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30日 星期六
阿部寬的特殊技能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愛爾蘭人》的既視感
#愛爾蘭人 #Netflix #勞勃狄尼洛 #喬派西 #艾爾帕西諾 #馬丁史柯西斯 #四海好傢伙 #教父 #黑幫 #殺手
2019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慶祝Suede紀錄片上檔之〈So Young〉
為慶祝紀錄片《麂皮:永不滿足》在今天上映,每天都要點播一首Suede的歌~~
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慶祝Suede紀錄片上檔之〈 Still Life〉
為慶祝紀錄片《麂皮:永不滿足》在本周五上映,每天都要點播一首Suede的歌~~
突如其來的Suede紀錄片《麂皮:永不滿足》
#Suede #麂皮_永不滿足
晚上七點十幾分看完肯洛區(Kenneth (Ken) Loach)的新片,在光點華山廳外那個最常被拍照上傳的影像穿廊發現 翻面映畫 / B-side Film的攤位...
攤位前貼上Suede紀錄片的海報,忍不住去問:「今天特映嗎?」
我問的當然是廢話,所以又問了:「還有票嗎?」想說如果有票,我就到售票處用光點的會員點數換票。
「你想看嗎?給你一張票,但只剩前面的位子。」
「欸,不用去櫃台換票嗎?」
「沒關係,票給你,周五上映,喜歡的話,請多多幫忙宣傳。
哇!這麼好~~
只是問了一下開播時間,七點...這讓我猶豫了一下,這樣還要看嗎?後來想想,原本就計劃周五上映時去看的,如果喜歡,自己花錢二刷也不是不可以...
--
2016年Suede在TICC的演唱會,我也去聽了,因為效果器臨時出問題所導致的混亂狀況,但團員們臨時改歌,Brett Anderson又將他那種獨特的雌雄同體的個人魅力發揮的極致,混亂反而成了某個昇華,那個畫面仍歷歷在目。
Suede生涯中有兩大危機,一是創團吉他手Bernard Butler的離隊,一是主唱Brett Anderson的染毒。Bernard是英倫遙滾最偉大的吉他手之一,但在他離開後,新加盟的吉他手Richard Pales與鍵盤手Neil Codling也非等閒之輩,新團隊的首張作品《Coming up》至今仍是他們最暢銷的專輯,也產出最多讓人朗朗上口的歌曲。
因此,真正讓Suede受到重創的,是《Coming up》的大成功後,Brett Anderson的染毒與放浪形骸,雖然在這段時間裡,Brett, Richard and Neil的創作鐵三角形同虛設,但他們還是靠著個人能力與偶而出現的驚天靈感,創作出市場反應仍然相當不錯的專輯《Head Music》,傳唱最多的經典曲目之一《Everthing will Flow》也出現在此時。
真正完蛋大吉是在這之後,Brett Anderson在電影裡說,寧可沒有做過這張專輯。Brett說的是第5張專輯《A New Morning》。這部紀錄片在這個階段中,有這極其深刻的描述,Brett完全是掏心掏肺地在說這些事,像是當時女友嗑藥嗑到快往生,而自己瘋狂地一直用心肺復甦術的驚悚記憶...
電影拍得好不好,我覺得不是重點,Suede這些人能夠站出來,說了許多你之前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事,或者有些你雖然知道,但他們說的之多之深刻,仍是超乎想像。
搖滾樂已不再是主流,即使曾經是許多樂迷心目中的王道、清流的britpop也無法抵擋這股時代浪潮的變遷,但Suede做為一派的開山宗師,絕對是許多人心目中的成長軌跡,更何況,現在的他們早甩開包袱,無需迎合市場,不比擔心別人聽不懂,他們的樂迷自然會去接受,會想辦法聽懂,去年出的第8張錄音室專輯《The Blue Hours》是如此地出色。
電影對樂迷來說,自然不容錯過,卻也另有一種魅力,即使是完全不認識Suede的人,也不難消化,甚至會因此。喜歡上他們的音樂。
.
