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東野圭吾《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
整本書看完,一直在想,作者所謂的「平行世界」是什麼意思?是故事一開始中,男、女主角永遠在兩條平行、不同的列車上交錯?還是故事以兩個不同的時空來展開的模式?這樣的話,故事的兩條一直平行的線,到最後是否真的交錯在一起了呢?
這本書有一點點《秘密》的味道,結尾同樣讓人感到十分感傷,但其實故事架構是完全不一樣的,我猜大概是東野的說故事能力再加上同樣的不可思議的設定,讓我覺得有一點點像吧。
兩個場景互相交錯的寫法,對東野來說不算新鮮,這個故事最出色的是人心的描寫,兩個時空裡、兩男一女的情感糾葛,在真相大白時,讀者才能真正地了解到作者為這三個角色的賦予的人格特質、還有心裡真正的想法。
這當然還是一本推理小說,但推理的卻是人心。
這本書有一點點《秘密》的味道,結尾同樣讓人感到十分感傷,但其實故事架構是完全不一樣的,我猜大概是東野的說故事能力再加上同樣的不可思議的設定,讓我覺得有一點點像吧。
兩個場景互相交錯的寫法,對東野來說不算新鮮,這個故事最出色的是人心的描寫,兩個時空裡、兩男一女的情感糾葛,在真相大白時,讀者才能真正地了解到作者為這三個角色的賦予的人格特質、還有心裡真正的想法。
這當然還是一本推理小說,但推理的卻是人心。
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田中芳樹《海嘯》
要找到亡宋的通俗歷史故事並不容易,田中芳樹提供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與《銀英傳》和《亞爾斯蘭戰記》這些架空歷史故事比起來,作者在書寫史實的時候,想必是輕鬆得多吧?這並非是說他在偷懶,而是要寫《銀英傳》這種題材實在是太過累人了,不只是要架構整個時空、塑造各種不同個性的角色,經常還得以自問自答的方式來說明這個龐大架構下的歷史觀感,而這些歷史觀感,又勢必是人類歷史所遺留下來的痕跡。
在書寫史實故事時,似乎就不必這麼麻煩了,只要能搜集到足夠的資料,應該就足夠串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吧.....嗯,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歷史何其寬廣,要在過去的某個階段將人、事、物的片段湊齊,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如此一來,說故事的人必須自己設法將拼圖補完,虛構、杜撰和誤解往往就發生在這個步驟。
有良心的歷史書作家,會盡量讓故事接近百分之百的真實,不然就只有擺明自己想寫的所謂的「小說」吧。這部分田中芳樹就表現得不錯,不管是《奔流》、《紅塵》還是《海嘯》,能夠在「盡量符合史實」的前提下,將故事說得如此生動,相當難得啊。
與《銀英傳》和《亞爾斯蘭戰記》這些架空歷史故事比起來,作者在書寫史實的時候,想必是輕鬆得多吧?這並非是說他在偷懶,而是要寫《銀英傳》這種題材實在是太過累人了,不只是要架構整個時空、塑造各種不同個性的角色,經常還得以自問自答的方式來說明這個龐大架構下的歷史觀感,而這些歷史觀感,又勢必是人類歷史所遺留下來的痕跡。
在書寫史實故事時,似乎就不必這麼麻煩了,只要能搜集到足夠的資料,應該就足夠串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吧.....嗯,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歷史何其寬廣,要在過去的某個階段將人、事、物的片段湊齊,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如此一來,說故事的人必須自己設法將拼圖補完,虛構、杜撰和誤解往往就發生在這個步驟。
