話、只會說「有喔!」且什麼都能變出來的酒吧老闆,看到就讓人心情愉悅。

比起前作明顯偏弱的當然是配角群,尤其在喜感上有著頗大落差,愛女兒卻又搞不倫的檢查官阿部寬、毒舌檢察官大塜寧寧,以及與久利生從頭到尾都有著某種或輕或重曖昧的事務官松隆子,都是這部戲的經典設定、橋段,續作一次少了這3位,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新角色比較讓人期待的應該是濱田岳,一向是電影咖的他,有自己獨特的笑梗,就看編劇能不能讓他好好發揮了。至於北川景子,首集的表現算是可圈可點,編劇給 她的形象是「能讓檢察官戰戰兢兢的事務官」,她自己也因此沾沾自喜,自以為頗為搶手,但事實是卻是因為經常面露兇樣,讓人不敢隨便招惹她。

如果可能,希望阿部寬和大塜寧寧能夠出來客串個一集,雖然寬叔很忙,但拜託富士還加把勁吧。

至於松隆子的雨宮舞子,首集有交待她與久利生公平的後續發展,但並沒有說得很清楚,所以就希望她最後一集也能來客串一下吧,雖然聽說她現在跟富士的關係不太好…

而最糟的發展,是讓木村和北川在戲裡湊成一對吧。




.

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又見空姐刑事~

.

日本富士電視台在上周播出了重製的《空姐刑事》,新的主役由深田恭子擔任,做為助手的空姐則是吹石一惠與瀧本美織,其他的空姐還有水原希子、佐佐木希與石原純一的女兒すみれ,事件關係人還有愛爾蘭與日本混血美女和冉千秋、要潤與老牌資深巨星寶田明,陣容相當華麗。




事件地點在紐約,取景地包括時代廣場、第五街、紐約自然史博物館、Liberty State Park,以及美國兩個最古老的酒莊Brotherhood Winery、Benmarl Winery。尤其是酒莊周邊的風情,很有療癒效果。

只可惜,這部特別篇就這樣而已,深田恭子解謎有經驗,她的部分還可以接受,但瀧本美織的角色完全就像是個小白痴,案件主體結構也不是很完整,bug還不少,感覺有點隨便,連劇名的副標也只是「紐約殺人事件」,雖然舊作常常也是以風景為主、事件為輔,但至少在設定上都還有模有樣。

過去那個讓資深日劇粉印象深刻的「空姐刑事系列」是在1997~2006年間以每年一部、在1月於富士電視台播出的「兩小時推理劇」,擔任偵探角色的空姐是財前直見,助手是木村佳乃與水野真紀,10部特別篇的收視率介於15.2%~23.2%之間,印象中好像看過其中的一半,每一部都非常好看,很過癮。

光看每一部的篇名就很有fu~

1997〈法國~東京~九州2萬公里.綺麗的殺人紀行〉
1998〈義大利~高知1萬公里.華麗的時尚界的殺人詭計〉
1999〈東京~德國1萬公里.浪漫大道殺人事件〉
2000〈東京~達拉斯1萬公里.最後航班花束〉
2001〈東京~檀香山~夏威夷島.樂園的花又甜又危險的香味〉
2002〈威士拿~沖繩~溫哥華.愛和殺機的白之戀人們〉
2003〈越南~洞爺湖5千公里.愛和殺機的光之影〉
2004〈杜拜~東京8千公里.列島縱貫美食旅行殺人事件〉
2005〈魅惑的南澳大利亞.豪華臥舖特快殺人事件〉
2006〈東京~倫敦1萬公里.最後航班殺人事件〉

唉,結論是,富士電視台真是愈走愈回去了,只想到外包裝要多亮麗,卻忽略了內容還是最重要的,就這樣糟蹋了一個好口碑的品牌…



.

2014年7月13日 星期日

【世足】決戰前…

.

冠軍戰的兩天前

在一片挺德聲浪中,巴西海龜獨押阿根廷奪冠,令人欣慰,雖然之前這隻有摃龜過不只一次.....

