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蘇菲亞柯波拉的《魅惑》


我不否認來看這部片時,對於劇情和主題一無所知,純粹是因為,這是蘇菲亞柯波拉Sofia Coppola拿下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的作品。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文字蘇菲亞柯波拉也許很多人沒聽過,但她的一部作品恐怕連不太看電影的人都聽過,《愛情不用翻譯》,她老爸更是舉世皆知,法蘭西斯柯波拉,三部《教父》的導演。
說來有趣的是,蘇菲亞年輕時在《教父3》被老爸重用,只是口碑超差,好像還被選為金酸莓最糟女配角之類的,沒想到不演戲,轉當導演成績超優,《愛情不用翻譯》成了經典,2010的《Somewhere》拿下威尼斯金獅獎,然後就是這部《魅惑》讓她成為坎城最佳導演。
但她的作品也不是都好,《凡爾塞拜金女》和《星光大盜》就平平而已,這大概和她一慣手法有關,不用重手法,節奏雖然不至於緩慢,但也是一步一步來,磨出底蘊,也不會外加其他太多的東西,這種方式對《愛情不用翻譯》來說是非常完美,但不是每個題材都合適…
《魅惑》也屬於那種「適合這樣拍法」的,只是你必須先了解時代背景,發生在南軍領地的維吉尼亞州,一位帥氣的北軍傷兵,來到一棟全是女子的莊園。
那年代,連黑奴都還沒解放,種族歧視大,對人的認同也不是那麼健全,社會底層的男女隔閡大,尤其是受限於宗教和禮法的女性,沒有太多接觸男性的機會。
只見女生們看似厭惡陌生男子,但內心卻是渴望接觸,有人直接、有人含蓄,相異的性格顯示出截然不同的細節,你會發現,這些小細節竟如此寫實,偶而出現的小惡意,讓人有些毛骨悚然…
這應該不是什麼「惡女」或「女人千萬惹不得」的題材,劇情只是順著「人之常情」來佈局,就是抓到了人的理性認知的末梢神經,將感性情緒衝擊到失控了…
很有趣,值得思考。

.

2017年7月30日 星期日

黃易《天地明環》卷19


本來想先避開不談黃易過世的事,但發現有點難,現在每讀一個字,他的作品內容也少一個字,而且未來也不再增加,閱讀的過程再也無法像先前那樣地自再寫意了。

出版社早說了,《天地明環》不會有完結篇了,也不會找人補完,剩下的四集,讀完就沒了,那這個倒數第四集,讀完的感受如何?

挺複雜的,就不先多說了,還是來看看故事。

《天地明環》大抵上是呈現兩段時空並進的模式,利用「現在」這個時間點,與符太寫的《實錄》並進,解決了不少問題,先前的敘事中,不少覺得沒說清楚的,或者邏輯有點怪的,在後續情節中往往會有一些說明,就整個故事來說,作者一步一步地在修補完成度。

卷十九就是如此,符太《實錄》中的「說書」談到如何大敗來犯的突厥,以及李重俊政變前的一些細節,逐漸補完了先前幾集劇情中的漏洞,你會覺得,整個故事的節奏順多了。

「僧王」法明與「天師」席遙也出現了,法明與龍鷹的「小小三合」第一次亮相,只是最後因故事夭折而法見證「大三合」的「完工」,就覺得有點可惜。倒是僧王與天師要摃上洞玄子,值得期待。


.