有良心的歷史書作家,會盡量讓故事接近百分之百的真實,不然就只有擺明自己想寫的所謂的「小說」吧。這部分田中芳樹就表現得不錯,不管是《奔流》、《紅塵》還是《海嘯》,能夠在「盡量符合史實」的前提下,將故事說得如此生動,相當難得啊。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換季
轉角開了家新的7-11
我停了下來 卻不走進那在午夜依然燈火通明的門市裡
只在門前不遠的攤子前佇足
「很久沒看到你了。」 阿婆這麼說
的確 至少半年沒來了吧
阿婆夏天賣木瓜牛奶、還有一些果汁類的冰品
冬天改賣熱熱的甜品
最近才剛剛「換季」 不喜歡那些「冰品」的我自然久久沒來捧場了
「燒仙草,我要蓮子、薏仁,還有QQ…」 我說
突然瞥見攤子前的招牌 有了意外的發現
「現在也賣麻辣臭豆腐啊?」
「對啊!有空試試看。」
「兩包花生,對吧?我還記得喔」
結帳離開時 己過了午夜十二點
天氣濕濕涼涼的 但心頭卻是暖暖的
我停了下來 卻不走進那在午夜依然燈火通明的門市裡
只在門前不遠的攤子前佇足
「很久沒看到你了。」 阿婆這麼說
的確 至少半年沒來了吧
阿婆夏天賣木瓜牛奶、還有一些果汁類的冰品
冬天改賣熱熱的甜品
最近才剛剛「換季」 不喜歡那些「冰品」的我自然久久沒來捧場了
「燒仙草,我要蓮子、薏仁,還有QQ…」 我說
突然瞥見攤子前的招牌 有了意外的發現
「現在也賣麻辣臭豆腐啊?」
「對啊!有空試試看。」
「兩包花生,對吧?我還記得喔」
結帳離開時 己過了午夜十二點
天氣濕濕涼涼的 但心頭卻是暖暖的
西村京太郎《天使的傷痕》
作者早期作品中兼顧本格與社會推理的得獎之作,嚴格說起來,事件結構並不是十分地完整,但想要表達的想法卻很清楚,尤其「天使」的意義一直到最後才揭曉,社會關懷所占的比重並不是那麼多,卻還是讓人印象深刻。
西村京太郎的的名作相當多,其中當然不乏可以一氣呵成地看完的「好看」作品,這本書雖然寫得早,但絕不遜色,看完了,都還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西村京太郎的的名作相當多,其中當然不乏可以一氣呵成地看完的「好看」作品,這本書雖然寫得早,但絕不遜色,看完了,都還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東野圭吾《我殺了他》
要談這本書,沒有爆雷應該是不可能的吧。
東野圭吾本來就夠賤了,但這本書賤到讓人想殺了他!居然讓讀者自己想答案、猜兇手,在另一本加賀恭一郎系列《誰殺了她》似乎也是如此。
在所謂的「解答篇」中,同樣沒直接點出兇手是誰,只是又多了一點線索,東野自己好像一直沒有公布正確答案,但根據日本大多數評論家與出版社的推論,應該是駿河直之。
可以確定的是,三位嫌疑人都有殺意,而且也都動了殺人的念頭,但我覺得神林貴弘的殺意似乎不足夠到真正去執行殺人動作,而且「支持」他成為兇子的線索似乎也比較少。
獨步似乎也有意出版這本書的中譯本,建議可以找幾位專家來寫「解答篇」,附在原著小說的最後,讓讀者參考一下。
東野圭吾本來就夠賤了,但這本書賤到讓人想殺了他!居然讓讀者自己想答案、猜兇手,在另一本加賀恭一郎系列《誰殺了她》似乎也是如此。
在所謂的「解答篇」中,同樣沒直接點出兇手是誰,只是又多了一點線索,東野自己好像一直沒有公布正確答案,但根據日本大多數評論家與出版社的推論,應該是駿河直之。
可以確定的是,三位嫌疑人都有殺意,而且也都動了殺人的念頭,但我覺得神林貴弘的殺意似乎不足夠到真正去執行殺人動作,而且「支持」他成為兇子的線索似乎也比較少。
獨步似乎也有意出版這本書的中譯本,建議可以找幾位專家來寫「解答篇」,附在原著小說的最後,讓讀者參考一下。
《池上遼一近代日本文學作品選》
池上遼一挑選的五部作品中,唯一知道的大概只有芥川龍之介的《地獄變》吧,不過這樣也好,可以原原本本地體會池上想要表達的東西,不被原住所匡住。
以畫師為題材的《地獄變》會被擺在第一篇,我想應該跟作者自己也是個畫者有關,對畫者來說,自己的作品到底是什麼?真要赤裸裸地將自己想要畫的東西畫出來,也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吧,但心底要有所保留的話,對真正負責的創作者來說,往往又是一件無法容忍的事。
作者自己說,他選的都是耽美、幻想的題材,其實訴說的全都是人性的慾念,池上的畫風的確很適合男女情慾、以及名利的妄念。
再看一次,依然覺得是很棒的作品!