四強戰取代Angel di Maria先發的Enzo Perez,在邊路對荷蘭這樣的強隊踢出創意,看來冠軍戰應該要先發了,在增加中場厚度之下,至少不太容易出現巴西前一場被前後夾斷的慘劇,也不至於搞到四年前的0:4的局面。

di Maria的復元狀況,似乎是可以出賽了,但會不會先發就難說了,上的話就是跟Perez一人一邊吧,假設他的程度不至於差傷前太多,搭上Mascherano和Biglia應該可以跟德國如鬼神般的中場尬一下。如果是在板凳待命,大概就Lavazzi先上。

至於Kun嘛,就請繼續擔任球隊公關或是等西瓜累了再上吧,對德國不可能踢3前鋒的XD





季軍戰睡醒之後

掙扎了一下,還是看了巴西對荷蘭,但因為誤判與失誤,這場季軍戰應該是歷年來比較難看的一場,雖然還是踢出大分...

開賽後不久,Thiago Silva拉倒羅本是在禁區外,但羅本速度太快,倒了之後才在禁區內,判罰點球絕對是誤判,至於黃牌嘛,我覺得介於可給可不給之間,但比賽才剛開始,拜託也先警告一下吧...

之後羅本拿到黃牌也是一樣,動作沒有大到一定要給,主裁判是在急什麼?

第二個失球完全是Davis Luiz的失誤,門前頭頂助攻給對手射門,他的新老闆一定很傻眼@@

其實巴西踢得不算差,只是落後兩球之後有急就章,節奏打得有點亂,真正威脅性射門不多,不過Willian與Oscar真是亮點,也不曉得前一場對德國為何賽前變陣,把Willian溫在板凳

最後是羅本的假摔,我覺得根本媒體製造出來的話題,這並不是說他不會假摔,但在這方面他應該排不到很前面,但摔倒的次數是非常多,這是速度快前鋒的特色。

開賽後那點球,Silva沒犯錯,不拉人對方就單刀了,羅本也沒假摔,被這樣拉不倒才怪,唯一犯錯的是主裁判。





.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黃易《龍戰在野 卷三》


鹿野望之戰十分精彩,過去關於沙海與綠洲的攻防戰的描敘,實在是相當稀罕,而黃易在這一集中,針對周邊的相關地形,以及在此環境的特殊兵器、戰法,有著鉅細靡遺的描敘,可想見他在這方面該是花了多大的功夫。

但這場戰役結束得有點突然,切換到古城寶藏與追擊鳥妖的情節又是個全新局面,有點像是電玩破關那樣,一關過完又一關,在這樣的長篇歷史武俠小說中,總覺有點怪。

武俠小說的創作,最怕的是主角的英雄化過度被放大,以致於模糊了個性,導致可讀性與文字的感受性都大幅降低。但黃易的某些作品或多或少算是一種特例,他的主角其實是在演繹他所創造的某種哲學,像是燕飛、徐子陵,還有現在的龍鷹。

龍鷹套用的應該就是所謂的「道心種魔大法」模式,雖然《邊荒傳說》中的向雨田也是如此,但他畢竟不是主角,不像龍鷹那樣可以清楚知道他因為練了這套大法之後,在身、心、靈上的變化,感覺上他像是整個人慢慢地變成大法所想要變成的模樣,這樣的話,如果再有人練成,會不會變成「同一個人」?不過符合這條件的也只有向雨田與龍鷹,也無從比對就是了。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西村京太郎《亡者的警示~東海道殺人軌跡》


日本鐵路運輸之發達可說是世界奇蹟了,而且在遍佈全國的大大小小鐵道列車中,出現誤點狀況的比例可說少得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就是因為這樣才能夠發展成獨樹一格的鐵道推理,作品數量驚人且類型豐富,這在其他國家的懸疑小說中是找不到的。

而西村京太郎本身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存在,從1961年出道至今,50多年的作家生涯中發表了540部作品,以鐵道為主的旅情推理已經成了日本讀者生活的一部分,而他筆下的十津川警部和龜井刑事出現的機會也多得驚人(話說回來,那有那麼多「時間」來給這對搭檔處理那麼多案件咧?不過看推理小說常常是沒在管這種基本設定的啦)。

不過鐵道推理往往流於繁瑣,而且在完成犯罪的設定上,常常對時間的掌控過於「完美」,在閱讀時很耗時間去注意細節,但解開後說不定突然會覺得「嗯,這時間也捉得太緊了吧,現實中不可能百分之百這樣,也難保不會發生什麼意外」。