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

《極凍之城》讓人驚呆的電影音樂


從特技演員轉行當導演的David Keith在2014年的處女作《悍衛任務》中一泡而紅,《死侍2》的執導工作也找上了他,在這兩部作品之間,他交出了這部以冷戰時代末期、柏林圍牆倒塌前後為背景,由莎莉賽隆主演,風格獨特的間諜片…
但不得不說的是,《極凍之城》這片名鳥爆了@@
好啦!其實我不是想說電影怎樣怎樣,或者莎莉姐多酷多屌,應該說,是被電影音樂給驚呆了。
故事主軸幾乎都在柏林圍牆倒塌前,用的音樂當然就以80年代為主,回頭查了一下,除了Nena的《99 Luftballons》是20世紀末的曲子外,其他應該都是80年代以前的了,最久遠的就是這首The Clash的經典作《London Calling》,但也是1979年的了~
但也不是把80年代英倫或歐陸歌曲集結起來就能夠讓人驚呆的,而是選歌完全切入了導演所營造的濃郁時代感,以及冷峻卻多彩的畫面風格。
David Keith自己就是超強的武術指導,本身沒有武術基底的莎莉姐能夠打得那麼帥,絕對是因為他的功力,但動作場面雖然重要,卻沒佔了太多的比重,吸引你的大概是其他東西。
像是冰塊,不管是女主角泡冰水澡的冰塊,還是Stoli vodka倒進的酒杯裡的冰塊…
像是霓虹燈光、螢光噴漆,還有她讓人敬畏卻又愛不釋手的白金髮色…
像是整個極其濃烈的後龐克風,伴隨著冷戰終將走進歷史的氛圍…
像是諜戰前線和政治底層的懷疑、背叛、利用,這些不太現實卻又血淋淋的場面…
像是莎莉賽隆與「刀腿女」Sofia Boutella讓人臉紅心跳嘆為觀止的女女畫面…
而這些畫面、場景、氣氛,全都搭上了對等的配樂,David Bowie當然不會缺席,他畢竟是那年代對於推倒柏林圍牆出力最多的音樂人之一,事實上,導演採用的就是以90年代初Britpop竄起前的英倫主流音樂創作者為主,像是The Clash、Queen、George Michael、New Order、Echo Bunnymen、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DURAN DURAN等。
《London Calling》自然是龐克搖滾最重要且最流行的歌曲之一,電影中就出現在最終場景「巴黎」發生之前,一度以為就是終章了…
所以,一回到家就直接在iTunes上買了原聲帶啦,可惜並非所有歌曲都有收錄就是了。

.

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西尾維新《掟上今日子的婚姻届》


這部續作最大的賣點應該是掟上今日子對隱館厄介提出的「婚姻届」,雖然大致猜得出是什麼狀況,但厄介的「殺必死」未免也太大了。

只是,這個故事給人的感覺,就是今日子應該是「知道」厄介這個人的,如果是完全的陌生人,甚至如故事中所說的「印象極差」,可能半夜在性感內衣上套上外套,就到人家家裡過夜嗎?

連接上之前作品的內容,理論上,作者的伏筆或許就是今日子是知道厄介的,也許就是在身體的某處,有用筆記下這個人才對,不然她這種「反常」地對一位「陌生男子」太過信賴的門狀況,是很難說得通的。

這個故事的噱頭很大,但其實事件本身也很有趣,真相有極高的意外性,作者的敘述性詭計設計得非常不賴,要不被騙恐怕有點難,讓厄介「冤罪體質」對上案件主角的「不幸體質」,表面上看起來頭頭是道、是一大賣點,沒想到根本是引人入殻的一個大陷阱…

這樣說來,這第六部,應該就是系列最出色的一部了。


直來直往、〈你啊你啊〉的創作天后


如果沒有第五張錄音室專輯《末路狂花》,魏如萱應該很難在台北小巨蛋開唱吧,雖然三年前那次的票房是那麼好...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和夜晚

即使第三、四張專輯《不允許哭泣的場合》、《還是要相信愛情啊混蛋們》都是那一年最好的華語專輯之一,但說到底,當時的Waa仍然帶著濃濃的獨立音樂色彩,真正讓她踏入流行樂界,要到《末路狂花》了。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和室內

第一次播放這張專輯時的感覺,印象很深,應該是一種完全無負擔的無違和感吧,整張專輯就這麼順順地就聽完了,過程中有一小段時間閃過「自然捲」時期那種遊戲人間的感覺,但更多的是意猶未盡的心情,於是只好一次接一次地按下播放鍵...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在舞台上和站立

「自然捲」基本上是奇哥創作的,但確實也成為Waa的養分,《末路狂花》或許不是她音樂性最強的作品,卻是最完整的,不只掌握了流行要素,也維持了原有的獨立音樂時期的水準。
說是本世紀最優秀華語音樂專輯之一也不為過。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

沒有《末路狂花》、沒有她的第一首「國歌」《你啊你啊》,周三這個冷門時段在小巨蛋的演唱會不太可能賣到像這樣的七成滿,就像她的好友、演唱會嘉賓盧凱彤所說的「天后」,現在完整的魏如萱確實已有創作天后的感覺。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

我最愛的還是黃玠創作的《香格里拉》,《買你》、《晚安晚安》仍然是代表作,但帶著更多歌迷聽她歌的還是《你啊你啊》。

圖像裡可能有夜晚

旋律越簡單,越能打動人心,越能帶出聲音所傳達的情感,就像她的人一樣,簡單且直來直往。


.