以畫師為題材的《地獄變》會被擺在第一篇,我想應該跟作者自己也是個畫者有關,對畫者來說,自己的作品到底是什麼?真要赤裸裸地將自己想要畫的東西畫出來,也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吧,但心底要有所保留的話,對真正負責的創作者來說,往往又是一件無法容忍的事。
作者自己說,他選的都是耽美、幻想的題材,其實訴說的全都是人性的慾念,池上的畫風的確很適合男女情慾、以及名利的妄念。
再看一次,依然覺得是很棒的作品!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奧田英朗《東京物語》
看完這本書,我很羨慕作者能夠用這種似乎不是太沈重的方式,來描敘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故事。(故事讀起來很輕鬆,但說不定作者寫起書來比我們想像中地沈重)
奧田英朗講的不一定是自己的故事,但肯定是他成長過程中的體驗,不然不可能寫得如此深刻、還有那麼地貼近人心,這會讓人想起當年、但又感嘆自己好像很難把自己的故事寫出來。
《東京物語》有很深的時代感,在主角離鄉背景來到東京這個大都會、到即將步入三十歲這個不上不下的關卡之間,那個劇烈變化的年代,我們從約翰藍儂被刺殺看到柏林圍牆倒塌,但感嘆的似乎不是這「大」時代的轉變,而是這些年來屬於自己的「小」時代的遠去、那些記憶的一去不回。
我可以回想起當年用雙卡錄音機將喜歡的抒情歌拷貝給女孩子的青澀回憶,當年在高雄聽live band演唱"Light My Fire"的震撼也還在,對於工作、抱負的熱情從強烈、平淡、消極到再找回樂趣的過程,其中的點點滴滴,三不五時都會出現在腦海中。
但是,我有辦法把這些屬於自己的故事寫出來嗎?應該說,我會不會連要說出來都不容易辦到呢?
奧田英朗講的不一定是自己的故事,但肯定是他成長過程中的體驗,不然不可能寫得如此深刻、還有那麼地貼近人心,這會讓人想起當年、但又感嘆自己好像很難把自己的故事寫出來。
《東京物語》有很深的時代感,在主角離鄉背景來到東京這個大都會、到即將步入三十歲這個不上不下的關卡之間,那個劇烈變化的年代,我們從約翰藍儂被刺殺看到柏林圍牆倒塌,但感嘆的似乎不是這「大」時代的轉變,而是這些年來屬於自己的「小」時代的遠去、那些記憶的一去不回。
我可以回想起當年用雙卡錄音機將喜歡的抒情歌拷貝給女孩子的青澀回憶,當年在高雄聽live band演唱"Light My Fire"的震撼也還在,對於工作、抱負的熱情從強烈、平淡、消極到再找回樂趣的過程,其中的點點滴滴,三不五時都會出現在腦海中。
但是,我有辦法把這些屬於自己的故事寫出來嗎?應該說,我會不會連要說出來都不容易辦到呢?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伊坂幸太郎《MODERN TIMES》
很精彩的故事,但我不得不說,這恐怕不是個不悉伊坂幸太郎的讀者能夠接受的故事。
做為《魔王》的延續,《MODERN TIMES》完整得多了,前者的故事架構其實不太明確,有點所謂的前傳的味道,後者的故事枝幹完整,甚至擴散得讓人有點難以消化。
伊坂的確寫出了前所未有的文字味道,我感覺得出他還是多多少少受到了村上春樹的影響,那種跳脫一般化的感覺十分之強烈,但是他寫出來的比村上更加社會化、有更多時代感,給人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
從《魔王》、《GOLDEN SLUMBERS》到《MODERN TIMES》,伊坂的視野又跟之前的他完全不同,現在是完完全全的社會派小說,但是他又與傳統的社會派大師松本清張、森村誠一等人完全不同,伊坂在解構社會因素時,不只是將時代、環境的元素切入,還把人類社會的變革加了進去,也就是說因應科技的進步、數位化,以及因這些所衍生出來迥異於過往的人際關係,都考慮進去了。
簡單地說,就是把社會派的概念從2D變成3D了,但這並非代表伊坂就超越了那些社會派大師,畢竟時代不同嘛,但以這個年代來看,我還沒見過能像他那樣將這種概念發揮得那麼好的。
既然3D化了,文字的結構勢必也變得更加「活潑」,在這本書裡,到處都有梗、有暗號、有