不過西村的鐵道小說不太存在這個問題,至少他的文字敘述淺顯,在單一事件中很少出現大量的詭計,也不會隨便擾亂讀者對時間的概念,單純去享受解開謎題之後的快感。但他也不太會去描敘事件相關人的內心世界(也有少數例外),通常以事態發展為主,大多作品都是滿足喜好這類型作品的娛樂小說。

這部新的中譯本其實是西村京太郎4年前的作品,故事開頭罕見地將格局拉大,將時間軸往前拉到日下刑警5年前的學生時代,在鐵路旅行途中遭遇了兩件事後被判定成意外的死亡事件。5年後又出現兩件殺人案,讓日下將過往回憶連結在一起,於是在十津川的帶領下,解決這個事件。

只看開頭設定,會覺得這應該可以寫成一部長篇鉅作吧,不過作者的目的就只在「解決事件」,不願做一些「多餘」動作,幾位當事人的心態、動機或內心掙扎,都在事後以對話簡單處理完畢,所以詭計部分雖然設計得不錯,但讀完一定會覺得不太夠味。

但如果不是這樣,西村京太郎就不可能寫出那麼多作品了,既然社會大眾中有許多人期待多讀他的作品,那這樣寫也是為大家提供更多的閱讀樂趣,沒有人規定作家一定要寫那種長篇或重量級的鉅作不可。


.

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最驚人的小說家

.


在東、西方那麼多當代小說家中,我覺得最驚人的是應該是日本鐵道推理大師西村京太郎。

幾天前國內剛出版「十津川警部系列」的《亡者的警示─東海道殺人軌跡》,出版社標磅著是「西村京太郎最新長篇推理」,但查了才知道這是2010年的作品。






















不過日本NTV電視台剛剛播出由三浦春馬和城田優主演的特別篇《殺人偏差值70》,卻是西村桑今年5月25日才在日本出版的作品,在這之後,他又在6月17日出了《新・東京駅殺人事件》。



















《新・東京駅殺人事件》是西村京太郎的最新作品,作品編號540。沒聽錯喔~這是他作家生涯的第540部作品。

當他在兩年前完成第500部作品時,日本文藝界整理了他的創作進程,前100部他花了7940天,第2、3、4、5個100部分別花了2537、2784、2130、2055天,500部共花了17522天,平均一部只要花35天來寫,如果扣掉寫最慢的前100部,後400部平均每部只要花24~25天就可以完成。

另外,從第501~540部,西村桑大約花了27個月來完成,這樣算起來,平均一部是20.5天!!!

而他今年已經83歲了,今年3月20日是他處女作發行至今的50周年,先不管品質如何,但市場反映仍有一定水準,我想他大概是會寫到死或寫到不能寫為止吧~~

西村京太郎的作品我看不到十部,這部新中譯本也只是平平而已,不過《殺人雙曲線》、《天使的傷痕》、《終點站殺人事件》、《華麗的誘拐》和《七個證人》都是很好看的小說。




.

高野和明《十三階梯》


好看的小說不少,但要真正見識到其「力量」的小說並不是那麼多,高野和明的這部處女作給了我充分的閱讀樂趣與滿滿的力量。

小說的主題是「死刑」,死刑的存廢、死刑犯的心情、死刑執行官的內心掙扎,以及為政者對死刑這個燙手山芋的糾結,故事的情節從頭到尾都圍繞在這個氛圍中。

但在閱讀的過程中,卻不必為此而感到沈重,如果會感到無奈或感傷,也是因為人性,或者是結局所揭櫫的某些事實。這是因為作者將事態發展與解謎的部份,伴隨著死刑執行前的所有「準備動作」,以一定相同的節奏往前推衍。

所以在過程中,一定要體會南鄉因執行死刑而來的「殺人」罪惡感,才可以理解案件的發展,要感受到純一以承受著毀掉別人與自己家庭的心理負擔來進行更生,才有辦法解構隱藏在事件背後的真相。

就因為想知道答案,就必須去了解死刑,這會比我們看到捷運無差別殺人事件之後一味高喊反對廢死而來得踏實些,雖然小說裡寫的是虛構的故事,卻是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死刑這件事,這在大眾文學中是比較少見的。



.