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內藤了《AID獵奇犯罪搜查官:藤堂比奈子》


一開始想說的應該不是主題,而是小說末尾的一段劇情。藤堂比奈子來到摯友仁美的墓前,回顧著事件餘味與仁美昔日的種種,催淚、感人至極,比奈子在原著中有著堅強、溫柔的意志,其實完全不是日劇中那般內心游走在陰暗邊緣的模式,我覺得連續劇編寫得不差,但小說的比奈子更得我心。

事件依然精彩萬分。

跟前作女魔頭佐藤都夜一樣,《AID》的真兇同樣是因為「心病」扭曲了價值觀。說「心病」或許太籠統了些,這次的犯罪比較起來也沒有佐藤都夜那般誇張、罪大惡極,只是這個故事在犯罪心態上有多次不同的翻轉,作者解釋得卻也有條有理,整體來說,或許是系列三部作品中,完成度最高的一部。

大部分以女刑警為主題的角色,多半沾染了一定程度的悲劇性色彩,甚至內心有某一面偏向於暗沈,像是姬川玲子,比較起來,比奈子似乎「光明」得多,雖然在每個事件中,打擊她內心的陰暗力量不斷出現,但比奈子卻也有不少救命法寶,像是母親的記憶、七味粉,還有對仁美的回憶,人不能只靠著自己就能生存的,即使逝去的人,也能帶來力量。

這個故事在自殺者的心態,以及與自殺者對於關連人們的影響,有非常多的篇幅,其實也不必說作者要引導人們迴避自殺這種冠冕堂皇的話,事實上,自殺對於關係人的影響一直是重點,也一直被企圖自殺者所遺忘、忽略,或視而不見。

作者其實只是演繹這種社會現象,卻能將事件寫得如此精彩,很不容易啊。


.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三上延《古書嘗事件手帖 7 end》


系列故事結束,有了圓滿的結局,讓人皆大歡喜,但通常這種感覺會挺無聊的,不過這個還算長壽的故事,會真得如此無趣嗎?

倒是不至於。

主要是因為男女主角的感情線,在這完結篇是變得只是配菜己而已,完結篇中端出莎士比亞全集的第一版對開本,本來就是個大噱頭,再牽扯上謎團重重、魅力十足的母親篠川智惠子,以及上兩代的恩怨仇,這故事有發展成八點檔連續劇的潛力啊…

還好,這是講古書的故事,傳世名著背後的故事,這些最早的故事衍生出來的後事、新故事,只要說得通,符合人情、義理,還真得不至於芭樂到那裡去,從古老的故事去推測人心,完結篇最多只是能是娛樂性比平常高一些而已。

不得不說,女主角篠川栞子塑造得極其成功,在她的專業領域中,有其世故、令人激賞之處,但一些待人處世的方法,常常顯得生澀、不夠圓融,至少這不是一個完美、什麼都會或什麼都好的主角,甚至她也不是每個事件都成功,有時失敗是創造了一種事能性,或者將故事延續下去。

或許是第一人稱敘事的關係,男主角五浦大輔給我的感覺不是太強烈,當然,他在完結篇裡是個吃重且關鍵的角色,但比起栞子,還相較之下還是比較「平凡」,但作者給你的「平凡」也可以解釋成「現實」,你必須透過大輔,才能去了解栞子,才能去了解整個事件所涵蓋的意圖,所以大輔也該是不平凡的,就是這種不平凡的平凡特質,讓篠川智惠子忽略了這號人物,這部份的眉眉角角,作者處理得好極了。


.

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多出來的」天使球場


在比賽結束後半小時左右收工,短短八天,卻比這五年來其他兩次都是三周的行程還要操人,從落地當天就是16局,隔天雙重賽後立馬處理下放,旅館訂了不能退,機票訂了不能退,連續四天往返北波士頓與羅德島.....

圖像裡可能有夜晚、天空和戶外

還好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去。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人群、體育場和戶外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多了一座球場,因為「既然都要飛到LA了,就去看個兩場觀察看看吧」,所以就來到這座球場了。

圖像裡可能有戶外

如果算上已退役的球場,這是生涯第20座大聯盟球場了,美聯也只剩白襪和遊騎兵主場沒去過,比較遺憾的是芝加哥的兩座球場還沒去過,這大概以後自己來了.....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微笑的人、籃球場和戶外

就動線來說,天使球場應該是我所到過的球場中,非常順的一個,應該可以排進前三名,在第二層看台有內野連通到外野的通道,繞一圈在加上上到upper deck再下來,半小時應該夠了,雖然這跟我拿媒體證,有些地方進出方便有關,但整體來說對球迷算是相當方便。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天空和戶外