謎題,由文字所組成的,那怕只是一個字、一句詞、或一段話,可能都別有意含,一下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漏掉一些訊息。
可以的話,這本書最好是一次、一氣呵成地看完。
做為《魔王》的延續,《MODERN TIMES》完整得多了,前者的故事架構其實不太明確,有點所謂的前傳的味道,後者的故事枝幹完整,甚至擴散得讓人有點難以消化。
伊坂的確寫出了前所未有的文字味道,我感覺得出他還是多多少少受到了村上春樹的影響,那種跳脫一般化的感覺十分之強烈,但是他寫出來的比村上更加社會化、有更多時代感,給人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
從《魔王》、《GOLDEN SLUMBERS》到《MODERN TIMES》,伊坂的視野又跟之前的他完全不同,現在是完完全全的社會派小說,但是他又與傳統的社會派大師松本清張、森村誠一等人完全不同,伊坂在解構社會因素時,不只是將時代、環境的元素切入,還把人類社會的變革加了進去,也就是說因應科技的進步、數位化,以及因這些所衍生出來迥異於過往的人際關係,都考慮進去了。
簡單地說,就是把社會派的概念從2D變成3D了,但這並非代表伊坂就超越了那些社會派大師,畢竟時代不同嘛,但以這個年代來看,我還沒見過能像他那樣將這種概念發揮得那麼好的。
既然3D化了,文字的結構勢必也變得更加「活潑」,在這本書裡,到處都有梗、有暗號、有
謎題,由文字所組成的,那怕只是一個字、一句詞、或一段話,可能都別有意含,一下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漏掉一些訊息。
可以的話,這本書最好是一次、一氣呵成地看完。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田中芳樹《紅塵》
以韓世忠之子韓彥直的角度來看采石磯之戰,不算長的篇幅,又是日本作家的作品,你當然不能期待能像海峽兩岸三地的歷史小說作家寫出來的作品那般地「精彩」,但田中芳樹寫歷史有他一定的口吻和魅力,說起故事來其實還蠻有說服力的。
讓人驚喜的是他寫到了岳飛的一些缺點,而且寫得還蠻直接的,這在華文作家裡並不常見,畢竟岳飛在中華民族已經是個神樣的人物,他的行為舉止就大前提來看是無懈可擊的,要找到像批評那些梟雄、開國君主或元勳那樣的立足點的並不容易,但田中芳樹能有話直說,證明他的確更能客觀地看待中國歷史。
這就好像以日本人的角度,要批評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或德川家康都很容易,但很少有看到有人去吐嘈真田幸村或坂本龍馬。
田中芳樹不是只有架空歷史小說好看而已,他的歷史書的確也很有價值。
讓人驚喜的是他寫到了岳飛的一些缺點,而且寫得還蠻直接的,這在華文作家裡並不常見,畢竟岳飛在中華民族已經是個神樣的人物,他的行為舉止就大前提來看是無懈可擊的,要找到像批評那些梟雄、開國君主或元勳那樣的立足點的並不容易,但田中芳樹能有話直說,證明他的確更能客觀地看待中國歷史。
這就好像以日本人的角度,要批評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或德川家康都很容易,但很少有看到有人去吐嘈真田幸村或坂本龍馬。
田中芳樹不是只有架空歷史小說好看而已,他的歷史書的確也很有價值。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白岩玄《全世界,只有我看得見妳》
跟作者的前一部作品《改造野豬》比起來,這本書的企圖心小了一點,算是一部純愛之作吧。
但這部書跟其他的純愛小說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雖然人鬼戀的故事並不新鮮,但作者無論在筆調和文字的觸感,呈現出來的都與我過去看到的完全不同。
這麼說好了,女主角是個往生者,書裡當然也少不了她對於自己英年早逝的悲痛,但整個故事是明亮、清新的,也許是因為男、女主角並沒有真正地談情,書裡幾乎只有男生內心情感的自我糾結,這樣反正讓人覺得不沈重吧...