2014年7月5日 星期六

【世足】愈夜愈亢奮

.

7月5日德法戰過後


好無聊的一場比賽
淘汰賽以來就屬這場最無聊
根本就是一場比爛大賽
而且還是踢得很爛的球隊贏了比較不爛的球隊

法國就不敢講了
德國的話不知多久沒看他們踢得那麼差了
印象中他們一向是可以平均發揮的國家隊
但這場完全就不是這樣了
真要講的話就是Neuer又救了球隊
中場表現得還算中規中矩
但不管是誰一到前面就閃神
只是偏偏就是贏了

每次看到在這種大賽踢那麼爛還贏就不爽
那些踢得好卻不得不先領機票的球隊是在踢心酸嗎?




7月5日巴西vs.哥倫比亞上半場結束


讓人呵欠連連的德法大戰過後
在沙發上小睡一下
凌晨4點這一場才幾分鐘就讓人血脈賁張

巴西是全隊都吃了炸藥嗎?
浩克勇猛異常,只差沒變成綠色而已
Marcelo和David Luiz一直從後面壓上來打
為什麼前幾場沒辦法這樣踢咧?

只有Fred還是一樣沒什麼存在感
而且他還真是本屆一大衰尾道人
沒事還會站在隊友射門的路線上
協助對方防守...

Maicon替下Daniel Alves的效果看起來是不錯的
但上半場到現在頭號功臣應該還是Thiago Silva
印象中他在國家隊進球數不多但似乎都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跟另幾位中後場隊友盯James Rodriguez
甚至Oscar偶而都會退到後面來幫忙防守
盯得他幾乎沒辦法在禁區觸到球

Pekerman讓J-Rod離開習慣的左邊路
改踢中間的自由人
很難說是好是壞
雖然他一定有這個能力
但在這種大賽突然這樣改會有一定的風險
而且他踢中間鐵定容易被盯上
如果隊友沒辦法掌握機會分擔他的負擔就糟惹
上半場就是這樣

38歲的Yepes踢得比想像中的好很多
上半場如果不是他斷掉幾次射門或傳球
巴西應該會多進1~2球...



睡醒之後

Neymar的事真讓人遺憾
但Juan Camilo Zúñiga應該不至於故意要去傷害人
我寧可相信這是激烈拼鬥場上難免會發生的腦充血

說到腦充血
一向冷靜的巴西隊長Thiago Silva在比賽結束前
無腦的挑戰拿到球的門將領到黃牌
結果準決賽對德國無法上場
雖然賽後辯解時提到實在是因為躲不開
自己覺得領黃牌有點無辜
但即便是這樣也是因為想硬拼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這不是腦充血是什麼?

腦充血狀態在愈重要的賽事中愈容易出現
不管是戰神馬拉度納
還是至今仍是英格蘭隊領袖角色的魯尼
都曾在自己的首屆世足賽中領到紅牌

在龐大的壓力下能夠控制自己
對勝負的影響力常常大過於技術水準
所以愈接近決賽愈需要好的EQ
以及重大國際賽的經驗…




.

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世足】最精彩也最痛苦的一夜


●比利時對美國這一戰,如果要挑出一件最高機率可以完成、但卻錯失的事,來修復這個結果,那麼踢進2014 FIFA世足賽8強的,會是那個昔日被稱為足球沙漠的國家●


7月2日,16強淘汰賽,阿根廷vs.瑞士 + 比利時vs.美國


凌晨必須值班這件事,實在蠻遺憾的,同時間得工作,就沒有辦法認真地觀看阿根廷的淘汰賽,即使工作的標的物是這場比賽。

但結束工作後才發現,遺憾的並不僅止於此,因為另一場的「比利時VS美國」才是今年世足的8場16強淘汰賽中,最精彩的一戰。

其他的淘汰賽,巴西踢得不好,德國表現讓人失望,弱化的烏拉圭不是哥倫比亞對手,荷蘭贏球十分戲劇化,但他們實在也不在狀態中,雙方都有發揮的好看比賽大概就法國VS奈及利亞、哥斯大黎加VS希臘這兩場。