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慶祝Suede紀錄片上檔之〈We Are The Pigs〉
為慶祝紀錄片《麂皮:永不滿足》在本周五上映,每天都要點播一首Suede的歌~~
我們都是豬啊~~其實這應該是Suede的警世寓言,歌曲創作時,柏林圍牆倒塌、天安門事件和蘇聯解體都還只是5年內的事,但人們卻已經開始習慣了冷漠與互不關心...
雖然不像8、90年代那般驚天動地,但這也是個劇烈變化的時代,一切盡在不言中@@
.
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道尾秀介《萬能之鑰》
道尾秀介的「正字招牌」─敘述性詭計,如果一開始就讓自己心裡有個底的話,多多少少是看得出蛛絲馬跡啦,但這樣就有點無聊了,能夠在不設防之下,最後才有突如其來的驚喜,這樣才好玩。
從《向日葵不開的夏天》、《影子》、《鼠男》…到《透明變色龍》,作品中敘述性詭計的比重高得驚人,問題是,讀者不會厭煩嗎?
比起之前的作品,《萬能之鑰》的驚喜來得早,故事結構並非「神龍擺尾」的那種,在「點破」之後,另一種樣式的敘事方式展開,應該說,在此之前,作者一定會隱藏著些什麼,但又不能讓讀者察覺到不自然,關於這一點,作者處理得還不錯。
而點破後,便切換成比較一般的模式,用來收尾是很正常,但這次的「結尾」份量多較多,節奏反倒變得不太自然。
以下有劇透喔.....
.
.
.
.
特別是套上「雙胞胎」,肯定會讓不少熱衷此道的讀者失望吧,「沒想到是用這種方式」,如果還有作者與讀者鬥智這種事,這已經是有點作弊的嫌疑了,所以就當作是:作者只是想用雙胞胎來說明這種精神病態者所引發的事件。
用這個角度來看,又覺得少了過去那種衝擊與驚喜,劇情中有些覺得不合理的地方,但我自認為對精神病態了解極有限,也不多做評論,整理來說大概是個還算及格的故事,但對道尾秀介的粉絲來說,肯定會不太滿意吧。
,
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
絕望感不足的《決戰中途島》
#決戰中途島 #Midway
這部電影算是給了這個太平洋戰爭關鍵戰役一個比較公平的詮釋,在歌頌美國戰爭英雄的同時,並沒有忽略日軍幾位關鍵人物的心態與行事作風,尤其對山本五十六反對惹上美國的想法有清楚的描述,甚至連中國浙江軍民營救空襲東京的杜立德等人都有清楚提到。
(有上海公司出資喔,難怪.....啊不對,救杜立德的是國軍,他後來還去見了蔣介石,還留下軍機和轟炸機給國軍打國共內戰)但這部片卻有非常嚴重的問題。
先說「小」問題。
翻譯簡直就是悲劇。鸚鵡螺號潛艇竟然被加上「核動力」3個字,我的天兒啊,二戰期間怎麼可能有核子動力潛艇,鸚鵡螺號明明就只是靠柴油來動的。
然後,片中不管尼米茲、「蠻牛」海爾賽、史普魯恩斯全都是「上將」,最好是一堆上將可以都集中在一場戰役中,劇中上將只有尼米茲一人。
還有就是戰爭場面中,美軍的編制名稱的中文字幕,翻得亂七八糟,美軍幾乎所有戰機都是「中途島艦載機群」...昏@@
再來說稍微嚴重的問題。
坦白說,那個戰爭場面太過眼花繚亂,拍得未免過於「星戰化」了,雖然這種事我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但海戰畫面在戰火上的loading實在太重了,看起來假假的.....最後說說最嚴重的。
看過電影的朋友,你有感覺美軍剛開始的絕望嗎?中途島戰役中的美軍或許不像赤壁之戰的吳或淝水之戰的東晉那樣,有著極端的軍力弱勢,但當時的美軍無論軍機數量和水準,以及戰艦的數量和品質,都與日軍有頗大的落差,美國是在二戰後期技術拉近後,才靠數量取勝的。
中途島之戰,其實是美軍的大逆轉,或是不可思議的勝戰,但在開戰前,美軍不只沒有戰勝把握,甚至是覺得有點絕望的,事實上,主戰役前的幾次轟炸與小規模作戰,美軍幾乎是沒任何收獲的。
電影中,我看不到這樣的絕望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