不過,書名倒是不太喜歡,日本書名《空に唄う》的意思應該是「向天空唱歌」,中文書名就淺了一點...
但這部書跟其他的純愛小說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雖然人鬼戀的故事並不新鮮,但作者無論在筆調和文字的觸感,呈現出來的都與我過去看到的完全不同。
這麼說好了,女主角是個往生者,書裡當然也少不了她對於自己英年早逝的悲痛,但整個故事是明亮、清新的,也許是因為男、女主角並沒有真正地談情,書裡幾乎只有男生內心情感的自我糾結,這樣反正讓人覺得不沈重吧...
不過,書名倒是不太喜歡,日本書名《空に唄う》的意思應該是「向天空唱歌」,中文書名就淺了一點...
東野圭吾《沈睡的森林》
*** 這個評論內容提到部份劇情! ***
兇手在一開始應該就可以猜到,被加賀喜歡上的,應該是不會有好事發生的 XD
不過,詭計本身還是有一定的水準,這是東野早期的作品,如果已經習慣了他中後期作品中又「機車」又「賤」的設計,自然會覺得沒什麼,但整體而言,這案件從動機、詭計到結果,其實是蠻完整的。
最讓我感興趣的部份是加賀恭一郎的感情世界,書裡的內心掙扎不算多,但應該不難捉到加賀的人格特質,加賀恭一郎系列裡有好幾部作品似乎在一一「補完」他這個人,早先的《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是如此,之後的《紅色手指》也是,這本書在事件本身與主角個性上,維持了相當程度的平衡感。
兇手在一開始應該就可以猜到,被加賀喜歡上的,應該是不會有好事發生的 XD
不過,詭計本身還是有一定的水準,這是東野早期的作品,如果已經習慣了他中後期作品中又「機車」又「賤」的設計,自然會覺得沒什麼,但整體而言,這案件從動機、詭計到結果,其實是蠻完整的。
最讓我感興趣的部份是加賀恭一郎的感情世界,書裡的內心掙扎不算多,但應該不難捉到加賀的人格特質,加賀恭一郎系列裡有好幾部作品似乎在一一「補完」他這個人,早先的《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是如此,之後的《紅色手指》也是,這本書在事件本身與主角個性上,維持了相當程度的平衡感。
東野圭吾《異變13秒》
要評論這本書並不容易,因為我不確定書中的這個概念是不是作者所獨創,如果是,作品本身的價值當然是要高一些的。
故事本身是很精彩,而且表面看起來好像沒有懸疑推理的成分,但看完之後發現其實還是有的,而且結局也算是出乎人意料之外。
東野圭吾會選擇這個題材,我實在有點想不通,與他原有風格並不搭,但要說他是另闢蹊徑,卻又感覺少了點什麼,唯一讓我覺得合理的解釋是,「他在寫電影腳本」,如果從這個角度來切入,就恍然大悟了,不管是分鏡、轉折都很有電影的味道...
這分明是部災難片嘛!
故事本身是很精彩,而且表面看起來好像沒有懸疑推理的成分,但看完之後發現其實還是有的,而且結局也算是出乎人意料之外。
東野圭吾會選擇這個題材,我實在有點想不通,與他原有風格並不搭,但要說他是另闢蹊徑,卻又感覺少了點什麼,唯一讓我覺得合理的解釋是,「他在寫電影腳本」,如果從這個角度來切入,就恍然大悟了,不管是分鏡、轉折都很有電影的味道...
這分明是部災難片嘛!
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桐野夏生《濡濕面頰的雨》
總算看了桐野夏生的處女作。
比較不成熟是一定的,但是桐野擅長的女性視角仍然處理的相當出色,似乎有人說感覺有點像言情小說,但是言情小說裡應該是沒有那麼豐富且赤裸裸的內心掙扎吧...