但今天這兩戰,無論是精彩度還是強度,全都打趴了前面的6場比賽,只是第一場的阿根廷VS瑞士之戰,如果不是延長賽下半場Angel di Maria的爆氣演出,整場的熱度勢必會大打折扣,我說的不是進球,即使最後和局、踢進PK戰,這15分鐘還是很刺激的。

但如果這一戰真變成一場無聊的比賽,di Maria也必須承擔這個原罪。阿根廷在下半場一共有15次射門和超過30次的傳中, 看起來卻沒有什麼娛樂性,這大概也跟di Maria有關,因為在這45分鐘的畫面裡幾乎見不到他,統計數據說他在這段時間的傳球成功率只有40幾趴,會不會太跨張...??如果他在下半場稍微正常一點,可能就不必踢進延長賽了。

第2場比賽是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下follow的,但還踢不到半場,整個人精神就來了,只是工作在手,十分痛苦。

比利時預賽的3場比賽都跟到了,之前也看過Hazard、Courtois和小魔獸幾位主將的比賽,但這場比賽還是嚇到我。

照理來說比利時應該是一支防守意識極高的球隊,預賽裡見識到Kompany的功力,果然讓人嘆為觀止,不管是預測球的位置、分析對手攻擊路線都有驚人的效果,只是我不太清楚他現在是否狀況特別好,畢竟之前沒什麼機會看曼城的比賽。

我應該沒有低估比利時的火力,預賽中他們的進球雖然不是特別多,破壞力卻展現無疑,只是這一場的火力還是遠遠超過原先所想像,讓Origi先發的調度十分英明,開賽不到1分鐘差點就破門,Harzrd表現一如預期,但是讓人驚艷的卻是踢中路那位不過才22歲的De Bruyne,從比賽一開始到延長賽滿場飛,腳法出色,搶點能力驚人。

恐怖的是歐洲紅魔在這一戰的全面攻擊火力,不只是前面的幾位,即使是往後退一點的Witsel、Fellaini,以及再往後退一點的Vertonghen、Kompany,整場比賽幾乎完全壓上,但防守上又極具自信,就算是美國開角球,也很敢不把人手都放在禁區、隨時準備反擊。

全場120分鐘,比利時一共有38次射門,等於平均3分鐘就有一次射門,另外還有19次角球,具有威脅性的攻勢多達83次,除了延長賽最後10分鐘真的氣力放盡之外,其他110分鐘就是不斷地攻!攻!攻!

也許有人會說是因為對手太爛才有辦法這樣踢,但能夠逼進延長賽,這個說法就不成立了,而且美國在對手不斷轟射之下,還是找得到反擊的機會,全場還是有14次射門機,且至少有一半具有相當的威脅性。

最直接的例子是,在下半場傷停補時的第92分鐘,比利時後防罕見地出現失誤,23歲的Chris Wondolowski前面只剩Courtois了,雖說這傢伙大概是當今世上最好的門將,但這記單刀有太多空檔可以射門,基本上是必進之球,結果竟然踢出高射砲,錯失絕殺機會。

美國主帥Jurgen Klinsmann失望之情是可以想見的,這顆球如果進了,他的人生會再攀向另一波高峰。

同樣可能改變結果的,還有比賽的最後階段,根據賽後統計,最後的15分鐘,美國傳球成功次數超過對手的3倍、控球率近2倍,總共5次射門中有4次發生在12碼線內。

延長賽愈接近比賽結束,比利時的抵抗力愈來愈弱,到最後也只能盡量想辦法將球破壞掉,但連這件事也愈來愈難辦到,也難怪Klinsmann一看到傷停補時只有1分鐘,會氣得跳腳,因為或許只要再多1分鐘,或者多一次進攻,美國就會追平。

單看這一場比賽,會覺得比利時強到不可思議、美國的意志力和體力似乎永遠無法消耗掉,而這又是一場最乾淨的比賽,兩隊都只各領一張黃牌而已,還有作戰調度效率都高得驚人,更迭前鋒人選之後,一邊3分鐘進球,另一邊2分鐘進球。

最後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美國門將Tim Howard簡直是神一般的人物,單場16次撲救已經是1966年開始計算這項數據以來的新紀錄,未來也很難想像還有誰有可能打破這項紀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