跟道奇球場不同的是,停車場在球場邊一整片超寬闊的區域,散場大約半小時,也不塞,這附近大概要到highway才會塞。在山坡頂上的道奇球場,停車場在近山頂處有好幾層,賽後雖然也散得快,但下山後卻很塞。

圖像裡可能有人群、體育場和戶外

然後,終於要回家了。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和戶外

--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人群、體育場和戶外

--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微笑的人、大家在運動

--

圖像裡可能有體育場、人群和戶外

--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雲和戶外

--

圖像裡可能有人群、體育場和戶外

--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大家在運動、體育場、人群、棒球和戶外

--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和戶外

--

圖像裡可能有戶外

--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

--

圖像裡可能有人群和體育場

--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體育場和戶外

--

圖像裡可能有人群、體育場和戶外

--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天空、籃球場和戶外




.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奉俊昊又變了~《玉子》


因應市場需求,一些好作品沒能在台灣上院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像《猜火車2》和奉俊昊新作《玉子》這種多少會有市場的電影都只能再家看小螢幕,總是不太能接受…..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文字當然《玉子》是不一樣的,一開始就是與Netflix合作,然後參加坎城影展,做為正式競賽片,本來就沒有要在大螢幕播出,只是這麼好的作品,還有一些讓人驚異的視覺感受,不再電影院看不是很可惜嗎?
奉俊昊真是一位不可思議的導演,韓文作品《殺人回憶》、《駭人怪物》、《非常母親》以血淋淋又直白的手法,或者點出普世價值中的盲點,或者直敘韓國的社會問題,直接衝擊感官與思緒的末梢神經,每次看完,總是一下子無法自拔…
但他走出國際後,風格大變,卻不是隨波逐流或妥協於商業化的那種,《末日列車》不再讓人看完後久久不能自已,而且偏向於以隱寓方式,來傳達某種意圖,無限運行的列車是一種社會體制,也是政治體制,即使出現了像是切格瓦拉這樣的革命英雄,你還是得在滿足於現狀和突破困境中做出抉擇…
《玉子》的出現,讓我覺得:「那欸安內?」因為他的堅持原則,讓蒂妲絲雲頓堅持與他合作,傑克葛倫霍甚至願意演個不討喜的角色,還有保羅迪諾和莉莉柯林斯,這部片有一定的商業吸引力,卡司也不弱於前作,題材又是「寵物」,結果卻只能出現在Netflix…
但讓人訝異的還有,奉俊昊風格又變了,想法沒有藏得那麼深,甚至可以讓寵物/怪獸賣萌,你一下子就可以推測出他想表達的是什麼,保護動物主義、素食主義、尊重生命…..
但坦白說,我覺得這些都是偽命題,雖然導演自己在參觀屠宰場現況後,還是噁心得吃素兩個月,但這個命題對他來說應該只是個途徑,沒有直接下註解,而是把現實世界中人性所顯露的模樣,透過不同方式表達出來罷了,所以即使是保護動物團體,也有不擇手段的一面。
口碑依然好,但沒有之前作品那般爆棚,是不習慣這樣的奉俊昊嗎?我覺得他是一位勇於挑戰的人。

.

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伊坂幸太郎《小夜曲》


看完後記有點不太一樣的感受,六個短篇原本像是一個大框框,作者在框框內創作一整塊大故事,但事實上,前兩個短篇是為了配合齊藤和義的創作而寫的,後面四個短篇是之後隨之衍生而來的,這樣就有點不可思議了,因為每個短篇環環相扣,結構像是套好了似的,故事也好看極了。

題材也是新嘗試,至少對作者來說是的,這在後記裡說得很清楚,沒有小偷、強盜、殺手、超能力,也沒有兇殺案,甚至沒死半個人,唯一的犯罪行動也只有一個大人在自行車停車場偷拔別人的停車貼紙,故事的高低起伏都在滿足與不安、成功與失敗…

但共通主題雖然是戀愛,每篇故事串連的方式,還是給人些許的懸疑味,這或許是故事橫跨兩個世代,在時間中的落差所造成的,即使作者沒有太過於吊人胃口,有交代每個人大致上是如何發展,但之間的留白還是不少,既然有留白,就有腦補的空間。

感覺上不像是重口味的故事,但角色個性意外地強烈,每個短篇的主角都有大量的獨白,但一些配角也是有稜有角,像是由美的老公、美都的父親、佐藤的同學織田一真就特別讓人印象深刻…

齊藤先生的梗就不多說了,齊藤和義的粉應該會看得特別開心。


.