基本上,這像是一部本格推理小說吧,這在桐野的小說裡是不常見的,而且,對於習慣了之後作品的「重口味」,這本書也許會有點不適應吧 (笑)
比較不成熟是一定的,但是桐野擅長的女性視角仍然處理的相當出色,似乎有人說感覺有點像言情小說,但是言情小說裡應該是沒有那麼豐富且赤裸裸的內心掙扎吧...
基本上,這像是一部本格推理小說吧,這在桐野的小說裡是不常見的,而且,對於習慣了之後作品的「重口味」,這本書也許會有點不適應吧 (笑)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東野圭吾《怪笑小說》
不曉得是不是個人的惡趣味,還蠻喜歡的。
書名雖然怪笑,但其實並不好笑,相對地卻反映了種種現實人生中讓你無可奈何的部分。看完覺得不好笑是正常的,就看你能不能體會作者想表達些什麼吧。
最愛的是最後一篇的「動物家庭」,看似風趣幽默,但結尾卻讓人十分震撼,很好奇自己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樣的動物模樣。
要特別一提的是「後記」的部分,因為實在沒什麼機會看到東野談談自己的寫作心情,覺得很特別、很新鮮,發掘他生活中的一面,是難得的驚喜。
書名雖然怪笑,但其實並不好笑,相對地卻反映了種種現實人生中讓你無可奈何的部分。看完覺得不好笑是正常的,就看你能不能體會作者想表達些什麼吧。
最愛的是最後一篇的「動物家庭」,看似風趣幽默,但結尾卻讓人十分震撼,很好奇自己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樣的動物模樣。
要特別一提的是「後記」的部分,因為實在沒什麼機會看到東野談談自己的寫作心情,覺得很特別、很新鮮,發掘他生活中的一面,是難得的驚喜。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AKRU《北城百畫帖》
很喜歡這本漫畫書,無關於畫得好不好、或是故事是否精彩,主要是在一種感覺。
一提到三0年代的台北城,我們總會背上一點時代的包袱、染上一抹政治色彩、或是添上一筆悲劇情節,卻很少有人注意到,那時候的北城是什麼樣風貌、當時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是在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小時候,大人告訴我們的總是被「格式化」過的歷史痕跡,那麼我們對自己這塊土地的認知,多少也是被扭曲的吧。
這本書給了我一種「對了」的感覺,雖然故事不多,但其中所傳達的情感卻是綿密不斷的,像是在自己心頭輕輕地一刷,將那層原本是晦暗的記憶,刷成清清淡淡的、變得更讓人想去嗅一嗅那時代的味道。
一提到三0年代的台北城,我們總會背上一點時代的包袱、染上一抹政治色彩、或是添上一筆悲劇情節,卻很少有人注意到,那時候的北城是什麼樣風貌、當時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是在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小時候,大人告訴我們的總是被「格式化」過的歷史痕跡,那麼我們對自己這塊土地的認知,多少也是被扭曲的吧。
這本書給了我一種「對了」的感覺,雖然故事不多,但其中所傳達的情感卻是綿密不斷的,像是在自己心頭輕輕地一刷,將那層原本是晦暗的記憶,刷成清清淡淡的、變得更讓人想去嗅一嗅那時代的味道。
訂閱:
文章 (Atom)
對於那些被「機車」結局與「機車」作者們欺騙太多次的「行家」來說,這本書中規中矩,劇情環環相扣,真兇應該不難在一開始就鎖定,但在書裡反覆了好幾次,基本上幾位當事人都曾經是嫌疑犯,這方面作者的功力相當深厚,細節上有一點點小瑕疵,但完全不影響故事的精彩度。
對於不常看推理小說的讀者來說,也許一開始可能會猜到真兇,但隨著故事的進行,很容易被轉移方向,最後真相大白時,還是會覺得自己被騙了吧。
對於不特定看推理小說的讀者來說,結局所帶來的無奈,一定感觸特別的深,情感上的自
私、曲解所造成的悲劇,在旁觀者看來,是多麼的無奈啊!
作者在後記中提到了Ira Levin的《死前之吻》,這本書是「第一人稱」的名作,故事氛圍有一點點像,但架構是完全不同的,《死前之吻》是相當棒、相當經典的小說,不曉得早期的出版品絕版了沒,有機會可以看一看,很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