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東野圭吾《杜鵑鳥的蛋的是誰的》
相信在開始翻閱這本書之後,很快就可以知道小說的書名想要表達的是什麼,作者在當事人的心理層面也做了頗為深刻的描寫,幾個事件關係人在事件所觸及的不同角度上所發生的內心掙扎,還算是蠻能夠獲得讀者的認同。
問題出在解決事件的合理性上,尤其是兇手的心態和犯案動機,簡直是不可思議。
先撇開真兇不談,就以緋田宏昌的妻子智代自殺事件來看,如果她真得是因為自己流產去偷走別人的嬰兒,然後在心理負擔日益加重之下導致精神無法負擔(就像書中緋田所推測的那樣),那還說得過去。但事實上,智代並沒有偷走別人的小孩,反而是接受了好友臨死前的託孤,這樣她那來的自殺動機?而且既然有所寄託,理論上精神力量會更強大才對,犯憂鬱、自殺這種結果,簡直是顛倒是非的邏輯。
再來說小說結構的部分。故事重點主要擺在緋田父女身上,但在敘事模式上,鳥越伸吾的部分很容易讓人誤解在整個事件上占有舉足輕重的份量,雖然事後證明這條線的確是個關鍵,卻只是「配角」,整個平衡感讓人覺得有點怪。
當然硬要解釋成是作者的獨特文字架構或是欺騙讀者、轉移注意力,那也沒關係,但我覺得鳥越伸吾為了滑雪而無法去接觸自己喜歡的音樂,造成無可奈何、心情不佳,讓父親挺而走險,根本就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
按一般常理來看,伸吾一邊滑雪、一邊把吉他和音樂當成休閒才是合情合理的,雖然有點無奈,但為了生計應該可以撐下去才對,再說按作者的寫法,他並未非滑雪全無興趣,只是因為無法做其他喜歡的事才造成排斥感,就這樣要醞釀成父親去做壞事的氛圍,老實說,說服力真得不太夠。
最嚴重的問題當然在於真兇。
發現老爸有外遇,還有了私生女,不爽是一定的。發現老爸外遇的對象偷走了自己的媽媽所生的妹妹、然後自殺並害死了這個妹妹,會怒也是合理的。為了害怕母親知道真相,只好忍一忍,而自己也不恨那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因為她是無辜的。
因為該恨的人死了,那到底要恨誰?只好恨老爸了。剛好又發現自己有白血病,所以心中恨意頓時得到宣洩,因為這一定是我這老爸該有的報應,接著卻又發現這老爸去找那個未曾謀面的妹妹看能不能幫自己進行骨髓移植,喔!這怎麼可以,這樣自己說不定會得救,就不能報復老爸了…
然後只好去想辦法害這個妹妹受傷,那就不能捐骨髓了,哇咧,沒想到竟然害到老爸,啊既然恨老爸,那害到他不就剛剛好?這麼剛好的話,那自己可以去死了,但最後還是要先確定老爸真得死掉才行,不然真相會曝露出來,嗯,老爸死了,那自己也可以死了,死前還編了個理由保護了老媽和那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多麼完美啊!
這…這到底是什麼邏輯?
是那一種高等生物的思維模式?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