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哈各式各樣的海報都來了連史奴比與查理布朗都有XDDD
插播:電影中的科學家助手「小野洋子」,真的就是小野洋子本人配音。
Wes Anderson的置中偏執狂大概是許多粉絲都知道的事了,但大概很少有人去研究,被一分為二的區塊有啥不同,有時是對比,但有時卻是某種線索,甚至有極大關連。
就像出自名門的「斑點」與髒兮兮的「老大」,一白一黑,呈絕對的對比,但事實上另有玄機。
插播:其實不用說也知道跟黑澤明有關,尤其是《七武士》。
嚴格說起來,Wes Anderson是在玩弄文化隔閡,以不是自己成長和學習環境的底蘊來進行創作,但他是國際大導,而且是讓許多包括國際巨星在內的專業人士仰慕的藝術創作者,所以他能夠得到非常非常多的支援,整部片的完成度極高。
但無論如何,他的功力依然讓人嘆為觀止,這樣的發想、如此不可思議的創意,然後將龐大的要素揉在一塊,搓成另一種面貌…
插播:整部片用了13萬張圖片來串,但這只是他第二部定格動畫電影,有空一定要看《超級狐狸先生》喔,也是超讚的。
你可以用環保、自我探索、人性面、價值觀的探討…種種要素來定義這部電影,但我猜導演其實沒想那麼多,早在拍完狐狸後,他就說過想拍狗,那麼運用類似方式來創作也是不意外的事。
但Wes Anderson腦袋裡的世界觀大概是渾然天成的,要說拍攝難度有多高,或者說耗費多少資源與人才來拍,但一切都奠基與這樣的世界觀,以及一致的中心理念,而你又能關注環保、檢視自己、諷刺時事與廉價的社會價值觀。
插播:有注意到101分鐘的片子中,其實少了兩個很重要的顏色嗎?因為電影是狗狗的視角,而狗兒們都是色盲…
對日本傳統藝術稍有涉獵的話,可以經常發現江戶時代的浮世繪風情,定格動畫中,那種獨特的色調自然地攝入你的視覺框框中,這樣的影像概念,別說西方世界沒有,恐怕連日本電影也找不到,官方的訊息中,提到發想主要來自兩位18、19世紀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與歌川廣重…
插播:片中有「北齋」的彩蛋喔,稍微留意,不難發現XD
雖然以日本文化為題材,但日本其實一直到5/25才上映,比美國晚兩個月,比中國晚一個月,台灣到是罕見地晚上檔,現在想想,5月上旬到廣州時,其實應該先去看的,可惜當時沒注意到…
插播:一個CGI都沒用到啊~~~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